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水師此次上摺子詢問,就是想知道霍瑾瑜如何處置東夷島。


    霍瑾瑜對於那塊經常地震、物資匱乏的地方沒想法,而且還在海外,距離太遠,得不償失,她與其花大力氣在那地方布置,還不如管管澎湖(台灣海峽),那個地方可是十分重要。


    不過為了東海周邊地區的穩定,為了防止倭寇再次橫行東海,霍瑾瑜也不想東夷再次支棱起來。


    前段時間,南海水師不小心清理了多個番邦屬國的「海軍」,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了的嚴重的打擊,也要給點補償,不如允許他們去東夷島挖一些銀子,他們收個四五成手續費就行。


    東夷島上的琉球自古以來都臣服中原宗主國,霍瑾瑜還是願意扶植它,而且琉球國子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中轉站,琉球發展壯大,省的東夷再起。


    霍瑾瑜寫下詔諭,命人傳迴京城。


    宣威司那邊很快就得到了國內的旨意,看來陛下對東夷一點也不喜歡,既然這樣也省的他們頭疼了。


    宣威司派人聯繫了琉球皇室,向他們說明了來意,琉球與東夷人都在這塊島,雙方平時也時有發生摩擦,但是因為大家都窮,加上琉球被朝廷罩著,東夷之前兩個幕府一直打仗,所以琉球這些年過了安穩日子。


    現在鎌倉幕府沒了,隻剩下室町幕府,說實話東夷王室還是很擔憂的,聽說了宣威司的來意後,當然願意答應,再次對宗主國表達了臣服和敬仰,表示一定按照宣威司的吩咐。


    宣威司見他們聽話,欣慰不少,就怕一些番邦的人又蠢還不聽話,那就更讓人頭疼了,派人幫忙訓練琉球士兵,同時也售出了不少武器和鎧甲,算是進一步開闢了海外市場。


    就這樣,根據後世琉球記載,昌寧六年三月,琉球王子奉命去室町幕府的都城祝賀室町幕府將軍四十大壽,離開時被室町幕府襲擊,隨行的幾十名士兵傷亡慘重,琉球王子艱難逃亡,迴到琉球後,琉球王室正式向室町幕府宣戰。


    這一戰持續了大半年,琉球士兵越戰越勇,終於在十二月,徹底打敗了室町幕府,掌管了東夷全境,雖然有少許逃亡東夷浪人在島上製造混亂,意圖扶持新的幕府將軍不過已經更改不了室町幕府的結局,也更改不了東夷的結局。


    對於琉球這波幾乎稱得上神勇的「反擊」,著實將周圍的番國給嚇懵了,對於琉球國是什麽能力,大家都知道,甚至不少人覺得,說不定什麽時候琉球國什麽時候就被東夷給吞了,然後即現實就給了他們一個耳巴子。


    現在琉球搖身一變,獨占了東夷島,怕是以後這塊地方要改成琉球島了。


    果然不能惹東方大國,否則東夷的下場就是他們的。


    是的……


    即使琉球那邊沒說什麽,周圍海域的暹羅、呂宋、安南、蘇門答臘等國已經想清楚是怎麽一迴事了,沒看到東夷島上的宣威司一直沒什麽動靜嗎?要說此事和東邊的大國沒關係,他們直接將頭摘下來。


    後來如這些人猜測,東夷島確實被正式更名成琉球。


    琉球那邊也知道此次並不是靠自己,本著悶聲發大財的節奏,並沒有過多宣揚,隻不過在打敗室町幕府後,接連給霍瑾瑜送了十道國書表達忠心和臣服,表示願意歲歲納貢,同時想派遣他們的琉球世子到中原學習。


    後來朝廷就允許了琉球的請求,讓琉球世子進入國子監學習,不過因為成績太差,上了兩年升不上級,又轉到了燕都太學。


    這些國書後來被收入博物館,見證著那個時代景朝的強悍還有與琉球之間的「友誼」。


    這些都是後麵要發生的事,目前霍瑾瑜的鑾駕隊伍已經到了冀州這裏。


    米開城和毅王帶著當地官員和將領一同恭迎霍瑾瑜。


    霍瑾瑜走下鑾駕,靴子踩在被凍的硬邦邦的土地上,親自扶起毅王,「大哥請起!」


    然後她看向跪著的其他人,「眾卿也起來吧!」


    毅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語帶心疼,「陛下瘦了!」


    「朕穿這麽厚,大哥怎麽看得出來的。」霍瑾瑜輕咳一聲,「朕現在長個子,目前在抽條階段,等到了大哥這年紀,估計就胖乎乎了。」


    毅王聞言拍拍自己的胸脯,將胸甲敲得「啪啪」響,「臣現在也不胖。」


    他沒說的是,陛下看著個頭沒比以前高多少,以前霍永安的個頭不如他,早兩年就超過陛下了,現在別說霍永安,他覺得就是陳安國都快超過陛下了。


    「你經常訓練當然不胖,等到你閑下來,馬上就胖了。」霍瑾瑜嘴角笑意不斷。


    冀州的將領看著霍瑾瑜與毅王閑話家常,臉上的笑越發大。


    自從陛下登基後,從來沒忘記厚待各個邊陲重鎮,尤其冀州這裏,邊陲最大的冶煉所在冀州,最大的馬場也在冀州,每年他們冀州接收的第一軍事學院的學子也是最多的。


    聽米大人說,今年還要在冀州蓋一個鋼鐵加工廠,為了就近處理草原挖的銅礦和鐵礦。


    要知道毅王手握重兵的藩王,先皇的嫡長子,雖說身有殘疾,但是民望在眾藩王中可是最高的,陛下這般信任毅王,讓他們都十分受寵若驚了。


    如先前一樣,霍瑾瑜帶著人先檢閱當地的士兵,然後參觀了冀州的馬場。


    比起其他衛所馬場的規模,冀州這邊一共有兩個大馬場,大概養著五萬匹馬,而且民間都有養馬減賦的指標,粗略估計,光是冀州這一個地方,至少有八萬匹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濯濯韶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濯濯韶華並收藏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