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早飯,走出房門,看著蔚藍如洗的天空,精神一陣大好。向院外走去,卻迎麵碰到阿大,阿大本名劉彥武,劉伯的兒子,今年二十八歲,身材魁梧雄壯,嗓音渾厚,縱使一身粗布衣服也能穿出軍武氣勢來,一聲“言哥兒”,險些震聾安子言耳朵。
安子言看著阿大,喊了聲“彥武哥”,看著他一身的扮相,繼續問道:“彥武哥,你這是要去哪兒呀?”。
阿大聳聳掛在右肩網狀的東西,笑著說道:“這不為了慶祝言哥兒你迴家,母親特地要我去打條魚給你補補,有沒有興趣一起呀,記得你以前最喜歡在河邊玩了。”
“去去去,當然去,好久沒去過了,就算打不到魚,去看一看這清水河也行呀!”安子言說道。
說罷,兩人準備走,結果安錦兒又跑過來,阿大的兩個孩子也眼巴巴地盯著自家父親,倆人一心軟,帶著起出發了。
眾人沿著村東麵街道一路向北走,不到三、四裏地便上了清水河大堤,看著寬闊的河麵,依舊波瀾壯闊,讓人頓生豪邁之感。看了又看,仍是不夠,好在還沒忘記初衷,終於下了堤,向河邊走去。若說這清水河,乃是黃炎河的主要分支,河麵夏秋寬而冬春窄,冬春清而夏秋黃。此時正是河水泛濫季節,河麵不時飄過一些樹木、原木、糧食,偶爾也會送來一隻隻豬狗牛羊,當然也有無數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淡水魚,吸引一大群來“捕獵”的 “獵人”。可惜不巧的是,今天河水恢複了往日平靜,河麵也沒有以往“熱鬧”氣象,水也清澈許多,岸邊雖仍有往日衝刷痕跡,但大都在陽光的曝曬下,變成了幹濕相宜的沙地,走在上麵,鬆鬆軟軟,孩子們自然是樂壞了。在吩咐好安錦兒帶好孩子,阿大又是一番恐嚇訓示後,倆人才沿著河邊開始尋找適合下網的地方。
向前莫約行了百米,尋到一個小土丘,阿大看了看場景,決定在這裏下網,隻見他將以往吃飯剩下的飯粒兒熟練地向左前撒去,在水麵濺起一個個小水花,發出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響,淹沒在流逝的河水中,轉瞬間又恢複了平靜。
河水悠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向東流淌,滋養著兩岸的八百裏土地,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士農工商,公孫公子、販夫走卒,莫外如是。它默默地見證著這一切,看著曆史滄桑,朝代變遷,似乎總有許多言語卻總是閉口不言,任它消逝在默默的流水中、曆史的塵埃裏。
阿大來來迴迴盯著水麵看了又看,瞧著無任何異樣,便轉身離開,不知幹什麽去了,安子言則佇立岸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誰曾想昔日在岸邊撒潑打滾、無賴嬉戲的總角孩童如今已變成溫文爾雅的翩翩少年,雖多了絲書卷氣,卻少了絲靈動氣,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風兒靜靜地吹,草兒輕輕地搖,時有白鷺盤旋如蜻蜓點水般掠過水麵,時有野鴨“嘎嘎”於蘆葦叢中來迴出沒,蟲鳴鳥叫不絕於耳,歡聲笑語接連不斷,野草的芬芳混雜著泥土的氣息沁人心脾,偶爾濺起的水花“砰”的一聲,將安子言思緒拉迴現實。仔細盯著流淌的河麵,依然靜悄悄,瞧不出有什麽特異之處,唯有水波蕩漾,似年輕的母親撫慰著孩子,發出微弱的迴響。
最近我是怎麽了,為何總是出神呢?難道被先生打壞腦子了?還是最近幾件事兒,讓人有些多愁善感呢?此事兒與我關係也不大呀!搖搖頭,清空思緒,還是別想了,待會兒看看今天收獲如何。不多時,又傳來阿大的喝罵聲,貌似是孩子們又不聽話,私自跑到岸邊玩了,還弄髒滿身衣服。對此,子言輕歎一聲,想當初自己和阿大可是沒少挨過打的,畢竟少不經事,否則現在阿大也就不是阿大了。
看著阿大緩緩走過來,嘴裏還嘟囔著,子言笑了笑,問道:“怎麽了,孩子們又不聽話了?”
