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軍剛剛擊潰遊夏人,凱旋而歸之際,珩親王葉仲勤因戰事失利,心懷愧疚,不願再拖累南疆將士,決定返迴皇城塢原請罪。」葉長洲麵對那些麵露猶豫的侍衛,巧妙地將葉仲勤的個人私心淡化,「而此時皇城卻傳來父皇病重的噩耗。我深知皇後向來偏心葉伯崇,她絕不會放過任何威脅太子之位的人,所以她在塢原大肆清掃,凡不是他們的心腹,都被她以各種理由革職下獄。而當時二皇兄一身軍功,皇後怕二皇兄迴京會搶了葉伯崇太子之位,她定會對二皇兄下手。」
說到這裏,葉長洲的聲音中多了幾分悲憤與激昂:「於是,我讓景純星夜兼程趕往塢原,希望能保護二皇兄免受奸人暗算。當景純趕至塢原城外時,卻目睹了一場驚天的刺殺——皇後袁氏與太子葉伯崇,竟聯手追殺二皇兄!更令人髮指的是,皇後竟親手將利刃刺向二皇兄的胸膛!若不是景純及時出手,二皇兄早就死在她的刀下了!殺子的那一刻,她哪裏還有半點『母儀天下』的仁慈與端莊!」
葉長洲的話語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在場的侍衛們無不麵露震驚。這一番話雖不能直接改變眼前的局勢,但已在每個人心中種下懷疑與反抗的種子。
「你一派胡言!」袁氏見葉長洲如此口齒伶俐,不由得惱羞成怒,一張臉氣得發白,顫抖著手指著葉長洲怒道,「你這逆子在南疆公然讓遊夏人向你求和,更是膽大妄為私自招安東南叛逆!你意圖謀反已是昭然天下!如今你竟還敢在此地編造謊言,蠱惑人心,企圖混淆是非,你以為僅憑你那三言兩語就能掩蓋你謀逆的滔天罪行,顛倒幹坤嗎?簡直是癡心妄想!」
麵對袁氏的怒火中燒,葉長洲非但不為所動,反而顯得格外從容,他悠然轉身,背負雙手,聲音清朗有力:「皇後言之鑿鑿,卻似忘卻了根本。至於遊夏人之患,久拖不決,其深層緣由,皇後當真一無所知?」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轉向在場眾臣,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激昂與無奈,「諸位大人,可曾想過,遊夏騎兵何以屢屢侵擾我南疆邊境?這背後的根源實則是朝廷閉關鎖國、皇後娘娘的固執己見所致!她拒絕與遊夏通商,致使彼方百姓食鹽匱乏。為求生計,遊夏人唯有訴諸武力掠奪!」
言畢,葉長洲神色更為凝重,他嘆了口氣,將深入遊夏腹地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我們親眼目睹遊夏百姓因缺鹽而遭受的苦難,老弱婦孺皆在生死邊緣掙紮。他們並非天生的侵略者,而是被生活所迫走上了這條道路。這一切,皆是朝廷政策偏頗、皇後娘娘高傲自大的間接後果。珩親王便是這一切的見證者,若是諸位大人不相信,迴頭可仔細詢問去過南疆的將士們!」
此番言論將葉政廷的決策失誤歸咎於袁氏一人身上,讓知曉南疆戰事之人確信就是袁氏的過錯。
「上位者沉迷於權力的無上,不容絲毫侵犯,卻對南疆百姓長期遭受遊夏鐵騎踐踏、掙紮求生的苦難視而不見;對遊夏那些同樣無辜、飽受戰爭摧殘的百姓,更是缺乏絲毫的同情與憐憫。」葉長洲猛然轉身,雙手負後,目光如炬,對著袁氏慷慨陳詞,憤怒質問,「你們的心腸如此冷硬,非但不願見南疆戰火平息,兩國百姓共享太平,反而因我試圖以和平手段化解爭端,便肆意給我扣上謀反的汙名。請問皇後,這,就是你所標榜的『皇權至上』,就是你口中的『天下為公』嗎?這不過是一場自私自利的權力遊戲,罔顧蒼生疾苦,扭曲正義與慈悲!」
