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童謠殺人計
殿外,葉伯崇焦急不已搓著手跟驢拉磨似地轉圈,眉頭緊鎖。見袁氏出來,連忙上前攙扶,低聲問道:「母後,對那些謠言,父皇怎麽說?」
袁氏理了下領口,蒼老的眼眸蘊著些許微光,抬頭望著漆黑的夜。這些年,袁氏小心翼翼維持夫妻的體麵,如今與葉政廷撕破臉,倒似卸下沉重的包袱,前所未有的輕鬆。她知道葉政廷不會當真把她怎樣,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地說賜白綾挖眼睛的話來故意氣他。
你不讓我舒坦,我也不讓你好過。袁氏冷硬了心腸,寒聲道:「傳本宮懿旨:內獄那些多嘴的,割了舌頭趕出宮去。從今以後,誰再敢談論本宮為人質時的事,不論品級如何,一律杖斃!」
太子驚詫地望著袁氏,隨即反應過來,拱手大聲應道:「孩兒遵命!」
他萬分擔心葉政廷會降罪他母後,甚至都想好了,如果父皇要廢後殺母,他寧願用自己的太子之位換得母親無恙。葉伯崇不聰明,甚至有些遲鈍,對誰都無情殘忍,但對母親卻是至純至孝。
袁氏大踏步迴春喜宮,隨即連下三道懿旨,一令徹查整個後宮誰談論過自己為人質時的閑話,凡談論者杖斃,舉報者可得白銀十兩;二令各宮嬪妃連續十日到春喜宮聽訓誡,每日聽訓兩個時辰;三令各宮抄《女則》十遍,提醒她們如何做好自己。
短短兩日,袁氏在後宮大興文字獄,因散播謠言獲罪的嬪妃宮人不下百人,皆不分青紅皂白杖斃,後宮人人自危。有人跑到葉政廷麵前痛哭告狀,但葉政廷就是不插手,當做沒聽見。
趕走那些哭哭啼啼的妃嬪,他對左忠勇道:「以後這些事莫報到朕這裏來。皇後是中宮,朕賦予她主理後宮事宜的權力,她便能做主。要讓這些年輕不懂事的妃嬪知道,皇後的話就是金科玉律,不是那些阿貓阿狗能隨意誣陷的。」
他滿臉不悅,這話明顯針對常氏。他更惱怒常氏此舉,她如此宣揚皇後在方氏那裏受辱,便是在打葉政廷的臉。他身為帝王,他的皇後卻有過如此不堪的經歷,別人會如何看待他?常氏忘了,在皇家顏麵這一點上,葉政廷與皇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那些嬪妃見葉政廷不管事,又跑去瑤華宮求常氏出麵對抗袁氏。常氏剛成功反咬袁氏一口,正在春風得意,卻也不管袁氏如何整治後宮,就是一聲不吭。她知此事雖讓葉政廷和袁氏有了隔閡,但卻不能再去火上澆油,否則便會禍及自身。
「母妃,皇後和太子這次跌了這麽大的跟頭,為何不乘勝追擊?」葉文惠不解地問道。
「你懂什麽。」常氏得意地親手插著珠翠,「陛下與皇後結髮夫妻幾十年,這些年雖再無夫妻之實,但二人利益早就捆綁在一起,形同一人。皇後在陛下心裏的分量,可不是後宮那些年輕小浪蹄子能比的。陛下不是昏聵之人,短暫的憤怒惱恨之後他便會清醒過來,到時候誰在陛下麵前說過皇後的壞話,一個也跑不掉。」
「兒臣不明白,母妃您為何這般忌憚袁氏,她背後不就是薛家嗎?可她主張將薛淩雲留在京中做人質,早就把薛其鋼得罪了。她若出事,薛其鋼還會幫她嗎?」葉文惠不服氣地道。
「兒啊,你知道什麽叫打斷骨頭連著筋嗎?」常氏看著他,「袁氏和薛家的關係千絲萬縷,若當真到了危及性命的關頭,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葉文惠天生便是個極其薄情之人,不懂為何有人會被親人所羈絆。他沮喪地在常氏身邊坐下:「唉……這朝堂與後宮互相牽扯,仔細盤算起來位份較高的嬪妃在朝中都有人。獨獨我們母子三人,當真是舉目無親啊。」
