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作者:濯濯韶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夷島的銀礦經過這麽些年,早就瞞不住,在朝中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當然民間還以為是前朝寶藏。
因為參與建設燕都的人太多,許多人幹完活、做完生意後直接在燕都定居,都城範圍較之以前擴大了一倍。
景元八年,二月,景元帝舉行了遷都大典,正式宣告遷都,經過水路、陸路輾轉,終於在五月到達燕都,彼時燕都的臣僚率領萬民跪地恭迎景元帝。
浩蕩的隊伍緩緩進入燕都,兩邊的百姓被士兵擋在路的兩側,跪伏在地上,聽著頭頂車輪滾動的聲音,一些膽大的人悄悄地抬頭,小心地瞅著隊伍,似乎想要看清天顏。
鄧皇後和景元帝坐在高大奢華的禦駕上,鄧皇後時不時用帕子掩唇低聲咳兩聲。
景元帝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瑛娘,你再忍忍,馬上咱們就要到家了。」
「嗯,陛下,我很好。」鄧皇後露出一個略微蒼白的臉色。
她知曉自己的身體,隻求能多陪陛下一些日子。
入了紫禁城,看著麵前浩大、威嚴的宮廷建築群,所有人都經不住屏住唿吸了,站在這裏,即使是一名小小的官吏,也經不住挺胸抬頭。
到了紫禁城後,眾臣和藩王簇擁著景元帝入了奉天殿。
景元帝坐在龍椅上,接受了眾人的朝拜,算是走一個流程。
若不是因為鄧皇後身體有恙,他都想再舉行一次登基大典。
這一年,紫禁城引來了它的主人。
也是這一年的年底,紫禁城送走了它的女主人。
景元八年,十二月初三,鄧皇後駕崩!
第28章
鄧皇後去世後,遷都帶來的喜意瞬間被衝散了,朝野上下陷入悲痛之中。
在外的皇子、各路藩王、勳爵紛紛進京奔喪,片刻也不敢耽擱,他們知曉,鄧皇後去世,景元帝傷心不已,現在心情不順,正是看什麽都不順眼的時候,他們可不敢觸景元帝的眉頭。
其實現下在燕都守喪的人也不太好過。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今年的冬日比往年冷了許多,可謂是冰寒徹骨,對於守喪的人來說,實在煎熬。
鄧皇後的梓棺一直停在坤寧宮,景元帝每日一下朝就要過來,在靈堂上和鄧皇後說一陣話,等到夜深時,也經常過來和鄧皇後訴苦水。
霍瑾瑜看著景元帝越發佝僂的背和蒼老的白髮,實在是不忍,整日端著薑湯追在他後麵。
小老頭鬧脾氣不喜歡喝藥,喝了苦藥要發難熬藥的宮侍和禦醫,還好禦醫說,薑湯也可以。
霍瑾瑜讓內侍在靈堂的側殿準備了大鍋的薑湯,給守靈的人服用,不用為了讓死人風光,使勁折騰活人。
景元帝現下的心態有些魔怔了,看不到鄧皇後的棺材時,想她,看到她的棺材,又心痛大哭不已,大概為了排解他這種煩躁,靈前守孝的諸位宗室或多或少都被他挑刺責難過。
比如信王妃,景元帝曾經私下裏拉著霍瑾瑜說過,若不是看在信王還留下兩個孩子,憑藉信王妃往日的言行,即使她之後在鄧皇後跟前改了,他也指定讓信王妃殉葬。
當時霍瑾瑜聽得是冷汗直冒。
鄧皇後臨終前,曾經囑咐景元帝不要讓人殉葬,不要因為她遷怒他人,對待臣民要寬仁些,不要經常發脾氣。
