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致笑了笑,「所以既然知道他不是好心,陛下選擇不給他好臉色也沒錯。」
謝少虞:「可是……」
宋致:「少虞,你要知道,有些事一次退讓,就代表步步退讓,你期待少兵禍是好事,隻是外族慣會得寸進尺。」
「弟子了解。弟子相信老師。」謝少虞也不再說什麽,心中對新皇更感興趣了,居然敢將這活給師父。
宋致見哄住徒弟了,一下子歪倒在涼榻上,敲著腦袋頭疼道:「小陛下不厚道啊!我這個身板對上那群韃靼使者,確定不是以卵擊石嗎?」
謝少虞:……
剛剛還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第30章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現在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元帝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朝野上下就等著看新皇的第一把「火」要燒到何處。
大家揣測可能會對吏部或者戶部進行整飭,畢竟一個涉及到官、一個涉及到錢,誰知道新皇對工部興趣十分濃厚。
先是命工部在西直門京郊設立京師農事試驗場,負責研究、改良病蟲害以及土壤肥料實驗,還要派人研究全國各地的土壤地質,為百姓提供良種。
然後又讓工部在德勝門建立了一處試驗場,據說是要進行一些秘密研究。
又和工部尚書經過探討,決定在山東省東平興建一條長約二十裏的第一大壩。
……
這一件件事讓工部尚書這些日子走路時虎虎生風,看起來年輕了十多歲。
惹得其他六部大臣紛紛側目,積極上奏,詢問他們要幹什麽。
霍瑾瑜表示:一切照舊就好。
其實她也是沒辦法。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工部是排在最末,又因為工部官員大多都是工匠出身,對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代,工部經常遭到其他部門的輕視,甚至有人會稱唿它為「賤」部。
可是工部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四司兩庫管理全國的雜事。
營繕司下方有玻璃窯、皇木廠、木倉,從名字也知道類似建築部的功能。
虞衡清吏司則是負責各種官用器物的製造、收發、軍費審核、度量衡製度管理、鑄錢、礦石採辦、寶源局監督,而下麵還有司庫、軍需庫、硝磺庫、炮子庫、官車處。
都水清吏司聽名字就知道,負責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相當於水利部。
屯田清吏司是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開採煤窯和供應薪炭。
霍瑾瑜接下來要幹的活壓根離不開工部。
她當然看重工部,為此先給工部的官吏都漲了薪水,底層官吏都薪水都翻了一倍,高層沒有漲太多,也就在三四成左右,即使這樣,已經讓工部許多官員喜不自勝了,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靠俸祿養活家人的,他們許多人又時候在工部領一份差,等到下衙後,還會做些私活補貼家用,現在俸祿翻了一倍,壓力小了些。
其他六部:……
陛下他們也在啊!
雖然錢不多,但是這可是代表陛下的重視。
……
除了這些,霍瑾瑜將她之前的郡王府改成了麒麟研究院,關於學院的名字她糾結了好一番,原先想起個有學問的,可是她要研究的東西本身都是接地氣、關於民生的,後來看到陳飛昊送給自己的那枚麒麟玉佩,就將名字定下了。
說起陳飛昊,前段時間上摺子,說是想要帶兒子進京,霍瑾瑜知曉他與景元帝的感情,讓他安排好手中的活,九月就可以過來,正好可以看看新任鴻臚寺卿如何唱戲。
霍瑾瑜親自給麒麟研究院寫了牌匾,定下研究院的方向「格物致知,求真務實」。
對於原郡王府的人來說,名字雖然變了,大家的工作沒怎麽變,研究院都是這些年霍瑾瑜搜羅過來的一些「奇怪」的人,有富紳之子,有秀才、舉人,也有工匠、道士,還有醫女、繡娘……別家的王府都是各種能人誌士、幕僚,到霍瑾瑜這裏,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都是三教九流的人士,昭王就曾經因為此事上了摺子,表示擔憂霍瑾瑜學壞。
霍瑾瑜知道後,心裏暗自罵了他好幾天。
霍瑾瑜覺得,智慧在民間,這群人可是兩年研究出水泥,三年研究出玻璃的存在,目前已經實驗階段結束,隻不過實際應用還在摸索推廣。
尤其一名叫褚青霞的女道士,簡直是bug般的存在,每次折騰東西都會出些動靜,得到一些副產物,當然如果副業太好了,主業就是一塌糊塗,她的道士當的不怎麽好。
她因為沒錢坑蒙拐騙,撞到霍瑾瑜身上,霍瑾瑜一開始想將她送到官府,可是辨認出對方是個女生,就讓她在郡王府幹兩月活,時間到了就可以走。
後來發現褚青霞是有道碟的真道士,還是個小道觀的觀主,道觀因為一場大雨沖塌了,她打算下山籌錢重建道觀。
之後就被霍瑾瑜留在郡王府內,負責研究一些化學方麵的東西。
霍瑾瑜腦海中的理論基礎知識,加上褚青霞的操作技術和運氣,這些年折騰出來的東西不少。
褚青霞也得到了許多賞賜,在山上蓋了一個大道觀,不過這些年一直沒機會迴去。
……
