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千兩銀子,子言與郭校尉來到城西這塊不大的集市,雖說不大但東西不少,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兩人見東西就收,其中不乏名貴、稀罕物件,而大多數賣家隻希望能換一些糧食,這讓兩人泛起難,原來黑市糧食價格實在太高,已讓他們望而卻步,此時碰到生麵孔大肆收購,豈能放過!針對這些“無理”要求,郭校尉大冒肝火,子言卻動起腦筋,他讓人找來白參軍,與其私下協商一番,最終達成協議:糧食由軍營裏出,但價格需高出市價五成。就這樣一圈下來,市場裏的物件大都被兩人收購,而銀錢仍有大半,兩人便繼續掃貨。
在兩人討價還價時候,將軍府內亦是這樣一幅場景。秦無炎聽完王縣令一番訴苦和哀求,震驚而憤怒的他不由“嗬嗬”笑起來,打主意都打到災民身上了,這不是伸脖子套絞索——自己找死麽?可王縣令接下來的話卻令他不得不佩服這些人膽大妄為、滴水不漏、厚顏無恥、沒臉沒皮!讀書人好對付,那是因為他們還認書中的理兒;百姓好糊弄,那是因為他們大多心中良善;可這些流氓、王八蛋道德不能約束、律法難以懲治,縱是找到些許證據,在那個相互勾連的網中也能保得一時無虞,此時不由想起安子言問過那些話,律法是否就是來強製約束老百姓的,而對某些人來講就是拿來用的?自己之前避而不答,而今看來不外乎是!王縣令的要求自己一時管不到,上書朝廷還是能做到,但難免越俎代庖,而且效果幾何也難以保障,遂派人立刻請幾位先生過來問話。
待副將、子長入座,秦無炎簡單敘述事情始末,副將當即表示:“朝廷已遣劉大人全權負責此事,將軍若是插手難免遭人口舌!”
子長亦言道:“副將所言不差,在其位謀其政,縱是將軍攜大勝之姿以言此事,難免得罪劉維之及地方某些人,若他們聯合朝廷某些人胡亂揣測、上書構陷,將軍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若被朝廷忌憚,之後行事恐將千難萬難呀!”
“張先生所言不差,朝廷嚴禁領軍將領插手地方事務,此將軍不可不察!”副將再次諫言道。
左不合適右不合適,真讓將軍為難,此前之事雖情非得已但已壞了規矩,若繼續下去那真是罪無可恕,當下打定主意迴絕道:“王大人,朝廷早有明文:領軍之將若非發生叛亂不得插手地方事務,何況劉大人已至,本將更無理由牽扯此事,王大人還是請迴吧!”
恍若一記悶錘砸在心口,打得王正賢喘不過氣來,是啊,朝廷卻有明文,可、可這眼前事…,悲傷難過的情緒再次湧上心頭,為官多年還有什麽看不透的,想自己一心為民、辛勤任事,不說政績突出,起碼業績斐然,然而一路走來不但前途無望,而且磕磕絆絆、鮮有順事,想要為民做點事情,奈何…呀!一聲長長的歎息,那直挺挺的身軀一下子彎曲許多,想到仍徘徊在死亡線上的百姓,他最終再次鼓起勇氣央求道:“將軍!那劉維之與地方儼然沆瀣一氣,卑職亦是求告無門、別無他途,還請將軍念在這些困苦百姓份兒上,幫幫他們吧!”
“王大人一心為民,秦某欽佩之至,但朝廷規製不可違,某願手書一封由你交給劉維之,希望他能看在本將薄麵上,給予大人幾分幫助。”
王正賢聽聞,當即下拜道:“多謝將軍,卑職代全縣百姓叩謝將軍大恩!”
隨之秦無炎親自手書一封交給王正賢,並看著他一步步離開大營,不無歎息道:“好好地國朝被這群蛀蟲糟蹋了呀,唉!”
副將勸慰道:“將軍若有此心,可稟報老爺子或者秦王也成啊!”
“稟報了又能怎樣,奢望朝廷派遣欽差來查嗎?他們既然敢做,定然做好萬全準備,沒聽嗎?替罪羊已死,儼然一副死無對證的樣子,你還能拿他們怎麽辦?”
