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鑾駕在宮人的驚慌失措中緩緩離開航船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葉政廷親臨昭親王府。
葉長洲在暖閣內跪到日頭高升,直到全身被金黃的光線籠罩,聽見院門「吱呀」一聲開了,楊不易邊跑邊哭喊:「殿下!殿下!」
他衝進暖閣,哭著攙扶葉長洲,伸手去替他揉跪麻的膝蓋:「殿下,守軍終於撤走了!您沒事了!」
「殿下,您眼睛好些了麽?嗚嗚嗚……」
「殿下,剛到的五千府兵被召喚迴去了,殿下,怎麽迴事?」
「殿下,宮中撥來的宮人也都撤迴去了,殿下……」……
楊不易攙扶著葉長洲絮絮叨叨,一股腦問出好多問題。
聽著楊不易的聲音,遙遠得似在天邊,葉長洲摸索著坐到榻上,轉頭沖楊不易微微一笑,笑容裏有苦澀,有心酸,卻也有種前所未有的輕鬆:「不易,我們終於自由了。」
建宗六年七月二十五,大盛嘉親王謀逆一案震驚朝野。一夜之間,嘉親王、和郡王被抄家下獄,連帶朝中與他結黨的文武大臣共計十餘人,一起被連根拔起。此案牽連之廣,涉案人數之多,令人咋舌。
塢原一夜變天,街頭巷尾都是全副甲冑的士兵,有飛花營,有神機營,還有皇家禦衛軍,不時便有人被抄查,有人被捉拿歸案。看著街頭的兵荒馬亂,百姓議論紛紛,猜測葉文惠、葉子洛兄弟倆落得「謀逆」的罪名,究竟是幹了什麽。
欒府,欒清平渾身是傷,在下人的攙扶下一瘸一拐來到大門口,看著眼前街道的兵荒馬亂,一臉驚愕。他沒想到昨夜才拿到求救信,今日早上葉文惠及其黨羽就被連根拔起了。
「少爺,打聽到了。陛下下詔說葉文惠謀逆犯上,結黨營私,謀害手足,連同黨羽葉子洛一起被下獄了。」下人低聲道,「陛下還了昭親王殿下清白,說他是被人冤屈,又說昭親王殿下要自請去鎮守南疆,不日將起程。少爺,您要不要迴去看看?」
拿迴常慕遠的信,葉政廷釋放葉長洲是必然的,但平白無故的去鎮守什麽南疆?欒清平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顧不上身上有傷,連忙道:「你去備馬,我馬上要去王爺府上。」
他忍著一身傷痛匆匆策馬來到昭親王府,卻見門口連個守衛都沒有。欒清平驚詫地將馬拴在門前,捂著胸口去敲門。
他伸手剛觸碰到門環,門卻「吱呀」一聲開了,一個太監領著一群王府下人正準備往外走。太監看到欒清平的瞬間,笑了下沖他行了一禮:「欒統領,咱家有禮了。」
「這、這是怎麽迴事?」欒清平愕然問道,「公公,您要帶他們去哪裏?」
那太監嘆了口氣道:「欒統領,陛下有旨將昭親王府所有府兵和下人撤走。」他有些為難地搖頭道,「包括之前賞賜的金銀良田,全都要收迴。」
「為、為什麽?!」欒清平驚了。
「唉,上麵的意思,咱家也不知道,隻能奉命行事。」太監無奈道,「對了,殿下在內院,您去看看他吧。」
來不及說句什麽客氣話,欒清平轉身便往內院跑。
跑到暖閣外,欒清平喘了口氣,伸手一推,果然,那門應聲便開了。
院中坐著三個人:白布蒙眼、身著常服的葉長洲,搖著玉扇的童若謙,還有個坐在葉長洲身邊哭鼻子的楊不易。
「殿下!」欒清平驚了,連忙跪下向葉長洲行禮。
雖落到這樣的處境,但葉長洲卻氣定神閑,似乎心情還不錯,聲音裏都帶著幾分淡然:「欒統領來了,不必拘禮,起來吧。」
欒清平站起來,見葉長洲眼睛上的白布,沉了臉色低聲道:「陛下真是狠心……」隨即意識到自己僭越了,連忙改口問道,「殿下,這是怎麽迴事?」
葉長洲沒答,坐在一旁的童若謙卻指著石凳對欒清平道:「欒統領,你身上有傷,坐下說。」
待欒清平坐下,葉長洲才將昨晚與葉政廷的話說了。
欒清平聽完,震驚不已,急赤白臉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是將殿下流放了?」
除了還有個親王的封號,葉長洲的下場與流放何異?
