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仲卿的話語雖然簡短,卻句句擲地有聲,令人無法輕易反駁。他比薛淩雲年長十幾歲,在軍事戰略上的造詣自然非浪得虛名,且他在流番洲駐守近一年,對遊夏人自然也了解。
葉長洲見狀,不禁展臂一笑,說道:「二皇兄,你能這麽想就對了。咱們兄弟之間縱有千般嫌隙,那也隻是家事,關起門來我們自己解決;但麵對外敵這樣的頭等大事,我們必須團結一心,集思廣益,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他這話一出,薛淩雲和葉仲卿兩人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凝重,仿佛兩座即將爆發的火山,互不相讓地看向一旁。葉長洲的笑容也變得尷尬起來,當自己剛才放了個屁,隻得言歸正傳:「既然我們已經排除了杜淩霄拖延時間尋求外援的可能性,那麽遊夏人可能真的無法一次性拿出一千萬兩白銀來賠償。」
薛淩雲懶得再看葉仲卿一眼,點了點頭,沉聲道:「萬靈州雖然富庶,但地盤畢竟有限。加上這些年杜振生窮兵黷武,他們王室未必真能拿得出這麽多白銀。」
說完這話,他下意識地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等待葉仲卿的反駁。然而,葉仲卿卻隻是將頭偏向一旁,閉上眼睛假寐,仿佛根本沒聽到薛淩雲的話一般。
葉長洲深知兩人之間的較量與矛盾,但也知道葉仲卿有分寸,他既然不說話,那就說明他認同薛淩雲的分析。於是,葉長洲隻得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靜待信使的再次迴話,看看杜淩霄到底會如何應對。」
他話音剛落,士兵在門口響亮地稟報導:「稟王爺,斥候歸隊!」
「快傳!」葉長洲急忙坐迴主帥之位,神情肅然。
斥候風風火火地衝進帳內,跪地稟報:「啟稟王爺、薛將軍,我等趁天未亮潛入萬靈城,隻見城中處處懸掛喪幡,百姓們議論紛紛,皆言其王杜振生及太子父子亡故。我等混入王府,混跡於喪事雜役之中,親眼目睹王府內正在大辦喪事,杜振生確實已經離世!」
薛淩雲眉頭緊鎖,追問道:「你當真親眼見到了杜振生的屍身?」
葉仲卿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容,他睜開眼,慢悠悠地說道:「景純啊,你這個問題可真是幼稚。斥候們又不是杜家的親信,他們怎麽可能認得清杜振生的模樣?說不定棺木裏躺著的隻是個替身,或者是個隨便找來的屍體,他們又如何能辨認得出?」
斥候被葉仲卿一番話說得麵紅耳赤,支支吾吾地不知該如何迴應。
薛淩雲被他一番搶白,氣得臉色通紅,叉著腰瞪著葉仲卿,半天說不出話來,最後隻能憤憤地轉過身去,獨自生悶氣。
葉長洲看著兩人這模樣,心中不禁苦笑。他揮手示意斥候退下,然後轉頭對兩人說道:「好了,你們兩個就別再吵了。這裏是軍營,不是你們鬥氣的場所。既然已經確認了杜振生的死訊,那我們就要好好商議接下來的對策了。」
然而,他的話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大帳中依然瀰漫著濃濃的硝煙味,薛淩雲和葉仲卿之間的衝突還在持續升溫。
「二皇兄,記得在九軍江上,你曾問我,我們踏入萬靈州,是否會不分老幼地濫殺無辜;又問,若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正義,到頭來隻是個笑話,我們會如何應對。」葉長洲目光如炬,直視葉仲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現在,我想是時候揭開你那個啞謎了吧。」
葉仲卿斜睨了葉長洲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戲謔的弧度,「十六弟,你真以為我在打啞謎?你想要的真相,很快便會自己浮出水麵。」