薛其鋼正是南疆遊夏侵擾的親身經歷者,他步伐堅定行至葉長洲身側,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那些劍拔弩張的侍衛,以及那些因情緒激動而蠢蠢欲動的朝中重臣,沉聲道:「我,薛其鋼,大盛的煜王,以煜王府世代忠良之譽,以我與陛下多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君臣情誼發誓:昭親王殿下所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絕無虛言!」
薛其鋼在朝堂上素來惜字如金,但隻要他說話,便是舉足輕重之言,葉政廷都得慎之又慎。他從未在任何場合明確表態支持某位皇子,但在此關鍵時刻卻毅然決然站在葉長洲這一邊。原本蠢蠢欲動的群臣又被點燃,群臣之中有人憤怒地推搡著侍衛,試圖衝破封鎖壁壘;而侍衛們則麵麵相覷,一時間竟不知是該繼續執行命令,還是靜待事態發展。現場瞬間白熱化,仿佛風暴即將來臨,而薛其鋼的挺身而出正是點燃風暴的第一縷火花。
城樓之巔,袁氏見薛其鋼毅然決然地站在葉長洲身旁,與自己分庭抗禮,一時之間,怒意如潮,卻詭異地化作一陣狂笑:「哈哈哈哈哈……好一個煜王,好一個『忠心於大盛』的笑話!」她雙目圓睜,幾乎要噴出火來,手指憤怒得顫抖,直指下方怒斥道,「你們這群自詡正義的叛賊,以為幾句冠冕堂皇的言辭便能化解死到臨頭的現實嗎?簡直是白日做夢!」
笑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她冰冷徹骨的臉龐,柳眉緊蹙,眼神如刀,猛然間一聲斷喝,響徹雲霄:「弓箭手,何在?!給本宮將這群蠱惑人心、圖謀不軌的亂臣賊子射成篩子,讓他們知道,在這皇城之下,誰才是主宰!」
令下如山倒,早已蓄勢待發的弓箭手們,聞聲而動,如同機械般精準地拉動弓弦,一時間,空氣中充滿了緊繃與肅殺,無數支閃爍著寒芒的箭矢對準葉長洲等人,隻待領兵的主將一聲令下,順天門下便會血流成河。
說到這裏,葉長洲的聲音中多了幾分悲憤與激昂:「於是,我讓景純星夜兼程趕往塢原,希望能保護二皇兄免受奸人暗算。當景純趕至塢原城外時,卻目睹了一場驚天的刺殺——皇後袁氏與太子葉伯崇,竟聯手追殺二皇兄!更令人髮指的是,皇後竟親手將利刃刺向二皇兄的胸膛!若不是景純及時出手,二皇兄早就死在她的刀下了!殺子的那一刻,她哪裏還有半點『母儀天下』的仁慈與端莊!」
葉長洲的話語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在場的侍衛們無不麵露震驚。這一番話雖不能直接改變眼前的局勢,但已在每個人心中種下懷疑與反抗的種子。
「你一派胡言!」袁氏見葉長洲如此口齒伶俐,不由得惱羞成怒,一張臉氣得發白,顫抖著手指著葉長洲怒道,「你這逆子在南疆公然讓遊夏人向你求和,更是膽大妄為私自招安東南叛逆!你意圖謀反已是昭然天下!如今你竟還敢在此地編造謊言,蠱惑人心,企圖混淆是非,你以為僅憑你那三言兩語就能掩蓋你謀逆的滔天罪行,顛倒幹坤嗎?簡直是癡心妄想!」
麵對袁氏的怒火中燒,葉長洲非但不為所動,反而顯得格外從容,他悠然轉身,背負雙手,聲音清朗有力:「皇後言之鑿鑿,卻似忘卻了根本。至於遊夏人之患,久拖不決,其深層緣由,皇後當真一無所知?」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轉向在場眾臣,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激昂與無奈,「諸位大人,可曾想過,遊夏騎兵何以屢屢侵擾我南疆邊境?這背後的根源實則是朝廷閉關鎖國、皇後娘娘的固執己見所致!她拒絕與遊夏通商,致使彼方百姓食鹽匱乏。為求生計,遊夏人唯有訴諸武力掠奪!」