見欒清平說得這樣直白,葉長洲點頭:「等同流放。」
欒清平驚得張大了嘴,隨即嘆了口氣:「唉,如此也好,起碼殿下和世子可以一起離開這鬼地方了。」他難過地看了一眼葉長洲,「隻是委屈殿下了。」
葉長洲微微一笑,轉頭向他:「與其在這塢原被人當活靶子,三天兩頭過得提心弔膽,我寧願去南疆,或許還可以捲土重來。」
見葉長洲這般堅定,欒清平心中百感交集。自跟隨葉長洲破十三葉恆豐被殺一案開始,欒清平便打定主意要跟葉長洲到底,便拱手道:「殿下若不嫌棄屬下有傷在身,南疆一行,屬下願陪同殿下前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童若謙笑道:「我剛才還在和殿下說,欒統領定是要陪殿下去的。陛下雖然不允許殿下帶一兵一卒,可也沒說其他人不能陪殿下前往。」
欒清平臉色這才緩和些,思忖片刻又拱手道:「殿下,還有一個人也願前往。」
不用想,也知道他說的是劉忠奇。劉忠奇昨夜天牢救駕,傷得極重,如今已送迴劉府養傷,隻怕此刻還不能下床。
葉長洲猶豫了下,才道:「天牢之中,劉忠奇兩次救我性命,但他傷得太重,哪經得起顛沛流離,算了吧。」
葉長洲在暖閣內跪到日頭高升,直到全身被金黃的光線籠罩,聽見院門「吱呀」一聲開了,楊不易邊跑邊哭喊:「殿下!殿下!」
他衝進暖閣,哭著攙扶葉長洲,伸手去替他揉跪麻的膝蓋:「殿下,守軍終於撤走了!您沒事了!」
「殿下,您眼睛好些了麽?嗚嗚嗚……」
「殿下,剛到的五千府兵被召喚迴去了,殿下,怎麽迴事?」
「殿下,宮中撥來的宮人也都撤迴去了,殿下……」……
楊不易攙扶著葉長洲絮絮叨叨,一股腦問出好多問題。
聽著楊不易的聲音,遙遠得似在天邊,葉長洲摸索著坐到榻上,轉頭沖楊不易微微一笑,笑容裏有苦澀,有心酸,卻也有種前所未有的輕鬆:「不易,我們終於自由了。」
建宗六年七月二十五,大盛嘉親王謀逆一案震驚朝野。一夜之間,嘉親王、和郡王被抄家下獄,連帶朝中與他結黨的文武大臣共計十餘人,一起被連根拔起。此案牽連之廣,涉案人數之多,令人咋舌。
塢原一夜變天,街頭巷尾都是全副甲冑的士兵,有飛花營,有神機營,還有皇家禦衛軍,不時便有人被抄查,有人被捉拿歸案。看著街頭的兵荒馬亂,百姓議論紛紛,猜測葉文惠、葉子洛兄弟倆落得「謀逆」的罪名,究竟是幹了什麽。
欒府,欒清平渾身是傷,在下人的攙扶下一瘸一拐來到大門口,看著眼前街道的兵荒馬亂,一臉驚愕。他沒想到昨夜才拿到求救信,今日早上葉文惠及其黨羽就被連根拔起了。
「少爺,打聽到了。陛下下詔說葉文惠謀逆犯上,結黨營私,謀害手足,連同黨羽葉子洛一起被下獄了。」下人低聲道,「陛下還了昭親王殿下清白,說他是被人冤屈,又說昭親王殿下要自請去鎮守南疆,不日將起程。少爺,您要不要迴去看看?」
拿迴常慕遠的信,葉政廷釋放葉長洲是必然的,但平白無故的去鎮守什麽南疆?欒清平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顧不上身上有傷,連忙道:「你去備馬,我馬上要去王爺府上。」
