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富商看到大廳的裝修、玻璃櫃檯,以及牆上各種精緻的鏡子、櫃檯中的精緻展物,吃驚不已,尤其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購買,率先反應過來的富商連價格都沒有詢問,直接先搶下了一波。
這些東西若是賣到外地,將會成倍的套利,若是有機會賣到海外,更是獲利豐饒。
其他人見狀也開始搶購起來。
景行開門第一天,不到一個時辰,所有商品被搶購一空,本著物以稀為貴,隻出售精品的原則,後麵也就沒有再擺出新的商品,並且告知後來的商人,隻能預定,後麵隻接受預約購買,並且商行還有其他商品售賣,霍瑾瑜不打算讓商行幹壟斷的生意。
並且所有從景行售出貴重藝術品都會被登記在冊,並且有唯一的防偽驗證碼,今日所售賣的這一波大部分都有獨家編碼,且一些是孤品。
景行的這場景直接嚇到了虢國公府的管家冷伯,他本來受虢國公的命令,來給陛下捧場的,誰知道他就來晚了兩刻鍾,大廳裏的東西都被競購完了,甚至如果允許的話,那些人還想將玻璃櫃給買走。
虢國公見冷伯兩手空空迴來,詫異道:「沒拿夠錢嗎?」
陛下昨日專門提醒他,讓他如果有空餘時間,可以去景行買一兩件東西,怎麽冷伯什麽沒買就迴來了。
冷伯嘆氣:「都賣光了,聽說那群人買東西比買菜還豪爽,夥計和掌櫃都驚呆了。」
「一個都沒有剩下?」虢國公也驚呆了,那他怎麽和陛下交代,自己什麽都沒買到。
冷伯說道:「聽那群富商說,他們隻打算將其中一部分轉賣,還有一部分打算當傳家寶。」
這其中許多東西都是皇家官窯出品,做工精緻,比玉還細膩通透,傳給後人當寶貝,比埋一堆銀子強。
虢國公:……
他算是明白昨日陛下為什麽提醒他了。
霍瑾瑜聽說東西賣的順利後,讓工坊製作一大批比較粗糙的有色玻璃器具,比如碗、杯子、瓶子……然後又讓人設計了一批精緻包裝盒子,讓它顯得高大上,打算將這批東西賣到海外。
經過這麽些年,東夷島到福建的航海線路已經趨於穩定。
雖然自從和韃靼開戰以後,南海上的倭寇又多了起來,但是還在宣威司他們的掌控中,沿海這些年也發展起來了不少民間航海商隊,大家雖然在國內勾心鬥角,但是在外麵,可是會同仇敵愾的,也算是一部分剿滅倭寇的力量。
這也是景元帝對海商較為寬容的原因,如果沿海地區都是肆虐的走私商和倭寇,不僅侵擾百姓,於民無利,還收不上稅,政策就不得不收緊,有時候路是自己走絕的。
等到收拾完韃靼,東夷島倭寇的好日子也就沒了,雖然可能對一些倭寇來說,他們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第37章
四公主迴京後,就一直住在紫禁城,霍瑾瑜賜了她一個宅子做公主府,大概明年就能搬進去。
崔慧妃也有心搬出去和四公主住在一起,霍瑾瑜還在考慮,畢竟崔慧妃是太妃,如果擅自搬出去,會不會被人誤會是被她趕出去的,控訴她刻薄寡恩,對太妃不孝。
對於四公主的歸來,大家除了一開始關注,到了後麵,民間也就沒有多少謠言了。
但是在上層,許多達官顯貴時刻在關注著四公主的後續,若是她獨身一人,大家也就不說什麽,可是她現下帶迴來一個有一半韃靼血脈的兒子,而且其還擁有了皇姓,上了玉牒,情況那就大不相同,對許多皇子王孫來說,就變成了競爭關係。
