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裏伴崽行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近考試,國子監學子們已經沒有上課,而是讓大家自由活動。
有人在外結交本鄉學子,以後同朝為官,那就是同年加同鄉,友情非同一般。
也有人閉門不出,養精蓄銳以應對幾天艱苦的貢院考試。
而那些家在京城的自然是迴家,借著跟家人團聚的名義,再看幾份家人從小道拿到的題卷。
安春風在國子監大門外先遞了帖子,以秦牧想拜見恩人為名,請裏麵的雜役幫忙送去學子宿舍。
想必這幾天已經見多到國子監尋友的事,門上雜役很是不耐煩,說學子們不許打擾。
但收下安春風塞過來的荷包,立即態度和氣,腿腳利索去報信了。
第195章 贈禮
信到陳中元手中,讓他有些意外。
時間已經過去三個多月,對自己順手幫助小孩子的事,陳中元還記憶猶新。
他記得,那小孩子不僅被唐玉書認成乞兒,還當眾說是偷盜金簪。
這事雖然當時無人再過追究,可每個人心裏自有計較。
後來唐玉書再迴國子監,憑藉一手好文章,還有能言善辯又出手大方,還是有不少人跟他走動。
但跟陳中元等人已經勢同水火,不再交往。
陳中元跟唐玉書絕交,隻掛心那個小孩子一走沒有消息。
小小人兒被生父當眾攆走,也不知道生活怎樣,沒想到現在會找上門來。
當雜役送來拜帖,還說其他幾位學子也一併相請時,陳中元立即邀上當天參加過婚禮的幾個同窗,去國子監大門外見上一見,也好緩解一下臨考前的緊張心情。
在不遠的街道處,停著一輛京城最普通的寬棚馬車,車簾低垂,車外一個穿靛青束腰長袍的小童正踮腳張望,旁邊是一高一矮倆小廝。
陳中元一走出國子監大門,看見的就是這副場景,不由微微一笑,對身邊的同窗道:「那孩子穿的是童子服,看樣子是進書院了!」
其餘人也紛紛點頭,一人笑著道:「能穿那身衣服的也非富即貴,看來陳兄那晚送的一兩銀子是白費了,還害得自己吃了幾天幹餅。」
唐玉書婚禮那天,秦牧離開時,陳中元除了說些鼓勵的話,擔心他孤苦無依,就將自己身上的錢袋也送人。
裏麵雖然隻有一兩銀子和十幾個銅錢,也是他辛苦替人譯書註解的收入。
陳中元正色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若是不送他,我也難安心。」
在場人都知道陳槐秉性剛直清高,最是見不得唐玉書那種趨炎附勢之人,就連自己的字都取成無懼鬼神的「中元」,這時聽他說無愧於心,也覺得正常。
幾人說話間走向馬車,秦牧也很快發現這群人,尤其是走在最前麵高瘦的陳中元,青衣青帽,看起來比那天晚上所見還要消瘦。
他一撩衣擺就飛奔過來……
車廂裏,安春風聽到秦牧跑過去迎人,這才撩開車簾從裏麵出來。
陳中元幾人先是笑嘻嘻,七嘴八舌跟秦牧寒暄著,問他現在過得怎樣,是否跟家人團聚,在哪個書院上學,念的是什麽書,又問怎麽想到現在來找自己。
秦牧恭敬答道:「現在正是幾位先生應考時,家母感謝那日各位幫助,特意送些禮物給先生們使用。」
「啊!還有東西相送?」
幾人說話著往馬車這邊走,就看見一個婦人從車裏出來。
今天安春風沒有再做張揚裝扮,素衣白裙,頭上簡單的銀簪,就連所戴麵巾也是素白。
雙方作了介紹,安春風對陳中元行了一禮道:「幼子無能,幸好有各位郎君施救才得以脫身,小婦人特意備下一些薄禮以表謝意。」
說著,就讓黑豆從車廂裏取出一大捆衣物。
給陳中元等人送謝禮,安春風是跟玉嬤嬤仔細商量過。
第一不能送吃食。
玉嬤嬤家裏以前自然經常有考生的,她說,考生在臨考前吃食非常謹慎小心。
要吃也隻在熟悉的地方或者家人備用的才能入口,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
上了考場最熟悉自己的競爭對手,反而是昔日同窗,難免有人會下一些黑手。
而且貢院也對吃食查得極嚴,為了不出岔子,安春風想送些糕點的想法被打消。
第二不能送華而不實的裝飾品,因為對住在客棧和宿舍的學子來說,沒用。
最後還是玉嬤嬤給的方法,用最輕薄的絲棉做成貼身小襖和護膝。
現在二月裏,白天雖然已經不再有寒風刺骨,但晚上還是很冷。
考生要靠一床被子在三尺考間裏熬過三天,保溫很重要。
見人送禮,陳中元等人本來還想推拒,可當看見是做工精細輕薄柔軟又暖和的小襖,護膝,還有既能當枕頭又可以墊屁股的軟枕難免心動。
別人誠心誠意相送,不是什麽難以接受的貴重物品,而且貼心又實用,幾人客氣一番就欣然接受。
安春風又取出一個錢袋送給陳中元,感謝那晚他對秦牧的解囊相授。
可陳中元收下小襖護膝,不再接錢袋,秦牧急道:「那晚先生對學生說過的話,學生永記在心。
古有一字之師,現有先生啟智,區區薄金,先生一定要收下。」
