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看著愈發大的雨勢,麵露擔憂,這情況不對。
不知過了多久,欽天監尹監正帶著副手冒雨跑到太和殿,顧不得和簷下的眾臣打招唿,直接進了殿。
眾人麵色嚴肅地看著對方的背影。
吏部尚書湊到謝公身邊,「謝公,你覺得今日這場雨要緊嗎?」
謝言還沒有迴答,就聽曾太傅冷哼道:「他又不是掌雨的龍王,你問他有用嗎?」
吏部尚書陪著笑臉,「太傅,謝公見多識廣,在下也是問問。」
謝言搖了搖頭,指了指東邊天際的雨雲,「諸位看見那邊的雨雲嗎?從落雨開始,那邊的雨雲反而越來越厚了,諸位覺得,情況是好是壞?」
眾人順著他的方向,看了看,紛紛嘆了一口氣。
有人兩手合十,祈求道:「祈求上蒼保佑,莫要給百姓降下災禍。」
……
就在殿外眾人越發擔憂暴雨之際,原先半闔的宮門被打開。
韓植麵色嚴肅地走出來,向眾人行了一禮,「諸位大人,陛下請諸位大人入殿商量暴雨的事情。」
眾人進入殿內,向霍瑾瑜行禮,「陛下萬歲萬萬歲!」
「諸卿平身。」霍瑾瑜看向殿中的尹監正,「尹監正,你與諸位愛卿說說這場雨。」
「微臣遵命。」尹監正深吸一口氣,開始向眾人說自己的猜測。
其實京城上空的雨雲積勢他從昨日就注意了,原以為隻是普通的一場大雨,可是經過他派人走訪京郊還有臨縣,情況並不妙,根據欽天監的望遠鏡檢測,周圍源源不斷地雨雲往京城這邊匯聚,恐怕此雨一時半夥停不了。
尹監正的話沒說完,燕都府尹入宮,告知霍瑾瑜,因為暴雨太大,現下城中已經出現內澇,最深處足有一尺深,外城有不少民房廬舍倒塌,現下已有三人溺死。
眾人倒吸一口氣,宮外居然已經變成這樣子了。
至於這場雨何時停,尹監正也說不準,但是大家已經能判斷出,這樣的雨別說下個一兩天,就是半天,百姓也遭不住。
霍瑾瑜深吸一口氣,下達了賑災命令,命在京所有官吏行動起來,將遭受水淹區域的百姓轉移至長安門附近,設粥棚,若是長安門水勢危急,繼續往端門這裏轉移。
端門位於紫禁城午門和皇城的正門天安門之間,當時建造紫禁城時,地勢墊的比其他區域高,若是端門也淹了,紫禁城基本也會被泡在水裏。
至於城外,霍瑾瑜已經不用想了,既然城內已經產生內澇,城郊的禾田估計也淹了。
眾臣拱手行禮領旨,然後紛紛冒雨出去了。
等到眾臣離開太和殿,霍瑾瑜帶著人登上了午門的城樓,此時雨勢已經可以用湍急來形容了,將人的視線都遮蔽了,霍瑾瑜往下俯瞰,隻看到一片汪洋,大雨落到水麵砸起的水窩仿佛一張張大嘴,貪婪地張著嘴。
昌寧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大雨如注,晝夜不止,二十三日下午方才漸緩。
二十三日,雖然比起昨日的雨勢,今日的雨勢小了不少,但是京城地麵已成汪洋,地麵好似滿溺的水杯,已經無處再盛放老天爺的悲傷。
紫禁城的情況還在控製之內,但是城外各府衙淹的能養魚了,城內各處道路都成了江河,水深之處最深可達一丈多。
不止許多百姓的屋舍都被淹,內外城的許多處城牆也坍塌,可以看出此次水災的威力。
此次降雨,京城內澇如此嚴重,除了老天爺要背一部分鍋,城市的排水係統也要改進。
霍瑾瑜一邊命戶部賑災,讓其統計京中受災的人家,日後好給予補償,同時命工部對京城的排水係統重新規劃檢修,哪裏需要維護疏通、哪裏需要修改……她可不想再被淹第二次。
這些年,冬日越來越冷,夏季越來越熱,她懷疑是不是進入了傳說中的小冰河紀,所以才造成極端天氣頻發,所以部署維護城市排水係統的事情刻不容緩。
……
京城遭遇罕見大雨被淹的消息也傳到了地方,各種擔憂慰問的摺子如雪花般往京城送。
此時江南的宋致也擔憂京城的情況,老師、陛下都在京中,雖然就不至於出事,但是還是擔憂。
尤其長公主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他還是不打擾了。
宋致想清楚後,就去向長公主請辭。
長公主見他來,就已經猜到他的目的,「你要迴京?」
「是的,京城遭淹,微臣擔心老師、陛下他們,隻能和殿下告辭了。」宋致溫和一笑。
長公主看著這副樣子的他,麵色有些不自在,「你是朝廷特使,想走就走,和本宮說什麽。」
「臣以為應該和殿下說一聲。」宋致拱手一拜,「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適合殿下休養,也請殿下保重身體,莫要讓陛下擔憂。」
「哼!真沒想到,宋大人現今變成這樣,怕是驚掉不少人的眼珠子吧。本宮身為長公主,不用你擔心,宋大人還是擔憂自己,不要給其他人招惹麻煩。」長公主斜瞥了他一眼。
宋致見狀,尷尬一笑。
長公主這意味深長的眼神,多半是說宣王的事情。
他來到長公主這裏後,將陛下賜予的賞賜交給長公主,然後帶著人查了地方府衙的帳,揪出了四、五……六條蛀蟲,其中一條還是長公主府的長史,引得長公主大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知過了多久,欽天監尹監正帶著副手冒雨跑到太和殿,顧不得和簷下的眾臣打招唿,直接進了殿。
