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鋼還想好好把事情安排好,有這尊大佛跟著,大家都忙著迎駕,還能安心幹活嗎?他隻得耐著性子道:「前方混亂,怕怠慢了殿下。殿下還有什麽話,不如一併吩咐,臣定萬死不辭。」
葉伯崇也不想真的跟他去,便拉著薛其鋼的手低聲道:「姨父,孤再跟你說句肺腑之言,二弟去流番洲,實際有他自己的打算。」葉伯崇停頓了下,組織好語言,「他的目的在於削弱薛家軍,而孤,是想倚仗姨父,孤希望薛家軍壯大。」
這人狠起來,連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放過。他此舉真是有失太子風範,更讓人覺得他心胸狹隘,不知葉政廷和袁氏知道他這樣在葉仲卿背後捅刀子,該作何感想?
薛其鋼認真看著葉伯崇,點頭道:「臣多謝殿下為臣著想。薛家軍永遠是是陛下的薛家軍,是大盛的薛家軍。」說完沖葉伯崇弓腰施以一禮,「臣告退。」
說完,轉身就走,剩葉伯崇一人站在廊下遠遠看著他。
夜晚的涼風拂在薛其鋼的臉上,他如山一般的身軀穩重前行,每一步都踏得斬釘截鐵。沿途的士兵和紅燈籠在他眼裏紛紛倒退而去,薛其鋼眼裏漸漸浮現笑意:他的兒子,終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昭郡王府張燈結彩,屋簷掛滿了紅燈籠,比過年還喜慶。下人們在趙婆婆的指揮下飛快地忙碌著。
一個身著下人服侍的女子低頭快速跑來稟報:「婆婆,沒找到楊舵主。」
趙婆婆臉上蒙著白布,但卻仿佛能看見她臉上的笑意。她一邊精心挑著血燕燕窩的雜質,一邊笑盈盈道:「無妨,這大喜的日子,她許是跟教徒在一起。殿下明日就要迴來了,這燕窩得先燉上。」
春喜宮,袁氏坐在銅鏡前,耳中聽的京中民眾放煙花禮炮的聲音,不由得皺了眉頭。看著銅鏡中的自己,默默哀嘆一聲,轉身對春桃道:「去把太子叫來,本宮有話跟他說。」
春桃矮身一福:「諾。」
很快,葉伯崇就在春桃的引領下匆匆來到春喜宮。此時他剛把薛其鋼送走,沒想到袁氏立馬就傳喚他了,他還以為是自己跟薛其鋼說的話傳到袁氏耳朵裏了,嚇得麵如土色,給袁氏請安都帶著心虛:「兒臣拜見母後。」
袁氏瞥了他一眼,見他瑟縮著,嘆了口氣道:「又跟你五弟鬼混去了?」
葉伯崇見不是問薛其鋼那事,頓時鬆了一口氣,臉上掛著訕笑:「母後說笑了,五弟迴府去了。」
袁氏見他那一臉不爭氣的樣子,也懶得罵他了,有氣無力地道:「本宮跟你說過多次,不要跟你那五弟走得太近,你總是不聽,整天不務正業,也不知他給你灌了什麽迷魂湯。如今你十六弟立下如此大功,難道你就一點危機感都沒有嗎?」
葉伯崇被葉文惠蠱惑,袁氏頭都大了,罵過多少迴都不起作用。葉伯崇見她又說這事,連忙低頭道:「母後,如今最不滿十六弟的人當是五弟,他釜底抽薪將五弟靠山抽空,五弟能饒得了他?」討好地道,「兒臣隻需略加挑撥,五弟自會去對付十六弟。」
袁氏沒想到他還有這心思,冷笑一聲道:「別到時候反被你五弟那你當槍使就好。」轉頭看著倒映在窗上的煙花,袁氏隻覺頭疼,「下去吧!」
葉伯崇低頭道:「諾。」悄無聲息退出春喜宮。
第168章 榮光返塢原
七月二十巳時,曙光灑向中原大地,晨曦中的塢原城門巍峨壯麗。城門之上,排排彩旗在微風中輕輕飄揚;遠方,慶安國新皇與皇後、大盛昭郡王殿下一行,皆身著錦繡華服,氣宇軒昂,引領著大隊隨從,向著城門方向進發。
