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老頭搖搖頭:“我信命,估計上輩子沒幹好事,也活該。”
“可這輩子,我是個好人。我年輕時候啊,也打仗。那時候是反擊戰。後來傷了胳膊。右手就幹不了重活了。”
“我也結過婚,後來沒能過下去,就離了。我也勤快,能幹的時候一直都工作,六十歲退休了,也沒閑著。我收破爛,收了好些年。我沒孩子,就資助了幾個孩子。”
“從我四十歲開始就資助孩子,這些年,沒有二十個也有三十個吧。都有出息了。我沒文化,就想著以後的孩子們都要有文化。我也沒後悔過。”
“我隻是不太明白。我最後資助的你姐弟兩個,怎麽就把我當仇人了?我從他們十來歲就開始寄錢。供養姐姐讀大學,如今弟弟也要讀大學了,可我實在是老了,沒有錢了啊。我治病,都是國家給出錢。我不能要國家的錢花呀。”
老人傷心的搖頭:“我不後悔,就算是如今被這麽說我也不後悔。可那姐弟兩個,還有他們家裏的人,難道就隻記得我的不好?弟弟沒能讀大學,就與我老死不相往來了麽?”
“這世上的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會知恩圖報的。”三娘道。
第298章 道理
“可是,最起碼的好壞,難道也不懂麽?”老人問。
老人真的不懂。
他沒文化,但是有樸實的價值觀,至少,對你好的人,你不該傷害吧?
“人啊,有時候不能慣。接受別人的幫助,一時是無奈之舉。長久,就也是不勞而獲。”三娘笑了笑:“你這一輩子,幫了很多人。想必還是有很多人,心裏感激你的。所以,倒也不必在意兩個白眼狼。”
三娘展開了水鏡。
從老人年輕時候打仗開始。
或許他不是個最好的士兵,但是卻是個好人。
退伍後,因為留下的殘疾,不能做重活。
那時候,國家也還不富強。
最開始時候,老兵是沒有補貼的。跟一般人沒有什麽不同,甚至因為落下了殘疾,日子還過的更艱難。
不過好在,他有工作。
幾十年裏,從來沒有偷懶,一直都努力幹活。
他三十歲時候,經人介紹,廠子裏的一個女工給他介紹了一個鄉下親戚。於是就走到了一起。
可那時候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了。
鄉下姑娘家裏窮,弟弟妹妹還多,飯都吃不飽。
就算是老人再努力,也不夠。那時候,他爹媽還在西北農村受苦呢。
那個,離婚簡直就是叫人跌破眼鏡的事。可兩個人還是離了。
因為那姑娘曾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後來媳婦死了,就想與她在一起。
那已經是他們結婚十年後了。姑娘起初不願意的。可老人放了手,還是離了。理由是姑娘不能生育。
其實,根本就是他不想拖累人家了。
那個時候,國家改革開放,多少人都開始試圖做生意。
不再吃食堂。
那姑娘的青梅竹馬也開始做生意,做的還不錯。手裏也有錢。
就這樣,他的家也散了。
也是從那時候起,他賺了錢,就開始資助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
最開始,是他們老家的孩子,明明學習還好,可家裏就是沒有錢。
他那時候賺的少,也不能給多大幫助,但是還是盡力。
隨著時間推移,他工資開始多了。
漸漸的就能幫助更多人了。
等到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開始重視起當年的老兵。普遍提高了他們的待遇。
老人的收入就多了起來。
他也更加多的幫助別人。
工作之餘,他還做些零工什麽的。
要是這錢自己花,他是可以過的很滋潤的,可他習慣了清貧度日。
每個月的工資,補助,基本都捂不熱,就大部分全送出去了。
很多人感謝他。
但是,也有人,讀完了大學,結婚,生孩子,然後……就消失了。
可那樣也沒什麽,老人也不過是感慨一聲就過去了。
但是最後這一對姐弟,叫他傷透了心。
劉家姐弟,出生西北,最窮困缺水的地方。
最開始,老人是通過一個晚輩的指點告訴他怎麽一對一的幫扶。
可畢竟是老了,那些太複雜,漸漸就發展成直接給那家寄錢。
他覺得農村裏,女娃娃更可憐,很多都不能好好讀書就被家裏趕著輟學打工了。
所以,他最開始幫助劉麗的時候,十分的用心。
還要追問她的學習成績什麽的。
劉麗的初中高中,基本都是老人盯著讀完的。
大學的時候,她沒能考入心儀的好大學,但是還是考上了一所。
大學時候,她的弟弟也開始讀高中了。
她家庭確實是不大好,所以老人又開始幫她弟弟。
因為後麵的資助是沒有官方渠道的,隻有每個月一筆的匯款,所以這劉家漸漸被養大了心。
每個月,定點要錢。
劉麗嘴甜會哄,一口一個石大爺,一口一個以後養他的話。
畢竟是老了,自己沒有子孫,也是喜歡孩子的。
他想自己畢竟還有國家養著。要是病了什麽的,也不用自己花多少錢。所以除了吃飯錢,全都給那劉家寄過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這輩子,我是個好人。我年輕時候啊,也打仗。那時候是反擊戰。後來傷了胳膊。右手就幹不了重活了。”
“我也結過婚,後來沒能過下去,就離了。我也勤快,能幹的時候一直都工作,六十歲退休了,也沒閑著。我收破爛,收了好些年。我沒孩子,就資助了幾個孩子。”
“從我四十歲開始就資助孩子,這些年,沒有二十個也有三十個吧。都有出息了。我沒文化,就想著以後的孩子們都要有文化。我也沒後悔過。”
“我隻是不太明白。我最後資助的你姐弟兩個,怎麽就把我當仇人了?我從他們十來歲就開始寄錢。供養姐姐讀大學,如今弟弟也要讀大學了,可我實在是老了,沒有錢了啊。我治病,都是國家給出錢。我不能要國家的錢花呀。”
老人傷心的搖頭:“我不後悔,就算是如今被這麽說我也不後悔。可那姐弟兩個,還有他們家裏的人,難道就隻記得我的不好?弟弟沒能讀大學,就與我老死不相往來了麽?”