他在書院裏也學了一段時間,這咬文嚼字的功夫見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有人在外結交本鄉學子,以後同朝為官,那就是同年加同鄉,友情非同一般。
也有人閉門不出,養精蓄銳以應對幾天艱苦的貢院考試。
而那些家在京城的自然是迴家,借著跟家人團聚的名義,再看幾份家人從小道拿到的題卷。
安春風在國子監大門外先遞了帖子,以秦牧想拜見恩人為名,請裏麵的雜役幫忙送去學子宿舍。
想必這幾天已經見多到國子監尋友的事,門上雜役很是不耐煩,說學子們不許打擾。
但收下安春風塞過來的荷包,立即態度和氣,腿腳利索去報信了。
第195章 贈禮
信到陳中元手中,讓他有些意外。
時間已經過去三個多月,對自己順手幫助小孩子的事,陳中元還記憶猶新。
他記得,那小孩子不僅被唐玉書認成乞兒,還當眾說是偷盜金簪。
這事雖然當時無人再過追究,可每個人心裏自有計較。
後來唐玉書再迴國子監,憑藉一手好文章,還有能言善辯又出手大方,還是有不少人跟他走動。
但跟陳中元等人已經勢同水火,不再交往。
陳中元跟唐玉書絕交,隻掛心那個小孩子一走沒有消息。
小小人兒被生父當眾攆走,也不知道生活怎樣,沒想到現在會找上門來。
當雜役送來拜帖,還說其他幾位學子也一併相請時,陳中元立即邀上當天參加過婚禮的幾個同窗,去國子監大門外見上一見,也好緩解一下臨考前的緊張心情。
在不遠的街道處,停著一輛京城最普通的寬棚馬車,車簾低垂,車外一個穿靛青束腰長袍的小童正踮腳張望,旁邊是一高一矮倆小廝。
陳中元一走出國子監大門,看見的就是這副場景,不由微微一笑,對身邊的同窗道:「那孩子穿的是童子服,看樣子是進書院了!」
其餘人也紛紛點頭,一人笑著道:「能穿那身衣服的也非富即貴,看來陳兄那晚送的一兩銀子是白費了,還害得自己吃了幾天幹餅。」
唐玉書婚禮那天,秦牧離開時,陳中元除了說些鼓勵的話,擔心他孤苦無依,就將自己身上的錢袋也送人。
裏麵雖然隻有一兩銀子和十幾個銅錢,也是他辛苦替人譯書註解的收入。
陳中元正色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若是不送他,我也難安心。」
在場人都知道陳槐秉性剛直清高,最是見不得唐玉書那種趨炎附勢之人,就連自己的字都取成無懼鬼神的「中元」,這時聽他說無愧於心,也覺得正常。
幾人說話間走向馬車,秦牧也很快發現這群人,尤其是走在最前麵高瘦的陳中元,青衣青帽,看起來比那天晚上所見還要消瘦。
他一撩衣擺就飛奔過來……
車廂裏,安春風聽到秦牧跑過去迎人,這才撩開車簾從裏麵出來。
陳中元幾人先是笑嘻嘻,七嘴八舌跟秦牧寒暄著,問他現在過得怎樣,是否跟家人團聚,在哪個書院上學,念的是什麽書,又問怎麽想到現在來找自己。
秦牧恭敬答道:「現在正是幾位先生應考時,家母感謝那日各位幫助,特意送些禮物給先生們使用。」
「啊!還有東西相送?」
幾人說話著往馬車這邊走,就看見一個婦人從車裏出來。
今天安春風沒有再做張揚裝扮,素衣白裙,頭上簡單的銀簪,就連所戴麵巾也是素白。
雙方作了介紹,安春風對陳中元行了一禮道:「幼子無能,幸好有各位郎君施救才得以脫身,小婦人特意備下一些薄禮以表謝意。」
說著,就讓黑豆從車廂裏取出一大捆衣物。
給陳中元等人送謝禮,安春風是跟玉嬤嬤仔細商量過。
第一不能送吃食。
玉嬤嬤家裏以前自然經常有考生的,她說,考生在臨考前吃食非常謹慎小心。
要吃也隻在熟悉的地方或者家人備用的才能入口,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
上了考場最熟悉自己的競爭對手,反而是昔日同窗,難免有人會下一些黑手。
而且貢院也對吃食查得極嚴,為了不出岔子,安春風想送些糕點的想法被打消。
第二不能送華而不實的裝飾品,因為對住在客棧和宿舍的學子來說,沒用。
最後還是玉嬤嬤給的方法,用最輕薄的絲棉做成貼身小襖和護膝。
現在二月裏,白天雖然已經不再有寒風刺骨,但晚上還是很冷。
考生要靠一床被子在三尺考間裏熬過三天,保溫很重要。
見人送禮,陳中元等人本來還想推拒,可當看見是做工精細輕薄柔軟又暖和的小襖,護膝,還有既能當枕頭又可以墊屁股的軟枕難免心動。
別人誠心誠意相送,不是什麽難以接受的貴重物品,而且貼心又實用,幾人客氣一番就欣然接受。
安春風又取出一個錢袋送給陳中元,感謝那晚他對秦牧的解囊相授。
可陳中元收下小襖護膝,不再接錢袋,秦牧急道:「那晚先生對學生說過的話,學生永記在心。
古有一字之師,現有先生啟智,區區薄金,先生一定要收下。」
他在書院裏也學了一段時間,這咬文嚼字的功夫見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