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反派的爹係夫君[穿書] 作者:手捧一大碗排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莊子外守了一夜,什麽也沒發現,但今日有了進展,莊子上來了一個溫潤的年輕男子,那男子到之後沒多長時間,莊子裏的漕兵全都動了起來,一盞茶後,他們竟從地窖裏搬出幾十袋糧食。」
漕兵所搬的糧食和封單明在糧船上一致,他立即確定,莊子裏不止有漕兵,還有未知數量和不在帳冊登記之內的漕糧。
這說明一個問題,漕糧被劫案背後的主謀不止勾結藩王和私養漕兵,還暗吞漕糧。
就不知這漕糧數目為何,能不能養得起邊疆的軍士。
「是漕糧?」封單明能想到的問題,淩非何也意識到了,「你來得正好,也剛好解了我的疑,我道安和縣搜出來的和六一帶迴來的帳冊數目對不上,有些漕糧不翼而飛,原來癥結在這。」
淩非何指著書案上核算出的一個數目,愉悅地笑著,道:「封侯爺,邊疆軍士的糧食有著落了。」
封單明湊過去看,驚道:「這麽多?」
淩非何表情突然沉了下去,「這還隻是核算出一部分,而且這僅是安和縣一縣,怕是其他縣也有發生如此之事。既然漕糧和漕兵在一處,這兩個案子定有牽連,幕後之人不是同夥就是一人。」
「你來梧州的目的是謀反案,其中提及了齊王和鄂州巡撫?這兩人又是要糧又是要兵,果真是要謀反。」
封單明想起在堯州外看見的祁遇鄺也就是齊王嫡子,和他身後領的私兵,而他派得七衛跟蹤祁遇鄺,若是沒錯,現在應該到了薑州。
將此事說給淩非何後,他道:「這兩個案子幕後之人和時仁傑脫不了關係,就不知徐番有沒有參與其中。」
想要證實這個猜測,淩非何又問道:「那個年輕男子身份查到了嗎?」
「徐番若是也在其中剛好給他一起端了。」魏帝一係對左丞相厭惡至極,封單明發泄一下,而後搖頭道:「那個人十分熟悉梧州,而且異常警惕,在白日裏不便跟太近我現在又不太方便露麵,最後把人給跟丟了。」
從上一個案子到漕糧被劫案,時間太緊,封單明麵具用完了沒機會迴都城取新的,好在傳信四衛捎過來了。
想起四衛原本的來意,封單明道:「我把四衛也調來了,他們快馬加鞭,大約兩日後到,到時候李雄聽的事交由他們查。」
他把到嘴邊的話咽迴去了一句,沒說的是這麽長時間過去,李雄聽兇多吉少。
即使不明說,淩非何也有了準備,他怔了一下,而後道:「多謝侯爺。」
「和我還這麽客氣。」順嘴說了一句,封單明沒當迴事,他正在思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送罪證之人如果是張三,他是否清楚背後主謀暗吞漕糧之事?」
淩非何接道:「民田案是他最先發現的,我傾向於張三知道。」
這不算猜測依據,封單明十分信任淩非何,也沒多問,繼續道:「我還沒和你說過,應天分部發現漕糧被劫案的原因也是有人去送了消息,現在一看,和你這兩次收到罪證的過程極為相似,不知是否為一人所?」
淩非何也陷入沉思,而後沉吟道:「或許不是巧合?」
封單明越想越心驚,「若真是張三,隻他一人就牽連了很多東西,罪證來源,被暗吞漕糧下落,兩個案子主謀,這還僅是我們猜出來的,肯定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所以一定要把人找到,事情才會明白。」
門外又響起敲門的聲音,六一應聲進入書房,行禮拜在兩人麵前,「淩大人,侯爺。」
「坐。」封單明坐直了身體,問道:「可有消息?」
第115章
「屬下尚未查到張三蹤跡, 但查到了他在梧州既附近州府劫富濟貧都做了什麽,以及他懲治那些貪官,張三做的這些事和罪證中的一小部分對上了。」
六一從胸口取出幾張紙, 那上麵是他記錄的張三做的每一件事。
看過之後, 淩非何道:「每一個罪證都能對得上, 且沒有不在罪證之中的,這不太可能是巧合,這些能讓我們更加確定張三就是送罪證之人。」
「嗯, 人若沒錯,就繼續查下去。」封單明思索道:「時間尚短看不出來什麽,但若細想,張三也在有意躲起來,否則他不會不露麵。」
淩非何同意他的看法,「應是有什麽顧忌,如果他是一個江湖人, 那麽他可能便如傳聞一般, 嫉惡如仇卻又不願參與進官場之內, 如果是某個勢力……」
說著淩非何陷入沉思, 輕聲自喃:「太後……勛貴……藩王,梧州乃至鄂州官場傾覆對哪個勢力有好處?」
封單明耳力也不弱, 淩非何聲音說得小,他也聽得清楚,「鄂州官場傾覆表弟可以把官員都換成自己人, 即便他們插上有兩個人也沒有太大益處,最後隻有堂弟對朝堂增加了掌控力, 收穫和付出代價不等,那幾個勢力無人會做這樣的事, 應當不是他們。」
淩非何手指按頭,皺起眉頭,「這樣看來,張三明顯是友非敵,那就更不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人,除了這些,我實在想不出張三還能是什麽身份。」