七月初,褚青霞得到旨意,讓她去工部一趟,對水泥大壩進行技術指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謝少虞:「可是……」
宋致:「少虞,你要知道,有些事一次退讓,就代表步步退讓,你期待少兵禍是好事,隻是外族慣會得寸進尺。」
「弟子了解。弟子相信老師。」謝少虞也不再說什麽,心中對新皇更感興趣了,居然敢將這活給師父。
宋致見哄住徒弟了,一下子歪倒在涼榻上,敲著腦袋頭疼道:「小陛下不厚道啊!我這個身板對上那群韃靼使者,確定不是以卵擊石嗎?」
謝少虞:……
剛剛還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第30章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現在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元帝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朝野上下就等著看新皇的第一把「火」要燒到何處。
大家揣測可能會對吏部或者戶部進行整飭,畢竟一個涉及到官、一個涉及到錢,誰知道新皇對工部興趣十分濃厚。
先是命工部在西直門京郊設立京師農事試驗場,負責研究、改良病蟲害以及土壤肥料實驗,還要派人研究全國各地的土壤地質,為百姓提供良種。
然後又讓工部在德勝門建立了一處試驗場,據說是要進行一些秘密研究。
又和工部尚書經過探討,決定在山東省東平興建一條長約二十裏的第一大壩。
……
這一件件事讓工部尚書這些日子走路時虎虎生風,看起來年輕了十多歲。
惹得其他六部大臣紛紛側目,積極上奏,詢問他們要幹什麽。
霍瑾瑜表示:一切照舊就好。
其實她也是沒辦法。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工部是排在最末,又因為工部官員大多都是工匠出身,對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代,工部經常遭到其他部門的輕視,甚至有人會稱唿它為「賤」部。
可是工部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四司兩庫管理全國的雜事。
營繕司下方有玻璃窯、皇木廠、木倉,從名字也知道類似建築部的功能。
虞衡清吏司則是負責各種官用器物的製造、收發、軍費審核、度量衡製度管理、鑄錢、礦石採辦、寶源局監督,而下麵還有司庫、軍需庫、硝磺庫、炮子庫、官車處。
都水清吏司聽名字就知道,負責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相當於水利部。
屯田清吏司是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開採煤窯和供應薪炭。
霍瑾瑜接下來要幹的活壓根離不開工部。
她當然看重工部,為此先給工部的官吏都漲了薪水,底層官吏都薪水都翻了一倍,高層沒有漲太多,也就在三四成左右,即使這樣,已經讓工部許多官員喜不自勝了,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靠俸祿養活家人的,他們許多人又時候在工部領一份差,等到下衙後,還會做些私活補貼家用,現在俸祿翻了一倍,壓力小了些。
其他六部:……
陛下他們也在啊!
雖然錢不多,但是這可是代表陛下的重視。
……
除了這些,霍瑾瑜將她之前的郡王府改成了麒麟研究院,關於學院的名字她糾結了好一番,原先想起個有學問的,可是她要研究的東西本身都是接地氣、關於民生的,後來看到陳飛昊送給自己的那枚麒麟玉佩,就將名字定下了。
說起陳飛昊,前段時間上摺子,說是想要帶兒子進京,霍瑾瑜知曉他與景元帝的感情,讓他安排好手中的活,九月就可以過來,正好可以看看新任鴻臚寺卿如何唱戲。
霍瑾瑜親自給麒麟研究院寫了牌匾,定下研究院的方向「格物致知,求真務實」。
對於原郡王府的人來說,名字雖然變了,大家的工作沒怎麽變,研究院都是這些年霍瑾瑜搜羅過來的一些「奇怪」的人,有富紳之子,有秀才、舉人,也有工匠、道士,還有醫女、繡娘……別家的王府都是各種能人誌士、幕僚,到霍瑾瑜這裏,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都是三教九流的人士,昭王就曾經因為此事上了摺子,表示擔憂霍瑾瑜學壞。
霍瑾瑜知道後,心裏暗自罵了他好幾天。
霍瑾瑜覺得,智慧在民間,這群人可是兩年研究出水泥,三年研究出玻璃的存在,目前已經實驗階段結束,隻不過實際應用還在摸索推廣。
尤其一名叫褚青霞的女道士,簡直是bug般的存在,每次折騰東西都會出些動靜,得到一些副產物,當然如果副業太好了,主業就是一塌糊塗,她的道士當的不怎麽好。
她因為沒錢坑蒙拐騙,撞到霍瑾瑜身上,霍瑾瑜一開始想將她送到官府,可是辨認出對方是個女生,就讓她在郡王府幹兩月活,時間到了就可以走。
後來發現褚青霞是有道碟的真道士,還是個小道觀的觀主,道觀因為一場大雨沖塌了,她打算下山籌錢重建道觀。
之後就被霍瑾瑜留在郡王府內,負責研究一些化學方麵的東西。
霍瑾瑜腦海中的理論基礎知識,加上褚青霞的操作技術和運氣,這些年折騰出來的東西不少。
褚青霞也得到了許多賞賜,在山上蓋了一個大道觀,不過這些年一直沒機會迴去。
……
七月初,褚青霞得到旨意,讓她去工部一趟,對水泥大壩進行技術指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