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與他們相處時熱情開朗像個鄰家小姑娘一樣的林雪君,工作時專注沉穩,眼神堅定明亮,與日常中的她判若兩人。
是那個提起生活充滿熱情,聊起工作砍瓜切菜的雪君小友。
接下來連續三四天時間,大家忙完自己的工作,閑時都會坐到一起聊工作聊學習聊未來。林雪君和杜川生教授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討論不盡的課題。
他們互相提問,互相給對方解答,不斷將自己知道的信息傳遞給對方。
林雪君記錄的筆記快速增厚,杜川生教授也從林雪君這裏學到了許多他未涉及或還未來得及想的知識,皆如獲至寶。
「他們互相成為對方的老師。」在看著他們走在路上聊、在餐桌上聊、一起幹活時聊,大隊長他們漸漸都看出了一些他們相處的模式。
「小梅這麽年輕。」千裏迢迢趕來的第八生產隊副隊長嘎老三,總是在角落悄悄觀察杜川生教授他們。草原上難得見到這樣高學歷的文化人,嘎老三聽說以後,立即帶著兩個小同誌跑過來圍觀——在林雪君同誌的『動物園』裏,『教授』也成了難得一見的景觀。
嘎老三本來以為教授們做研究就是在屋子裏對著書本,哪知徹底安頓和布置好工作場所後,他們忽然開始漫山遍野地刨地——比他們開荒還辛苦,彎著大腰,頂著大太陽,翻土挖蟲子。幾乎趴在地上,尋找貼土生長的菌絲。
這哪是教授嘛,這是老農民啊。
關鍵是這些人不止要挖地找蟲,晚上還要點火開燈,放立那種特別亮特別光滑的白布,吸引蟲子。
幾天下來就捉了滿屋瓶瓶罐罐的各種昆蟲,不挖地時就對著這些蟲子和挖迴來的土壤、菌絲忙忙活活。
也是夠累的。
林雪君見教授們帶的瓶瓶罐罐不夠用,又動員了全駐地的人幫忙編小蟈蟈籠,給教授他們裝蟲子。
會用木杈子編的就編大體積的籠子,會用草編的就編草籠子。於是大娘們給今年產第二胎的小尾寒羊們擠完奶,圍在一起乘涼嘮嗑時不編籮筐了,改編蟲子籠。老人們坐在小菜園外曬太陽時也不嗑瓜子了,編蟲籠。
如此齊心協力,杜教授他們的院子裏外很快便放滿了草編的、劈開的木絲編的各種形狀的小籠子。
「夠了,都裝不過來。」杜教授來感謝的時候順便叫停,他們的院子就快裝不下了。
「這是穆俊卿同誌又被第十二生產隊請去建拱橋,如果他在,籠子編得更快。」
林雪君對杜教授的幫助還不止於此,她在帶著孩子們給自己的菜園子除草的時候,將杜教授他們在做的工作,用非常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給了孩子們:
「教授們都是很了不起的人,他們在尋找生病的蟲子。找到後研究蟲子是怎麽生病的,就能人為地讓這些害蟲都生病。
「迴頭教授再把這種讓蟲子生病的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讓所有蟲子都生病,它們就不會把我們的蔬菜咬得全是窟窿,草原也不會每年都被蝗蟲吃掉那麽多草,牛羊就能長得更好,說不定我們都不用那麽奔波四處跑著放牧了。
「要是駐地外的冬牧場每年產的草都翻倍,我們春天都可以留在冬牧場不用冬天還沒過去就趕著牛羊冒風險遷徙了。」
孩子們聽了,自發組織起課後活動——捉蟲子。
把家裏的破布縫成大布兜,纏在棍子上,在草稞子裏一撈,等滿兜子都是蟲子了,立即跑迴駐地,去教授住處或辦公室裏給研究員們挑。