“這世上的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會知恩圖報的。”三娘道。
第298章 道理
“可是,最起碼的好壞,難道也不懂麽?”老人問。
老人真的不懂。
他沒文化,但是有樸實的價值觀,至少,對你好的人,你不該傷害吧?
“人啊,有時候不能慣。接受別人的幫助,一時是無奈之舉。長久,就也是不勞而獲。”三娘笑了笑:“你這一輩子,幫了很多人。想必還是有很多人,心裏感激你的。所以,倒也不必在意兩個白眼狼。”
三娘展開了水鏡。
從老人年輕時候打仗開始。
或許他不是個最好的士兵,但是卻是個好人。
退伍後,因為留下的殘疾,不能做重活。
那時候,國家也還不富強。
最開始時候,老兵是沒有補貼的。跟一般人沒有什麽不同,甚至因為落下了殘疾,日子還過的更艱難。
不過好在,他有工作。
幾十年裏,從來沒有偷懶,一直都努力幹活。
他三十歲時候,經人介紹,廠子裏的一個女工給他介紹了一個鄉下親戚。於是就走到了一起。
可那時候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了。
鄉下姑娘家裏窮,弟弟妹妹還多,飯都吃不飽。
就算是老人再努力,也不夠。那時候,他爹媽還在西北農村受苦呢。
那個,離婚簡直就是叫人跌破眼鏡的事。可兩個人還是離了。
因為那姑娘曾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後來媳婦死了,就想與她在一起。
那已經是他們結婚十年後了。姑娘起初不願意的。可老人放了手,還是離了。理由是姑娘不能生育。
其實,根本就是他不想拖累人家了。
那個時候,國家改革開放,多少人都開始試圖做生意。
不再吃食堂。
那姑娘的青梅竹馬也開始做生意,做的還不錯。手裏也有錢。
就這樣,他的家也散了。
也是從那時候起,他賺了錢,就開始資助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
最開始,是他們老家的孩子,明明學習還好,可家裏就是沒有錢。
他那時候賺的少,也不能給多大幫助,但是還是盡力。
隨著時間推移,他工資開始多了。
漸漸的就能幫助更多人了。
等到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開始重視起當年的老兵。普遍提高了他們的待遇。
老人的收入就多了起來。
他也更加多的幫助別人。
工作之餘,他還做些零工什麽的。
要是這錢自己花,他是可以過的很滋潤的,可他習慣了清貧度日。
每個月的工資,補助,基本都捂不熱,就大部分全送出去了。
很多人感謝他。
但是,也有人,讀完了大學,結婚,生孩子,然後……就消失了。
可那樣也沒什麽,老人也不過是感慨一聲就過去了。
但是最後這一對姐弟,叫他傷透了心。
劉家姐弟,出生西北,最窮困缺水的地方。
最開始,老人是通過一個晚輩的指點告訴他怎麽一對一的幫扶。
可畢竟是老了,那些太複雜,漸漸就發展成直接給那家寄錢。
他覺得農村裏,女娃娃更可憐,很多都不能好好讀書就被家裏趕著輟學打工了。
所以,他最開始幫助劉麗的時候,十分的用心。
還要追問她的學習成績什麽的。
劉麗的初中高中,基本都是老人盯著讀完的。
大學的時候,她沒能考入心儀的好大學,但是還是考上了一所。
大學時候,她的弟弟也開始讀高中了。
她家庭確實是不大好,所以老人又開始幫她弟弟。
因為後麵的資助是沒有官方渠道的,隻有每個月一筆的匯款,所以這劉家漸漸被養大了心。
每個月,定點要錢。
劉麗嘴甜會哄,一口一個石大爺,一口一個以後養他的話。
畢竟是老了,自己沒有子孫,也是喜歡孩子的。
他想自己畢竟還有國家養著。要是病了什麽的,也不用自己花多少錢。所以除了吃飯錢,全都給那劉家寄過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