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以個屁!
霍永安鼓著腮幫,生氣地看著他。
宋致見少年怕了,得意地撐開扇子,指揮他將剩餘竹籃裏的鮮花給撒光。
霍永安兩手扣著籃子,看了看下方快要過去的進士隊伍,側身又看了看宋致,忽而狡猾一下,如同潑水一般,將籃子裏的花兒全部扣到宋致身上,「今日是老師的登科之日,師祖也不能少了鮮花。」
宋致:……
霍永安將東西扣完以後,將籃子一扔,一溜煙跑了。
等到宋致迴過神,人早就沒了。
……
午時三刻,洛平川等人拎著今科進士門從側門入宮,參加瓊林宴。
在場的都是朝廷上的大佬,六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卿、虢國公、蔡國公、各部侍郎……
宋致坐在角落裏,看著進士們在各公卿施禮問號,看的樂嗬。
按照慣例,霍瑾瑜並不會參加瓊林宴,不過對新科進士們的賞賜卻不能少。
霍瑾瑜等到洪公公從瓊林宴歸來後,隨口問了兩句,聽聞宴會還算平和,並無人鬧事,鬆了一口氣。
自此春闈就結束了,她也能分出注意力放在其他事上。
韃靼最近又集結了兩萬騎兵南下,快要到大寧衛了,似乎有意針對陳飛昊。
之前陳飛昊那邊已經牽製住了韃靼不少兵力,這兩萬騎兵一下去,會對他產生不小的壓力。
不過據邊陲探子來報,這兩萬騎兵已經是阿克丹最後的籌碼,其明顯將韃靼的未來堵在了這兩萬騎兵身上,贏了,就是他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輸了,就是壓死韃靼的最後一塊石頭。
霍瑾瑜思索片刻,傳令道:「傳召,命隴西候為鎮北大將軍,率領六萬將士支援楚王,此次朕徹底要讓阿克丹有來無迴。」
韓植道:「奴才領旨!」
……
五月,鎮北大將軍出發,帶領六萬大軍在興和整頓人馬,然後正式出兵,大軍日夜奔馳,連路上的小股遊勇散兵都沒收拾,在七日後到達大寧衛,直接截斷了韃靼的後路。
韃靼騎兵雖然說起來隻有兩萬,但是草原部落的騎兵和中原騎兵有很大的不同。
韃靼和瓦刺部落的騎兵他們在戰場上戰馬的數量要高於軍隊的數量,往往一個騎兵最少要配備三匹戰馬。
說起來都讓陳飛昊他們眼紅啊!在他們那裏,戰馬可是比士兵還要矜貴的東西,在韃靼、瓦刺那邊,許多戰馬就是一次性消耗品,真是人比人,簡直氣死人。
所以說起來兩萬騎兵,其實將近八萬戰馬屯兵於此,規模可想而知,要對付這種規模的騎兵,要麽用大炮、騎兵對轟,要麽就是用數倍於他的人來填。
此次隴西候帶來的支援部隊不僅騎兵,還有三個火銃營,兩個大炮營,步兵營等多兵種。
六月,邊陲傳來消息,經過半月的苦戰,終於將大寧衛外的兩萬騎兵全部拿下,韃靼新王阿克丹給帶領殘部逃入了草原,疑似有瓦刺部落接應。
霍瑾瑜看了看手中剛遞上來兩天的瓦刺求和依附國書,挑了挑眉,命令大軍繼續清掃韃靼殘餘士兵,同時命令遠山侯、毅王整頓兵力,準備對瓦刺的作戰部署。
既然現在糧草充足,士兵足夠,那就一次解決,不將草原那片地收迴來誓不罷休。
同時霍瑾瑜讓工部成立了一個火器研究所,用來研究火銃、大炮的,此後戰場上用到火器的機會很多。
……
