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羽箭還在不斷從窗戶往屋裏拋射,葉長洲生怕他受傷,一把將他拉到身邊,低聲道:「噓,小聲些。公主那邊如何?」
楊不易見他無恙,欣喜地抓著他手,輕聲道:「殿下您沒事就好,公主沒事,安然躲在門後呢。」
葉長洲仔細聽著外麵的動靜,約莫是劉忠奇尋到賊人所在的位置,羽箭漸漸止息,最後一支羽箭勉強進入窗戶便失了力道墜地。
楊不易壯著膽子挪過去,隔著錦帕將羽箭拾起,遞到葉長洲麵前讓他看:「殿下,您看。」
那羽箭通體漆黑,箭簇、箭杆、箭羽皆無標識,看不出是何人所有。葉長洲瞥了一眼,道:「丟了吧,賊人不會傻到在兇器上留下自己的信息。」
楊不易棄了羽箭,瑟縮到葉長洲身邊:「殿下,我們才上路兩天,就遇到兩次刺殺,小的有些害怕……」
葉長洲拍了下他的頭,道:「早讓你別跟來,你偏跟來。」
楊不易聞言立即直起身子爭辯道:「小的不是怕死,是怕殿下有所閃失。」隨即泄氣小聲道,「小的以為能保護殿下,可遇到危險,連賊人在哪、是誰都不知道,小的覺得自己好無能……」
沒想到他這麽小個人,心裏裝著這麽大的事。葉長洲搖頭苦笑,揉揉他腦袋:「別胡思亂想了,捉拿賊人的事有劉忠奇和欒清平,你隻需顧好自己小命就行。」
楊不易正要反駁,隻聽屋外馬蹄聲大作,欒清平在門口連忙問道:「老劉,賊子捉到了嗎?」
劉忠奇粗獷的聲音從院中傳來,罵道:「他娘的這賊子屬狐狸的,我們趕過去他們早撤了,隻留下一地亂腳印子和幾支斷箭,奶奶的,逗咱們玩呢!」
欒清平沒多說,連忙在門口小聲道:「啟稟殿下,平安無事了。」
葉長洲這才籲了口氣,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道:「給本王換個屋子。」遇險次數多了,他也從容了不少。
驛丞連忙給葉長洲和葉文月都換了低矮的屋子,四周有高樓遮擋,避免再被當成活靶子。葉文月嚇得不輕,臉色發白瑟縮著,宮人不停安慰著他。童若謙和隊醫給受傷的隨從包紮完傷口,拱手對葉長洲道:「殿下,好在賊人離得較遠,大家受傷都不重,箭上也無毒。」
葉長洲看著受傷之人,一個個麵如土色,快被嚇破膽了,心道:哪還需要什麽毒,日日不停的暗殺,就是殺人誅心最好的毒藥。現在和親隊伍人心惶惶,若是再這樣下去,隻怕還沒走出大盛邊境,人心就先散了。
現在還隻是隨行的工匠出現人心渙散的情況,若是侍衛也軍心渙散,那才是真的完了。自己一個人帶著年幼的葉文月,豈不是任人宰割?
