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裏伴崽行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己好不容易攀上的大船,怎麽看著看著就要沉了!
唐大郎不是剛出爐的愣頭青,他辦事能力是有的。
再加上從唐二郎死後,唐大郎在戶部就收斂性子,小意奉承周圍同僚,挾著尾巴做人,旁人說幾句還能笑著忍受。
所以哪怕現在廣安伯府前途難測,同僚言語試探,他依然心誌堅定應對自如。
唐玉書就不同了,從殿試結束知道自己隻是三甲,他的精神就崩了,迴到唐家後大病一場。
好在有唐大郎寬慰,如今同為難兄難弟,誓要抱團取暖。
四月初在唐家養好病,就開始考慮官職的事。
以前孫家許諾過,隻要科舉一出就進禮部吏部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現在這些話自然不存在了。
廣安伯府更是連孫如意都不許上門,他這個三甲同進士在伯府眼中也是不稀罕的。
唐玉書就請唐大郎幫助謀差事,不要高官厚祿,隻圖一個清靜自在。
其實他多想了,以唐大郎也隻是一個戶部主事的地位,怎麽可能有高官厚祿,但想清靜還是有的。
憑藉唐玉書的進士功名,很容易就在戶部下麵衙門找了一個謄抄卷宗的文書差事。
雖然是不入流的小吏,每月還是能掙三兩銀子,吃得簡單點,勉強夠養家餬口,最主要是天天待在卷房安靜。
唐大郎勸慰唐玉書,以後路還長,你現在是明珠蒙塵,以後總有人慧眼識珠。
別在女人身上跌倒就起不來,至少孫如意現在還懷著你的孩子,這日子還得過。
唐大郎明白唐玉書跟孫如意成親是娘辦的錯事,可現在萬事都需要小心謹慎,暫時動不得,隻能這樣過下去。
於是,唐玉書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天天呆在那個小格子間不迴家,隻有那裏才能讓他放鬆心情。
一為公事繁雜,二為不用見到孫如意,也不會聽到婆媳的天天罵架。
皇帝迴城,朝政迴歸正常秩序,每個官員按部就班的上朝。
隻是這一次,站在大殿的官員裏多一些新麵孔,也有了新動向。
陳槐主審成王一案,現任大理寺丞,正六品。
對於需要在京官熬資歷,熬到頭髮花白才到六品。
或者在外任官從八品一步步攀升的官員來說,他這個已經是青雲直上。
給陳槐擔任助手的探花和榜眼入翰林院七品,雖是清閑之職,卻是為相的必經之路。
在逍遙山莊受傷的黃禦史和晁禦史被任為監察禦史,出京巡訪北地各處軍需物資。
這倒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本來陳槐等人就該悄悄放出京去,能留京已經是另類。
黃禦史和晁禦史知道的太多,出京去走一走也能避開風頭。
讓眾人最詫異的還是金湛這樣的小武官,也站在大殿上。
按大梁規定,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方能上朝。
金湛一個兵馬司指揮使卻是站在大殿旁邊侍衛的位置上,不引人注目卻讓人如芒在背。
還沒等殿上各高官勳爵展開頭腦風暴,剛剛才宣布上任的監察禦史晁然就有奏上稟。
洋洋灑灑千字的奏摺連同帳冊、書信一道成交了上去,
在這裏麵一口氣彈劾禮部尚書等幾名朝廷命官,說他們官商勾結,逼良為娼,收受賄賂,包庇殺人等數條大罪。
這些都是在審查成王一案時查出來的,皇帝早已經清楚。
禮部尚書也已經鋃鐺入獄,此時遞上彈劾摺子,隻是殺雞儆猴走一個過場。
可看著奏摺上的名字,榮帝臉色陰沉,奏摺上還提到一個商戶孫氏,為廣安伯府送銀萬兩。
孫家,榮帝記得還牽扯到琅琊台案裏。
他拿起硃筆,在廣安伯府的名字上重重一點。
前麵數次放過還不知收斂,無論無辜與否,這勾連之罪是脫不清了。
隻是麗嬪育有皇兒,她的母家也不能處罰太過。
很快,隨著散朝,麗嬪遷出麗華殿,住進嫵水宮,三皇子交由蕭貴人撫養的消息也傳迴廣安伯府。
廣安伯夫人哭得暈厥,她是經常進宮的,知道嫵水宮名字好聽,其實就是一台水榭,住在那裏等同是冷宮。
而且,三皇子交給蕭貴人,這就是將廣安伯府跟皇子分割開。
一個貴人養大的皇子,註定跟皇位無緣了!
女兒她做錯了什麽,她什麽都沒有做呀!
