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 作者:飛玉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上從宮裏出來的時候,他懷中揣著一張太子的手諭,在夜色中騎馬趕迴府中,那張明黃色的絹綢在他胸前散發著太陽一樣的熱氣,燙的他熱血奔湧。
他按捺住麵上興奮扭曲的神色,心中如同烈火焚焦,冷汗雨一般的在背後澆下。
是夜,久經三事殿內燈火通明,每隔幾尺就擺滿了羊脂白燭,整個宮殿在暗夜裏仿佛一顆地上的太陽。
十三跪在康熙案前,他身側擺滿散亂的奏摺。他額頭緊緊挨著冰涼的玉磚,燭火照映在玉石上光亮的刺眼,帶著他的膝蓋也隱隱作痛,向他周身蔓延著入骨的寒意。十三竭力抑製住發抖的牙關,隻覺得麵頰都在抽痛。
「明日禦駕開拔,兒臣鬥膽請汗阿瑪顧惜聖躬,且先歇下罷。」
上首默不作聲,很快又是新的摺子丟到他的眼前,奏摺落在白玉磚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十三咽了咽口水,潤一潤幹啞的嗓子,讀摺子的聲音在一片死寂的殿中重新響起。
更漏聲斷,曉光破殘。
第二日十三一路被拘在禦駕內侍奉,他的腿已經跪的幾近麻木,但腿上的疼痛卻無法驅散心中的寒氣。
他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但聯想起粱九功的事情,他本能地明白與太子有關,可就如同那年在塞外的時候一樣,他除了任由君父發落,別無他法。
什麽也沒有做的人,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當夜就被放了迴去,他揣度不明汗阿瑪的用意,可當太子到他帳中,輕描淡寫地問出那句話的時候,他隻覺得那股寒意沖入腦中,叫他恍然明白了。
「汗阿瑪,晚上看不見了吧。」
太子輕輕一嘆氣,他臉上帶著笑意,卻像月色一樣淒清寒冷。
見十三那副嚇得魄散魂消的樣子,太子的笑意驟然真實兩分,他撥弄著手上的玉扳指,給這個從前跟在自己身後的好弟弟漏了一點好處。
「你告訴我,是不是,我把十妹妹留在京裏。」
要是什麽人才能有資格把公主留在京裏呢?
這些日子裏他晚上在禦前讀過的摺子,殿中明亮刺目的燭光和康熙眯起的雙眼一起在十三眼前浮現,伴隨而來的是膝蓋上徹骨的寒意,八妹妹留下的那兩個小郡主的哭號,還有額娘臨終前的囑託,他有負他們。
「沒有,」十三緩緩抬頭盯著這個神情陌生的兄長,他嘴唇微抖,慢慢搖頭,堅決地吐出幾個字來,「沒有!」
太子挑起眉毛,微一偏頭,這是一個並不信任的動作。
「粱九功果然是你的人,你為什麽不去問他呢!」十三眼眶通紅,顫抖著幾乎痛哭出聲,難怪汗阿瑪要把他放出來呢,這一世他在君父眼前也休想清白了。
「他也是這麽說的。」
太子平穩的語氣終於產生了一絲波動,他垂下眼簾,掩飾眼中閃過的一絲不知是對誰的愧疚。
十三沒有知覺的雙腿終於站不住了,他跌在地上流著眼淚,為自己,也為他的十妹妹,連太子什麽時候離開的也不知道。
「十三爺,四爺來了。」
直到十三聽到下人在提醒他。
「......你就說我歇下了。」
沉默許久,他在一片黑暗中答道。
「可四爺昨日就來過府上,必定是有要緊的事情,您真不見嗎?」
裏頭再也沒有聲音傳來。
十三抖著手抹了一把臉,他靠在床邊,迴想起這些年的掙紮和忐忑,忽然笑著笑著落下淚來。從四十七年起,其實他就一直是帶罪之身,汗阿瑪從沒有原諒他,沒有一刻放心他,他不應該有妄想的,這樣的人又何必再連累四哥呢。
第二日一早,他又被康熙召到禦前,新的禦前總管太監魏珠把他帶進一個房間裏,叫他朝東麵跪下。
「魏公公,」十三跪好後哽咽著流淚,他扯住魏珠的手,吞聲飲泣,聲淚俱下,「我沒有說,請您代我向汗阿瑪陳情,我沒有說。」
魏珠笑著拂開十三的手,他退出去後便徹底關上了這間狹窄的門,「奴才能說的奴才一定會說,十三爺,你在這兒等著,萬歲會看到您的誠心和忠孝的。」
今夜星月暗淡,雲遮霧罩,山色影影綽綽地在天邊顯現,禦帳駐紮在一片密林之中,哀風唿嘯,唿剌剌卷過地上的枯枝落葉,隱約還有野獸的咆哮唿號。
太子溫了酒,請託合齊到帳中來飲,眼看著月色愈發暗淡,四周一片昏昏慘慘,林木蕭落。托合齊隻越發覺得坐立難安,耳邊仿佛已聽到了軍士們廝殺吶喊的聲音,他不住的往禦帳的方向張望,心如擂鼓間,卻聽到身側的太子輕輕哼出聲來。
「......急走忙逃,顧不得忠和孝。」
迎著托合齊詫異望來的目光,太子靠在椅上,搖晃著手中的杯盞,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麵指著他,一麵笑著繼續唱道,「實指望封侯也那萬裏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國紅巾,做了背主黃巢。」
托合齊臉上霎時漲得通紅,他是背主黃巢,是不忠不孝,那帶著他們這一幫亂臣賊子造反的太子是什麽?劉據?還是李承幹?
