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國公那邊訓練的南海水師也有了成效,若是東夷島真打起來,可以讓梁國公帶著南海水師歷練一番,順勢鬧大也不是不可以。
第56章
昌寧四年二月,麒麟研究院那邊給霍瑾瑜帶來好消息,說是研究出了防鏽漆,霍瑾瑜看了是一種油性防鏽漆,表麵油膩,去除困難,而且還有一種刺激性氣味,不過製作方便,但是幹燥性較差,附著性強,塗刷性也較差。
不過霍瑾瑜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能用就行。
在確定此油漆能較長時間保護金屬免受海水的侵蝕後,霍瑾瑜就讓工部那邊實驗。
同時命令研究院再接再厲,研究出更好的防鏽漆。
三月,景行率領的海運船隊再次歸來,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國內三百文一匹的絲綢,到了海外,價值提升百倍都不止。
對於沿海的一些小商隊,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大船抵抗大海的風險,但是近海周圍的番邦鄰國可以走,就算東夷島,三百文的絲綢運到那裏,立刻就變成三千多文,身價提高了十倍不止,能換取更多的金銀。
尤其這些年,東夷島那邊又有許多銀礦,更引得許多人趨之若鶩。
東夷南北兩個幕府一直爭鬥不休,對島上掌控不足,外加有景朝的宣威司在那裏駐守開發銀礦,引得不少人去那裏淘金。
隻要老實交稅,就能走有官方護航的官方航線,不用擔心有倭寇還有外國海盜侵擾。
就算有大船商自詡有實力,想自己開闢航線,但是也要交稅,除非你拉的東西永遠放在海上,不送到國內。
反正對於走私行為,霍瑾瑜是嚴厲打擊的。
最重要的是,這次景行居然給她帶迴了紅薯這種作物。
景行的負責人一直謹記霍瑾瑜的吩咐,在海外時,不放棄尋找海外高產作物,可是這兩年在海外尋找的結果,讓他失望不已。
海外的一些夷國百姓過的十分苦,即使城鎮,也是髒亂差的環境,各種糞便、淤泥隨處可見,完全沒有規劃,而且不洗澡,當地百姓甚至不敢多喝水,吃的最多是豆子,而且是單純煮過的豆子,沒有研磨、製作成其他種類,就是富裕許多的人也吃的不好,幹巴巴、摻雜著各種顆粒的黑麵包、平時加點鹽煮的蔬菜、水果,沒有香料,對於他們這些出海的人簡直是折磨。
讓他懷疑,陛下是不是猜錯了,這種地方怎麽會有高產的美味作物。
後果也如他們所料,這種地方除了換了一些金銀,那些豆子、菜蔬都不是他需要的。
當然景行的人不可能真的派人在全世界尋找,他們在經常落腳的港口會張貼重金懸賞,不需要多昂貴的代價,一套精緻的東方皇家瓷器,就已經讓許多人紅了眼,得到這套瓷器可以輕易獲得一個大貴族的青睞,換了錢也能讓全家衣食無憂。
這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對方尋找的是一種稀奇的作物,那些出海的船員最有機會拿到這種作物,這個世界太大,稀奇的植物很多,但是對方尋找的東西又太縹緲,這又十分有難度。
而景行找到紅薯,也是因為意外。
他們一艘船遇到颶風,在海麵上迷失了,最後五名船員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個地方的當地土著以島上甘薯為食物。
景行的人在島上一共找到了三種甘薯,因為雙方不懂對方語言,所以大家交流比較困難,中間差點打起來,還好沒有起衝突,景行的人用布料、瓷器買下了部落挖到的所有甘薯,後來土著又給他們找了一種口感更好的甘薯,表示這是他們自己種的,更好吃。
這種甘薯如土著所說,確實更細膩綿軟,更甘甜。
霍瑾瑜聽完事情經過後,不禁失笑,土著雖然單純但是也不傻,得虧那群船員遇到的不是食人族。
霍瑾瑜嘉獎了景行的負責人,並且給這次出海的船隊全員下了嘉獎令,給了賞賜,尤其那五名船員,獎勵加倍。
等到景行負責人陶興離開,霍瑾瑜蹲在箱子旁,看著裏麵的紅薯,大小不同,小的有巴掌大,大的有四寸長,都是品相完好,基本沒有磕碰,甚至泥土都很少。
韓植見霍瑾瑜蹲在箱子不動,有些擔憂,「陛下,您怎麽了?」
難道景行找到東西不對。
霍瑾瑜拿起一個紅薯,放在鼻端嗅了嗅,嘴角經不住翹起,「韓植,你知道這東西有多好嗎?」
韓植眼珠子轉了轉,想起這些年每年景行船隊迴來,陛下都要過問的海外高產作物的事情:「此物難道十分高產?陛下,那這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他從來不懷疑陛下的策略,陛下說這東西高產,他就覺得沒錯。
霍瑾瑜:「這東西可煮、可蒸、可烤,就是幹吃也可以,不過吃多了容易燒心。」
韓植聽到這話,笑了笑:「陛下,百姓大多隻求不餓肚子就行,哪能奢侈到燒心地步。」
霍瑾瑜愣了一下,覺得自己確實杞人憂天。
她往箱子裏翻了翻,大概是因為要呈送給她的,所以一箱子紅薯,連個發芽的都沒有。
現在是三月,大地春風和煦,正是栽種的好時候,霍瑾瑜不想錯過。
對於種田的知識,她懂不多,隻知道紅薯容易栽種,隨便一個發芽的紅薯塊就能成功,至於發芽,也很簡單,隻需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隨便給點水,就能發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第56章
