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法,你應該也能猜到,就是朕允許你與卞子晉和離,會讓皇兄允諾給你豐厚的賠償。」霍瑾瑜緩緩道,見江蓮麵色越發頹靡,話音一轉,「不過皇兄一人娶兩妻,在我朝屬於重婚罪,按律應該打一百杖,然後與後娶之妻和離,你若是不甘心,這一百杖不如你來打,事後和離,如何?」
她話音落後,就見江蓮、昭王都傻眼了。
昭王幹笑兩聲,「陛下是在開玩笑嘛?」
「皇兄覺得呢?」霍瑾瑜抬眸反問。
昭王額頭漸漸沁出細汗,扭頭就看江蓮若有所思的模樣,額頭細汗更多了。
霍瑾瑜見狀也不催促,「法子朕已經說了,朕也不催你們,一月後,你們可以給朕答覆。」
一個月足夠讓江蓮認清昭王府的生活。
江蓮聽到這話,麵上有些無措。
在她認知裏,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冷酷無情,碾死她這樣的人就好像螞蟻一般,未曾想長得好,也好說話,和話本、戲文裏的昏庸好色的皇帝不一樣。
如果霍瑾瑜知道她的想法,肯定是滿臉問號。
自她登基以來,雖然不能說海清河晏,百姓也算安居樂業吧,到底哪個地方的人罵她昏君的。
霍瑾瑜說完這些,就讓韓植將他們送出去了。
她能做到隻有這些。
……
四月上旬,宮中下旨,任命米開城為冀州知府,即日上任,而內閣學士應陽羽成為新一屆內閣首席,除了米開城,霍瑾瑜還將另外兩名內閣學士也派到地方歷練。
昌寧二年被派往地方歷練的三名原內閣學士也都做出了成效,雖然有一人有些小過錯,不過大方向可以算是清廉自守,受到地方百姓的愛戴。
霍瑾瑜將其中兩人派往兩廣地區做知府,接下來,她要大力發展珠三角的貿易,還有賦稅改革也打算從兩廣地區開始。
另外一人則是派去了南海水師,負責水師的軍需與後勤調配,接下來一段時間,她需要水師軍需處的負責人靠譜、廉潔、足夠讓她信任。
同時南海水師那邊來報,他們為石頭艦打造的護衛艦隊也已經配備完整。
石頭艦主要船體弄好以後,還需要配備其他零件,以及拱衛它的護衛艦不能缺少,它行駛在海麵上主要是當做最後的殺手鐧,不需要天天用大炮打蚊子,單是在海麵,就能足夠震懾對方。
加上石頭艦造價太貴,水師那邊也不捨得讓它去和其他大船硬碰硬。
所以沒等霍瑾瑜這邊提醒,梁國公就自己想出了配備護衛船隻的想法,霍瑾瑜根據後世的一些見聞,也提供了一些建議。
後來經過商討,確定給石頭艦配備一艘大戰船,四艘中等戰船,六艘小戰船,除了這些,還需要配備五艘補給船,這樣才能支撐石頭艦遠洋航行。
霍瑾瑜在確認艦隊就位後,給南海水師下了旨意,讓他沒事可以出海逛逛了,尤其東夷島附近。
若是出海遇到襲擊的倭寇和海盜,不必手軟,讓那些人見識一下南海水師的威風。
四月下旬,南海水師傳來消息,說是三百餘倭寇意圖襲擊搶奪石頭艦,被他們擊潰,確定人往東夷島去了。
霍瑾瑜接道消息後,大怒,在早朝上發了好一陣脾氣。
霍瑾瑜表示,東夷島的倭寇往年都是小規模,最多也不過一百餘人,這種還是鳳毛麟角,多數都說一二十人,根據東夷島的情況,三百人的規模,足以稱得上國戰,這是對景朝的挑釁,必須反擊。
眾臣:……
所以陛下終於打算對東夷動手了嗎?
第66章
朝堂上的臣子甚少有缺心眼的,陛下還專門為東夷島唱了一出大戲,就是為了師出有名。
石頭艦什麽樣子他們都見過,那麽龐大、全身還是用鋼鐵製作的,在海麵上,簡直比銀山還耀眼,為此兵部和南海水師還給它配備了護衛船、驅逐船,在外海上惹人覬覦是遲早的事情。
就算是三歲小兒也知道,這樣的船行駛到外海後,肯定會引起不少人爭搶。
三百人的規模確實不少,但是不是正規水軍,不會對石頭艦形成損失,戰報中也說了,已經全殲全部倭寇了。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要不要配不配合陛下唱戲?
