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瑾瑜想了想,在京郊選了兩個皇莊,讓齊王府、晉王府的家眷安排進去,每日派人送蔬果瓜菜柴炭,不得安排僕役,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
至於齊王和晉王,則是被關押到了紫禁城的幹五所後麵的一個小院子。
朝堂文武百官關心的是霍瑾瑜要做到何種地步?
以齊王、晉王為開始,還是以他們結束。
次日上朝,霍瑾瑜命人宣布了齊王、晉王這些年的罪狀。
眾人從一開始的驚駭、到後麵的麻木。
以齊王、晉王的罪行放在普通人身上確實死不足惜,但是他們是藩王,陛下要三思而後行啊!
霍瑾瑜平靜道:「朕若不是三思而後行,也不會忍了他們三年,此二人若是有敬畏之心,」
「此二人在國喪時期仍然不改悖逆行為,飲酒作樂,此為大不敬,插手戶部,謀害戶部尚書耿書墨,此為不義,對朕辱罵,此為不忠,眾卿今日為兩人求情,是否敢為他們二人做擔保,若是之後二人再犯了錯,爾等願意連坐呢?」她目光幽幽地看著下方。
眾人:……
戶部尚書出列:「陛下,齊王、晉王確實做了惡事,但是他們若是處置了,恐怕會引起其他藩王的擔憂啊。」
他們這群朝臣比誰都想要朝堂穩固,若是其他藩王被兩王事情刺激造反,到時候吃虧的就是陛下。
「朕為他們多番考慮,若是他們不慕君恩,朕也是沒辦法。」霍瑾瑜麵色平靜,「朕在此告訴諸卿,對於先帝所封藩王,朕了解先帝的用意,諸位義兄追隨父皇打天下,他們如今的榮耀和富貴也是自己拚的,但是!也要有所限度,不能肆意妄為,為禍地方,大家都是從百姓中來,何必又難為百姓啊!」
下方的眾臣陷入沉思。
前排的謝言嘴唇微動,輕輕呢喃著霍瑾瑜最後兩句話,深以為震撼。
之前先帝打天下時,許多士族門閥嘲諷先帝是身份低,是泥腿子,可就是這樣一個窮苦百姓,最後卻幹翻各路諸侯,最後禦極天下,成為九五至尊。
沒想到陛下也沒有忘了身份。
旁邊的曾太傅餘光瞥了瞥謝言,嘴角勾起一個得意的弧度。
與曾太傅相隔三個身位的宋致看著自家老師尾巴快翹起來了,垂頭嘆了一口氣。
老師啊,這個時候還是要低調。
等到下朝後,曾太傅、謝言才出太和殿就被眾臣圍住。
「太傅,您老這次可不能不管了,兩王之事不宜處置過重。」
原先大家以為朝堂上有了曾太傅、謝言,陛下就會多聽聽朝臣的意見,誰知道兩個當世大儒居然成了朝堂擺設,就出杵在他們與陛下之間,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幹。
「對啊!要不圈禁兩王幾個月,扣個兩三年歲祿,然後就放他們迴去吧。」
「若是陛下嫌棄時間少,就是一兩年也是可以商量的。」
「聽說陛下將眾王送的賠禮都退了迴去,讓大家十分惶恐,謝公您要不要勸勸陛下。」
「因為兩王危機,昨日京城杵米店的糧價漲了一成,說明百姓也在擔憂啊。」
……
宋致站在外圍,噙笑看著謝公和老師被大家圍住。
這群人不會以為謝公和老師能勸動陛下吧。
若是先帝在,恐怕這群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宋致轉身之際,看到徐於菟和洛平川的身影,將兩人喊住。
徐於菟、洛平川聞言,轉身向宋致行了一禮。
宋致擺擺手,示意兩人靠近,「你們如果見了陛下,告訴他一件不好的事情。」
徐於菟、洛平川麵色一愣,不解道,「宋大人為何不自己去?」
宋致仰頭望天,一臉深沉道:「陛下會不高興的,我不想倒黴。」
徐於菟:……
洛平川:……
事情其實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
就是因為兩王事情的影響,藩王惶恐、憤怒、害怕……在一係列負麵情緒下,加上這段時間到了宗藩子弟入學的時候,所以藩王們往京城送了許多孩子,其中有一部分是生病的。
這部分人本身身子就弱,加上舟車勞頓,若是在京城出事,藩王那邊能做的事可多了,於陛下名聲有損。
其實也有解決方法,就是暫時不開宗學。
宋致交友廣闊,和友人吃飯時,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得不讓人感慨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人啊!
大多藩王不缺孩子,都有自己的心頭肉,送進京城的這些孩子多半是不受寵的,若是真出事了,想必會是他們父王為他們最上心的時候。
第一波人是棋子,也有可能是棄子。
霍瑾瑜知道後,眉心一皺。
徐於菟建議道:「陛下,不如提前不讓患病的孩子進京?」
洛平川搖頭:「宋大人說,一些已經在路上了。」
現在讓他們掉頭迴去,這一折騰,恐怕那些人最後不好過。
霍瑾瑜:「既然他們捨得將孩子送到朕這裏,朕就收下了,好好培養他們,不讓他們想家。」
她會讓那群藩王知道什麽叫賠了夫人又折兵。
隻不過……
霍瑾瑜看著上麵的名單,按了按眉心,無語道:「一個個都生那麽多幹什麽?」
在二十多藩王中,孩子最多的當屬晉王,足有幾百個,之前歲祿沒做調整時,被他一家薅了許多羊毛,最少的就是陳飛昊,他家就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至於齊王和晉王,則是被關押到了紫禁城的幹五所後麵的一個小院子。
朝堂文武百官關心的是霍瑾瑜要做到何種地步?