他忍著一身傷痛匆匆策馬來到昭親王府,卻見門口連個守衛都沒有。欒清平驚詫地將馬拴在門前,捂著胸口去敲門。
他伸手剛觸碰到門環,門卻「吱呀」一聲開了,一個太監領著一群王府下人正準備往外走。太監看到欒清平的瞬間,笑了下沖他行了一禮:「欒統領,咱家有禮了。」
「這、這是怎麽迴事?」欒清平愕然問道,「公公,您要帶他們去哪裏?」
那太監嘆了口氣道:「欒統領,陛下有旨將昭親王府所有府兵和下人撤走。」他有些為難地搖頭道,「包括之前賞賜的金銀良田,全都要收迴。」
「為、為什麽?!」欒清平驚了。
「唉,上麵的意思,咱家也不知道,隻能奉命行事。」太監無奈道,「對了,殿下在內院,您去看看他吧。」
來不及說句什麽客氣話,欒清平轉身便往內院跑。
跑到暖閣外,欒清平喘了口氣,伸手一推,果然,那門應聲便開了。
院中坐著三個人:白布蒙眼、身著常服的葉長洲,搖著玉扇的童若謙,還有個坐在葉長洲身邊哭鼻子的楊不易。
「殿下!」欒清平驚了,連忙跪下向葉長洲行禮。
雖落到這樣的處境,但葉長洲卻氣定神閑,似乎心情還不錯,聲音裏都帶著幾分淡然:「欒統領來了,不必拘禮,起來吧。」
欒清平站起來,見葉長洲眼睛上的白布,沉了臉色低聲道:「陛下真是狠心……」隨即意識到自己僭越了,連忙改口問道,「殿下,這是怎麽迴事?」
葉長洲沒答,坐在一旁的童若謙卻指著石凳對欒清平道:「欒統領,你身上有傷,坐下說。」
待欒清平坐下,葉長洲才將昨晚與葉政廷的話說了。
欒清平聽完,震驚不已,急赤白臉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是將殿下流放了?」
除了還有個親王的封號,葉長洲的下場與流放何異?
見欒清平說得這樣直白,葉長洲點頭:「等同流放。」
欒清平驚得張大了嘴,隨即嘆了口氣:「唉,如此也好,起碼殿下和世子可以一起離開這鬼地方了。」他難過地看了一眼葉長洲,「隻是委屈殿下了。」
葉長洲微微一笑,轉頭向他:「與其在這塢原被人當活靶子,三天兩頭過得提心弔膽,我寧願去南疆,或許還可以捲土重來。」
見葉長洲這般堅定,欒清平心中百感交集。自跟隨葉長洲破十三葉恆豐被殺一案開始,欒清平便打定主意要跟葉長洲到底,便拱手道:「殿下若不嫌棄屬下有傷在身,南疆一行,屬下願陪同殿下前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童若謙笑道:「我剛才還在和殿下說,欒統領定是要陪殿下去的。陛下雖然不允許殿下帶一兵一卒,可也沒說其他人不能陪殿下前往。」
欒清平臉色這才緩和些,思忖片刻又拱手道:「殿下,還有一個人也願前往。」
不用想,也知道他說的是劉忠奇。劉忠奇昨夜天牢救駕,傷得極重,如今已送迴劉府養傷,隻怕此刻還不能下床。
葉長洲猶豫了下,才道:「天牢之中,劉忠奇兩次救我性命,但他傷得太重,哪經得起顛沛流離,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