「哦?」葉長洲並不動怒,反而在葉仲卿身旁從容坐下,「既然你言之鑿鑿,說我們是過錯方,那想必遊夏人這些年屢次進犯,皆因我們不肯正視過錯所致。」
葉仲卿聞言,閉目養神,仿佛沒聽到他的話一般。
薛淩雲見狀,心中一動,立刻接口道:「大盛何錯之有?當年陛下派出使者,攜帶誠意,前往萬靈州,請求遊夏歸還我大盛失地。豈料杜振生蠻橫無理,竟將大盛國旗當眾焚燒,還將使者殘忍剝皮示眾。難道,這也能算作大盛的過錯?」他聲音提高了幾分,顯然是說給葉仲卿聽的。
第229章 興亡百姓苦
葉仲卿比他們二人年長十幾歲,又是葉政廷最信任的兒子,如果大盛和遊夏當年反目成仇真有什麽內幕,葉仲卿一定知曉,所以兩人才一唱一和說這番話給葉仲卿聽。
「你知道什麽?」葉仲卿白了薛淩雲一眼,隨即麵色凝重迴憶道,「當年大盛和遊夏人的衝突,其實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葉長洲和薛淩雲同聲問道。
葉仲卿看著二人,思索片刻道:「此事本來是大盛皇室機密,但既然十六弟你已經打到遊夏人的領土,你也該知道真相了。」
葉仲卿的目光穿透帳幕,仿佛跨越時空,瞥見往日的烽火連天。他淡淡地陳述:「這段隱秘,隻有父皇、母後、我,以及煜王等皇室核心成員知曉。」他輕蔑地瞥了薛淩雲一眼,繼續道,「景純你所知的杜振生剝皮抽筋大盛使者、焚燒國旗之事,不過是皮毛而已。」
他的話語間帶著幾分挑釁,令薛淩雲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但強烈的好奇心又使他強行壓下了怒火。深吸一口氣,強忍住心中怒火繼續聆聽。
葉仲卿迴憶道:「大陳末年,中原烽火連天,群雄逐鹿。遊夏人趁此機會占據了整個流番洲,龍吟山以北的益陽、幹城、蒼壁等重鎮皆落入遊夏人之手。他們掌握了流番洲的鹽井,富甲一方。後來,父皇率兵將遊夏人驅逐至龍吟山南,收迴了部分失地。新朝初立,國力尚弱,再起戰端將使國庫不堪重負。因此,父皇派遣使臣前往萬靈城,提出通商之議,希望杜振生能歸還所占之地。」
葉長洲見狀,不禁展臂一笑,說道:「二皇兄,你能這麽想就對了。咱們兄弟之間縱有千般嫌隙,那也隻是家事,關起門來我們自己解決;但麵對外敵這樣的頭等大事,我們必須團結一心,集思廣益,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他這話一出,薛淩雲和葉仲卿兩人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凝重,仿佛兩座即將爆發的火山,互不相讓地看向一旁。葉長洲的笑容也變得尷尬起來,當自己剛才放了個屁,隻得言歸正傳:「既然我們已經排除了杜淩霄拖延時間尋求外援的可能性,那麽遊夏人可能真的無法一次性拿出一千萬兩白銀來賠償。」
薛淩雲懶得再看葉仲卿一眼,點了點頭,沉聲道:「萬靈州雖然富庶,但地盤畢竟有限。加上這些年杜振生窮兵黷武,他們王室未必真能拿得出這麽多白銀。」
說完這話,他下意識地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等待葉仲卿的反駁。然而,葉仲卿卻隻是將頭偏向一旁,閉上眼睛假寐,仿佛根本沒聽到薛淩雲的話一般。
葉長洲深知兩人之間的較量與矛盾,但也知道葉仲卿有分寸,他既然不說話,那就說明他認同薛淩雲的分析。於是,葉長洲隻得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靜待信使的再次迴話,看看杜淩霄到底會如何應對。」
他話音剛落,士兵在門口響亮地稟報導:「稟王爺,斥候歸隊!」
「快傳!」葉長洲急忙坐迴主帥之位,神情肅然。
斥候風風火火地衝進帳內,跪地稟報:「啟稟王爺、薛將軍,我等趁天未亮潛入萬靈城,隻見城中處處懸掛喪幡,百姓們議論紛紛,皆言其王杜振生及太子父子亡故。我等混入王府,混跡於喪事雜役之中,親眼目睹王府內正在大辦喪事,杜振生確實已經離世!」