現下陛下還給霍永安找了老師,雖說不是什麽當世大儒,但是謝少虞的外祖父乃是謝公謝言,而且本人的老師也是素有名望的宋致,宋致又師出曾太傅,怎麽看,霍永安要比一般皇子皇孫的前程都要好。
說起霍永安,就不得不說現在教導他的謝少虞,少年英才,行為舉止都乃世家公子的典範,再加上他的身世,讓京城許多閨中女子趨之若鶩,若不是謝家的門檻太高,本人現下又言明沒有成家的意圖,怕是門檻都要踏破。
對於這些消息,昭王妃就不怎麽舒服。
無論是霍永安、還是謝少虞,與她關係都淺淡,雖說霍永安是四公主的兒子,但是她擔心對方將兩個孩子帶壞,所以甚少讓孩子接觸霍永安,防止被欺負。
還有謝少虞,昭王妃自從進京和他見過兩次麵,都不是私下場合,對方態度疏離淡漠,似乎也無意認她這個堂姐。
是啊!他們一個姓蘇,一個姓謝,有什麽關係呢。
不過礙不住看熱鬧的勛貴夫人用這事難為她。
昭王妃了解這些人,都是捧高踩低的好手,過往昭王在世時,她們做小伏低,圍著她轉,現在昭王出事,他們孤兒寡母,就沒人護著了。
對於這些事情,霍瑾瑜如果不刻意打聽,就是這麽傳都傳不到她耳朵裏。
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邊陲戰事還有秋闈上,長公主前段時間又親自押送一批糧草去了邊陲。
謝少虞與霍永安的教學活動進行的較為順利。
作為霍永安的舅舅,霍瑾瑜對大外甥的學習大業給予了支持,大手筆送了三十套筆墨紙硯。
這些東西都是那些年,她那些坑人的兄長、藩王義兄送的,至今都沒有消耗完。
現下她成了皇帝,藩王的賞賜不好太敷衍,但是對於那些宗室皇子皇孫,筆墨紙硯就成了標配,下到剛出生的咿呀嬰童,上到已經成親的中年漢子,隻要按輩分是她的晚輩,那就別想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些東西若是賣到外地,將會成倍的套利,若是有機會賣到海外,更是獲利豐饒。
其他人見狀也開始搶購起來。
景行開門第一天,不到一個時辰,所有商品被搶購一空,本著物以稀為貴,隻出售精品的原則,後麵也就沒有再擺出新的商品,並且告知後來的商人,隻能預定,後麵隻接受預約購買,並且商行還有其他商品售賣,霍瑾瑜不打算讓商行幹壟斷的生意。
並且所有從景行售出貴重藝術品都會被登記在冊,並且有唯一的防偽驗證碼,今日所售賣的這一波大部分都有獨家編碼,且一些是孤品。
景行的這場景直接嚇到了虢國公府的管家冷伯,他本來受虢國公的命令,來給陛下捧場的,誰知道他就來晚了兩刻鍾,大廳裏的東西都被競購完了,甚至如果允許的話,那些人還想將玻璃櫃給買走。
虢國公見冷伯兩手空空迴來,詫異道:「沒拿夠錢嗎?」
陛下昨日專門提醒他,讓他如果有空餘時間,可以去景行買一兩件東西,怎麽冷伯什麽沒買就迴來了。
冷伯嘆氣:「都賣光了,聽說那群人買東西比買菜還豪爽,夥計和掌櫃都驚呆了。」
「一個都沒有剩下?」虢國公也驚呆了,那他怎麽和陛下交代,自己什麽都沒買到。
冷伯說道:「聽那群富商說,他們隻打算將其中一部分轉賣,還有一部分打算當傳家寶。」
這其中許多東西都是皇家官窯出品,做工精緻,比玉還細膩通透,傳給後人當寶貝,比埋一堆銀子強。
虢國公:……
他算是明白昨日陛下為什麽提醒他了。
