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妃娘娘慎言,先皇仁德聖明,幾句病中昏言,太妃就不要當真了。」秀嬤嬤提醒道。
崔慧妃眉心一跳,嘴角微抽。
「仁德聖明」這詞總覺得和景元帝不合適。
秀嬤嬤又繼續補充道:「還請太妃不要胡思亂想,不當真的事也不要胡亂說出去,免得損害了先皇的英明,傷害陛下對您的感情。」
「……本宮曉得了,多謝嬤嬤提醒。」崔慧妃將人送出宮門。
等到秀嬤嬤離開,她仰頭看著頭頂的暖陽,猶如被一顆被蛋液包裹的金卵,散發著勃勃生命力,看著寧靜而祥和,不似夏日烈陽那般灼烈,等到它徹底孕育出來後,燦爛熾熱的陽光會灑遍大地,驅走寒冷,相信朝野會喜歡這樣的暖陽吧。
崔慧妃的貼身宮女一直流著淚,「娘娘,您終於沒事了。」
崔慧妃搖了搖頭,「本宮一直沒事,莫要多言。」
宮女記得之前秀嬤嬤離開前的囑咐,連忙點點頭。
若是此事傳出去,被人計較起來,不止娘娘要出事,就是陛下也要受到責難。
……
雖說景元帝命令各藩王留守各地,不必進京奔喪,不過允許長公主、毅王、宣王進京。
當時知道這條旨意時,康王那邊有人明裏暗裏為他鳴不平,表示都是先帝的兒子,難道先皇就隻在乎他與鄧皇後的孩子嗎?
康王表示,你猜對了,在景元帝眼裏,當然他和皇後娘娘的孩子最重要,順便將在他麵前嚼舌根的人抓了起來。
新帝才登基,他不想成為給新帝試刀的石頭。
第29章
夜晚月光如霜,紫禁城中一片縞素,太廟方向時不時能聽到低低的哀泣聲。
奉先殿中,霍瑾瑜一身孝服,直挺地跪在前排,長公主、毅王、宣王則是跪在她的後方,麵色哀傷地看著殿中的龍棺。
霍瑾瑜腦海中不斷迴想著這些年她與景元帝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眼淚經不住流了下來。
霍老頭這些年應該挺思念母後的吧,隻是……
現在自己成了皇帝,想起霍老頭臨終時的豁達和自信,自己現在的惶恐和憂慮,倒顯得她這個受過現代各種信息轟炸的未來人少見多怪了。
此時忽然一陣不知名冷風吹了起來,火盆裏竄起一條兇猛的火龍,卷著紙錢和灰燼躥的有兩尺高,在風的助威下,火龍仿佛在嘚瑟地抖著鱗片。
霍瑾瑜感受到勃勃熱意,默默又餵進去兩把紙錢進去。
霍瑾瑜抬頭望了望前麵的靈位,微微嘆了一口氣。
霍老頭走了,給了她一個皇位外加一座九成九新的紫禁城,她還能說什麽呢。
長公主他們說,也許景元帝心裏老早就屬意將皇位給她,畢竟她小時候可是嚷著要將燕都當做封地,現下天下都是她的了。
霍瑾瑜:……
算了,長公主他們畢竟不知道真相。
晚些時候,洪公公帶了飯食過來。
眾人一邊用著粥,一邊說著國事。
毅王:「韃靼那邊有所異動,估計會不安分,陛下您放心,有臣在,一定不讓韃靼的小心思得逞。」
自從父皇去世的消息傳到他那裏後,韃靼那邊就小動作不斷,不僅有韃子侵擾邊陲,而且韃靼那邊還派人意圖鼓動他造反。
所以,在來之前,他還順便收拾了韃靼一波,叮囑留守冀州的人一定要守好邊陲,不要擅自被人哄了。
長公主:「至於楚王、周王這些人都是忠心父皇的,陛下也不用太防備他們,平時也不要過分苛責他們。」
她就怕新帝被朝堂一些人哄了,上來來個削藩,到時候惹了大禍。
要知道,這段時間朝中一些臣子想要博取新帝的好感,說一些激進政策吸引新帝注意。
她也是看著新帝長大的,知曉新帝有改革新政、整頓的心思,但是事情不能太急,一些事先皇做了,大家能受著,但是新帝不能是同樣的手段,容易引起大家的惡感。
再說許多人對新帝都有期待,期待對方能比先帝更仁慈些。
不過她覺得,即使新帝看著好說話,但是作為被先皇手把手養大的皇子,大家還是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霍瑾瑜:「二姐放心,我知曉這些,隻要楚王他們好好守在封地,不魚肉百姓,我都好商量。」
長公主欣慰地點了點頭。
宣王:「啟稟陛下,臣來之前,崇明府發生了地震,屋宇倒塌無數,臣私自開了地方倉儲,還請您見諒。」
「辛苦六哥了,等到父皇的事情結束後,朕有謝禮。」霍瑾瑜麵露感激。
地震這事在古代一遍涉及到上天意誌,現下景元帝駕崩,她當了皇帝,若是被有心人聯繫起來,雖說不至於威脅到她的位置,也能噁心人。
宣王見狀,敷衍地扯了扯嘴角,「隻要你不和父皇一樣,經常催婚就行。」
霍瑾瑜點頭:「行,你就是當和尚,我也不攔你。」
宣王:……
「當和尚不行。」長公主聞言,立馬警惕地看向宣王,「陛下你不用催他,還有我和毅王呢。」
宣王無奈地嘆了口氣。
霍瑾瑜側頭忍笑。
……
將景元帝葬入帝陵後,霍瑾瑜也正式結束了守孝日子,開始過著一邊上朝,一邊學習的日子。
教授她的夫子曾慎也升了職,被景元帝冊封為太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崔慧妃眉心一跳,嘴角微抽。
「仁德聖明」這詞總覺得和景元帝不合適。
秀嬤嬤又繼續補充道:「還請太妃不要胡思亂想,不當真的事也不要胡亂說出去,免得損害了先皇的英明,傷害陛下對您的感情。」
「……本宮曉得了,多謝嬤嬤提醒。」崔慧妃將人送出宮門。
等到秀嬤嬤離開,她仰頭看著頭頂的暖陽,猶如被一顆被蛋液包裹的金卵,散發著勃勃生命力,看著寧靜而祥和,不似夏日烈陽那般灼烈,等到它徹底孕育出來後,燦爛熾熱的陽光會灑遍大地,驅走寒冷,相信朝野會喜歡這樣的暖陽吧。
崔慧妃的貼身宮女一直流著淚,「娘娘,您終於沒事了。」
崔慧妃搖了搖頭,「本宮一直沒事,莫要多言。」
宮女記得之前秀嬤嬤離開前的囑咐,連忙點點頭。
若是此事傳出去,被人計較起來,不止娘娘要出事,就是陛下也要受到責難。
……
雖說景元帝命令各藩王留守各地,不必進京奔喪,不過允許長公主、毅王、宣王進京。
當時知道這條旨意時,康王那邊有人明裏暗裏為他鳴不平,表示都是先帝的兒子,難道先皇就隻在乎他與鄧皇後的孩子嗎?