言畢,葉長洲神色更為凝重,他嘆了口氣,將深入遊夏腹地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我們親眼目睹遊夏百姓因缺鹽而遭受的苦難,老弱婦孺皆在生死邊緣掙紮。他們並非天生的侵略者,而是被生活所迫走上了這條道路。這一切,皆是朝廷政策偏頗、皇後娘娘高傲自大的間接後果。珩親王便是這一切的見證者,若是諸位大人不相信,迴頭可仔細詢問去過南疆的將士們!」
此番言論將葉政廷的決策失誤歸咎於袁氏一人身上,讓知曉南疆戰事之人確信就是袁氏的過錯。
「上位者沉迷於權力的無上,不容絲毫侵犯,卻對南疆百姓長期遭受遊夏鐵騎踐踏、掙紮求生的苦難視而不見;對遊夏那些同樣無辜、飽受戰爭摧殘的百姓,更是缺乏絲毫的同情與憐憫。」葉長洲猛然轉身,雙手負後,目光如炬,對著袁氏慷慨陳詞,憤怒質問,「你們的心腸如此冷硬,非但不願見南疆戰火平息,兩國百姓共享太平,反而因我試圖以和平手段化解爭端,便肆意給我扣上謀反的汙名。請問皇後,這,就是你所標榜的『皇權至上』,就是你口中的『天下為公』嗎?這不過是一場自私自利的權力遊戲,罔顧蒼生疾苦,扭曲正義與慈悲!」
薛其鋼正是南疆遊夏侵擾的親身經歷者,他步伐堅定行至葉長洲身側,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那些劍拔弩張的侍衛,以及那些因情緒激動而蠢蠢欲動的朝中重臣,沉聲道:「我,薛其鋼,大盛的煜王,以煜王府世代忠良之譽,以我與陛下多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君臣情誼發誓:昭親王殿下所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絕無虛言!」
薛其鋼在朝堂上素來惜字如金,但隻要他說話,便是舉足輕重之言,葉政廷都得慎之又慎。他從未在任何場合明確表態支持某位皇子,但在此關鍵時刻卻毅然決然站在葉長洲這一邊。原本蠢蠢欲動的群臣又被點燃,群臣之中有人憤怒地推搡著侍衛,試圖衝破封鎖壁壘;而侍衛們則麵麵相覷,一時間竟不知是該繼續執行命令,還是靜待事態發展。現場瞬間白熱化,仿佛風暴即將來臨,而薛其鋼的挺身而出正是點燃風暴的第一縷火花。
城樓之巔,袁氏見薛其鋼毅然決然地站在葉長洲身旁,與自己分庭抗禮,一時之間,怒意如潮,卻詭異地化作一陣狂笑:「哈哈哈哈哈……好一個煜王,好一個『忠心於大盛』的笑話!」她雙目圓睜,幾乎要噴出火來,手指憤怒得顫抖,直指下方怒斥道,「你們這群自詡正義的叛賊,以為幾句冠冕堂皇的言辭便能化解死到臨頭的現實嗎?簡直是白日做夢!」
笑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她冰冷徹骨的臉龐,柳眉緊蹙,眼神如刀,猛然間一聲斷喝,響徹雲霄:「弓箭手,何在?!給本宮將這群蠱惑人心、圖謀不軌的亂臣賊子射成篩子,讓他們知道,在這皇城之下,誰才是主宰!」
令下如山倒,早已蓄勢待發的弓箭手們,聞聲而動,如同機械般精準地拉動弓弦,一時間,空氣中充滿了緊繃與肅殺,無數支閃爍著寒芒的箭矢對準葉長洲等人,隻待領兵的主將一聲令下,順天門下便會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