研究員們發現生病的蟲子就留下來,沒有生病的就都拿去餵雞鴨。
肥雞肥鴨吃得好,咕咕嘎嘎下蛋孵蛋,生產隊的『好雞腿』『美鴨脖』隊伍蹭蹭擴張,杜川生教授一行人去草原和森林裏刨地的頻率也降了下來——蟲子夠多了,就不用天天去幹活,可以在研究室裏做研究和觀察了。
大概是人多力量大,也可能是今年北方雨多潮濕,各種菌類長得好,幾乎泛濫。
在來到第七生產隊半個多月後,遲予教授居然真的在孩子們送過來的昆蟲中,找到了一隻動作緩慢、殼下『長毛』的大黑金龜子。
「快!快!」遲予蹲在地上從孩子們捕來的一眾蟲子中找到這隻大黑金龜子後,當即驚喜得語無倫次。
烏力吉大哥的小兒子托雷如今已經5歲了,今年留在駐地啟蒙讀書。他反應極快,轉手就去院牆下挑了個小小的蟲籠,跑迴來塞遲予教授手裏。
遲予將大黑金龜子放進籠子,立即蹬蹬蹬跑迴實驗室,又將之放在一直空置著的布置好泥土、草木的大玻璃缸。
放好後,見大黑金龜子動作遲緩,身體裏蔓延出的菌絲也已經從白色變成淺綠色,正符合了林同誌之前信中說的昆蟲快死時寄生菌的狀態。
怕蟲子死後菌絲失去寄主和營養也會死去,這種『長毛』的蟲子在大自然成千上萬昆蟲中實在太難尋覓,遲予太害怕失去,轉身又去挑了1隻健康的蝗蟲,1隻健康的1星瓢蟲放進玻璃缸。
再跑出研究室時,她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塊糖,又請託雷去幫忙喊杜教授他們迴來。
孩子們見遲予教授興高采烈的樣子,知道自己辦了好事,都高興地跑出去找人,很快便將分散在駐地四周的所有研究員和草原局幹事都喊了迴來。
一群人圍著玻璃缸等林雪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是那個提起生活充滿熱情,聊起工作砍瓜切菜的雪君小友。
接下來連續三四天時間,大家忙完自己的工作,閑時都會坐到一起聊工作聊學習聊未來。林雪君和杜川生教授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討論不盡的課題。
他們互相提問,互相給對方解答,不斷將自己知道的信息傳遞給對方。
林雪君記錄的筆記快速增厚,杜川生教授也從林雪君這裏學到了許多他未涉及或還未來得及想的知識,皆如獲至寶。
「他們互相成為對方的老師。」在看著他們走在路上聊、在餐桌上聊、一起幹活時聊,大隊長他們漸漸都看出了一些他們相處的模式。
「小梅這麽年輕。」千裏迢迢趕來的第八生產隊副隊長嘎老三,總是在角落悄悄觀察杜川生教授他們。草原上難得見到這樣高學歷的文化人,嘎老三聽說以後,立即帶著兩個小同誌跑過來圍觀——在林雪君同誌的『動物園』裏,『教授』也成了難得一見的景觀。
嘎老三本來以為教授們做研究就是在屋子裏對著書本,哪知徹底安頓和布置好工作場所後,他們忽然開始漫山遍野地刨地——比他們開荒還辛苦,彎著大腰,頂著大太陽,翻土挖蟲子。幾乎趴在地上,尋找貼土生長的菌絲。
這哪是教授嘛,這是老農民啊。
關鍵是這些人不止要挖地找蟲,晚上還要點火開燈,放立那種特別亮特別光滑的白布,吸引蟲子。
幾天下來就捉了滿屋瓶瓶罐罐的各種昆蟲,不挖地時就對著這些蟲子和挖迴來的土壤、菌絲忙忙活活。
也是夠累的。
林雪君見教授們帶的瓶瓶罐罐不夠用,又動員了全駐地的人幫忙編小蟈蟈籠,給教授他們裝蟲子。
