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輕點了點頭,「來人,去傳恆親王。」
說罷,他遲疑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句,「還有恆親王福晉。」
宮裏來人傳她入宮時,安清正在陪宜妃喝茶聊天。
自打宜妃搬到恆親王府後,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自在,安清三天兩頭就陪她出府溜達一圈,這被困在皇宮那方寸之地這麽多年,如今出來了,才知道外麵是何等的自由。
「皇上要見我?」
安清聽到小太監的話,不禁有些詫異,她一開始還以為是皇後派來的人呢,誰知一問竟是養心殿。
雍正這會召見她要做什麽啊。
「公公可知,皇上召見我所謂何事?」安清問。
傳旨的小太監忙迴道:「迴福晉,奴才不知,隻知道皇上也召見了恆親王。」
還召見了胤祺,安清下意識點了點頭,雖不知發生了何事,但多半是和農事有關,否則她也是實在想不出雍正召見她能做什麽。
她也沒敢耽擱,直接跟著傳旨的小太監進了宮,而在養心殿門口,恰好碰上了同樣匆匆趕來的胤祺。
安清和胤祺對視了一眼,夫妻兩人也沒敢耽擱,徑直進了養心殿。
此時,養心殿內,雍正和十三阿哥明顯已經等的有些著急了,待兩人一走進來,還沒來的及行禮,雍正便直接抬手示意免禮。
然後,十三阿哥也一點廢話沒有,將此次蘇浙皖地區遭遇蝗災的情況說了一遍。
安清聽到蝗災,心下不由一頓。
蝗災可不是小事,即便是在後世,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更別說是這會了。
古代農業不發達,老百姓們基本都是靠天吃飯,而蝗災過境,片草不留,一旦來襲,往往比旱澇更可怕。
「五弟妹,你可有法子?」雍正聲音不由有些急切。
安清怔了下,但隨即也明白了雍正的難處。
他剛登基,康熙給他留下了個爛攤子,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本就焦頭爛額了,如今又便遇到這種事,可想而知是有多麻煩。
「迴皇上,前些日子妾身教導弘昂時,恰好給他布置了一功課,就是要如何治蝗的,他翻閱農書,總結了不少治蝗的法子,妾室也幫他補充了些,如今那冊子就在府上,可派人取來給皇上瞧瞧。」安清道。
前些日子,聽說了蘇浙皖大旱,她便提醒了胤祺,蘇浙皖等地自古便是蝗災多發區,此次大旱之後怕是會生蝗災,事後她便以此為題考了考弘昂。
沒想到這會倒是派上了用場。
雍正聽到這話,眼睛瞬間就亮了,「不用,朕信五弟妹,你既然看過了,那直接讓人送去災區實施即是,災情不等人。」
安清怔了下,沒想到雍正對她竟這般信任。
隻是,該說的話她還是得說清楚,「皇上,治蝗最好的時機就是在蝗蟲還在土壤中,尚未長成氣候之時,但方才聽十三弟所說,如今蝗災情況已經很是嚴重了,治蝗的側重點隻能事控製為主。」
蝗災自古便是大災,甚至藏著不少帝國的興衰之道,歷代帝王雖都對其避之若鶩,但同時他們對此也很是了解。
「五弟妹放心,朕知曉,如今也沒有旁的好法子了,各地官衙也用了不少治蝗的法子,但目前來看效果甚微。」雍正說罷,不由嘆了口氣。
安清沉思了片刻,治蝗可不是小事,那邊情況複雜,若隻是靠弘昂那個治蝗的冊子,怕是不行的,就像雍正說的,災情不等人。
百姓們也耽誤不起。
她轉頭看向了胤祺,試圖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兩人對視一眼,胤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遂對她輕點了點頭。
「皇上,臣弟和安清願請命去災區協助治蝗。」
雍正先是一愣,但隨即也意識到這是最好的法子,自是沒有不許的道理。
有安清過去親自坐陣,那自是他求之不得。
去江南治蝗之事定下來後,安清和胤祺也沒耽擱,當晚收拾了一些東西後,第二日一早便準備南下。
胤祺是領了治蝗救災的差事,一路自是有侍衛護送。
安清把弘昂也帶上了,也趁此機會帶著他實地操作一番,理論和實踐要結合。
這次過去是救災的,事出緊急,他們也盡量輕車簡行。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安清等人便準備妥當,準備出發了。
誰知,剛走到王府門口,便看到門口有兩人已早早等在了那裏,弘晊和弘暉。
安清以為他們是來送行的,也沒太在意,但當他們都出了城,兩人依然騎馬跟著,她不由納悶了起來。
「他們倆這是要送我們到哪裏?」安清低聲問胤祺。
胤祺愣了下,這才想起來昨個忙忘了,竟沒把這是告訴她,「他們昨個同皇上請了旨,也在這次的隨行名單中。」
安清不由『啊』了一聲,他們竟也要去?