而在翰林院待了三個多月的謝少虞、徐於菟、洛平川也得到新的活計,轉入內閣,成了內閣學士,給霍瑾瑜當顧問助理,幫忙處理雜事。
在他們進入內閣之前,霍瑾瑜將三名她覺得已經穩重成熟的內閣學士外派到地方縣城,地方比較貧困,若是他們好好幹,日後晉升不是問題。
其實地方也不算太偏,若是按照現代的標準,應該就比北京郊區偏一些的地方,再遠的地方,她擔心對方禦服不了手下,就是想幹事,光有政令,沒人幹活也沒辦法。
少年帝王的這想法,其他人也看出來了,畢竟陛下外派的那三人平日工作努力,陛下平時對他們讚賞不已,而且三人並沒有犯錯,此次將他們下放,日後迴來恐怕就是另外的光景了。
朝中都知道,內閣學士是由先皇設立的,陛下登基後,內閣學士的人數穩定在了九人,都是從翰林院提拔,平日內閣學士除了幫助整理一些奏摺、幫助陛下收集一些信息,有時還會空降到其他衙門「幫忙」,例如現在還在查帳戶部侍郎宋致,之前在戶部工作時,因為戶部一些官吏不配合,內閣學士團就空降幫忙查帳,幹事效率十分高。
內閣學士沒有固定的衙門,後來霍瑾瑜讓人將幹清宮側殿整理出來,弄成小隔間,每人都有專門的桌案、書架、躺椅,順便給豎了一個牌子「內閣學士顧問處」。
謝少虞、徐於菟、洛平川到了顧問處後,發現這裏的風氣和翰林院那種閑的能長草的衙門不同,這裏十分忙碌,學士們走路都風風火火的,往日他們在翰林院需要三天處理的東西,在這裏的要求是一天,時間隻能少,不能多。
第一次分到工作,聽到要求時,他們還以為是前輩在為難他們,後來見他們一目十行、筆速飛快,絲毫不見慌張,對於陛下的各種指令都能處理好,就明白自己誤會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霍永安鼓著腮幫,生氣地看著他。
宋致見少年怕了,得意地撐開扇子,指揮他將剩餘竹籃裏的鮮花給撒光。
霍永安兩手扣著籃子,看了看下方快要過去的進士隊伍,側身又看了看宋致,忽而狡猾一下,如同潑水一般,將籃子裏的花兒全部扣到宋致身上,「今日是老師的登科之日,師祖也不能少了鮮花。」
宋致:……
霍永安將東西扣完以後,將籃子一扔,一溜煙跑了。
等到宋致迴過神,人早就沒了。
……
午時三刻,洛平川等人拎著今科進士門從側門入宮,參加瓊林宴。
在場的都是朝廷上的大佬,六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卿、虢國公、蔡國公、各部侍郎……
宋致坐在角落裏,看著進士們在各公卿施禮問號,看的樂嗬。
按照慣例,霍瑾瑜並不會參加瓊林宴,不過對新科進士們的賞賜卻不能少。
霍瑾瑜等到洪公公從瓊林宴歸來後,隨口問了兩句,聽聞宴會還算平和,並無人鬧事,鬆了一口氣。
自此春闈就結束了,她也能分出注意力放在其他事上。
韃靼最近又集結了兩萬騎兵南下,快要到大寧衛了,似乎有意針對陳飛昊。
之前陳飛昊那邊已經牽製住了韃靼不少兵力,這兩萬騎兵一下去,會對他產生不小的壓力。
不過據邊陲探子來報,這兩萬騎兵已經是阿克丹最後的籌碼,其明顯將韃靼的未來堵在了這兩萬騎兵身上,贏了,就是他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輸了,就是壓死韃靼的最後一塊石頭。