“可不是嘛,說了多少遍了,就是不聽,真是越大越讓人操心!”阿大狠狠的說道。接著迴到岸邊,仔細盯著水麵,時間過去了莫約三刻鍾,河水依舊,但似乎有淤泥翻湧,偶爾也冒出幾個水泡來,阿大默默點點頭,伸出食指對著子言“噓”了一聲,而後拿過漁網,便是奮力一拋。漁網像一把張開的傘,向河麵擁抱而去,在一陣沙沙作響之後,便完全沉沒在河水中。片刻之後,阿大又是一番動作,拉過繩子急忙收網,隨著網越收越緊,阿大的所用力氣也越來越大,子言看這架勢趕緊上前幫忙,這才發現手中漁網是越來越沉。
“看來魚不少,還可能有大魚呀!”子言說道,
“嗯,應該是啊!”阿大點頭道,
兩人的努力沒有白費,隨著網底露出水麵,明顯可見幾條大魚在裏麵不斷翻騰,折騰的水花四濺,打攪了周圍寧靜,在河麵蕩起層層波紋,兩人高興極了。趕緊拉網上岸,來到距離河邊兩米開外的地方,興奮地打開漁網一瞧,莫約有大小十多條,大的莫約二三斤(注: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是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開始各個朝代都沿襲的衡量規則,直到1959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製度的命令》才實行的十進製的斤兩換算規則。)左右,小的也有小半斤重,大小鯉魚四五條,其它卻是鯽魚多一些,今天算是收獲頗豐。隨後阿大用草繩將大大小小的魚兒分別串起來,找了個兩米多長的木棍像扁擔一樣挑著, 走起路來,一晃一晃,頗有幾分鄉間老農挑擔的模樣。
此時太陽已幾近中天,倆人帶著滿身泥淖的孩子和提著裙擺的安錦兒,亦步亦趨趕迴村裏。一路上碰到的熟人倒是不少,紛紛投來讚賞的目光,有自己曾偷摘過人家田裏的張大爺、烤過人家田裏紅薯的王叔、欺負過人家孩子的劉嬸、打過架的張哥兒等等,遠處田野裏人就更多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農民一輩子辛勞躬耕在這田畝之中,麵朝黃土背朝天,在土裏抱食,向老天祈命。可惜無論是風調雨順還是洪水旱災,這賊老天從來漠不關心。
不多時便已走到家門口,準備進門時候,卻聽見一陣胡言亂語來,遙遙望去,隻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兒,在街口處狀若瘋癲,遇人就罵,由於街上往來人兒較多,隻聽得幾句詞語:“說是三唿道德,蠅營狗苟…爾豬爾羊,具是吃人東西…”。
子言暗暗皺眉,心想這都是什麽呀?!阿大看出子言的樣子道:“言哥兒,隻是瘋子胡言亂語罷了,莫要理會,我們趕緊進屋吧!”
安錦兒也附和道:“聽說是劉員外家的大公子,這都幾個月了,以前幾乎每天都這樣,後來被關起來了,這估計又是趁人不在偷跑出來的。唉,母親都說可惜呢,哥,我們趕緊進屋吧!”
隨後一夥人兒,進了家門。
安子言看著阿大,喊了聲“彥武哥”,看著他一身的扮相,繼續問道:“彥武哥,你這是要去哪兒呀?”。
阿大聳聳掛在右肩網狀的東西,笑著說道:“這不為了慶祝言哥兒你迴家,母親特地要我去打條魚給你補補,有沒有興趣一起呀,記得你以前最喜歡在河邊玩了。”
“去去去,當然去,好久沒去過了,就算打不到魚,去看一看這清水河也行呀!”安子言說道。
說罷,兩人準備走,結果安錦兒又跑過來,阿大的兩個孩子也眼巴巴地盯著自家父親,倆人一心軟,帶著起出發了。
眾人沿著村東麵街道一路向北走,不到三、四裏地便上了清水河大堤,看著寬闊的河麵,依舊波瀾壯闊,讓人頓生豪邁之感。看了又看,仍是不夠,好在還沒忘記初衷,終於下了堤,向河邊走去。若說這清水河,乃是黃炎河的主要分支,河麵夏秋寬而冬春窄,冬春清而夏秋黃。此時正是河水泛濫季節,河麵不時飄過一些樹木、原木、糧食,偶爾也會送來一隻隻豬狗牛羊,當然也有無數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淡水魚,吸引一大群來“捕獵”的 “獵人”。可惜不巧的是,今天河水恢複了往日平靜,河麵也沒有以往“熱鬧”氣象,水也清澈許多,岸邊雖仍有往日衝刷痕跡,但大都在陽光的曝曬下,變成了幹濕相宜的沙地,走在上麵,鬆鬆軟軟,孩子們自然是樂壞了。在吩咐好安錦兒帶好孩子,阿大又是一番恐嚇訓示後,倆人才沿著河邊開始尋找適合下網的地方。
向前莫約行了百米,尋到一個小土丘,阿大看了看場景,決定在這裏下網,隻見他將以往吃飯剩下的飯粒兒熟練地向左前撒去,在水麵濺起一個個小水花,發出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響,淹沒在流逝的河水中,轉瞬間又恢複了平靜。