陛下和兵部準備了兩年,原以為去年會開始,能忍到今年,已經是讓他們吃驚了,就跟了吧。
兵部尚書見狀,第一個出列,開始痛陳倭寇這些年做的惡事,還有東夷島的不作為,對周圍藩國的影響,最後總結,朝廷必須要找迴場子。
吏部尚書還有大理寺卿接連出列贊成。
其他文武官員也紛紛贊同。
霍瑾瑜滿意一笑,下令兵部與南海水師枕戈以待,應戰倭寇,同時派使臣上東夷島對島上的兩個幕府將軍問責,若是結果不滿意,東夷島將要承受朝廷的雷霆之怒。
眾臣山唿萬歲,對此事沒有反對。
畢竟陛下打的不是沒有準備的仗,無論是船還是水軍都準備好了,而且現在國庫也充足,打了此仗,也能更一步控製東海區域,保護東海各地番邦屬國的安全。
打了這次仗後,也能進一步加大對東夷島銀礦的開發。
霍瑾瑜這邊下了命令後,梁國公那邊很快就接到命令,也沒挑選什麽良辰吉日,現下是四月,海域風平浪靜,甚少惡劣天氣,四五月份是最好的出海時候,所以梁國公也不耽擱了,當即命令士兵出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話音落後,就見江蓮、昭王都傻眼了。
昭王幹笑兩聲,「陛下是在開玩笑嘛?」
「皇兄覺得呢?」霍瑾瑜抬眸反問。
昭王額頭漸漸沁出細汗,扭頭就看江蓮若有所思的模樣,額頭細汗更多了。
霍瑾瑜見狀也不催促,「法子朕已經說了,朕也不催你們,一月後,你們可以給朕答覆。」
一個月足夠讓江蓮認清昭王府的生活。
江蓮聽到這話,麵上有些無措。
在她認知裏,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冷酷無情,碾死她這樣的人就好像螞蟻一般,未曾想長得好,也好說話,和話本、戲文裏的昏庸好色的皇帝不一樣。
如果霍瑾瑜知道她的想法,肯定是滿臉問號。
自她登基以來,雖然不能說海清河晏,百姓也算安居樂業吧,到底哪個地方的人罵她昏君的。
霍瑾瑜說完這些,就讓韓植將他們送出去了。
她能做到隻有這些。
……
四月上旬,宮中下旨,任命米開城為冀州知府,即日上任,而內閣學士應陽羽成為新一屆內閣首席,除了米開城,霍瑾瑜還將另外兩名內閣學士也派到地方歷練。
昌寧二年被派往地方歷練的三名原內閣學士也都做出了成效,雖然有一人有些小過錯,不過大方向可以算是清廉自守,受到地方百姓的愛戴。
霍瑾瑜將其中兩人派往兩廣地區做知府,接下來,她要大力發展珠三角的貿易,還有賦稅改革也打算從兩廣地區開始。
另外一人則是派去了南海水師,負責水師的軍需與後勤調配,接下來一段時間,她需要水師軍需處的負責人靠譜、廉潔、足夠讓她信任。
同時南海水師那邊來報,他們為石頭艦打造的護衛艦隊也已經配備完整。
石頭艦主要船體弄好以後,還需要配備其他零件,以及拱衛它的護衛艦不能缺少,它行駛在海麵上主要是當做最後的殺手鐧,不需要天天用大炮打蚊子,單是在海麵,就能足夠震懾對方。
加上石頭艦造價太貴,水師那邊也不捨得讓它去和其他大船硬碰硬。
所以沒等霍瑾瑜這邊提醒,梁國公就自己想出了配備護衛船隻的想法,霍瑾瑜根據後世的一些見聞,也提供了一些建議。
後來經過商討,確定給石頭艦配備一艘大戰船,四艘中等戰船,六艘小戰船,除了這些,還需要配備五艘補給船,這樣才能支撐石頭艦遠洋航行。
霍瑾瑜在確認艦隊就位後,給南海水師下了旨意,讓他沒事可以出海逛逛了,尤其東夷島附近。
若是出海遇到襲擊的倭寇和海盜,不必手軟,讓那些人見識一下南海水師的威風。
四月下旬,南海水師傳來消息,說是三百餘倭寇意圖襲擊搶奪石頭艦,被他們擊潰,確定人往東夷島去了。
霍瑾瑜接道消息後,大怒,在早朝上發了好一陣脾氣。
霍瑾瑜表示,東夷島的倭寇往年都是小規模,最多也不過一百餘人,這種還是鳳毛麟角,多數都說一二十人,根據東夷島的情況,三百人的規模,足以稱得上國戰,這是對景朝的挑釁,必須反擊。
眾臣:……
所以陛下終於打算對東夷動手了嗎?
第66章
朝堂上的臣子甚少有缺心眼的,陛下還專門為東夷島唱了一出大戲,就是為了師出有名。
石頭艦什麽樣子他們都見過,那麽龐大、全身還是用鋼鐵製作的,在海麵上,簡直比銀山還耀眼,為此兵部和南海水師還給它配備了護衛船、驅逐船,在外海上惹人覬覦是遲早的事情。
就算是三歲小兒也知道,這樣的船行駛到外海後,肯定會引起不少人爭搶。
三百人的規模確實不少,但是不是正規水軍,不會對石頭艦形成損失,戰報中也說了,已經全殲全部倭寇了。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要不要配不配合陛下唱戲?
陛下和兵部準備了兩年,原以為去年會開始,能忍到今年,已經是讓他們吃驚了,就跟了吧。
兵部尚書見狀,第一個出列,開始痛陳倭寇這些年做的惡事,還有東夷島的不作為,對周圍藩國的影響,最後總結,朝廷必須要找迴場子。
吏部尚書還有大理寺卿接連出列贊成。
其他文武官員也紛紛贊同。
霍瑾瑜滿意一笑,下令兵部與南海水師枕戈以待,應戰倭寇,同時派使臣上東夷島對島上的兩個幕府將軍問責,若是結果不滿意,東夷島將要承受朝廷的雷霆之怒。
眾臣山唿萬歲,對此事沒有反對。
畢竟陛下打的不是沒有準備的仗,無論是船還是水軍都準備好了,而且現在國庫也充足,打了此仗,也能更一步控製東海區域,保護東海各地番邦屬國的安全。
打了這次仗後,也能進一步加大對東夷島銀礦的開發。
霍瑾瑜這邊下了命令後,梁國公那邊很快就接到命令,也沒挑選什麽良辰吉日,現下是四月,海域風平浪靜,甚少惡劣天氣,四五月份是最好的出海時候,所以梁國公也不耽擱了,當即命令士兵出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