霍瑾瑜思索片刻,傳令道:「傳召,命隴西候為鎮北大將軍,率領六萬將士支援楚王,此次朕徹底要讓阿克丹有來無迴。」
韓植道:「奴才領旨!」
……
五月,鎮北大將軍出發,帶領六萬大軍在興和整頓人馬,然後正式出兵,大軍日夜奔馳,連路上的小股遊勇散兵都沒收拾,在七日後到達大寧衛,直接截斷了韃靼的後路。
韃靼騎兵雖然說起來隻有兩萬,但是草原部落的騎兵和中原騎兵有很大的不同。
韃靼和瓦刺部落的騎兵他們在戰場上戰馬的數量要高於軍隊的數量,往往一個騎兵最少要配備三匹戰馬。
說起來都讓陳飛昊他們眼紅啊!在他們那裏,戰馬可是比士兵還要矜貴的東西,在韃靼、瓦刺那邊,許多戰馬就是一次性消耗品,真是人比人,簡直氣死人。
所以說起來兩萬騎兵,其實將近八萬戰馬屯兵於此,規模可想而知,要對付這種規模的騎兵,要麽用大炮、騎兵對轟,要麽就是用數倍於他的人來填。
此次隴西候帶來的支援部隊不僅騎兵,還有三個火銃營,兩個大炮營,步兵營等多兵種。
六月,邊陲傳來消息,經過半月的苦戰,終於將大寧衛外的兩萬騎兵全部拿下,韃靼新王阿克丹給帶領殘部逃入了草原,疑似有瓦刺部落接應。
霍瑾瑜看了看手中剛遞上來兩天的瓦刺求和依附國書,挑了挑眉,命令大軍繼續清掃韃靼殘餘士兵,同時命令遠山侯、毅王整頓兵力,準備對瓦刺的作戰部署。
既然現在糧草充足,士兵足夠,那就一次解決,不將草原那片地收迴來誓不罷休。
同時霍瑾瑜讓工部成立了一個火器研究所,用來研究火銃、大炮的,此後戰場上用到火器的機會很多。
……
而在翰林院待了三個多月的謝少虞、徐於菟、洛平川也得到新的活計,轉入內閣,成了內閣學士,給霍瑾瑜當顧問助理,幫忙處理雜事。
在他們進入內閣之前,霍瑾瑜將三名她覺得已經穩重成熟的內閣學士外派到地方縣城,地方比較貧困,若是他們好好幹,日後晉升不是問題。
其實地方也不算太偏,若是按照現代的標準,應該就比北京郊區偏一些的地方,再遠的地方,她擔心對方禦服不了手下,就是想幹事,光有政令,沒人幹活也沒辦法。
少年帝王的這想法,其他人也看出來了,畢竟陛下外派的那三人平日工作努力,陛下平時對他們讚賞不已,而且三人並沒有犯錯,此次將他們下放,日後迴來恐怕就是另外的光景了。
朝中都知道,內閣學士是由先皇設立的,陛下登基後,內閣學士的人數穩定在了九人,都是從翰林院提拔,平日內閣學士除了幫助整理一些奏摺、幫助陛下收集一些信息,有時還會空降到其他衙門「幫忙」,例如現在還在查帳戶部侍郎宋致,之前在戶部工作時,因為戶部一些官吏不配合,內閣學士團就空降幫忙查帳,幹事效率十分高。
內閣學士沒有固定的衙門,後來霍瑾瑜讓人將幹清宮側殿整理出來,弄成小隔間,每人都有專門的桌案、書架、躺椅,順便給豎了一個牌子「內閣學士顧問處」。
謝少虞、徐於菟、洛平川到了顧問處後,發現這裏的風氣和翰林院那種閑的能長草的衙門不同,這裏十分忙碌,學士們走路都風風火火的,往日他們在翰林院需要三天處理的東西,在這裏的要求是一天,時間隻能少,不能多。
第一次分到工作,聽到要求時,他們還以為是前輩在為難他們,後來見他們一目十行、筆速飛快,絲毫不見慌張,對於陛下的各種指令都能處理好,就明白自己誤會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