弘晊倒也罷了,但弘暉跟過去真的好嗎,畢竟,江南離京城這麽遠,弘暉如今好歹是皇子啊,還是極有可能被議儲的皇子。
雍正登基後,為了避免九龍奪嫡的事情再次上演,已經決定實行秘密立儲製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弘暉很得雍正重視,又占著嫡長的身份,被議儲的機會很大。
「你怎麽也不勸勸?」安清不贊同地看了胤祺一眼。
胤祺有些無奈地迴道:「你怎知我沒勸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罷,他遲疑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句,「還有恆親王福晉。」
宮裏來人傳她入宮時,安清正在陪宜妃喝茶聊天。
自打宜妃搬到恆親王府後,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自在,安清三天兩頭就陪她出府溜達一圈,這被困在皇宮那方寸之地這麽多年,如今出來了,才知道外麵是何等的自由。
「皇上要見我?」
安清聽到小太監的話,不禁有些詫異,她一開始還以為是皇後派來的人呢,誰知一問竟是養心殿。
雍正這會召見她要做什麽啊。
「公公可知,皇上召見我所謂何事?」安清問。
傳旨的小太監忙迴道:「迴福晉,奴才不知,隻知道皇上也召見了恆親王。」
還召見了胤祺,安清下意識點了點頭,雖不知發生了何事,但多半是和農事有關,否則她也是實在想不出雍正召見她能做什麽。
她也沒敢耽擱,直接跟著傳旨的小太監進了宮,而在養心殿門口,恰好碰上了同樣匆匆趕來的胤祺。
安清和胤祺對視了一眼,夫妻兩人也沒敢耽擱,徑直進了養心殿。
此時,養心殿內,雍正和十三阿哥明顯已經等的有些著急了,待兩人一走進來,還沒來的及行禮,雍正便直接抬手示意免禮。
然後,十三阿哥也一點廢話沒有,將此次蘇浙皖地區遭遇蝗災的情況說了一遍。
安清聽到蝗災,心下不由一頓。
蝗災可不是小事,即便是在後世,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更別說是這會了。
古代農業不發達,老百姓們基本都是靠天吃飯,而蝗災過境,片草不留,一旦來襲,往往比旱澇更可怕。
「五弟妹,你可有法子?」雍正聲音不由有些急切。
安清怔了下,但隨即也明白了雍正的難處。
他剛登基,康熙給他留下了個爛攤子,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本就焦頭爛額了,如今又便遇到這種事,可想而知是有多麻煩。
「迴皇上,前些日子妾身教導弘昂時,恰好給他布置了一功課,就是要如何治蝗的,他翻閱農書,總結了不少治蝗的法子,妾室也幫他補充了些,如今那冊子就在府上,可派人取來給皇上瞧瞧。」安清道。
前些日子,聽說了蘇浙皖大旱,她便提醒了胤祺,蘇浙皖等地自古便是蝗災多發區,此次大旱之後怕是會生蝗災,事後她便以此為題考了考弘昂。
沒想到這會倒是派上了用場。
雍正聽到這話,眼睛瞬間就亮了,「不用,朕信五弟妹,你既然看過了,那直接讓人送去災區實施即是,災情不等人。」
安清怔了下,沒想到雍正對她竟這般信任。
隻是,該說的話她還是得說清楚,「皇上,治蝗最好的時機就是在蝗蟲還在土壤中,尚未長成氣候之時,但方才聽十三弟所說,如今蝗災情況已經很是嚴重了,治蝗的側重點隻能事控製為主。」
蝗災自古便是大災,甚至藏著不少帝國的興衰之道,歷代帝王雖都對其避之若鶩,但同時他們對此也很是了解。
「五弟妹放心,朕知曉,如今也沒有旁的好法子了,各地官衙也用了不少治蝗的法子,但目前來看效果甚微。」雍正說罷,不由嘆了口氣。
安清沉思了片刻,治蝗可不是小事,那邊情況複雜,若隻是靠弘昂那個治蝗的冊子,怕是不行的,就像雍正說的,災情不等人。
百姓們也耽誤不起。
她轉頭看向了胤祺,試圖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兩人對視一眼,胤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遂對她輕點了點頭。
「皇上,臣弟和安清願請命去災區協助治蝗。」
雍正先是一愣,但隨即也意識到這是最好的法子,自是沒有不許的道理。
有安清過去親自坐陣,那自是他求之不得。
去江南治蝗之事定下來後,安清和胤祺也沒耽擱,當晚收拾了一些東西後,第二日一早便準備南下。
胤祺是領了治蝗救災的差事,一路自是有侍衛護送。
安清把弘昂也帶上了,也趁此機會帶著他實地操作一番,理論和實踐要結合。
這次過去是救災的,事出緊急,他們也盡量輕車簡行。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安清等人便準備妥當,準備出發了。
誰知,剛走到王府門口,便看到門口有兩人已早早等在了那裏,弘晊和弘暉。
安清以為他們是來送行的,也沒太在意,但當他們都出了城,兩人依然騎馬跟著,她不由納悶了起來。
「他們倆這是要送我們到哪裏?」安清低聲問胤祺。
胤祺愣了下,這才想起來昨個忙忘了,竟沒把這是告訴她,「他們昨個同皇上請了旨,也在這次的隨行名單中。」
安清不由『啊』了一聲,他們竟也要去?
弘晊倒也罷了,但弘暉跟過去真的好嗎,畢竟,江南離京城這麽遠,弘暉如今好歹是皇子啊,還是極有可能被議儲的皇子。
雍正登基後,為了避免九龍奪嫡的事情再次上演,已經決定實行秘密立儲製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弘暉很得雍正重視,又占著嫡長的身份,被議儲的機會很大。
「你怎麽也不勸勸?」安清不贊同地看了胤祺一眼。
胤祺有些無奈地迴道:「你怎知我沒勸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