薛淩雲眉頭緊鎖,追問道:「你當真親眼見到了杜振生的屍身?」
葉仲卿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容,他睜開眼,慢悠悠地說道:「景純啊,你這個問題可真是幼稚。斥候們又不是杜家的親信,他們怎麽可能認得清杜振生的模樣?說不定棺木裏躺著的隻是個替身,或者是個隨便找來的屍體,他們又如何能辨認得出?」
斥候被葉仲卿一番話說得麵紅耳赤,支支吾吾地不知該如何迴應。
薛淩雲被他一番搶白,氣得臉色通紅,叉著腰瞪著葉仲卿,半天說不出話來,最後隻能憤憤地轉過身去,獨自生悶氣。
葉長洲看著兩人這模樣,心中不禁苦笑。他揮手示意斥候退下,然後轉頭對兩人說道:「好了,你們兩個就別再吵了。這裏是軍營,不是你們鬥氣的場所。既然已經確認了杜振生的死訊,那我們就要好好商議接下來的對策了。」
然而,他的話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大帳中依然瀰漫著濃濃的硝煙味,薛淩雲和葉仲卿之間的衝突還在持續升溫。
「二皇兄,記得在九軍江上,你曾問我,我們踏入萬靈州,是否會不分老幼地濫殺無辜;又問,若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正義,到頭來隻是個笑話,我們會如何應對。」葉長洲目光如炬,直視葉仲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現在,我想是時候揭開你那個啞謎了吧。」
葉仲卿斜睨了葉長洲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戲謔的弧度,「十六弟,你真以為我在打啞謎?你想要的真相,很快便會自己浮出水麵。」
「哦?」葉長洲並不動怒,反而在葉仲卿身旁從容坐下,「既然你言之鑿鑿,說我們是過錯方,那想必遊夏人這些年屢次進犯,皆因我們不肯正視過錯所致。」
葉仲卿聞言,閉目養神,仿佛沒聽到他的話一般。
薛淩雲見狀,心中一動,立刻接口道:「大盛何錯之有?當年陛下派出使者,攜帶誠意,前往萬靈州,請求遊夏歸還我大盛失地。豈料杜振生蠻橫無理,竟將大盛國旗當眾焚燒,還將使者殘忍剝皮示眾。難道,這也能算作大盛的過錯?」他聲音提高了幾分,顯然是說給葉仲卿聽的。
第229章 興亡百姓苦
葉仲卿比他們二人年長十幾歲,又是葉政廷最信任的兒子,如果大盛和遊夏當年反目成仇真有什麽內幕,葉仲卿一定知曉,所以兩人才一唱一和說這番話給葉仲卿聽。
「你知道什麽?」葉仲卿白了薛淩雲一眼,隨即麵色凝重迴憶道,「當年大盛和遊夏人的衝突,其實另有隱情。」
「什麽隱情?」葉長洲和薛淩雲同聲問道。
葉仲卿看著二人,思索片刻道:「此事本來是大盛皇室機密,但既然十六弟你已經打到遊夏人的領土,你也該知道真相了。」
葉仲卿的目光穿透帳幕,仿佛跨越時空,瞥見往日的烽火連天。他淡淡地陳述:「這段隱秘,隻有父皇、母後、我,以及煜王等皇室核心成員知曉。」他輕蔑地瞥了薛淩雲一眼,繼續道,「景純你所知的杜振生剝皮抽筋大盛使者、焚燒國旗之事,不過是皮毛而已。」
他的話語間帶著幾分挑釁,令薛淩雲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但強烈的好奇心又使他強行壓下了怒火。深吸一口氣,強忍住心中怒火繼續聆聽。
葉仲卿迴憶道:「大陳末年,中原烽火連天,群雄逐鹿。遊夏人趁此機會占據了整個流番洲,龍吟山以北的益陽、幹城、蒼壁等重鎮皆落入遊夏人之手。他們掌握了流番洲的鹽井,富甲一方。後來,父皇率兵將遊夏人驅逐至龍吟山南,收迴了部分失地。新朝初立,國力尚弱,再起戰端將使國庫不堪重負。因此,父皇派遣使臣前往萬靈城,提出通商之議,希望杜振生能歸還所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