“將軍說的是!唉,我們在前線拚死拚活,他們在後方伸手猛吃,這叫什麽事兒呀!”
“當心那些官僚知道了,告你得罪!”
“有將軍珠玉在前,末將這點根本不夠看!”
“嗬嗬…”
王正賢帶著手書迴到寺院,恰巧碰到迴來收拾東西的安子言。見縣令臉色不對,子言關切道:“王大人這是怎麽了?臉色如此之差,不若喚方丈來瞧瞧,開幾味藥調理調理!”
“先生多慮,本官身體無礙,隻是近日來諸事不順,令某心煩意亂以致神傷,休息片刻便好,不打緊!看先生今日打扮,莫不是要遠行否?”
“大人當真火眼金睛,此間事了,某也該踏上歸程!這曲縣百姓就仰仗大人了。”
“唉…什麽仰仗不仰仗,不過費心盡力做點兒事罷了,而今呐…,本官真是有愧呀!”
“大人盡心盡責、事必躬親,焉有今日之歎?”
“不瞞先生,此次朝廷征調糧草賑災,我縣所得不過允諾的三成,此時春耕悄然臨近,各地青黃不接,吾甚為急迫!本官押解嫌犯跟隨欽差劉大人至冀州,不料嫌犯獄中慘死,所失糧草更是無影無蹤。吾走遍欽差行轅、州府衙門所得結果不過是讓等候消息,然而事態緊急不容耽擱,吾千籌萬措所得不過杯水車薪,迴來求告將軍卻得知領軍之將不得插手地方事務,造化弄人呀!所幸某萬般乞求,終得將軍一封手書,希望劉大人能夠開恩呐!”
“原來如此,真是辛苦大人一番操勞!”
“還能如何,糧草依舊大量短缺呀!”
“既然缺糧,大人為何不帶著百姓親自到冀州化緣,料想那欽差大人看到遍地餓殍亦不能講自己不負聖恩吧!還有那些腦滿腸肥之輩,總不能看到流民一批批湧進城內無動於衷吧!倘若真是不管不顧生起“民變”,屆時受害的是誰一目了然,屆時秦將軍亦有理由上書朝廷下旨降罪!”
“這、這些無賴呀!”
“大人,生死存亡之際,哪兒還顧得了些許臉麵!”
“好,隻要能成,本官這臉也不要了!”
在兩人討價還價時候,將軍府內亦是這樣一幅場景。秦無炎聽完王縣令一番訴苦和哀求,震驚而憤怒的他不由“嗬嗬”笑起來,打主意都打到災民身上了,這不是伸脖子套絞索——自己找死麽?可王縣令接下來的話卻令他不得不佩服這些人膽大妄為、滴水不漏、厚顏無恥、沒臉沒皮!讀書人好對付,那是因為他們還認書中的理兒;百姓好糊弄,那是因為他們大多心中良善;可這些流氓、王八蛋道德不能約束、律法難以懲治,縱是找到些許證據,在那個相互勾連的網中也能保得一時無虞,此時不由想起安子言問過那些話,律法是否就是來強製約束老百姓的,而對某些人來講就是拿來用的?自己之前避而不答,而今看來不外乎是!王縣令的要求自己一時管不到,上書朝廷還是能做到,但難免越俎代庖,而且效果幾何也難以保障,遂派人立刻請幾位先生過來問話。
待副將、子長入座,秦無炎簡單敘述事情始末,副將當即表示:“朝廷已遣劉大人全權負責此事,將軍若是插手難免遭人口舌!”
子長亦言道:“副將所言不差,在其位謀其政,縱是將軍攜大勝之姿以言此事,難免得罪劉維之及地方某些人,若他們聯合朝廷某些人胡亂揣測、上書構陷,將軍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若被朝廷忌憚,之後行事恐將千難萬難呀!”