康王表示,你猜對了,在景元帝眼裏,當然他和皇後娘娘的孩子最重要,順便將在他麵前嚼舌根的人抓了起來。
新帝才登基,他不想成為給新帝試刀的石頭。
第29章
夜晚月光如霜,紫禁城中一片縞素,太廟方向時不時能聽到低低的哀泣聲。
奉先殿中,霍瑾瑜一身孝服,直挺地跪在前排,長公主、毅王、宣王則是跪在她的後方,麵色哀傷地看著殿中的龍棺。
霍瑾瑜腦海中不斷迴想著這些年她與景元帝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眼淚經不住流了下來。
霍老頭這些年應該挺思念母後的吧,隻是……
現在自己成了皇帝,想起霍老頭臨終時的豁達和自信,自己現在的惶恐和憂慮,倒顯得她這個受過現代各種信息轟炸的未來人少見多怪了。
此時忽然一陣不知名冷風吹了起來,火盆裏竄起一條兇猛的火龍,卷著紙錢和灰燼躥的有兩尺高,在風的助威下,火龍仿佛在嘚瑟地抖著鱗片。
霍瑾瑜感受到勃勃熱意,默默又餵進去兩把紙錢進去。
霍瑾瑜抬頭望了望前麵的靈位,微微嘆了一口氣。
霍老頭走了,給了她一個皇位外加一座九成九新的紫禁城,她還能說什麽呢。
長公主他們說,也許景元帝心裏老早就屬意將皇位給她,畢竟她小時候可是嚷著要將燕都當做封地,現下天下都是她的了。
霍瑾瑜:……
算了,長公主他們畢竟不知道真相。
晚些時候,洪公公帶了飯食過來。
眾人一邊用著粥,一邊說著國事。
毅王:「韃靼那邊有所異動,估計會不安分,陛下您放心,有臣在,一定不讓韃靼的小心思得逞。」
自從父皇去世的消息傳到他那裏後,韃靼那邊就小動作不斷,不僅有韃子侵擾邊陲,而且韃靼那邊還派人意圖鼓動他造反。
所以,在來之前,他還順便收拾了韃靼一波,叮囑留守冀州的人一定要守好邊陲,不要擅自被人哄了。
長公主:「至於楚王、周王這些人都是忠心父皇的,陛下也不用太防備他們,平時也不要過分苛責他們。」
她就怕新帝被朝堂一些人哄了,上來來個削藩,到時候惹了大禍。
要知道,這段時間朝中一些臣子想要博取新帝的好感,說一些激進政策吸引新帝注意。
她也是看著新帝長大的,知曉新帝有改革新政、整頓的心思,但是事情不能太急,一些事先皇做了,大家能受著,但是新帝不能是同樣的手段,容易引起大家的惡感。
再說許多人對新帝都有期待,期待對方能比先帝更仁慈些。
不過她覺得,即使新帝看著好說話,但是作為被先皇手把手養大的皇子,大家還是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霍瑾瑜:「二姐放心,我知曉這些,隻要楚王他們好好守在封地,不魚肉百姓,我都好商量。」
長公主欣慰地點了點頭。
宣王:「啟稟陛下,臣來之前,崇明府發生了地震,屋宇倒塌無數,臣私自開了地方倉儲,還請您見諒。」
「辛苦六哥了,等到父皇的事情結束後,朕有謝禮。」霍瑾瑜麵露感激。
地震這事在古代一遍涉及到上天意誌,現下景元帝駕崩,她當了皇帝,若是被有心人聯繫起來,雖說不至於威脅到她的位置,也能噁心人。
宣王見狀,敷衍地扯了扯嘴角,「隻要你不和父皇一樣,經常催婚就行。」
霍瑾瑜點頭:「行,你就是當和尚,我也不攔你。」
宣王:……
「當和尚不行。」長公主聞言,立馬警惕地看向宣王,「陛下你不用催他,還有我和毅王呢。」
宣王無奈地嘆了口氣。
霍瑾瑜側頭忍笑。
……
將景元帝葬入帝陵後,霍瑾瑜也正式結束了守孝日子,開始過著一邊上朝,一邊學習的日子。
教授她的夫子曾慎也升了職,被景元帝冊封為太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