可是看賊人步步緊逼,軍心渙散也是早晚的事。劉忠奇和欒清平雖是皇家禦衛軍,但兩人都年輕,沒有真正帶過兵,下麵的人一旦亂起來,隻怕兩人也鎮不住。
唉,若是薛淩雲在就好了。
葉長洲苦笑了一下,對童若謙道:「童公子也看到了,和親隊伍實際上是一個打眼的靶子,不知有多少心懷不軌的人會盯上我們。童公子,你跟著和親隊伍去慶安國,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說不定會被我們連累……」
童若謙拱手正義凜然道:「殿下此言差矣,童某雖一介書生,但懂何為忠義。殿下和公主為了大盛百姓捨身和親遊學,童某又何惜此身。童某不才,雖不能提槍上馬保護公主殿下,但自負還有些學識和醫術,對殿下此行有些用。草民熟讀過不少慶安國遊記,對慶安國風土人情和語言都有涉獵,還望殿下能留草民在身邊,以盡綿薄之力。」
葉長洲對慶安國的了解並不多,正需要這樣一個熟知慶安國的人在身邊。他微微點頭,示意童若謙坐下:「童公子此言真叫本王汗顏。明日起,童公子與本王同乘一輦,本王要向童公子請教慶安國的事。」
「諾。」童若謙低頭應聲。
連續兩天遭遇刺客,葉文月嚇壞了,初出宮的新鮮感過去,這會兒哭哭啼啼鬧著想母妃,怎麽也不肯去睡,拉著葉長洲衣袖哭得涕淚長流,一定要兄長陪著方才肯去睡。
葉長洲無奈,隻得打起精神陪在她房中,四五個宮女守在她床邊,她才不那麽害怕,一隻手揪著葉長洲的衣袖,臉上帶著淚痕入睡。
從小到大,葉長洲一年到頭也跟葉文月見不了幾次麵,但血脈親情就是這麽神奇,葉文月打心底就親近她十六皇兄。葉長洲對於親情淡漠,但不知為何,麵對嬌憨可愛的葉文月,總是能恰如其份勾起他不多的一絲溫情。
又是極其難熬的一夜。第二天一早隊伍準時出發,葉長洲雖困頓得眼下烏青,卻還是興致勃勃拉著童若謙要與他同乘,聽他講慶安國的風土人情。馬車搖搖晃晃順著官道慢行,馬車裏葉長洲和童若謙對坐兩邊,低聲攀談著。
「慶安國位於大盛與西域諸國之間,它國土麵積雖大,卻橫貫東西,綿延在九霄山兩側。東臨西潘,西接大月氏,南麵大盛,北向伊列,國土程狹長型。」童若謙說著掏出了一張羊皮繪就的地圖,上麵詳細畫了慶安國及周遭列國的地形。
葉長洲好奇地接過來仔細看著。趙婆婆教他帝王之術,自然給他講過大盛的國土及周邊列國,但卻沒有每個國家細講。此時以慶安國為中心來畫的地圖,他自然是沒見過。
楊不易見他無恙,欣喜地抓著他手,輕聲道:「殿下您沒事就好,公主沒事,安然躲在門後呢。」
葉長洲仔細聽著外麵的動靜,約莫是劉忠奇尋到賊人所在的位置,羽箭漸漸止息,最後一支羽箭勉強進入窗戶便失了力道墜地。
楊不易壯著膽子挪過去,隔著錦帕將羽箭拾起,遞到葉長洲麵前讓他看:「殿下,您看。」
那羽箭通體漆黑,箭簇、箭杆、箭羽皆無標識,看不出是何人所有。葉長洲瞥了一眼,道:「丟了吧,賊人不會傻到在兇器上留下自己的信息。」
楊不易棄了羽箭,瑟縮到葉長洲身邊:「殿下,我們才上路兩天,就遇到兩次刺殺,小的有些害怕……」
葉長洲拍了下他的頭,道:「早讓你別跟來,你偏跟來。」
楊不易聞言立即直起身子爭辯道:「小的不是怕死,是怕殿下有所閃失。」隨即泄氣小聲道,「小的以為能保護殿下,可遇到危險,連賊人在哪、是誰都不知道,小的覺得自己好無能……」
沒想到他這麽小個人,心裏裝著這麽大的事。葉長洲搖頭苦笑,揉揉他腦袋:「別胡思亂想了,捉拿賊人的事有劉忠奇和欒清平,你隻需顧好自己小命就行。」
楊不易正要反駁,隻聽屋外馬蹄聲大作,欒清平在門口連忙問道:「老劉,賊子捉到了嗎?」
劉忠奇粗獷的聲音從院中傳來,罵道:「他娘的這賊子屬狐狸的,我們趕過去他們早撤了,隻留下一地亂腳印子和幾支斷箭,奶奶的,逗咱們玩呢!」
欒清平沒多說,連忙在門口小聲道:「啟稟殿下,平安無事了。」
葉長洲這才籲了口氣,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道:「給本王換個屋子。」遇險次數多了,他也從容了不少。
驛丞連忙給葉長洲和葉文月都換了低矮的屋子,四周有高樓遮擋,避免再被當成活靶子。葉文月嚇得不輕,臉色發白瑟縮著,宮人不停安慰著他。童若謙和隊醫給受傷的隨從包紮完傷口,拱手對葉長洲道:「殿下,好在賊人離得較遠,大家受傷都不重,箭上也無毒。」
葉長洲看著受傷之人,一個個麵如土色,快被嚇破膽了,心道:哪還需要什麽毒,日日不停的暗殺,就是殺人誅心最好的毒藥。現在和親隊伍人心惶惶,若是再這樣下去,隻怕還沒走出大盛邊境,人心就先散了。
現在還隻是隨行的工匠出現人心渙散的情況,若是侍衛也軍心渙散,那才是真的完了。自己一個人帶著年幼的葉文月,豈不是任人宰割?
