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看著欲言又止,她擔心殿下反應過來後不願意。


    ……


    昭王迴去後,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昭王妃。


    昭王妃沒想到昭王不僅沒帶來好消息,反而又帶來一個壞消息,想到此,她眼眶盈淚,不禁用帕子堵著嘴,「是妾身連累了殿下。」


    昭王:「你別這樣說,是本王沒用。等到母妃出了宮,你就輕鬆些了。」


    「殿下,您難道還不陛下的用意?」昭王妃瞪大眼睛,晶瑩的淚水在她眼眶晃動,「陛下他是要利用太妃將您圈在京城,您是藩王,有自己的封地,若是不迴去,封地還有什麽用?」


    她不信昭王願意待在陛下眼皮底下,處處受人掣肘。


    「這……是這樣子嗎?」昭王腦中一道驚雷閃過,拚命搖頭,「陛下隻說讓我接母妃出宮,沒說讓我留在京城。」


    昭王妃苦笑:「殿下,您覺得陛下會允許您帶著太妃迴封地嗎?您是藩王,是他的哥哥,當年您沒出事前,朝野您繼位的唿聲最大,如果陛下他真愛護你,不會任由江蓮與您和離,直接冊封她為側妃就好,偏偏允許了,還有地方蘇氏官員被彈劾,你覺得隻是針對我爹嗎?就怕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


    隨著話音落下,昭王的臉色越發晦暗,他癱坐在坐塌上,嘴唇闔動半晌,不知道說什麽,最終道:「可是我已經告訴母妃了,母妃她……也很高興。」


    若是他現在告訴母妃自己反悔了,自己恐怕會擔上「不孝」的罪名。


    可是若是將太妃接出宮,他多半真如王妃所說,要留在京城。


    他的封地、他的王府……都將離他遠去。


    昭王妃攥著帕子,深吸一口氣,「此事隻能從太妃那邊下手,太妃如果不願意出宮,您也沒辦法。」


    「可是,我要如何勸母妃?」昭王目露求助,他現下和崔慧太妃還是有些生疏,再說自己三十多歲了,也不好給太妃撒嬌。


    「……妾身去求母妃。」昭王妃勉強擠出笑容。


    昭王鬆了一口氣氣,上前將昭王妃攬在懷裏,輕聲道:「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昭王妃將頭倚在他的胸前,嘴角的笑格外苦澀。


    ……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下午昭王妃備齊了東西打算出門,宮中宣旨的內侍就來了。


    聖旨內容如他所料,就兩件事,一是冊封崔慧太妃為貴太妃,二是允許昭王接崔慧太妃出宮養老,命其盡早做好準備。


    事情已成定局。


    昭王夫婦:……


    ……


    朝中其他人得知聖旨內容後,明白昭王現下是徹底被困在京城,封地算是迴不去了。


    除非崔慧貴太妃崩逝,否則事情無法更改,就算這樣,陛下也可以用他失憶加喪母的藉口,再困個四五年。


    其他藩王得到消息後,心裏為昭王同情了一瞬,然後就繼續吃喝玩樂了。


    有什麽可惋惜的,誰讓他死而復生,老娘還活著呢,陛下不針對他,還能針對誰。


    同為先帝的皇子,怎麽不見陛下針對宣□□王、還有康王。


    以前大家羨慕昭王娶了賢妻,嶽家實力雄厚,有名望,現在看來,昭王就是在還以前的債。


    蘇氏若不是與昭王結親,說不定陛下還不對它動手呢。


    是的……


    許多人懷疑,謝少虞彈劾蘇氏官員,是受了霍瑾瑜的吩咐,過往恩怨不過是藉口。


    畢竟謝少虞早不動手,晚不動手,偏偏等到昭王歸來,與他的小妻子和離的檔口,本人可是還失憶呢。


    霍瑾瑜知道朝野的輿論反饋後,直接無語了。


    她就知道,謝少虞這事肯定會有人朝她頭上扣鍋!


    但是她又不能解釋反駁。


    七月,熱鬧了一個月的謝少虞彈劾蘇氏地方官員案結束,根據刑部與大理石兩方共同審理,謝少虞所奏之事確實人證物證都屬實,刑部對涉案的相關官員進行了處罰,有兩名蘇氏官員因為罪行較重,判了斬監候,並且狠罰了一大筆錢,這兩人是即墨蘇氏族長蘇源的堂兄弟,在族內聲望頗高,可以說是蘇源的左膀右臂。


    聽說結果下來後,蘇源直接吐血暈倒了,蘇氏的其他人此時也是蠢蠢欲動,有想要將蘇源拉下馬的意圖。


    霍瑾瑜聽說南方一些地區,尤其蘇氏這些南方世家門閥控製地區近些年又興起了裹小腳纏足的習俗,頓時大怒。


    這個時空裹小腳的習俗也是來源已久,因為達官顯貴推崇,民間百姓就有樣學樣,流行起來,後來因為前朝昏聵,時局動亂,各地起義風起雲湧,百姓活著尚且艱難,裹小腳這種風俗也就沒了。


    霍瑾瑜沒想到,好不容易大家生活好了,那些人居然第一時間就是想著糟踐女子了。


    她當即命人下達了對蘇氏的斥責,表示身為禮儀詩書世家,本應造福教化當地百姓,反而帶頭威逼女子裹腳,頌揚如此不正之風,此乃不慈、不善、非人哉!


    「不慈、不善、非人哉」七個字一下子砸到蘇氏頭上,將他們懵了,這下不止蘇源吐血,蘇氏族中好幾個年長的蘇家人也嚇病了。


    蘇氏的人不懂,他們不過是與昭王結了姻親,又不是犯了十惡不赦的罪過,為何陛下要如此對待他們啊!


    隻能說,他們恰巧撞到了槍口上。


    經過這一波,不少地方的百姓都知道當今陛下不贊同纏腳,已經下了定論,若是讓自己女兒裹腳,就不是人,不慈、不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濯濯韶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濯濯韶華並收藏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