「那就繼續查,我同樣也沒有任何頭緒,找人是急,但也把自己逼得太緊。」封單明想了想,轉頭道:「六一,你不是說石幫和張三有關,去查查石幫,讓六四和六五把罪證先放下,你們一起找人。」
「是。」六一領命離開了。
漕兵所搬的糧食和封單明在糧船上一致,他立即確定,莊子裏不止有漕兵,還有未知數量和不在帳冊登記之內的漕糧。
這說明一個問題,漕糧被劫案背後的主謀不止勾結藩王和私養漕兵,還暗吞漕糧。
就不知這漕糧數目為何,能不能養得起邊疆的軍士。
「是漕糧?」封單明能想到的問題,淩非何也意識到了,「你來得正好,也剛好解了我的疑,我道安和縣搜出來的和六一帶迴來的帳冊數目對不上,有些漕糧不翼而飛,原來癥結在這。」
淩非何指著書案上核算出的一個數目,愉悅地笑著,道:「封侯爺,邊疆軍士的糧食有著落了。」
封單明湊過去看,驚道:「這麽多?」
淩非何表情突然沉了下去,「這還隻是核算出一部分,而且這僅是安和縣一縣,怕是其他縣也有發生如此之事。既然漕糧和漕兵在一處,這兩個案子定有牽連,幕後之人不是同夥就是一人。」
「你來梧州的目的是謀反案,其中提及了齊王和鄂州巡撫?這兩人又是要糧又是要兵,果真是要謀反。」
封單明想起在堯州外看見的祁遇鄺也就是齊王嫡子,和他身後領的私兵,而他派得七衛跟蹤祁遇鄺,若是沒錯,現在應該到了薑州。
將此事說給淩非何後,他道:「這兩個案子幕後之人和時仁傑脫不了關係,就不知徐番有沒有參與其中。」
想要證實這個猜測,淩非何又問道:「那個年輕男子身份查到了嗎?」
「徐番若是也在其中剛好給他一起端了。」魏帝一係對左丞相厭惡至極,封單明發泄一下,而後搖頭道:「那個人十分熟悉梧州,而且異常警惕,在白日裏不便跟太近我現在又不太方便露麵,最後把人給跟丟了。」
從上一個案子到漕糧被劫案,時間太緊,封單明麵具用完了沒機會迴都城取新的,好在傳信四衛捎過來了。
想起四衛原本的來意,封單明道:「我把四衛也調來了,他們快馬加鞭,大約兩日後到,到時候李雄聽的事交由他們查。」
他把到嘴邊的話咽迴去了一句,沒說的是這麽長時間過去,李雄聽兇多吉少。
即使不明說,淩非何也有了準備,他怔了一下,而後道:「多謝侯爺。」
「和我還這麽客氣。」順嘴說了一句,封單明沒當迴事,他正在思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送罪證之人如果是張三,他是否清楚背後主謀暗吞漕糧之事?」
淩非何接道:「民田案是他最先發現的,我傾向於張三知道。」
這不算猜測依據,封單明十分信任淩非何,也沒多問,繼續道:「我還沒和你說過,應天分部發現漕糧被劫案的原因也是有人去送了消息,現在一看,和你這兩次收到罪證的過程極為相似,不知是否為一人所?」
淩非何也陷入沉思,而後沉吟道:「或許不是巧合?」
封單明越想越心驚,「若真是張三,隻他一人就牽連了很多東西,罪證來源,被暗吞漕糧下落,兩個案子主謀,這還僅是我們猜出來的,肯定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所以一定要把人找到,事情才會明白。」
門外又響起敲門的聲音,六一應聲進入書房,行禮拜在兩人麵前,「淩大人,侯爺。」
「坐。」封單明坐直了身體,問道:「可有消息?」
第115章
「屬下尚未查到張三蹤跡, 但查到了他在梧州既附近州府劫富濟貧都做了什麽,以及他懲治那些貪官,張三做的這些事和罪證中的一小部分對上了。」
六一從胸口取出幾張紙, 那上麵是他記錄的張三做的每一件事。
看過之後, 淩非何道:「每一個罪證都能對得上, 且沒有不在罪證之中的,這不太可能是巧合,這些能讓我們更加確定張三就是送罪證之人。」
「嗯, 人若沒錯,就繼續查下去。」封單明思索道:「時間尚短看不出來什麽,但若細想,張三也在有意躲起來,否則他不會不露麵。」
淩非何同意他的看法,「應是有什麽顧忌,如果他是一個江湖人, 那麽他可能便如傳聞一般, 嫉惡如仇卻又不願參與進官場之內, 如果是某個勢力……」
說著淩非何陷入沉思, 輕聲自喃:「太後……勛貴……藩王,梧州乃至鄂州官場傾覆對哪個勢力有好處?」
封單明耳力也不弱, 淩非何聲音說得小,他也聽得清楚,「鄂州官場傾覆表弟可以把官員都換成自己人, 即便他們插上有兩個人也沒有太大益處,最後隻有堂弟對朝堂增加了掌控力, 收穫和付出代價不等,那幾個勢力無人會做這樣的事, 應當不是他們。」
淩非何手指按頭,皺起眉頭,「這樣看來,張三明顯是友非敵,那就更不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人,除了這些,我實在想不出張三還能是什麽身份。」
「那就繼續查,我同樣也沒有任何頭緒,找人是急,但也把自己逼得太緊。」封單明想了想,轉頭道:「六一,你不是說石幫和張三有關,去查查石幫,讓六四和六五把罪證先放下,你們一起找人。」
「是。」六一領命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