常氏道:「兒啊,你終於認識到這一點了。我們母子無論做得再好,在你父皇心中,終究是異族。」
葉文惠嘆了口氣,弓著身子坐在那裏,明明才將太子和皇後重創,卻偏偏高興不起來。他不理解常氏的做法。若依他,定會乘勝追擊,讓袁氏和薛家各自疲於奔命,無法抱團,然後趁機扼其脖頸。
「你七弟呢?」常氏不悅地問道,「他近日怎麽如此消沉,也不來請安了。」
葉文惠摳了摳頭,皺眉道:「除夕家宴七弟嚇壞了,這幾日對兒臣也愛答不理。不知道整日關在府裏做什麽。」
常氏將護甲拔了放進首飾盒,提醒道:「你七弟性子魯莽又膽小,有些事沒必要讓他知道,便不要告訴他,免得徒增煩惱。」
葉文惠應道:「兒臣知道。對了,母妃。」他湊到常氏麵前對著她低聲耳語,「東南那邊又來信了。」
常氏一聽「東南」就皺了眉,不悅地打斷他:「莫說了!以後也莫跟那邊的人來往。」一雙杏眼嚴厲地盯著葉文惠,警告道,「東南那邊可是反賊,你若錯了心思,一個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知道嗎?!」
大盛雖結束亂世,但南麵還是有諸多問題。除了西南的流番洲還被遊夏人霸占著,還盤踞著許多不願降、或者與自己有血海深仇的自立王,這些人聚到大盛東南麵,在葉政廷的威懾下互相報團取暖以求生存,但相互之間也爭鬥得厲害,其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
大盛雖看著強大,但才結束戰亂,國貧民弱,真正能打仗的兵力就剩薛家軍。葉政廷好大喜功,要先收復失地,所以東南這幫流寇便無力去對付。其中有幾個自立王兵力雖大部分被打掉,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總想顛覆大盛,重複榮光。
殿外,葉伯崇焦急不已搓著手跟驢拉磨似地轉圈,眉頭緊鎖。見袁氏出來,連忙上前攙扶,低聲問道:「母後,對那些謠言,父皇怎麽說?」
袁氏理了下領口,蒼老的眼眸蘊著些許微光,抬頭望著漆黑的夜。這些年,袁氏小心翼翼維持夫妻的體麵,如今與葉政廷撕破臉,倒似卸下沉重的包袱,前所未有的輕鬆。她知道葉政廷不會當真把她怎樣,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地說賜白綾挖眼睛的話來故意氣他。
你不讓我舒坦,我也不讓你好過。袁氏冷硬了心腸,寒聲道:「傳本宮懿旨:內獄那些多嘴的,割了舌頭趕出宮去。從今以後,誰再敢談論本宮為人質時的事,不論品級如何,一律杖斃!」
太子驚詫地望著袁氏,隨即反應過來,拱手大聲應道:「孩兒遵命!」
他萬分擔心葉政廷會降罪他母後,甚至都想好了,如果父皇要廢後殺母,他寧願用自己的太子之位換得母親無恙。葉伯崇不聰明,甚至有些遲鈍,對誰都無情殘忍,但對母親卻是至純至孝。
袁氏大踏步迴春喜宮,隨即連下三道懿旨,一令徹查整個後宮誰談論過自己為人質時的閑話,凡談論者杖斃,舉報者可得白銀十兩;二令各宮嬪妃連續十日到春喜宮聽訓誡,每日聽訓兩個時辰;三令各宮抄《女則》十遍,提醒她們如何做好自己。
短短兩日,袁氏在後宮大興文字獄,因散播謠言獲罪的嬪妃宮人不下百人,皆不分青紅皂白杖斃,後宮人人自危。有人跑到葉政廷麵前痛哭告狀,但葉政廷就是不插手,當做沒聽見。
趕走那些哭哭啼啼的妃嬪,他對左忠勇道:「以後這些事莫報到朕這裏來。皇後是中宮,朕賦予她主理後宮事宜的權力,她便能做主。要讓這些年輕不懂事的妃嬪知道,皇後的話就是金科玉律,不是那些阿貓阿狗能隨意誣陷的。」
