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太傅迴禮:「老夫聽說陛下昨日染了風寒,不知今日可好。」
霍瑾瑜聞言,佯裝疲憊地扶了扶額,「有些睏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病情,還是昨夜看摺子晚了。」
曾太傅聞言關切道:「還請陛下保重身子,萬事要有克製。」
「朕曉得。」霍瑾瑜點了點頭,她就是和曾太傅閑聊幾句。
昨夜確實染了風寒,但是早上一碗薑茶下去,出了一身汗,現在也就沒事了。
接著曾太傅開始給霍瑾瑜講課。
霍瑾瑜一邊聽課,一邊觀察曾太傅。
說來,雖然景元帝在年前給她安排了曾太傅,可那時,曾太傅在東南那邊拜訪故友,順便在當地講學,一時間趕不迴來,然後是景元帝駕崩,她要操持國喪,和曾太傅加上今日,也就上了兩次課。
曾太傅看似性子古板剛正,其實卻不迂腐,很會變通,並不如一些迂腐的衛道士,嚴不嚴格要求自己不知道,但是不允許別人犯錯,眼裏容不得沙子,曾太傅則是奉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等到上完課,曾太傅見霍瑾瑜神態有些萎靡,反思自己的教學是不是如二徒弟所說,有些枯燥了,讓陛下聽不進去。
曾太傅想了想,輕咳了一聲,捋了捋鬍鬚,柔聲道:「陛下,不如老臣給您講些趣事吧!」
霍瑾瑜一聽,來了興致,坐直身子,好奇道:「什麽趣事?高門爭鬥、後院、商場廝殺?」
「……」曾太傅笑臉一僵,揪著鬍鬚的手一用力,瞬間撤下了好幾根鬚鬚。
明明看陛下的氣質乃是翩翩美玉,怎麽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
見老夫子被嚇到了,霍瑾瑜神色一正,學著曾太傅的樣子,一副清正君子的姿態,右手微抬,「太傅請說!」
曾太傅:……
看著小身板的小皇帝,麵上看似乖巧,剛才卻讓他有種景元帝附體的模樣。
這想法隻是一閃而過。
曾太傅笑道:「從前有座寺廟塑有儒、釋、道三教的神像,先是儒教聖像,然後是佛教,最後是道教。道士見了,馬上就將老君聖像移到中位,和尚見了,又將釋迦摩尼聖像移到中位,最後來了一名書生,將孔子聖像移到了中位。三位聖人看著下方這一幕,嘆氣道,『本來咱們好好的,卻被這些小人給挪來挪去,壞了關係。』……陛下可看出了什麽?」
霍瑾瑜嘆氣,不僅沒有八卦狗血聽,而且還順便出了題,果然古往今來,老師都是一樣的。
「周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霍瑾瑜說道。
曾太傅欣慰地點頭。
作為帝王,要有容人之量,但願陛下能懂。
霍瑾瑜見曾太傅滿意,眼珠子轉了轉,麵上笑意驀然加深,「不過按照太傅的故事,感覺朕應該是將三教聖像放入寺廟的人吧!」
「……」曾太傅眉間為誒擰,轉念一想,似乎霍瑾瑜說的沒錯。
霍瑾瑜見曾太傅贊同,小手一揮,「我……朕負責蓋廟,朝堂上誰想做中位,給各憑本事吧,反正朕年紀小,又管不了這些。」
就算她不懂什麽帝王權術,上輩子讀了那麽多書,看了許多影視劇,加上這輩子的耳濡目染,也知道個皮囊。
皇帝要當好,就要學會識人用人,不能單純用黑白來分類。
反正她不急,以她現在的情況,想要做到景元帝那樣,將天下大權攬在手裏,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且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也不放心將天下交給她。
景元帝若是放心她,也不會臨死前,給她配備了一個太傅。
曾太傅眸色微深,開始重新打量麵前的人。
看來朝堂上許多人都看走了眼,都以為陛下和先帝會不一樣,可是作為親父子,又怎會沒有相同之處。
霍瑾瑜見曾太傅如此神態,下意識露出禮貌性微笑。
曾太傅很快就恢復如常,一向板著的臉露出笑容,拱手道:「陛下說的有道理。」
……
下午,天空烏雲密閉,沉悶燥熱,曾太傅趕在大雨落下之前,迴到了府上。
管家老趙笑著迎上去:「東家,您可迴來了,宋先生來了一段時間,在三梅書閣守著呢。」
宋先生名宋致,是曾太傅的二徒弟,為人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就是性格太過灑脫,不過對方也有灑脫的資本。
曾太傅聞言,擺擺手,表示知曉。
到了三梅書閣,一個中年儒生模樣的人站在那裏,一雙含笑丹鳳眼,麵容俊朗,留著短須,笑迎道:「老師,您可迴來了。」
曾太傅沒好氣道:「你也知道迴來了,找到徒弟了?我還以為你此生就打算在外麵流浪,一輩子不迴來了。」
宋致也算是出身世家,後來發生了一些事,家族招惹了禍端,宋致一改清貴公子的做派,入朝做官,在朝堂上是上躥下跳,惹了不少人。
不知道是不是對了景元帝的胃口,宋致好幾次眼看著要被群臣圍毆,都被景元帝給保了下來,就這樣也沒有讓他靜下心,前些年昭告天下,說是遊歷天下,隻求在有生之年,能找到一個才華橫溢的徒弟。
曾太傅想起他和陛下說起宋致這個二徒弟消失的根由時。
