寧王安置好後,就給宮中送了信,給宣王還有禮部官員們也送了禮致歉。


    同時派人打聽一下京中的消息,然後就發現不得了了。


    因為宣王中暑這事,他在許多百姓的言語裏,已經快是半個死人了。


    「……」寧王緊緊地捂著胸口。


    他現在明白宣王的險惡用心了。


    然後次日,剛進京不到一天的寧王也病了,聽說因為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原先一個二百斤的胖子一夜之間瘦了一圈。


    伴隨寧王生病後,和王、趙王、江王、厲王也都開始生病,太醫院的禦醫人手一下子緊缺起來。


    ……


    霍瑾瑜聽到消息後,眼睛微眯,這群人真要打算用這招嗎?


    既然自己主動生病,那麽是否痊癒就是她來決定了。


    第三天,五王醒來發現自己被圈禁了,不能離開王府,早晚還要喝禦醫熬的苦藥,頓時暗唿不妙。


    當天下午,霍瑾瑜專門到五王的府邸看望五王,賞賜了養病的藥材,貼心囑咐他們養病。


    現在五王都「生病」了,如果她再過分苛責,顯得她刻薄寡恩了。


    霍瑾瑜迴去後,順便讓人放出了相關消息,讓民眾看看這群藩王有多脆弱。


    宣王聽說後,豎日早朝結束後,也帶著能安神的藥材去看了五王,他覺得這五個藩王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這些藥。


    朝野見五王居然「養病」了,覺得有些不適應,在五王進京前,他們就設想朝野會有一場輿論硬仗要打,誰知道寧王來之後,將其他四王帶偏了,齊齊都裝起病。


    霍瑾瑜表示,眾卿莫要胡說,五王真的生病了,她一定讓禦醫認真醫治,讓五王百分百健康地離開京城。


    至於沒離開,那就是身子還沒有痊癒了。


    並且為了證明她不是囚禁,霍瑾瑜還叮囑昭王每旬組織一些太學的學子看望五王,弘揚敬老、愛老精神,陪他們說說話,幫助各位「老」王爺打理住所,至於今年不到三十歲的和王也被囊括了。


    這事外人聽著挺有趣的,最起碼同在殿內的徐於菟、韓植、檀菱他們都心中發笑。


    不過昭王後背卻是冷汗直冒,聽得膽戰心驚。


    過去一年,他因為被困在京城,心中一直心塞不已,江蓮帶著兩個子女不理他,平時來王府也隻是看望母妃,王妃因為娘家的事情,對他似乎也有怨言,和他不大親近,就連他與王妃的兩個子女,因為江蓮,對他也是生疏的。


    他在京城宛如一個孤家寡人一般,可是現下和五王一比,他就覺得舒服了。


    如此誅心的舉動,也隻有陛下能想得出。


    比起被迫「修養」的五王,他隻是不能迴封地,母妃、孩子、妻子都在身邊,而且還有官職,雖說沒有多大權利,但是說出去也有麵子,對外也能可以解釋他為了母妃和太學的學子主動留在京城,在天下人眼裏,他的名聲要比五王好太多。


    昭王聲音微顫,強顏歡笑:「陛下說的是,臣迴到太學後,一定好好安排。」


    「朕相信皇兄一定能辦好,寧王、和王他們見到宗族小輩前來探望,相信也會心情舒暢,有助於養病。」霍瑾瑜手中狼毫在指尖不停轉動,忽而手一滑,狼毫在空中揚起一個拋物線,直接落到了地板上。


    「啪」的一聲脆響,狼毫的翡翠筆身碎裂成三瓣,有一截筆桿正好滾到昭王腳邊。


    霍瑾瑜注意到剛才玉筆掉落時,昭王似乎全身抖了一下,頓時挑了挑眉,緩步上前,撿起地上的碎片,抬頭衝著昭王淡然一笑,「皇兄莫怕,這筆是朕不小心弄碎,不會訛到你身上,皇兄若是喜歡,朕送你幾支,這玉筆溫潤冰涼,最適合夏日用了。」


    「陛下說笑了。」昭王神情有些尷尬,目光躲閃,不敢看著霍瑾瑜的眼睛,怕被挑出錯。


    霍瑾瑜見狀,轉身從禦案的筆架上又拿了一隻水墨色的玉璧遞到昭王掌心,溫聲道:「皇兄自從歸來以後,謹言慎行,謙虛謹讓,朕是信任皇兄的。」


    「多謝陛下誇獎!」昭王握住筆,察覺掌心出了細汗,默默將筆攏進袖子裏,防止滑落。


    霍瑾瑜又與昭王聊了一刻鍾,詢問了貴太妃的生活,然後就放人走了。


    昭王手中攥著筆盒大步走出宮殿,門口的熱浪讓他鬆了一口氣,感覺心中的冷意漸消,剛才在內殿與陛下相談,他感覺再等一會兒,他就要比牆角的冰鑒還涼了。


    「謹言慎行,謙虛謹讓……」昭王呢喃著這兩句話,嘴角露出苦笑。


    算了,他算是看明白,其他藩王未必有他這樣的幸運,比起之前流放、賜死、砍頭的藩王,五王隻是養病,已經是不錯了。


    七月初,長江大水,兩淮再次被淹,霍瑾瑜派遣治水能臣修復堤壩,就近截調漕運糧食賑災,包括監督賑災的禦史,還將顧問處的萬鴻飛派出去……


    七月十五,四川發生地震,過半地區被波及,傷亡百姓達到九千人……地震發生後,局部地區又爆發鼠疫,民間有一村子的人全部死亡,霍瑾瑜又調派藥材、禦醫,募集民間大夫前去四川支援賑災,防止鼠疫擴散。


    七月十六,廣州發生超強颶風,暴雨下了一夜,數萬畝良田被淹,其中就包括戶部在廣州建造的農事試驗場,四名官吏為了保護培育的良種溺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濯濯韶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濯濯韶華並收藏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