城門口,煜王薛其鋼身披蟒袍,頭戴金冠,親率眾臣與民眾,早早在城門口等候。大盛臣民歡欣鼓舞,對大盛文月公主當上慶安國皇後極其自豪,更期盼遊學去的昭郡王殿下帶迴來的慶安國技藝和種子。
「快看,那是慶安國的新皇與我們的文月公主!」人群中,一個小孩突然高喊一聲,民眾紛紛向城外張望。
隻見前方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儀仗,馬匹一律純白,一點雜色也沒有;儀仗後跟著一輛巨大的四馬並駕的豪華鑾駕,繁複的花式和中原並不相同,有濃重的西域風格,正是慶安國帝後的鑾駕。
帝後鑾駕之後,便是眾人熟悉的中原樣式的鑾駕,比慶安國帝後的鑾駕小,是昭郡王的鑾駕。昭郡王鑾駕之後又跟著好幾輛中原樣式的馬車,惹得眾人一陣陣歡唿。
全副甲冑的騎兵,馬蹄聲如雷震耳,隊伍緩緩來到城門口,民眾爆發山唿海嘯般的歡唿。煜王薛其鋼邁步向前,沖新皇與皇後的鑾駕抱拳一禮:「慶安國陛下,皇後娘娘,歡迎來到大盛。一路鞍馬勞頓,實屬不易。請入城。」
跟在葉長洲鑾駕旁的薛淩雲騎著馬,見到薛其鋼的瞬間,他雙眼一亮,高喊:「父王!」隨即策馬衝過去,在薛其鋼麵前一丈遠處躍下馬來,沖薛其鋼一跪,激動地道,「父王,孩兒迴來了!」
葉長洲撩開馬車簾子,隻見身著盛裝的常慕遠和葉文月攜手走出鑾駕,正沖四周民眾招手,立即博得眾人爆鳴般的歡唿。
城門口,薛其鋼一身蟒袍,山一般高大的身軀佇立在城門下,正彎腰去攙扶薛淩雲。岑丹喜極而泣,圍著薛淩雲巴巴貼著他。
父子相見,自是激動不已。葉長洲見薛其鋼慈愛地攙扶起薛淩雲,笑著去摸薛淩雲的頭頂,隻覺得有些恍惚,那些震耳欲聾的歡唿離自己好遠。
葉伯崇也不想真的跟他去,便拉著薛其鋼的手低聲道:「姨父,孤再跟你說句肺腑之言,二弟去流番洲,實際有他自己的打算。」葉伯崇停頓了下,組織好語言,「他的目的在於削弱薛家軍,而孤,是想倚仗姨父,孤希望薛家軍壯大。」
這人狠起來,連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放過。他此舉真是有失太子風範,更讓人覺得他心胸狹隘,不知葉政廷和袁氏知道他這樣在葉仲卿背後捅刀子,該作何感想?
薛其鋼認真看著葉伯崇,點頭道:「臣多謝殿下為臣著想。薛家軍永遠是是陛下的薛家軍,是大盛的薛家軍。」說完沖葉伯崇弓腰施以一禮,「臣告退。」
說完,轉身就走,剩葉伯崇一人站在廊下遠遠看著他。
夜晚的涼風拂在薛其鋼的臉上,他如山一般的身軀穩重前行,每一步都踏得斬釘截鐵。沿途的士兵和紅燈籠在他眼裏紛紛倒退而去,薛其鋼眼裏漸漸浮現笑意:他的兒子,終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昭郡王府張燈結彩,屋簷掛滿了紅燈籠,比過年還喜慶。下人們在趙婆婆的指揮下飛快地忙碌著。
一個身著下人服侍的女子低頭快速跑來稟報:「婆婆,沒找到楊舵主。」
趙婆婆臉上蒙著白布,但卻仿佛能看見她臉上的笑意。她一邊精心挑著血燕燕窩的雜質,一邊笑盈盈道:「無妨,這大喜的日子,她許是跟教徒在一起。殿下明日就要迴來了,這燕窩得先燉上。」
春喜宮,袁氏坐在銅鏡前,耳中聽的京中民眾放煙花禮炮的聲音,不由得皺了眉頭。看著銅鏡中的自己,默默哀嘆一聲,轉身對春桃道:「去把太子叫來,本宮有話跟他說。」
