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淩雲冷笑一聲,拔出腰間的長劍,劍鋒直指韓破嶽的脖頸:「長姐遭此賊暗算,此仇不報非君子。我要斬下他的頭顱送給覃兆海,讓他看看薛家軍的決心和手段。」
殺人誅心,這確實是一種能夠令敵人軍心渙散的狠辣計策。葉長洲雖然不喜血腥,但也明白這一招的分量。他連忙道:「速速拉出去斬首,別在這裏髒了地方。」
士兵們將韓破嶽拉出帳外,隻聽刀砍在骨肉上的一聲悶響,「噗」一聲,韓破嶽人頭落地。很快,士兵提著血淋淋的頭顱進來,跪地稟報:「啟稟王爺,人已經殺了。」
葉長洲看到那血肉模糊的人頭,以袖掩麵急忙道:「拿出去!」
薛淩雲皺眉踢了那士兵一腳,低聲罵道:「沒腦子,趕快拎出去。」說著不管那士兵一臉羞愧,拉著他就往帳外走,「別衝撞了殿下。」
暮色蒼茫,一份特殊的「大禮」被精壯飛騎護送,朝韓破嶽的大營疾馳而去。飛騎們策馬揚鞭,一路風塵僕僕,卻也毫不掩飾地大搖大擺,向尚在密林中張望形勢的零散流寇展示跟薛家軍作對的下場。
這份「大禮」被高掛在韓破嶽的大營門口。黑夜裏,各方派來打探的勢力都看到樂那頭顱,大大小小的匪賊頓時陷入恐慌。帳內,眾匪首麵麵相覷,驚恐不安地盯著那血淋淋的頭顱,後背一陣陣發涼,仿佛下一個被砍頭的就是自己。
覃兆海更是麵色鐵青,沒想到前天還在跟自己幹架的韓破嶽,如今就隻剩下一個頭顱。再轉頭惶惶不可終日的手下,他意識到自己這次遇到真正的對手了。
「小看了那乳臭未幹的昭親王。」覃兆海背手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既然如此苦苦相逼,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來人,下令立即遷營!」
與此同時,韓破嶽的大營已是一片混亂不堪。硝煙瀰漫,遮蔽了天際,空氣中瀰漫著焦灼與血腥,風都帶著肅殺。那些曾經為禍一方的反賊們此刻如同喪家之犬,驚恐不安四處逃竄,連韓破嶽的人頭都沒人敢去收。
金戈率隊如風捲殘雲清掃戰場,將投降的反賊用鐵鏈鎖住,分成小隊押送著這些俘虜,一隊隊地往薛家軍的大營去。之前葉長洲派人送來迷惑二人的百擔軍糧,又絲毫不差地物歸原主。
薛家軍的大營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士兵們忙著為這些俘虜安排住處,並進行登記造冊。而薛淩雲和葉長洲則站在高處,俯瞰著這一切。
這一戰不僅消滅了韓破嶽這股主力反賊,還俘虜了大量的敵軍士兵,也震懾了東南大大小小的反賊。
「招安令一旦頒布,再加上我們今日這場大勝,今夜過後,必定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投靠我們。」薛淩雲麵露微笑,眼中閃爍著微光,將胳膊搭在葉長洲肩頭,「昭親王殿下仁厚,不殺俘虜,隻是充軍了事,有這等好事,何愁其餘反賊不來投靠。」
可是葉長洲未經朝廷許可,擅自向叛賊發布招安令,此舉無疑又增添了一重叛逆的色彩。但葉長洲毫不在意,微笑著俯瞰著眼前的場景,淡淡道:「許多人走上反叛之路,實乃無奈之舉。若朝廷能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又有多少人願意背負反賊之名,苟延殘喘?」