這景元帝都不打算遵守了。
還好當時老頭還處於好哄的狀態,霍瑾瑜陪著他說了一些幼年的趣事,終於將這茬過去了。
事後她私下裏和長公主說了這事,長公主聽完後,將王妃們喊到一出,警告她們,這段時間務必要謹言慎行,鄧皇後已經沒了,如果景元帝想要處置誰,可沒人攔住。
信王妃更是嚇的肝膽俱顫,更加謹小慎微,也不敢將往日的做派攤到其他人身上,擔心讓景元帝看到,給他提了醒。
鄧皇後的梓棺在坤寧宮停靈一個月,開年後,景元帝率領眾人將鄧皇後的梓棺送入帝陵。
去帝陵的路上,文武百官哭聲震天,看起來比沿街的百姓哭的還傷心。
霍瑾瑜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文武百官這哭的是真心實意,以前有鄧皇後勸著,景元帝做事還能有商量,之後怕是他們的苦日子就要來了。
霍瑾瑜在帝陵待了半年,等到迴到紫禁城時,雖然已經是盛夏時節,可是宮中氛圍卻低沉不已。
朝堂氛圍也是大差不差,讓人欣慰的是,這半年各地還算平和,雖然有些小災小禍,本地官員使使勁就能解決,不用頂著掉腦袋的危險向朝廷求助。
若問若是不求助,任由事情發展怎麽辦?
答:原先可能隻是一人獲罪,事態鬧大,造成天怒人怨,輕則掉腦袋,重則誅全家到誅九族不等。
景元九年,六月。
景元帝設立覲安司,由雁翎衛統領,景元帝對其直接負責,號稱「掌天子儀仗,維護安全保障。」
初始職能有三項:
守衛值宿。
偵查逮捕。
典詔獄。
覲安司一成立,大家就覺察出不對勁來了,「守衛值宿」這是宮廷親衛應該做的,他們能理解,但是後麵兩項是否越權了,而且對方既然是受景元帝管理,那麽巡查緝捕的對方就不止是平民百姓,還有朝廷官員、勛貴侯爵。
霍瑾瑜得知後,也有些膽戰心驚,合著以後她當了藩王,也要和這個雁翎衛打交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為參與建設燕都的人太多,許多人幹完活、做完生意後直接在燕都定居,都城範圍較之以前擴大了一倍。
景元八年,二月,景元帝舉行了遷都大典,正式宣告遷都,經過水路、陸路輾轉,終於在五月到達燕都,彼時燕都的臣僚率領萬民跪地恭迎景元帝。
浩蕩的隊伍緩緩進入燕都,兩邊的百姓被士兵擋在路的兩側,跪伏在地上,聽著頭頂車輪滾動的聲音,一些膽大的人悄悄地抬頭,小心地瞅著隊伍,似乎想要看清天顏。
鄧皇後和景元帝坐在高大奢華的禦駕上,鄧皇後時不時用帕子掩唇低聲咳兩聲。
景元帝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瑛娘,你再忍忍,馬上咱們就要到家了。」
「嗯,陛下,我很好。」鄧皇後露出一個略微蒼白的臉色。
她知曉自己的身體,隻求能多陪陛下一些日子。
入了紫禁城,看著麵前浩大、威嚴的宮廷建築群,所有人都經不住屏住唿吸了,站在這裏,即使是一名小小的官吏,也經不住挺胸抬頭。
到了紫禁城後,眾臣和藩王簇擁著景元帝入了奉天殿。
景元帝坐在龍椅上,接受了眾人的朝拜,算是走一個流程。
若不是因為鄧皇後身體有恙,他都想再舉行一次登基大典。
這一年,紫禁城引來了它的主人。
也是這一年的年底,紫禁城送走了它的女主人。
景元八年,十二月初三,鄧皇後駕崩!