眾人麵色嚴肅地看著對方的背影。
吏部尚書湊到謝公身邊,「謝公,你覺得今日這場雨要緊嗎?」
謝言還沒有迴答,就聽曾太傅冷哼道:「他又不是掌雨的龍王,你問他有用嗎?」
吏部尚書陪著笑臉,「太傅,謝公見多識廣,在下也是問問。」
謝言搖了搖頭,指了指東邊天際的雨雲,「諸位看見那邊的雨雲嗎?從落雨開始,那邊的雨雲反而越來越厚了,諸位覺得,情況是好是壞?」
眾人順著他的方向,看了看,紛紛嘆了一口氣。
有人兩手合十,祈求道:「祈求上蒼保佑,莫要給百姓降下災禍。」
……
就在殿外眾人越發擔憂暴雨之際,原先半闔的宮門被打開。
韓植麵色嚴肅地走出來,向眾人行了一禮,「諸位大人,陛下請諸位大人入殿商量暴雨的事情。」
眾人進入殿內,向霍瑾瑜行禮,「陛下萬歲萬萬歲!」
「諸卿平身。」霍瑾瑜看向殿中的尹監正,「尹監正,你與諸位愛卿說說這場雨。」
「微臣遵命。」尹監正深吸一口氣,開始向眾人說自己的猜測。
其實京城上空的雨雲積勢他從昨日就注意了,原以為隻是普通的一場大雨,可是經過他派人走訪京郊還有臨縣,情況並不妙,根據欽天監的望遠鏡檢測,周圍源源不斷地雨雲往京城這邊匯聚,恐怕此雨一時半夥停不了。
尹監正的話沒說完,燕都府尹入宮,告知霍瑾瑜,因為暴雨太大,現下城中已經出現內澇,最深處足有一尺深,外城有不少民房廬舍倒塌,現下已有三人溺死。
眾人倒吸一口氣,宮外居然已經變成這樣子了。
至於這場雨何時停,尹監正也說不準,但是大家已經能判斷出,這樣的雨別說下個一兩天,就是半天,百姓也遭不住。
霍瑾瑜深吸一口氣,下達了賑災命令,命在京所有官吏行動起來,將遭受水淹區域的百姓轉移至長安門附近,設粥棚,若是長安門水勢危急,繼續往端門這裏轉移。
端門位於紫禁城午門和皇城的正門天安門之間,當時建造紫禁城時,地勢墊的比其他區域高,若是端門也淹了,紫禁城基本也會被泡在水裏。
至於城外,霍瑾瑜已經不用想了,既然城內已經產生內澇,城郊的禾田估計也淹了。
眾臣拱手行禮領旨,然後紛紛冒雨出去了。
等到眾臣離開太和殿,霍瑾瑜帶著人登上了午門的城樓,此時雨勢已經可以用湍急來形容了,將人的視線都遮蔽了,霍瑾瑜往下俯瞰,隻看到一片汪洋,大雨落到水麵砸起的水窩仿佛一張張大嘴,貪婪地張著嘴。
昌寧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大雨如注,晝夜不止,二十三日下午方才漸緩。
二十三日,雖然比起昨日的雨勢,今日的雨勢小了不少,但是京城地麵已成汪洋,地麵好似滿溺的水杯,已經無處再盛放老天爺的悲傷。
紫禁城的情況還在控製之內,但是城外各府衙淹的能養魚了,城內各處道路都成了江河,水深之處最深可達一丈多。
不止許多百姓的屋舍都被淹,內外城的許多處城牆也坍塌,可以看出此次水災的威力。
此次降雨,京城內澇如此嚴重,除了老天爺要背一部分鍋,城市的排水係統也要改進。
霍瑾瑜一邊命戶部賑災,讓其統計京中受災的人家,日後好給予補償,同時命工部對京城的排水係統重新規劃檢修,哪裏需要維護疏通、哪裏需要修改……她可不想再被淹第二次。
這些年,冬日越來越冷,夏季越來越熱,她懷疑是不是進入了傳說中的小冰河紀,所以才造成極端天氣頻發,所以部署維護城市排水係統的事情刻不容緩。
……
京城遭遇罕見大雨被淹的消息也傳到了地方,各種擔憂慰問的摺子如雪花般往京城送。
此時江南的宋致也擔憂京城的情況,老師、陛下都在京中,雖然就不至於出事,但是還是擔憂。
尤其長公主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他還是不打擾了。
宋致想清楚後,就去向長公主請辭。
長公主見他來,就已經猜到他的目的,「你要迴京?」
「是的,京城遭淹,微臣擔心老師、陛下他們,隻能和殿下告辭了。」宋致溫和一笑。
長公主看著這副樣子的他,麵色有些不自在,「你是朝廷特使,想走就走,和本宮說什麽。」
「臣以為應該和殿下說一聲。」宋致拱手一拜,「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適合殿下休養,也請殿下保重身體,莫要讓陛下擔憂。」
「哼!真沒想到,宋大人現今變成這樣,怕是驚掉不少人的眼珠子吧。本宮身為長公主,不用你擔心,宋大人還是擔憂自己,不要給其他人招惹麻煩。」長公主斜瞥了他一眼。
宋致見狀,尷尬一笑。
長公主這意味深長的眼神,多半是說宣王的事情。
他來到長公主這裏後,將陛下賜予的賞賜交給長公主,然後帶著人查了地方府衙的帳,揪出了四、五……六條蛀蟲,其中一條還是長公主府的長史,引得長公主大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