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 作者:飛玉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不想你因為這個多費心思,阿午若是想要,就要他將來自己對你說。」
「好吧、好吧。」四爺注視著她如同琉璃一般內外明澈的雙眸,也隻能輕輕嘆一口氣,語氣也不若方才強勢。
他攬寶月入懷,在她的髮絲間來迴撫摸著,「如今怎麽做也不對,急迫地跟著上書是心虛,不動便是別有所圖,我原本也不打算跟著立世子,不過是想問問你的心罷了。」
四爺的胸膛隨著他的笑聲發出陣陣嗡鳴,他壓根就不是真的打算立,寶月又用腦袋狠狠撞了他兩下,才算是消了白被捉弄一通的氣。
四爺也不辦宴了,索性便將門一關,趁著正是農時,煞有其事地帶著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園子裏開墾荒地,時不時還進一些拽耙扶犁的詩畫到康熙麵前去。
農者,興德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康熙歷來重視農事,也曾親自選種育種,參與培育出一年兩熟的禦稻米,仁德之名譽滿天下。
四爺如今也效仿君父,帶著孩子們務農,既能表表自己的與世無爭,又不著痕跡地拍拍康熙的馬屁,順便還能體現一下自己的敦本務實,踏實肯幹。
「兒子原本打算帶一株出苗的稻芽來請汗阿瑪禦覽指教,可我家幾個孩子卻不忍傷卻他們辛苦一株株種下的秧苗。兒子便畫了行樂圖來,隻是畫工不好,不達其貌。」
待稻穀甫一出芽,四爺便迫不及待地送上行樂圖來,康熙疲於萬機之要,果然被圖上和樂融融的父子天倫和生機勃勃的一片嫩綠吸引住了,饒有興致地表示要親自去圓明園看看。
四爺先是欣喜備至,又很快表現出一種緊張神色來,「兒子不過是帶著幾個孩子小打小鬧,比不得汗阿瑪侍弄禦稻米之萬一......」
四爺臉上顯現出一種青澀的忐忑,叫康熙反倒油然生出了慈愛之心。他又想起原先旁人避之不及的時候,老四也不懼為太子和十三說話,當日自己被老八逼急了,在大殿上拔刀,即便是跟著老八的十四,他也以身相護。
「這又何妨?」康熙失笑,眼底軟化幾分,很耐心地安慰起這個三十歲的兒子來,「你能有貴本務農的心便很不錯了,朕昔年光是試育良種便經年費月,農桑大事,豈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兒臣微末小技,如何比得汗阿瑪至聖至明,恩澤天下。」四爺連聲道著不敢,麵上不顯,耳根卻漲的通紅,一副愧於與康熙相提並論的模樣。
康熙看著四爺不復往日古井無波的樣子朗笑幾聲,見識了幾個兒子廝殺爭奪,恨不能置對方於死地的血腥真相,即便是他也不免眷念起柔軟的骨肉親情來。
他下筆用力幾分,興致勃勃地盯著四爺笑道,「你來將各地報上來的摺子分一分,批完了,咱們便往你家去。」
「這......」四爺猶豫一瞬,從前太子和大阿哥倒是有幸為康熙分憂,如今這象徵著雲端和深淵的魚餌又落到了他的眼前。
隻要應下,自己便會成為康熙手中製衡朝堂的工具,下一個直王與太子。
康熙目光凝滯在他身上,含著幾分涼意打量著掃過他,在短短一瞬裏,四爺堅定地迴稟道,「兒子願為汗阿瑪分憂,報效君父家國,萬死不惜。」
兩雙極為肖似的眼睛相對,康熙鳳眼微眯,幽深的目光從四爺麵上巡過,嘴角緩緩牽出一個笑來,顯然是很滿意他的順服。