以齊王、晉王為開始,還是以他們結束。
次日上朝,霍瑾瑜命人宣布了齊王、晉王這些年的罪狀。
眾人從一開始的驚駭、到後麵的麻木。
以齊王、晉王的罪行放在普通人身上確實死不足惜,但是他們是藩王,陛下要三思而後行啊!
霍瑾瑜平靜道:「朕若不是三思而後行,也不會忍了他們三年,此二人若是有敬畏之心,」
「此二人在國喪時期仍然不改悖逆行為,飲酒作樂,此為大不敬,插手戶部,謀害戶部尚書耿書墨,此為不義,對朕辱罵,此為不忠,眾卿今日為兩人求情,是否敢為他們二人做擔保,若是之後二人再犯了錯,爾等願意連坐呢?」她目光幽幽地看著下方。
眾人:……
戶部尚書出列:「陛下,齊王、晉王確實做了惡事,但是他們若是處置了,恐怕會引起其他藩王的擔憂啊。」
他們這群朝臣比誰都想要朝堂穩固,若是其他藩王被兩王事情刺激造反,到時候吃虧的就是陛下。
「朕為他們多番考慮,若是他們不慕君恩,朕也是沒辦法。」霍瑾瑜麵色平靜,「朕在此告訴諸卿,對於先帝所封藩王,朕了解先帝的用意,諸位義兄追隨父皇打天下,他們如今的榮耀和富貴也是自己拚的,但是!也要有所限度,不能肆意妄為,為禍地方,大家都是從百姓中來,何必又難為百姓啊!」
下方的眾臣陷入沉思。
前排的謝言嘴唇微動,輕輕呢喃著霍瑾瑜最後兩句話,深以為震撼。
之前先帝打天下時,許多士族門閥嘲諷先帝是身份低,是泥腿子,可就是這樣一個窮苦百姓,最後卻幹翻各路諸侯,最後禦極天下,成為九五至尊。
沒想到陛下也沒有忘了身份。
旁邊的曾太傅餘光瞥了瞥謝言,嘴角勾起一個得意的弧度。
與曾太傅相隔三個身位的宋致看著自家老師尾巴快翹起來了,垂頭嘆了一口氣。
老師啊,這個時候還是要低調。
等到下朝後,曾太傅、謝言才出太和殿就被眾臣圍住。
「太傅,您老這次可不能不管了,兩王之事不宜處置過重。」
原先大家以為朝堂上有了曾太傅、謝言,陛下就會多聽聽朝臣的意見,誰知道兩個當世大儒居然成了朝堂擺設,就出杵在他們與陛下之間,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幹。
「對啊!要不圈禁兩王幾個月,扣個兩三年歲祿,然後就放他們迴去吧。」
「若是陛下嫌棄時間少,就是一兩年也是可以商量的。」
「聽說陛下將眾王送的賠禮都退了迴去,讓大家十分惶恐,謝公您要不要勸勸陛下。」
「因為兩王危機,昨日京城杵米店的糧價漲了一成,說明百姓也在擔憂啊。」
……
宋致站在外圍,噙笑看著謝公和老師被大家圍住。
這群人不會以為謝公和老師能勸動陛下吧。
若是先帝在,恐怕這群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宋致轉身之際,看到徐於菟和洛平川的身影,將兩人喊住。
徐於菟、洛平川聞言,轉身向宋致行了一禮。
宋致擺擺手,示意兩人靠近,「你們如果見了陛下,告訴他一件不好的事情。」
徐於菟、洛平川麵色一愣,不解道,「宋大人為何不自己去?」
宋致仰頭望天,一臉深沉道:「陛下會不高興的,我不想倒黴。」
徐於菟:……
洛平川:……
事情其實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
就是因為兩王事情的影響,藩王惶恐、憤怒、害怕……在一係列負麵情緒下,加上這段時間到了宗藩子弟入學的時候,所以藩王們往京城送了許多孩子,其中有一部分是生病的。
這部分人本身身子就弱,加上舟車勞頓,若是在京城出事,藩王那邊能做的事可多了,於陛下名聲有損。
其實也有解決方法,就是暫時不開宗學。
宋致交友廣闊,和友人吃飯時,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得不讓人感慨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人啊!
大多藩王不缺孩子,都有自己的心頭肉,送進京城的這些孩子多半是不受寵的,若是真出事了,想必會是他們父王為他們最上心的時候。
第一波人是棋子,也有可能是棄子。
霍瑾瑜知道後,眉心一皺。
徐於菟建議道:「陛下,不如提前不讓患病的孩子進京?」
洛平川搖頭:「宋大人說,一些已經在路上了。」
現在讓他們掉頭迴去,這一折騰,恐怕那些人最後不好過。
霍瑾瑜:「既然他們捨得將孩子送到朕這裏,朕就收下了,好好培養他們,不讓他們想家。」
她會讓那群藩王知道什麽叫賠了夫人又折兵。
隻不過……
霍瑾瑜看著上麵的名單,按了按眉心,無語道:「一個個都生那麽多幹什麽?」
在二十多藩王中,孩子最多的當屬晉王,足有幾百個,之前歲祿沒做調整時,被他一家薅了許多羊毛,最少的就是陳飛昊,他家就一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