“張先生所言不差,朝廷嚴禁領軍將領插手地方事務,此將軍不可不察!”副將再次諫言道。
左不合適右不合適,真讓將軍為難,此前之事雖情非得已但已壞了規矩,若繼續下去那真是罪無可恕,當下打定主意迴絕道:“王大人,朝廷早有明文:領軍之將若非發生叛亂不得插手地方事務,何況劉大人已至,本將更無理由牽扯此事,王大人還是請迴吧!”
恍若一記悶錘砸在心口,打得王正賢喘不過氣來,是啊,朝廷卻有明文,可、可這眼前事…,悲傷難過的情緒再次湧上心頭,為官多年還有什麽看不透的,想自己一心為民、辛勤任事,不說政績突出,起碼業績斐然,然而一路走來不但前途無望,而且磕磕絆絆、鮮有順事,想要為民做點事情,奈何…呀!一聲長長的歎息,那直挺挺的身軀一下子彎曲許多,想到仍徘徊在死亡線上的百姓,他最終再次鼓起勇氣央求道:“將軍!那劉維之與地方儼然沆瀣一氣,卑職亦是求告無門、別無他途,還請將軍念在這些困苦百姓份兒上,幫幫他們吧!”
“王大人一心為民,秦某欽佩之至,但朝廷規製不可違,某願手書一封由你交給劉維之,希望他能看在本將薄麵上,給予大人幾分幫助。”
王正賢聽聞,當即下拜道:“多謝將軍,卑職代全縣百姓叩謝將軍大恩!”
隨之秦無炎親自手書一封交給王正賢,並看著他一步步離開大營,不無歎息道:“好好地國朝被這群蛀蟲糟蹋了呀,唉!”
副將勸慰道:“將軍若有此心,可稟報老爺子或者秦王也成啊!”
“稟報了又能怎樣,奢望朝廷派遣欽差來查嗎?他們既然敢做,定然做好萬全準備,沒聽嗎?替罪羊已死,儼然一副死無對證的樣子,你還能拿他們怎麽辦?”
“將軍說的是!唉,我們在前線拚死拚活,他們在後方伸手猛吃,這叫什麽事兒呀!”
“當心那些官僚知道了,告你得罪!”
“有將軍珠玉在前,末將這點根本不夠看!”
“嗬嗬…”
王正賢帶著手書迴到寺院,恰巧碰到迴來收拾東西的安子言。見縣令臉色不對,子言關切道:“王大人這是怎麽了?臉色如此之差,不若喚方丈來瞧瞧,開幾味藥調理調理!”
“先生多慮,本官身體無礙,隻是近日來諸事不順,令某心煩意亂以致神傷,休息片刻便好,不打緊!看先生今日打扮,莫不是要遠行否?”
“大人當真火眼金睛,此間事了,某也該踏上歸程!這曲縣百姓就仰仗大人了。”
“唉…什麽仰仗不仰仗,不過費心盡力做點兒事罷了,而今呐…,本官真是有愧呀!”
“大人盡心盡責、事必躬親,焉有今日之歎?”
“不瞞先生,此次朝廷征調糧草賑災,我縣所得不過允諾的三成,此時春耕悄然臨近,各地青黃不接,吾甚為急迫!本官押解嫌犯跟隨欽差劉大人至冀州,不料嫌犯獄中慘死,所失糧草更是無影無蹤。吾走遍欽差行轅、州府衙門所得結果不過是讓等候消息,然而事態緊急不容耽擱,吾千籌萬措所得不過杯水車薪,迴來求告將軍卻得知領軍之將不得插手地方事務,造化弄人呀!所幸某萬般乞求,終得將軍一封手書,希望劉大人能夠開恩呐!”
“原來如此,真是辛苦大人一番操勞!”
“還能如何,糧草依舊大量短缺呀!”
“既然缺糧,大人為何不帶著百姓親自到冀州化緣,料想那欽差大人看到遍地餓殍亦不能講自己不負聖恩吧!還有那些腦滿腸肥之輩,總不能看到流民一批批湧進城內無動於衷吧!倘若真是不管不顧生起“民變”,屆時受害的是誰一目了然,屆時秦將軍亦有理由上書朝廷下旨降罪!”
“這、這些無賴呀!”
“大人,生死存亡之際,哪兒還顧得了些許臉麵!”
“好,隻要能成,本官這臉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