可是看賊人步步緊逼,軍心渙散也是早晚的事。劉忠奇和欒清平雖是皇家禦衛軍,但兩人都年輕,沒有真正帶過兵,下麵的人一旦亂起來,隻怕兩人也鎮不住。
唉,若是薛淩雲在就好了。
葉長洲苦笑了一下,對童若謙道:「童公子也看到了,和親隊伍實際上是一個打眼的靶子,不知有多少心懷不軌的人會盯上我們。童公子,你跟著和親隊伍去慶安國,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說不定會被我們連累……」
童若謙拱手正義凜然道:「殿下此言差矣,童某雖一介書生,但懂何為忠義。殿下和公主為了大盛百姓捨身和親遊學,童某又何惜此身。童某不才,雖不能提槍上馬保護公主殿下,但自負還有些學識和醫術,對殿下此行有些用。草民熟讀過不少慶安國遊記,對慶安國風土人情和語言都有涉獵,還望殿下能留草民在身邊,以盡綿薄之力。」
葉長洲對慶安國的了解並不多,正需要這樣一個熟知慶安國的人在身邊。他微微點頭,示意童若謙坐下:「童公子此言真叫本王汗顏。明日起,童公子與本王同乘一輦,本王要向童公子請教慶安國的事。」
「諾。」童若謙低頭應聲。
連續兩天遭遇刺客,葉文月嚇壞了,初出宮的新鮮感過去,這會兒哭哭啼啼鬧著想母妃,怎麽也不肯去睡,拉著葉長洲衣袖哭得涕淚長流,一定要兄長陪著方才肯去睡。
葉長洲無奈,隻得打起精神陪在她房中,四五個宮女守在她床邊,她才不那麽害怕,一隻手揪著葉長洲的衣袖,臉上帶著淚痕入睡。
從小到大,葉長洲一年到頭也跟葉文月見不了幾次麵,但血脈親情就是這麽神奇,葉文月打心底就親近她十六皇兄。葉長洲對於親情淡漠,但不知為何,麵對嬌憨可愛的葉文月,總是能恰如其份勾起他不多的一絲溫情。
又是極其難熬的一夜。第二天一早隊伍準時出發,葉長洲雖困頓得眼下烏青,卻還是興致勃勃拉著童若謙要與他同乘,聽他講慶安國的風土人情。馬車搖搖晃晃順著官道慢行,馬車裏葉長洲和童若謙對坐兩邊,低聲攀談著。
「慶安國位於大盛與西域諸國之間,它國土麵積雖大,卻橫貫東西,綿延在九霄山兩側。東臨西潘,西接大月氏,南麵大盛,北向伊列,國土程狹長型。」童若謙說著掏出了一張羊皮繪就的地圖,上麵詳細畫了慶安國及周遭列國的地形。
葉長洲好奇地接過來仔細看著。趙婆婆教他帝王之術,自然給他講過大盛的國土及周邊列國,但卻沒有每個國家細講。此時以慶安國為中心來畫的地圖,他自然是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