會用木杈子編的就編大體積的籠子,會用草編的就編草籠子。於是大娘們給今年產第二胎的小尾寒羊們擠完奶,圍在一起乘涼嘮嗑時不編籮筐了,改編蟲子籠。老人們坐在小菜園外曬太陽時也不嗑瓜子了,編蟲籠。
如此齊心協力,杜教授他們的院子裏外很快便放滿了草編的、劈開的木絲編的各種形狀的小籠子。
「夠了,都裝不過來。」杜教授來感謝的時候順便叫停,他們的院子就快裝不下了。
「這是穆俊卿同誌又被第十二生產隊請去建拱橋,如果他在,籠子編得更快。」
林雪君對杜教授的幫助還不止於此,她在帶著孩子們給自己的菜園子除草的時候,將杜教授他們在做的工作,用非常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給了孩子們:
「教授們都是很了不起的人,他們在尋找生病的蟲子。找到後研究蟲子是怎麽生病的,就能人為地讓這些害蟲都生病。
「迴頭教授再把這種讓蟲子生病的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讓所有蟲子都生病,它們就不會把我們的蔬菜咬得全是窟窿,草原也不會每年都被蝗蟲吃掉那麽多草,牛羊就能長得更好,說不定我們都不用那麽奔波四處跑著放牧了。
「要是駐地外的冬牧場每年產的草都翻倍,我們春天都可以留在冬牧場不用冬天還沒過去就趕著牛羊冒風險遷徙了。」
孩子們聽了,自發組織起課後活動——捉蟲子。
把家裏的破布縫成大布兜,纏在棍子上,在草稞子裏一撈,等滿兜子都是蟲子了,立即跑迴駐地,去教授住處或辦公室裏給研究員們挑。
研究員們發現生病的蟲子就留下來,沒有生病的就都拿去餵雞鴨。
肥雞肥鴨吃得好,咕咕嘎嘎下蛋孵蛋,生產隊的『好雞腿』『美鴨脖』隊伍蹭蹭擴張,杜川生教授一行人去草原和森林裏刨地的頻率也降了下來——蟲子夠多了,就不用天天去幹活,可以在研究室裏做研究和觀察了。
大概是人多力量大,也可能是今年北方雨多潮濕,各種菌類長得好,幾乎泛濫。
在來到第七生產隊半個多月後,遲予教授居然真的在孩子們送過來的昆蟲中,找到了一隻動作緩慢、殼下『長毛』的大黑金龜子。
「快!快!」遲予蹲在地上從孩子們捕來的一眾蟲子中找到這隻大黑金龜子後,當即驚喜得語無倫次。
烏力吉大哥的小兒子托雷如今已經5歲了,今年留在駐地啟蒙讀書。他反應極快,轉手就去院牆下挑了個小小的蟲籠,跑迴來塞遲予教授手裏。
遲予將大黑金龜子放進籠子,立即蹬蹬蹬跑迴實驗室,又將之放在一直空置著的布置好泥土、草木的大玻璃缸。
放好後,見大黑金龜子動作遲緩,身體裏蔓延出的菌絲也已經從白色變成淺綠色,正符合了林同誌之前信中說的昆蟲快死時寄生菌的狀態。
怕蟲子死後菌絲失去寄主和營養也會死去,這種『長毛』的蟲子在大自然成千上萬昆蟲中實在太難尋覓,遲予太害怕失去,轉身又去挑了1隻健康的蝗蟲,1隻健康的1星瓢蟲放進玻璃缸。
再跑出研究室時,她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塊糖,又請託雷去幫忙喊杜教授他們迴來。
孩子們見遲予教授興高采烈的樣子,知道自己辦了好事,都高興地跑出去找人,很快便將分散在駐地四周的所有研究員和草原局幹事都喊了迴來。
一群人圍著玻璃缸等林雪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