在一室和煦春光,暄風披拂之中,四爺恭敬地低頭,悄悄擦去了鬢角的汗水,為康熙處分起摺子來。
二人在靜謐之中埋首案幾,太陽漸漸西沉,光線也變得黯淡起來。粱九功稍稍向前一步,在皇帝忙於政務時,身邊侍奉的人是力求不能發出一絲動靜,有一絲存在感的,他是要刻意提醒康熙,已到了平時該擺上燭台的時候了。
康熙看了一眼底下老實低頭,裝聾做啞的四爺,揮手示意粱九功不必去拿蠟燭,他將手邊如山的奏摺放下,起身令奴才們準備禦駕,與四爺往圓明園裏去。
到了園內,四爺便先請康熙在九洲清晏上座,令三個兒子來給康熙請安。
康熙見他們二人相攜而來,舉止親昵,又依稀記得他府上隻有長子是福晉所出,便知即便是異母兄弟,卻兄弟相諧,手足情深,可見四爺在治家上的確不錯。
再看那個格外小些的,請了安便跑迴四爺身邊,依戀非常。他記得去年內務府有遞上來四貝勒府的叫他圈名,稍一思索便想起來,「可是叫弘旼?」
四爺應道,「正是,去年仰賴汗阿瑪賜名。」
「是阿午哦。」一道稚嫩清脆的聲音卻同時響起,正是阿午見康熙指著他問名,很驕傲地抬頭報起自己的名字來。
「汗阿瑪恕罪,這孩子小名叫阿午,府上喊慣了,大約是以為阿午才是自己的大名。」四爺見康熙訝然側目,便摸了摸阿午的腦袋解釋著,一邊又低頭對阿午道,「阿午,同汗瑪法問安。」
「問汗瑪法安。」阿午也不露怯,乖乖跟著四爺念著,甚至還像模像樣地行了一禮。
康熙一笑,很和藹地招手叫阿午到他身邊來,帶上玳瑁眼鏡打量著這個健康活潑的孩子,「阿午,到汗瑪法這兒來。」
阿午便蹬蹬跑到康熙身邊,揪住了康熙的衣角,他滿懷好奇的仰頭,注視著這個陌生又威嚴的長輩。
康熙彎腰想把他抱到膝上,一入手卻被他貌不驚人的重量一驚,稍使了幾分力氣才抱起來,他不禁有些感嘆,「好壯實的孩子,比太子家的弘皙小時候要強。」
「好吧、好吧。」四爺注視著她如同琉璃一般內外明澈的雙眸,也隻能輕輕嘆一口氣,語氣也不若方才強勢。
他攬寶月入懷,在她的髮絲間來迴撫摸著,「如今怎麽做也不對,急迫地跟著上書是心虛,不動便是別有所圖,我原本也不打算跟著立世子,不過是想問問你的心罷了。」
四爺的胸膛隨著他的笑聲發出陣陣嗡鳴,他壓根就不是真的打算立,寶月又用腦袋狠狠撞了他兩下,才算是消了白被捉弄一通的氣。
四爺也不辦宴了,索性便將門一關,趁著正是農時,煞有其事地帶著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園子裏開墾荒地,時不時還進一些拽耙扶犁的詩畫到康熙麵前去。
農者,興德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康熙歷來重視農事,也曾親自選種育種,參與培育出一年兩熟的禦稻米,仁德之名譽滿天下。
四爺如今也效仿君父,帶著孩子們務農,既能表表自己的與世無爭,又不著痕跡地拍拍康熙的馬屁,順便還能體現一下自己的敦本務實,踏實肯幹。
「兒子原本打算帶一株出苗的稻芽來請汗阿瑪禦覽指教,可我家幾個孩子卻不忍傷卻他們辛苦一株株種下的秧苗。兒子便畫了行樂圖來,隻是畫工不好,不達其貌。」
待稻穀甫一出芽,四爺便迫不及待地送上行樂圖來,康熙疲於萬機之要,果然被圖上和樂融融的父子天倫和生機勃勃的一片嫩綠吸引住了,饒有興致地表示要親自去圓明園看看。
四爺先是欣喜備至,又很快表現出一種緊張神色來,「兒子不過是帶著幾個孩子小打小鬧,比不得汗阿瑪侍弄禦稻米之萬一......」