第28章
鄧皇後去世後,遷都帶來的喜意瞬間被衝散了,朝野上下陷入悲痛之中。
在外的皇子、各路藩王、勳爵紛紛進京奔喪,片刻也不敢耽擱,他們知曉,鄧皇後去世,景元帝傷心不已,現在心情不順,正是看什麽都不順眼的時候,他們可不敢觸景元帝的眉頭。
其實現下在燕都守喪的人也不太好過。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今年的冬日比往年冷了許多,可謂是冰寒徹骨,對於守喪的人來說,實在煎熬。
鄧皇後的梓棺一直停在坤寧宮,景元帝每日一下朝就要過來,在靈堂上和鄧皇後說一陣話,等到夜深時,也經常過來和鄧皇後訴苦水。
霍瑾瑜看著景元帝越發佝僂的背和蒼老的白髮,實在是不忍,整日端著薑湯追在他後麵。
小老頭鬧脾氣不喜歡喝藥,喝了苦藥要發難熬藥的宮侍和禦醫,還好禦醫說,薑湯也可以。
霍瑾瑜讓內侍在靈堂的側殿準備了大鍋的薑湯,給守靈的人服用,不用為了讓死人風光,使勁折騰活人。
景元帝現下的心態有些魔怔了,看不到鄧皇後的棺材時,想她,看到她的棺材,又心痛大哭不已,大概為了排解他這種煩躁,靈前守孝的諸位宗室或多或少都被他挑刺責難過。
比如信王妃,景元帝曾經私下裏拉著霍瑾瑜說過,若不是看在信王還留下兩個孩子,憑藉信王妃往日的言行,即使她之後在鄧皇後跟前改了,他也指定讓信王妃殉葬。
當時霍瑾瑜聽得是冷汗直冒。
鄧皇後臨終前,曾經囑咐景元帝不要讓人殉葬,不要因為她遷怒他人,對待臣民要寬仁些,不要經常發脾氣。
這景元帝都不打算遵守了。
還好當時老頭還處於好哄的狀態,霍瑾瑜陪著他說了一些幼年的趣事,終於將這茬過去了。
事後她私下裏和長公主說了這事,長公主聽完後,將王妃們喊到一出,警告她們,這段時間務必要謹言慎行,鄧皇後已經沒了,如果景元帝想要處置誰,可沒人攔住。
信王妃更是嚇的肝膽俱顫,更加謹小慎微,也不敢將往日的做派攤到其他人身上,擔心讓景元帝看到,給他提了醒。
鄧皇後的梓棺在坤寧宮停靈一個月,開年後,景元帝率領眾人將鄧皇後的梓棺送入帝陵。
去帝陵的路上,文武百官哭聲震天,看起來比沿街的百姓哭的還傷心。
霍瑾瑜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文武百官這哭的是真心實意,以前有鄧皇後勸著,景元帝做事還能有商量,之後怕是他們的苦日子就要來了。
霍瑾瑜在帝陵待了半年,等到迴到紫禁城時,雖然已經是盛夏時節,可是宮中氛圍卻低沉不已。
朝堂氛圍也是大差不差,讓人欣慰的是,這半年各地還算平和,雖然有些小災小禍,本地官員使使勁就能解決,不用頂著掉腦袋的危險向朝廷求助。
若問若是不求助,任由事情發展怎麽辦?
答:原先可能隻是一人獲罪,事態鬧大,造成天怒人怨,輕則掉腦袋,重則誅全家到誅九族不等。
景元九年,六月。
景元帝設立覲安司,由雁翎衛統領,景元帝對其直接負責,號稱「掌天子儀仗,維護安全保障。」
初始職能有三項:
守衛值宿。
偵查逮捕。
典詔獄。
覲安司一成立,大家就覺察出不對勁來了,「守衛值宿」這是宮廷親衛應該做的,他們能理解,但是後麵兩項是否越權了,而且對方既然是受景元帝管理,那麽巡查緝捕的對方就不止是平民百姓,還有朝廷官員、勛貴侯爵。
霍瑾瑜得知後,也有些膽戰心驚,合著以後她當了藩王,也要和這個雁翎衛打交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