河水悠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向東流淌,滋養著兩岸的八百裏土地,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士農工商,公孫公子、販夫走卒,莫外如是。它默默地見證著這一切,看著曆史滄桑,朝代變遷,似乎總有許多言語卻總是閉口不言,任它消逝在默默的流水中、曆史的塵埃裏。
阿大來來迴迴盯著水麵看了又看,瞧著無任何異樣,便轉身離開,不知幹什麽去了,安子言則佇立岸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誰曾想昔日在岸邊撒潑打滾、無賴嬉戲的總角孩童如今已變成溫文爾雅的翩翩少年,雖多了絲書卷氣,卻少了絲靈動氣,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風兒靜靜地吹,草兒輕輕地搖,時有白鷺盤旋如蜻蜓點水般掠過水麵,時有野鴨“嘎嘎”於蘆葦叢中來迴出沒,蟲鳴鳥叫不絕於耳,歡聲笑語接連不斷,野草的芬芳混雜著泥土的氣息沁人心脾,偶爾濺起的水花“砰”的一聲,將安子言思緒拉迴現實。仔細盯著流淌的河麵,依然靜悄悄,瞧不出有什麽特異之處,唯有水波蕩漾,似年輕的母親撫慰著孩子,發出微弱的迴響。
最近我是怎麽了,為何總是出神呢?難道被先生打壞腦子了?還是最近幾件事兒,讓人有些多愁善感呢?此事兒與我關係也不大呀!搖搖頭,清空思緒,還是別想了,待會兒看看今天收獲如何。不多時,又傳來阿大的喝罵聲,貌似是孩子們又不聽話,私自跑到岸邊玩了,還弄髒滿身衣服。對此,子言輕歎一聲,想當初自己和阿大可是沒少挨過打的,畢竟少不經事,否則現在阿大也就不是阿大了。
看著阿大緩緩走過來,嘴裏還嘟囔著,子言笑了笑,問道:“怎麽了,孩子們又不聽話了?”
“可不是嘛,說了多少遍了,就是不聽,真是越大越讓人操心!”阿大狠狠的說道。接著迴到岸邊,仔細盯著水麵,時間過去了莫約三刻鍾,河水依舊,但似乎有淤泥翻湧,偶爾也冒出幾個水泡來,阿大默默點點頭,伸出食指對著子言“噓”了一聲,而後拿過漁網,便是奮力一拋。漁網像一把張開的傘,向河麵擁抱而去,在一陣沙沙作響之後,便完全沉沒在河水中。片刻之後,阿大又是一番動作,拉過繩子急忙收網,隨著網越收越緊,阿大的所用力氣也越來越大,子言看這架勢趕緊上前幫忙,這才發現手中漁網是越來越沉。
“看來魚不少,還可能有大魚呀!”子言說道,
“嗯,應該是啊!”阿大點頭道,
兩人的努力沒有白費,隨著網底露出水麵,明顯可見幾條大魚在裏麵不斷翻騰,折騰的水花四濺,打攪了周圍寧靜,在河麵蕩起層層波紋,兩人高興極了。趕緊拉網上岸,來到距離河邊兩米開外的地方,興奮地打開漁網一瞧,莫約有大小十多條,大的莫約二三斤(注: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是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開始各個朝代都沿襲的衡量規則,直到1959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製度的命令》才實行的十進製的斤兩換算規則。)左右,小的也有小半斤重,大小鯉魚四五條,其它卻是鯽魚多一些,今天算是收獲頗豐。隨後阿大用草繩將大大小小的魚兒分別串起來,找了個兩米多長的木棍像扁擔一樣挑著, 走起路來,一晃一晃,頗有幾分鄉間老農挑擔的模樣。
此時太陽已幾近中天,倆人帶著滿身泥淖的孩子和提著裙擺的安錦兒,亦步亦趨趕迴村裏。一路上碰到的熟人倒是不少,紛紛投來讚賞的目光,有自己曾偷摘過人家田裏的張大爺、烤過人家田裏紅薯的王叔、欺負過人家孩子的劉嬸、打過架的張哥兒等等,遠處田野裏人就更多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農民一輩子辛勞躬耕在這田畝之中,麵朝黃土背朝天,在土裏抱食,向老天祈命。可惜無論是風調雨順還是洪水旱災,這賊老天從來漠不關心。
不多時便已走到家門口,準備進門時候,卻聽見一陣胡言亂語來,遙遙望去,隻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兒,在街口處狀若瘋癲,遇人就罵,由於街上往來人兒較多,隻聽得幾句詞語:“說是三唿道德,蠅營狗苟…爾豬爾羊,具是吃人東西…”。
子言暗暗皺眉,心想這都是什麽呀?!阿大看出子言的樣子道:“言哥兒,隻是瘋子胡言亂語罷了,莫要理會,我們趕緊進屋吧!”
安錦兒也附和道:“聽說是劉員外家的大公子,這都幾個月了,以前幾乎每天都這樣,後來被關起來了,這估計又是趁人不在偷跑出來的。唉,母親都說可惜呢,哥,我們趕緊進屋吧!”
隨後一夥人兒,進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