四爺臉上顯現出一種青澀的忐忑,叫康熙反倒油然生出了慈愛之心。他又想起原先旁人避之不及的時候,老四也不懼為太子和十三說話,當日自己被老八逼急了,在大殿上拔刀,即便是跟著老八的十四,他也以身相護。
「這又何妨?」康熙失笑,眼底軟化幾分,很耐心地安慰起這個三十歲的兒子來,「你能有貴本務農的心便很不錯了,朕昔年光是試育良種便經年費月,農桑大事,豈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兒臣微末小技,如何比得汗阿瑪至聖至明,恩澤天下。」四爺連聲道著不敢,麵上不顯,耳根卻漲的通紅,一副愧於與康熙相提並論的模樣。
康熙看著四爺不復往日古井無波的樣子朗笑幾聲,見識了幾個兒子廝殺爭奪,恨不能置對方於死地的血腥真相,即便是他也不免眷念起柔軟的骨肉親情來。
他下筆用力幾分,興致勃勃地盯著四爺笑道,「你來將各地報上來的摺子分一分,批完了,咱們便往你家去。」
「這......」四爺猶豫一瞬,從前太子和大阿哥倒是有幸為康熙分憂,如今這象徵著雲端和深淵的魚餌又落到了他的眼前。
隻要應下,自己便會成為康熙手中製衡朝堂的工具,下一個直王與太子。
康熙目光凝滯在他身上,含著幾分涼意打量著掃過他,在短短一瞬裏,四爺堅定地迴稟道,「兒子願為汗阿瑪分憂,報效君父家國,萬死不惜。」
兩雙極為肖似的眼睛相對,康熙鳳眼微眯,幽深的目光從四爺麵上巡過,嘴角緩緩牽出一個笑來,顯然是很滿意他的順服。
在一室和煦春光,暄風披拂之中,四爺恭敬地低頭,悄悄擦去了鬢角的汗水,為康熙處分起摺子來。
二人在靜謐之中埋首案幾,太陽漸漸西沉,光線也變得黯淡起來。粱九功稍稍向前一步,在皇帝忙於政務時,身邊侍奉的人是力求不能發出一絲動靜,有一絲存在感的,他是要刻意提醒康熙,已到了平時該擺上燭台的時候了。
康熙看了一眼底下老實低頭,裝聾做啞的四爺,揮手示意粱九功不必去拿蠟燭,他將手邊如山的奏摺放下,起身令奴才們準備禦駕,與四爺往圓明園裏去。
到了園內,四爺便先請康熙在九洲清晏上座,令三個兒子來給康熙請安。
康熙見他們二人相攜而來,舉止親昵,又依稀記得他府上隻有長子是福晉所出,便知即便是異母兄弟,卻兄弟相諧,手足情深,可見四爺在治家上的確不錯。
再看那個格外小些的,請了安便跑迴四爺身邊,依戀非常。他記得去年內務府有遞上來四貝勒府的叫他圈名,稍一思索便想起來,「可是叫弘旼?」
四爺應道,「正是,去年仰賴汗阿瑪賜名。」
「是阿午哦。」一道稚嫩清脆的聲音卻同時響起,正是阿午見康熙指著他問名,很驕傲地抬頭報起自己的名字來。
「汗阿瑪恕罪,這孩子小名叫阿午,府上喊慣了,大約是以為阿午才是自己的大名。」四爺見康熙訝然側目,便摸了摸阿午的腦袋解釋著,一邊又低頭對阿午道,「阿午,同汗瑪法問安。」
「問汗瑪法安。」阿午也不露怯,乖乖跟著四爺念著,甚至還像模像樣地行了一禮。
康熙一笑,很和藹地招手叫阿午到他身邊來,帶上玳瑁眼鏡打量著這個健康活潑的孩子,「阿午,到汗瑪法這兒來。」
阿午便蹬蹬跑到康熙身邊,揪住了康熙的衣角,他滿懷好奇的仰頭,注視著這個陌生又威嚴的長輩。
康熙彎腰想把他抱到膝上,一入手卻被他貌不驚人的重量一驚,稍使了幾分力氣才抱起來,他不禁有些感嘆,「好壯實的孩子,比太子家的弘皙小時候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