薛淩雲轉頭看著他,眼中滿溢的愛意毫不掩飾:「此舉甚妙,既收服了他們,又增強了我方的實力。」他轉頭凝望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繼續道,「此戰我們俘獲了三千人,將他們打亂編入我軍,又嚴苛的軍規束縛,時日一長,他們也成為我軍的一份子。」
葉長洲點頭贊同:「我就不信我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以如此優厚的條件進行招安,那些反賊會不心動。」
夜色中,薛淩雲眸光暗沉,低聲道:「隻可惜覃兆海實在狡猾,竟又偷偷牽營。看到如今的局勢,隻怕要找他老巢更難了。不過隻要韓破嶽一死,無數人轉頭投靠我們,覃兆海也算大勢已去。」
葉長洲背手道:「西南遊夏人歸順了我們,韓破嶽也死於我們手下,東南大大小小的反賊們皆人心惶惶,覃兆海若是聰明人,便該順應天命歸順我。」
他嘆了口氣,道:「但我擔心的是,事與願違。」
第240章 分化而攻之
韓破嶽一命嗚唿,東南局勢迅速明朗化:那些曾依附於韓破嶽的反賊或淪為薛家軍的俘虜,或四散奔逃;而覃兆海這位曾雄踞一方的霸主,在收到韓破嶽死訊後更是人心大亂,如耗子般藏匿於密林中,隻要有個風吹草動就立即遷營,要找他老巢十分困難。
原本投靠他的小股反賊們紛紛動搖,許多人已暗中率部撤離,打算轉投葉長洲的懷抱,接受招安。而那些一直在琅寰三洲密林中觀望、不肯輕易站隊的散兵遊勇,也在這股風潮下,紛紛選擇歸順葉長洲。
大帳內,覃兆海麵色鐵青地聽手下頭目匯報一個個盟友的離去。他怒不可遏地拂袖而起,厲聲道:「走就走,不用再報!念及昔日兄弟情誼,我不願多說什麽,但告訴他們,誰若想走今日便速速離去。若今日不走,來日再想離開,那就先問問我手中的刀答不答應!」
手下人立刻恭敬地弓腰垂手,悄然退出大帳。緊接著,大帳幕後緩緩走出一位人物,約莫四十歲上下,生得威風凜凜,雙眼神光內斂,顯得沉穩而深邃,竟是久未露麵的流水山莊莊主喬沛之!
殺人誅心,這確實是一種能夠令敵人軍心渙散的狠辣計策。葉長洲雖然不喜血腥,但也明白這一招的分量。他連忙道:「速速拉出去斬首,別在這裏髒了地方。」
士兵們將韓破嶽拉出帳外,隻聽刀砍在骨肉上的一聲悶響,「噗」一聲,韓破嶽人頭落地。很快,士兵提著血淋淋的頭顱進來,跪地稟報:「啟稟王爺,人已經殺了。」
葉長洲看到那血肉模糊的人頭,以袖掩麵急忙道:「拿出去!」
薛淩雲皺眉踢了那士兵一腳,低聲罵道:「沒腦子,趕快拎出去。」說著不管那士兵一臉羞愧,拉著他就往帳外走,「別衝撞了殿下。」
暮色蒼茫,一份特殊的「大禮」被精壯飛騎護送,朝韓破嶽的大營疾馳而去。飛騎們策馬揚鞭,一路風塵僕僕,卻也毫不掩飾地大搖大擺,向尚在密林中張望形勢的零散流寇展示跟薛家軍作對的下場。
這份「大禮」被高掛在韓破嶽的大營門口。黑夜裏,各方派來打探的勢力都看到樂那頭顱,大大小小的匪賊頓時陷入恐慌。帳內,眾匪首麵麵相覷,驚恐不安地盯著那血淋淋的頭顱,後背一陣陣發涼,仿佛下一個被砍頭的就是自己。
覃兆海更是麵色鐵青,沒想到前天還在跟自己幹架的韓破嶽,如今就隻剩下一個頭顱。再轉頭惶惶不可終日的手下,他意識到自己這次遇到真正的對手了。
「小看了那乳臭未幹的昭親王。」覃兆海背手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既然如此苦苦相逼,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來人,下令立即遷營!」
與此同時,韓破嶽的大營已是一片混亂不堪。硝煙瀰漫,遮蔽了天際,空氣中瀰漫著焦灼與血腥,風都帶著肅殺。那些曾經為禍一方的反賊們此刻如同喪家之犬,驚恐不安四處逃竄,連韓破嶽的人頭都沒人敢去收。