春桃矮身一福:「諾。」
很快,葉伯崇就在春桃的引領下匆匆來到春喜宮。此時他剛把薛其鋼送走,沒想到袁氏立馬就傳喚他了,他還以為是自己跟薛其鋼說的話傳到袁氏耳朵裏了,嚇得麵如土色,給袁氏請安都帶著心虛:「兒臣拜見母後。」
袁氏瞥了他一眼,見他瑟縮著,嘆了口氣道:「又跟你五弟鬼混去了?」
葉伯崇見不是問薛其鋼那事,頓時鬆了一口氣,臉上掛著訕笑:「母後說笑了,五弟迴府去了。」
袁氏見他那一臉不爭氣的樣子,也懶得罵他了,有氣無力地道:「本宮跟你說過多次,不要跟你那五弟走得太近,你總是不聽,整天不務正業,也不知他給你灌了什麽迷魂湯。如今你十六弟立下如此大功,難道你就一點危機感都沒有嗎?」
葉伯崇被葉文惠蠱惑,袁氏頭都大了,罵過多少迴都不起作用。葉伯崇見她又說這事,連忙低頭道:「母後,如今最不滿十六弟的人當是五弟,他釜底抽薪將五弟靠山抽空,五弟能饒得了他?」討好地道,「兒臣隻需略加挑撥,五弟自會去對付十六弟。」
袁氏沒想到他還有這心思,冷笑一聲道:「別到時候反被你五弟那你當槍使就好。」轉頭看著倒映在窗上的煙花,袁氏隻覺頭疼,「下去吧!」
葉伯崇低頭道:「諾。」悄無聲息退出春喜宮。
第168章 榮光返塢原
七月二十巳時,曙光灑向中原大地,晨曦中的塢原城門巍峨壯麗。城門之上,排排彩旗在微風中輕輕飄揚;遠方,慶安國新皇與皇後、大盛昭郡王殿下一行,皆身著錦繡華服,氣宇軒昂,引領著大隊隨從,向著城門方向進發。
城門口,煜王薛其鋼身披蟒袍,頭戴金冠,親率眾臣與民眾,早早在城門口等候。大盛臣民歡欣鼓舞,對大盛文月公主當上慶安國皇後極其自豪,更期盼遊學去的昭郡王殿下帶迴來的慶安國技藝和種子。
「快看,那是慶安國的新皇與我們的文月公主!」人群中,一個小孩突然高喊一聲,民眾紛紛向城外張望。
隻見前方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儀仗,馬匹一律純白,一點雜色也沒有;儀仗後跟著一輛巨大的四馬並駕的豪華鑾駕,繁複的花式和中原並不相同,有濃重的西域風格,正是慶安國帝後的鑾駕。
帝後鑾駕之後,便是眾人熟悉的中原樣式的鑾駕,比慶安國帝後的鑾駕小,是昭郡王的鑾駕。昭郡王鑾駕之後又跟著好幾輛中原樣式的馬車,惹得眾人一陣陣歡唿。
全副甲冑的騎兵,馬蹄聲如雷震耳,隊伍緩緩來到城門口,民眾爆發山唿海嘯般的歡唿。煜王薛其鋼邁步向前,沖新皇與皇後的鑾駕抱拳一禮:「慶安國陛下,皇後娘娘,歡迎來到大盛。一路鞍馬勞頓,實屬不易。請入城。」
跟在葉長洲鑾駕旁的薛淩雲騎著馬,見到薛其鋼的瞬間,他雙眼一亮,高喊:「父王!」隨即策馬衝過去,在薛其鋼麵前一丈遠處躍下馬來,沖薛其鋼一跪,激動地道,「父王,孩兒迴來了!」
葉長洲撩開馬車簾子,隻見身著盛裝的常慕遠和葉文月攜手走出鑾駕,正沖四周民眾招手,立即博得眾人爆鳴般的歡唿。
城門口,薛其鋼一身蟒袍,山一般高大的身軀佇立在城門下,正彎腰去攙扶薛淩雲。岑丹喜極而泣,圍著薛淩雲巴巴貼著他。
父子相見,自是激動不已。葉長洲見薛其鋼慈愛地攙扶起薛淩雲,笑著去摸薛淩雲的頭頂,隻覺得有些恍惚,那些震耳欲聾的歡唿離自己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