陛下一臉疑惑,「太傅。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如果才華橫溢,還要他這個師父幹什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霍瑾瑜聞言,佯裝疲憊地扶了扶額,「有些睏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病情,還是昨夜看摺子晚了。」
曾太傅聞言關切道:「還請陛下保重身子,萬事要有克製。」
「朕曉得。」霍瑾瑜點了點頭,她就是和曾太傅閑聊幾句。
昨夜確實染了風寒,但是早上一碗薑茶下去,出了一身汗,現在也就沒事了。
接著曾太傅開始給霍瑾瑜講課。
霍瑾瑜一邊聽課,一邊觀察曾太傅。
說來,雖然景元帝在年前給她安排了曾太傅,可那時,曾太傅在東南那邊拜訪故友,順便在當地講學,一時間趕不迴來,然後是景元帝駕崩,她要操持國喪,和曾太傅加上今日,也就上了兩次課。
曾太傅看似性子古板剛正,其實卻不迂腐,很會變通,並不如一些迂腐的衛道士,嚴不嚴格要求自己不知道,但是不允許別人犯錯,眼裏容不得沙子,曾太傅則是奉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等到上完課,曾太傅見霍瑾瑜神態有些萎靡,反思自己的教學是不是如二徒弟所說,有些枯燥了,讓陛下聽不進去。
曾太傅想了想,輕咳了一聲,捋了捋鬍鬚,柔聲道:「陛下,不如老臣給您講些趣事吧!」
霍瑾瑜一聽,來了興致,坐直身子,好奇道:「什麽趣事?高門爭鬥、後院、商場廝殺?」
「……」曾太傅笑臉一僵,揪著鬍鬚的手一用力,瞬間撤下了好幾根鬚鬚。
明明看陛下的氣質乃是翩翩美玉,怎麽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
見老夫子被嚇到了,霍瑾瑜神色一正,學著曾太傅的樣子,一副清正君子的姿態,右手微抬,「太傅請說!」
曾太傅:……
看著小身板的小皇帝,麵上看似乖巧,剛才卻讓他有種景元帝附體的模樣。
這想法隻是一閃而過。
曾太傅笑道:「從前有座寺廟塑有儒、釋、道三教的神像,先是儒教聖像,然後是佛教,最後是道教。道士見了,馬上就將老君聖像移到中位,和尚見了,又將釋迦摩尼聖像移到中位,最後來了一名書生,將孔子聖像移到了中位。三位聖人看著下方這一幕,嘆氣道,『本來咱們好好的,卻被這些小人給挪來挪去,壞了關係。』……陛下可看出了什麽?」
霍瑾瑜嘆氣,不僅沒有八卦狗血聽,而且還順便出了題,果然古往今來,老師都是一樣的。
「周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霍瑾瑜說道。
曾太傅欣慰地點頭。
作為帝王,要有容人之量,但願陛下能懂。
霍瑾瑜見曾太傅滿意,眼珠子轉了轉,麵上笑意驀然加深,「不過按照太傅的故事,感覺朕應該是將三教聖像放入寺廟的人吧!」
「……」曾太傅眉間為誒擰,轉念一想,似乎霍瑾瑜說的沒錯。
霍瑾瑜見曾太傅贊同,小手一揮,「我……朕負責蓋廟,朝堂上誰想做中位,給各憑本事吧,反正朕年紀小,又管不了這些。」
就算她不懂什麽帝王權術,上輩子讀了那麽多書,看了許多影視劇,加上這輩子的耳濡目染,也知道個皮囊。
皇帝要當好,就要學會識人用人,不能單純用黑白來分類。
反正她不急,以她現在的情況,想要做到景元帝那樣,將天下大權攬在手裏,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且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也不放心將天下交給她。
景元帝若是放心她,也不會臨死前,給她配備了一個太傅。
曾太傅眸色微深,開始重新打量麵前的人。
看來朝堂上許多人都看走了眼,都以為陛下和先帝會不一樣,可是作為親父子,又怎會沒有相同之處。
霍瑾瑜見曾太傅如此神態,下意識露出禮貌性微笑。
曾太傅很快就恢復如常,一向板著的臉露出笑容,拱手道:「陛下說的有道理。」
……
下午,天空烏雲密閉,沉悶燥熱,曾太傅趕在大雨落下之前,迴到了府上。
管家老趙笑著迎上去:「東家,您可迴來了,宋先生來了一段時間,在三梅書閣守著呢。」
宋先生名宋致,是曾太傅的二徒弟,為人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就是性格太過灑脫,不過對方也有灑脫的資本。
曾太傅聞言,擺擺手,表示知曉。
到了三梅書閣,一個中年儒生模樣的人站在那裏,一雙含笑丹鳳眼,麵容俊朗,留著短須,笑迎道:「老師,您可迴來了。」
曾太傅沒好氣道:「你也知道迴來了,找到徒弟了?我還以為你此生就打算在外麵流浪,一輩子不迴來了。」
宋致也算是出身世家,後來發生了一些事,家族招惹了禍端,宋致一改清貴公子的做派,入朝做官,在朝堂上是上躥下跳,惹了不少人。
不知道是不是對了景元帝的胃口,宋致好幾次眼看著要被群臣圍毆,都被景元帝給保了下來,就這樣也沒有讓他靜下心,前些年昭告天下,說是遊歷天下,隻求在有生之年,能找到一個才華橫溢的徒弟。
曾太傅想起他和陛下說起宋致這個二徒弟消失的根由時。
陛下一臉疑惑,「太傅。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如果才華橫溢,還要他這個師父幹什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