金戈率隊如風捲殘雲清掃戰場,將投降的反賊用鐵鏈鎖住,分成小隊押送著這些俘虜,一隊隊地往薛家軍的大營去。之前葉長洲派人送來迷惑二人的百擔軍糧,又絲毫不差地物歸原主。
薛家軍的大營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士兵們忙著為這些俘虜安排住處,並進行登記造冊。而薛淩雲和葉長洲則站在高處,俯瞰著這一切。
這一戰不僅消滅了韓破嶽這股主力反賊,還俘虜了大量的敵軍士兵,也震懾了東南大大小小的反賊。
「招安令一旦頒布,再加上我們今日這場大勝,今夜過後,必定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投靠我們。」薛淩雲麵露微笑,眼中閃爍著微光,將胳膊搭在葉長洲肩頭,「昭親王殿下仁厚,不殺俘虜,隻是充軍了事,有這等好事,何愁其餘反賊不來投靠。」
可是葉長洲未經朝廷許可,擅自向叛賊發布招安令,此舉無疑又增添了一重叛逆的色彩。但葉長洲毫不在意,微笑著俯瞰著眼前的場景,淡淡道:「許多人走上反叛之路,實乃無奈之舉。若朝廷能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又有多少人願意背負反賊之名,苟延殘喘?」
薛淩雲轉頭看著他,眼中滿溢的愛意毫不掩飾:「此舉甚妙,既收服了他們,又增強了我方的實力。」他轉頭凝望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繼續道,「此戰我們俘獲了三千人,將他們打亂編入我軍,又嚴苛的軍規束縛,時日一長,他們也成為我軍的一份子。」
葉長洲點頭贊同:「我就不信我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以如此優厚的條件進行招安,那些反賊會不心動。」
夜色中,薛淩雲眸光暗沉,低聲道:「隻可惜覃兆海實在狡猾,竟又偷偷牽營。看到如今的局勢,隻怕要找他老巢更難了。不過隻要韓破嶽一死,無數人轉頭投靠我們,覃兆海也算大勢已去。」
葉長洲背手道:「西南遊夏人歸順了我們,韓破嶽也死於我們手下,東南大大小小的反賊們皆人心惶惶,覃兆海若是聰明人,便該順應天命歸順我。」
他嘆了口氣,道:「但我擔心的是,事與願違。」
第240章 分化而攻之
韓破嶽一命嗚唿,東南局勢迅速明朗化:那些曾依附於韓破嶽的反賊或淪為薛家軍的俘虜,或四散奔逃;而覃兆海這位曾雄踞一方的霸主,在收到韓破嶽死訊後更是人心大亂,如耗子般藏匿於密林中,隻要有個風吹草動就立即遷營,要找他老巢十分困難。
原本投靠他的小股反賊們紛紛動搖,許多人已暗中率部撤離,打算轉投葉長洲的懷抱,接受招安。而那些一直在琅寰三洲密林中觀望、不肯輕易站隊的散兵遊勇,也在這股風潮下,紛紛選擇歸順葉長洲。
大帳內,覃兆海麵色鐵青地聽手下頭目匯報一個個盟友的離去。他怒不可遏地拂袖而起,厲聲道:「走就走,不用再報!念及昔日兄弟情誼,我不願多說什麽,但告訴他們,誰若想走今日便速速離去。若今日不走,來日再想離開,那就先問問我手中的刀答不答應!」
手下人立刻恭敬地弓腰垂手,悄然退出大帳。緊接著,大帳幕後緩緩走出一位人物,約莫四十歲上下,生得威風凜凜,雙眼神光內斂,顯得沉穩而深邃,竟是久未露麵的流水山莊莊主喬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