他滿臉不悅,這話明顯針對常氏。他更惱怒常氏此舉,她如此宣揚皇後在方氏那裏受辱,便是在打葉政廷的臉。他身為帝王,他的皇後卻有過如此不堪的經歷,別人會如何看待他?常氏忘了,在皇家顏麵這一點上,葉政廷與皇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那些嬪妃見葉政廷不管事,又跑去瑤華宮求常氏出麵對抗袁氏。常氏剛成功反咬袁氏一口,正在春風得意,卻也不管袁氏如何整治後宮,就是一聲不吭。她知此事雖讓葉政廷和袁氏有了隔閡,但卻不能再去火上澆油,否則便會禍及自身。
「母妃,皇後和太子這次跌了這麽大的跟頭,為何不乘勝追擊?」葉文惠不解地問道。
「你懂什麽。」常氏得意地親手插著珠翠,「陛下與皇後結髮夫妻幾十年,這些年雖再無夫妻之實,但二人利益早就捆綁在一起,形同一人。皇後在陛下心裏的分量,可不是後宮那些年輕小浪蹄子能比的。陛下不是昏聵之人,短暫的憤怒惱恨之後他便會清醒過來,到時候誰在陛下麵前說過皇後的壞話,一個也跑不掉。」
「兒臣不明白,母妃您為何這般忌憚袁氏,她背後不就是薛家嗎?可她主張將薛淩雲留在京中做人質,早就把薛其鋼得罪了。她若出事,薛其鋼還會幫她嗎?」葉文惠不服氣地道。
「兒啊,你知道什麽叫打斷骨頭連著筋嗎?」常氏看著他,「袁氏和薛家的關係千絲萬縷,若當真到了危及性命的關頭,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葉文惠天生便是個極其薄情之人,不懂為何有人會被親人所羈絆。他沮喪地在常氏身邊坐下:「唉……這朝堂與後宮互相牽扯,仔細盤算起來位份較高的嬪妃在朝中都有人。獨獨我們母子三人,當真是舉目無親啊。」
常氏道:「兒啊,你終於認識到這一點了。我們母子無論做得再好,在你父皇心中,終究是異族。」
葉文惠嘆了口氣,弓著身子坐在那裏,明明才將太子和皇後重創,卻偏偏高興不起來。他不理解常氏的做法。若依他,定會乘勝追擊,讓袁氏和薛家各自疲於奔命,無法抱團,然後趁機扼其脖頸。
「你七弟呢?」常氏不悅地問道,「他近日怎麽如此消沉,也不來請安了。」
葉文惠摳了摳頭,皺眉道:「除夕家宴七弟嚇壞了,這幾日對兒臣也愛答不理。不知道整日關在府裏做什麽。」
常氏將護甲拔了放進首飾盒,提醒道:「你七弟性子魯莽又膽小,有些事沒必要讓他知道,便不要告訴他,免得徒增煩惱。」
葉文惠應道:「兒臣知道。對了,母妃。」他湊到常氏麵前對著她低聲耳語,「東南那邊又來信了。」
常氏一聽「東南」就皺了眉,不悅地打斷他:「莫說了!以後也莫跟那邊的人來往。」一雙杏眼嚴厲地盯著葉文惠,警告道,「東南那邊可是反賊,你若錯了心思,一個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知道嗎?!」
大盛雖結束亂世,但南麵還是有諸多問題。除了西南的流番洲還被遊夏人霸占著,還盤踞著許多不願降、或者與自己有血海深仇的自立王,這些人聚到大盛東南麵,在葉政廷的威懾下互相報團取暖以求生存,但相互之間也爭鬥得厲害,其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
大盛雖看著強大,但才結束戰亂,國貧民弱,真正能打仗的兵力就剩薛家軍。葉政廷好大喜功,要先收復失地,所以東南這幫流寇便無力去對付。其中有幾個自立王兵力雖大部分被打掉,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總想顛覆大盛,重複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