廣安伯老夫人砸了幾個茶盅:「皇帝無情!自家老伯爺以前可是為先皇出生入死過,又送女進宮為妃,現在連一個皇兒也保不住。
來人!更衣備轎,老身要去見太後!」
廣安伯從下朝就呆坐一旁,自己的外孫是皇子,自己早些做打算有何不對。
沒有損壞江山社稷,沒有亂朝綱法度,怎麽就讓女兒進了冷宮。
他心下惶然,但見母親要見太後也反應過來,除了告罪,其他的話萬萬不能說。
前一段時間皇帝陪同太後出宮親農,是為成王和幾個郡王之死,就連長公主都沒能求情,立意之絕始無僅有。
現在母親還要入宮再去求太後,恐怕廣安伯府才真正是滅頂之災。
廣安伯當機立斷,將府中庫房打開,傾家蕩產湊夠紋銀五萬兩,捐獻宮中內庫,以贖失德之罪。
雖然皇帝沒有將廣安伯府查抄流放,但府中上下人心惶惶,大勢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唐大郎不是剛出爐的愣頭青,他辦事能力是有的。
再加上從唐二郎死後,唐大郎在戶部就收斂性子,小意奉承周圍同僚,挾著尾巴做人,旁人說幾句還能笑著忍受。
所以哪怕現在廣安伯府前途難測,同僚言語試探,他依然心誌堅定應對自如。
唐玉書就不同了,從殿試結束知道自己隻是三甲,他的精神就崩了,迴到唐家後大病一場。
好在有唐大郎寬慰,如今同為難兄難弟,誓要抱團取暖。
四月初在唐家養好病,就開始考慮官職的事。
以前孫家許諾過,隻要科舉一出就進禮部吏部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現在這些話自然不存在了。
廣安伯府更是連孫如意都不許上門,他這個三甲同進士在伯府眼中也是不稀罕的。
唐玉書就請唐大郎幫助謀差事,不要高官厚祿,隻圖一個清靜自在。
其實他多想了,以唐大郎也隻是一個戶部主事的地位,怎麽可能有高官厚祿,但想清靜還是有的。
憑藉唐玉書的進士功名,很容易就在戶部下麵衙門找了一個謄抄卷宗的文書差事。
雖然是不入流的小吏,每月還是能掙三兩銀子,吃得簡單點,勉強夠養家餬口,最主要是天天待在卷房安靜。
唐大郎勸慰唐玉書,以後路還長,你現在是明珠蒙塵,以後總有人慧眼識珠。
別在女人身上跌倒就起不來,至少孫如意現在還懷著你的孩子,這日子還得過。
唐大郎明白唐玉書跟孫如意成親是娘辦的錯事,可現在萬事都需要小心謹慎,暫時動不得,隻能這樣過下去。
於是,唐玉書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天天呆在那個小格子間不迴家,隻有那裏才能讓他放鬆心情。
一為公事繁雜,二為不用見到孫如意,也不會聽到婆媳的天天罵架。
皇帝迴城,朝政迴歸正常秩序,每個官員按部就班的上朝。
隻是這一次,站在大殿的官員裏多一些新麵孔,也有了新動向。
陳槐主審成王一案,現任大理寺丞,正六品。
對於需要在京官熬資歷,熬到頭髮花白才到六品。
或者在外任官從八品一步步攀升的官員來說,他這個已經是青雲直上。
給陳槐擔任助手的探花和榜眼入翰林院七品,雖是清閑之職,卻是為相的必經之路。
在逍遙山莊受傷的黃禦史和晁禦史被任為監察禦史,出京巡訪北地各處軍需物資。
這倒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本來陳槐等人就該悄悄放出京去,能留京已經是另類。
黃禦史和晁禦史知道的太多,出京去走一走也能避開風頭。
讓眾人最詫異的還是金湛這樣的小武官,也站在大殿上。
按大梁規定,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方能上朝。
金湛一個兵馬司指揮使卻是站在大殿旁邊侍衛的位置上,不引人注目卻讓人如芒在背。
還沒等殿上各高官勳爵展開頭腦風暴,剛剛才宣布上任的監察禦史晁然就有奏上稟。
洋洋灑灑千字的奏摺連同帳冊、書信一道成交了上去,
在這裏麵一口氣彈劾禮部尚書等幾名朝廷命官,說他們官商勾結,逼良為娼,收受賄賂,包庇殺人等數條大罪。
這些都是在審查成王一案時查出來的,皇帝早已經清楚。
禮部尚書也已經鋃鐺入獄,此時遞上彈劾摺子,隻是殺雞儆猴走一個過場。
可看著奏摺上的名字,榮帝臉色陰沉,奏摺上還提到一個商戶孫氏,為廣安伯府送銀萬兩。
孫家,榮帝記得還牽扯到琅琊台案裏。
他拿起硃筆,在廣安伯府的名字上重重一點。
前麵數次放過還不知收斂,無論無辜與否,這勾連之罪是脫不清了。
隻是麗嬪育有皇兒,她的母家也不能處罰太過。
很快,隨著散朝,麗嬪遷出麗華殿,住進嫵水宮,三皇子交由蕭貴人撫養的消息也傳迴廣安伯府。
廣安伯夫人哭得暈厥,她是經常進宮的,知道嫵水宮名字好聽,其實就是一台水榭,住在那裏等同是冷宮。
而且,三皇子交給蕭貴人,這就是將廣安伯府跟皇子分割開。
一個貴人養大的皇子,註定跟皇位無緣了!
女兒她做錯了什麽,她什麽都沒有做呀!
廣安伯老夫人砸了幾個茶盅:「皇帝無情!自家老伯爺以前可是為先皇出生入死過,又送女進宮為妃,現在連一個皇兒也保不住。
來人!更衣備轎,老身要去見太後!」
廣安伯從下朝就呆坐一旁,自己的外孫是皇子,自己早些做打算有何不對。
沒有損壞江山社稷,沒有亂朝綱法度,怎麽就讓女兒進了冷宮。
他心下惶然,但見母親要見太後也反應過來,除了告罪,其他的話萬萬不能說。
前一段時間皇帝陪同太後出宮親農,是為成王和幾個郡王之死,就連長公主都沒能求情,立意之絕始無僅有。
現在母親還要入宮再去求太後,恐怕廣安伯府才真正是滅頂之災。
廣安伯當機立斷,將府中庫房打開,傾家蕩產湊夠紋銀五萬兩,捐獻宮中內庫,以贖失德之罪。
雖然皇帝沒有將廣安伯府查抄流放,但府中上下人心惶惶,大勢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