霍瑾瑜聽說東西賣的順利後,讓工坊製作一大批比較粗糙的有色玻璃器具,比如碗、杯子、瓶子……然後又讓人設計了一批精緻包裝盒子,讓它顯得高大上,打算將這批東西賣到海外。
經過這麽些年,東夷島到福建的航海線路已經趨於穩定。
雖然自從和韃靼開戰以後,南海上的倭寇又多了起來,但是還在宣威司他們的掌控中,沿海這些年也發展起來了不少民間航海商隊,大家雖然在國內勾心鬥角,但是在外麵,可是會同仇敵愾的,也算是一部分剿滅倭寇的力量。
這也是景元帝對海商較為寬容的原因,如果沿海地區都是肆虐的走私商和倭寇,不僅侵擾百姓,於民無利,還收不上稅,政策就不得不收緊,有時候路是自己走絕的。
等到收拾完韃靼,東夷島倭寇的好日子也就沒了,雖然可能對一些倭寇來說,他們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第37章
四公主迴京後,就一直住在紫禁城,霍瑾瑜賜了她一個宅子做公主府,大概明年就能搬進去。
崔慧妃也有心搬出去和四公主住在一起,霍瑾瑜還在考慮,畢竟崔慧妃是太妃,如果擅自搬出去,會不會被人誤會是被她趕出去的,控訴她刻薄寡恩,對太妃不孝。
對於四公主的歸來,大家除了一開始關注,到了後麵,民間也就沒有多少謠言了。
但是在上層,許多達官顯貴時刻在關注著四公主的後續,若是她獨身一人,大家也就不說什麽,可是她現下帶迴來一個有一半韃靼血脈的兒子,而且其還擁有了皇姓,上了玉牒,情況那就大不相同,對許多皇子王孫來說,就變成了競爭關係。
現下陛下還給霍永安找了老師,雖說不是什麽當世大儒,但是謝少虞的外祖父乃是謝公謝言,而且本人的老師也是素有名望的宋致,宋致又師出曾太傅,怎麽看,霍永安要比一般皇子皇孫的前程都要好。
說起霍永安,就不得不說現在教導他的謝少虞,少年英才,行為舉止都乃世家公子的典範,再加上他的身世,讓京城許多閨中女子趨之若鶩,若不是謝家的門檻太高,本人現下又言明沒有成家的意圖,怕是門檻都要踏破。
對於這些消息,昭王妃就不怎麽舒服。
無論是霍永安、還是謝少虞,與她關係都淺淡,雖說霍永安是四公主的兒子,但是她擔心對方將兩個孩子帶壞,所以甚少讓孩子接觸霍永安,防止被欺負。
還有謝少虞,昭王妃自從進京和他見過兩次麵,都不是私下場合,對方態度疏離淡漠,似乎也無意認她這個堂姐。
是啊!他們一個姓蘇,一個姓謝,有什麽關係呢。
不過礙不住看熱鬧的勛貴夫人用這事難為她。
昭王妃了解這些人,都是捧高踩低的好手,過往昭王在世時,她們做小伏低,圍著她轉,現在昭王出事,他們孤兒寡母,就沒人護著了。
對於這些事情,霍瑾瑜如果不刻意打聽,就是這麽傳都傳不到她耳朵裏。
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邊陲戰事還有秋闈上,長公主前段時間又親自押送一批糧草去了邊陲。
謝少虞與霍永安的教學活動進行的較為順利。
作為霍永安的舅舅,霍瑾瑜對大外甥的學習大業給予了支持,大手筆送了三十套筆墨紙硯。
這些東西都是那些年,她那些坑人的兄長、藩王義兄送的,至今都沒有消耗完。
現下她成了皇帝,藩王的賞賜不好太敷衍,但是對於那些宗室皇子皇孫,筆墨紙硯就成了標配,下到剛出生的咿呀嬰童,上到已經成親的中年漢子,隻要按輩分是她的晚輩,那就別想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