太子目光中的溫度一下驟降,朝他瞟來一眼中都帶著寒氣,仿佛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他冷笑著把酒杯擲到托合齊身後的牆上,那碎片嘩啦啦地落在托合齊身上。
「誰準你這麽看孤!」
他按捺住麵上興奮扭曲的神色,心中如同烈火焚焦,冷汗雨一般的在背後澆下。
是夜,久經三事殿內燈火通明,每隔幾尺就擺滿了羊脂白燭,整個宮殿在暗夜裏仿佛一顆地上的太陽。
十三跪在康熙案前,他身側擺滿散亂的奏摺。他額頭緊緊挨著冰涼的玉磚,燭火照映在玉石上光亮的刺眼,帶著他的膝蓋也隱隱作痛,向他周身蔓延著入骨的寒意。十三竭力抑製住發抖的牙關,隻覺得麵頰都在抽痛。
「明日禦駕開拔,兒臣鬥膽請汗阿瑪顧惜聖躬,且先歇下罷。」
上首默不作聲,很快又是新的摺子丟到他的眼前,奏摺落在白玉磚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十三咽了咽口水,潤一潤幹啞的嗓子,讀摺子的聲音在一片死寂的殿中重新響起。
更漏聲斷,曉光破殘。
第二日十三一路被拘在禦駕內侍奉,他的腿已經跪的幾近麻木,但腿上的疼痛卻無法驅散心中的寒氣。
他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但聯想起粱九功的事情,他本能地明白與太子有關,可就如同那年在塞外的時候一樣,他除了任由君父發落,別無他法。
什麽也沒有做的人,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當夜就被放了迴去,他揣度不明汗阿瑪的用意,可當太子到他帳中,輕描淡寫地問出那句話的時候,他隻覺得那股寒意沖入腦中,叫他恍然明白了。
「汗阿瑪,晚上看不見了吧。」
太子輕輕一嘆氣,他臉上帶著笑意,卻像月色一樣淒清寒冷。
見十三那副嚇得魄散魂消的樣子,太子的笑意驟然真實兩分,他撥弄著手上的玉扳指,給這個從前跟在自己身後的好弟弟漏了一點好處。
「你告訴我,是不是,我把十妹妹留在京裏。」
要是什麽人才能有資格把公主留在京裏呢?
這些日子裏他晚上在禦前讀過的摺子,殿中明亮刺目的燭光和康熙眯起的雙眼一起在十三眼前浮現,伴隨而來的是膝蓋上徹骨的寒意,八妹妹留下的那兩個小郡主的哭號,還有額娘臨終前的囑託,他有負他們。
「沒有,」十三緩緩抬頭盯著這個神情陌生的兄長,他嘴唇微抖,慢慢搖頭,堅決地吐出幾個字來,「沒有!」
太子挑起眉毛,微一偏頭,這是一個並不信任的動作。
「粱九功果然是你的人,你為什麽不去問他呢!」十三眼眶通紅,顫抖著幾乎痛哭出聲,難怪汗阿瑪要把他放出來呢,這一世他在君父眼前也休想清白了。
「他也是這麽說的。」
太子平穩的語氣終於產生了一絲波動,他垂下眼簾,掩飾眼中閃過的一絲不知是對誰的愧疚。
十三沒有知覺的雙腿終於站不住了,他跌在地上流著眼淚,為自己,也為他的十妹妹,連太子什麽時候離開的也不知道。
「十三爺,四爺來了。」
直到十三聽到下人在提醒他。
「......你就說我歇下了。」
沉默許久,他在一片黑暗中答道。
「可四爺昨日就來過府上,必定是有要緊的事情,您真不見嗎?」
裏頭再也沒有聲音傳來。
十三抖著手抹了一把臉,他靠在床邊,迴想起這些年的掙紮和忐忑,忽然笑著笑著落下淚來。從四十七年起,其實他就一直是帶罪之身,汗阿瑪從沒有原諒他,沒有一刻放心他,他不應該有妄想的,這樣的人又何必再連累四哥呢。
第二日一早,他又被康熙召到禦前,新的禦前總管太監魏珠把他帶進一個房間裏,叫他朝東麵跪下。
「魏公公,」十三跪好後哽咽著流淚,他扯住魏珠的手,吞聲飲泣,聲淚俱下,「我沒有說,請您代我向汗阿瑪陳情,我沒有說。」
魏珠笑著拂開十三的手,他退出去後便徹底關上了這間狹窄的門,「奴才能說的奴才一定會說,十三爺,你在這兒等著,萬歲會看到您的誠心和忠孝的。」
今夜星月暗淡,雲遮霧罩,山色影影綽綽地在天邊顯現,禦帳駐紮在一片密林之中,哀風唿嘯,唿剌剌卷過地上的枯枝落葉,隱約還有野獸的咆哮唿號。
太子溫了酒,請託合齊到帳中來飲,眼看著月色愈發暗淡,四周一片昏昏慘慘,林木蕭落。托合齊隻越發覺得坐立難安,耳邊仿佛已聽到了軍士們廝殺吶喊的聲音,他不住的往禦帳的方向張望,心如擂鼓間,卻聽到身側的太子輕輕哼出聲來。
「......急走忙逃,顧不得忠和孝。」
迎著托合齊詫異望來的目光,太子靠在椅上,搖晃著手中的杯盞,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麵指著他,一麵笑著繼續唱道,「實指望封侯也那萬裏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國紅巾,做了背主黃巢。」
托合齊臉上霎時漲得通紅,他是背主黃巢,是不忠不孝,那帶著他們這一幫亂臣賊子造反的太子是什麽?劉據?還是李承幹?
太子目光中的溫度一下驟降,朝他瞟來一眼中都帶著寒氣,仿佛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他冷笑著把酒杯擲到托合齊身後的牆上,那碎片嘩啦啦地落在托合齊身上。
「誰準你這麽看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