昌寧四年二月,麒麟研究院那邊給霍瑾瑜帶來好消息,說是研究出了防鏽漆,霍瑾瑜看了是一種油性防鏽漆,表麵油膩,去除困難,而且還有一種刺激性氣味,不過製作方便,但是幹燥性較差,附著性強,塗刷性也較差。
不過霍瑾瑜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能用就行。
在確定此油漆能較長時間保護金屬免受海水的侵蝕後,霍瑾瑜就讓工部那邊實驗。
同時命令研究院再接再厲,研究出更好的防鏽漆。
三月,景行率領的海運船隊再次歸來,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國內三百文一匹的絲綢,到了海外,價值提升百倍都不止。
對於沿海的一些小商隊,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大船抵抗大海的風險,但是近海周圍的番邦鄰國可以走,就算東夷島,三百文的絲綢運到那裏,立刻就變成三千多文,身價提高了十倍不止,能換取更多的金銀。
尤其這些年,東夷島那邊又有許多銀礦,更引得許多人趨之若鶩。
東夷南北兩個幕府一直爭鬥不休,對島上掌控不足,外加有景朝的宣威司在那裏駐守開發銀礦,引得不少人去那裏淘金。
隻要老實交稅,就能走有官方護航的官方航線,不用擔心有倭寇還有外國海盜侵擾。
就算有大船商自詡有實力,想自己開闢航線,但是也要交稅,除非你拉的東西永遠放在海上,不送到國內。
反正對於走私行為,霍瑾瑜是嚴厲打擊的。
最重要的是,這次景行居然給她帶迴了紅薯這種作物。
景行的負責人一直謹記霍瑾瑜的吩咐,在海外時,不放棄尋找海外高產作物,可是這兩年在海外尋找的結果,讓他失望不已。
海外的一些夷國百姓過的十分苦,即使城鎮,也是髒亂差的環境,各種糞便、淤泥隨處可見,完全沒有規劃,而且不洗澡,當地百姓甚至不敢多喝水,吃的最多是豆子,而且是單純煮過的豆子,沒有研磨、製作成其他種類,就是富裕許多的人也吃的不好,幹巴巴、摻雜著各種顆粒的黑麵包、平時加點鹽煮的蔬菜、水果,沒有香料,對於他們這些出海的人簡直是折磨。
讓他懷疑,陛下是不是猜錯了,這種地方怎麽會有高產的美味作物。
後果也如他們所料,這種地方除了換了一些金銀,那些豆子、菜蔬都不是他需要的。
當然景行的人不可能真的派人在全世界尋找,他們在經常落腳的港口會張貼重金懸賞,不需要多昂貴的代價,一套精緻的東方皇家瓷器,就已經讓許多人紅了眼,得到這套瓷器可以輕易獲得一個大貴族的青睞,換了錢也能讓全家衣食無憂。
這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對方尋找的是一種稀奇的作物,那些出海的船員最有機會拿到這種作物,這個世界太大,稀奇的植物很多,但是對方尋找的東西又太縹緲,這又十分有難度。
而景行找到紅薯,也是因為意外。
他們一艘船遇到颶風,在海麵上迷失了,最後五名船員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個地方的當地土著以島上甘薯為食物。
景行的人在島上一共找到了三種甘薯,因為雙方不懂對方語言,所以大家交流比較困難,中間差點打起來,還好沒有起衝突,景行的人用布料、瓷器買下了部落挖到的所有甘薯,後來土著又給他們找了一種口感更好的甘薯,表示這是他們自己種的,更好吃。
這種甘薯如土著所說,確實更細膩綿軟,更甘甜。
霍瑾瑜聽完事情經過後,不禁失笑,土著雖然單純但是也不傻,得虧那群船員遇到的不是食人族。
霍瑾瑜嘉獎了景行的負責人,並且給這次出海的船隊全員下了嘉獎令,給了賞賜,尤其那五名船員,獎勵加倍。
等到景行負責人陶興離開,霍瑾瑜蹲在箱子旁,看著裏麵的紅薯,大小不同,小的有巴掌大,大的有四寸長,都是品相完好,基本沒有磕碰,甚至泥土都很少。
韓植見霍瑾瑜蹲在箱子不動,有些擔憂,「陛下,您怎麽了?」
難道景行找到東西不對。
霍瑾瑜拿起一個紅薯,放在鼻端嗅了嗅,嘴角經不住翹起,「韓植,你知道這東西有多好嗎?」
韓植眼珠子轉了轉,想起這些年每年景行船隊迴來,陛下都要過問的海外高產作物的事情:「此物難道十分高產?陛下,那這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他從來不懷疑陛下的策略,陛下說這東西高產,他就覺得沒錯。
霍瑾瑜:「這東西可煮、可蒸、可烤,就是幹吃也可以,不過吃多了容易燒心。」
韓植聽到這話,笑了笑:「陛下,百姓大多隻求不餓肚子就行,哪能奢侈到燒心地步。」
霍瑾瑜愣了一下,覺得自己確實杞人憂天。
她往箱子裏翻了翻,大概是因為要呈送給她的,所以一箱子紅薯,連個發芽的都沒有。
現在是三月,大地春風和煦,正是栽種的好時候,霍瑾瑜不想錯過。
對於種田的知識,她懂不多,隻知道紅薯容易栽種,隨便一個發芽的紅薯塊就能成功,至於發芽,也很簡單,隻需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隨便給點水,就能發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