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裏伴崽行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等到唐品山跟太醫出來,就看見翁婿兩人正對坐喝茶,看起來其樂融融,隻是唐玉書臉色過於蒼白了些。
唐母病入膏肓,壽命隻在朝夕之間,哪怕太醫也無能為力。
丟下一張藥方,太醫說最多再延緩兩日,該做的事盡快安排,就離開唐家。
孫員外沒有走,他要留下商量該做的事,就是要為兩個年輕人準備婚禮。
聽到唐玉書說要成親沖喜,劉氏和秦氏的眼珠子都快掉下去,是既驚又喜。
秦氏心疼道:「我兒,我唐家就你一根獨苗,你的婚禮該得風風光光大辦一場,怎麽能……如此草率?」
她再喜歡孫如意,但這是自己兒子的婚事,怎麽能給一個註定要死的人沖喜。
唐玉書有苦說不出,隻能勉強解釋:「老夫人的身體健康要緊,兒子成親事小!」
秦氏是知道唐母突然病重的原因,她自然不敢說是劉氏之過,隻能怨恨道:「如意那樣大的人了,怎麽能跟孩子鬥氣,還縱容小廝打架,驚擾老人惹出事來,連一場像樣的婚禮都辦不成。」
「唉!到底隻是小妾生的庶女,比不得那些官家嫡女,也是個不省心的!」
這一刻,婚事已定,她又把孫如意給怨恨上了,還是覺得庶女不好,這場婚禮也不滿意。
唐玉書壓住心中翻滾的恨意,若是庶女還好,可惜隻是婢女,還是自己好伯母欺瞞來的。
他岔開話題道:「娘,現在就別再說了,還是準備成婚禮儀吧!」
旁邊,劉氏心裏狂跳,臉上憂愁盡去,滿是欣喜:「三郎真是赤忱之心,以後同僚相談,定會誇讚一句孝撼天地。」
這下,大郎二郎的差事算穩了。
劉氏沒有念過書,此時也扯出幾句戲文來說。
唐玉書的婚事要想辦也容易,孫家送出的宅子是現成的。
因為是沖喜,用不上大肆布置,也符合孫家和廣安伯府現在想要低調,不出風頭的情況。
甚至都不需要看黃道吉日,隻要趕在唐母斷氣之前就好。
這邊唐玉書一點頭,孫家就遣人連夜過來整理院子。
唐母病重,太醫登門,很快引起順安坊的官員們注意。
有人遣了家中女眷過來探望,順道也問問太醫是怎麽迴事。
他們這一片區域內的官員,還沒有幾家能讓太醫親臨。
在有心人的作用下,短短一天時間,唐家侄兒成親沖喜的事也隨著太醫不脛而走,四坊八巷都知道了。
頓時再掀起一場話題熱潮。
沖喜這種事雖然在普通百姓中經常有之,但官宦人家娶妻很少願意的。
大家都講究門當戶對,誰也不會在兒女之事上低頭。
孫家願意這樣做,自然是有目的。
正如孫員外所說,唐玉書的孝道被傳揚開去,孫家同樣被誇重情重義。
順帶連背後的廣安伯府也被人提起,話裏話外自然都說那琅琊台跟伯府無關。
廣安伯府跟琅琊台那個肖家隻是族親。
宮中娘娘受到牽連,隻等皇上氣消,就能重新恢復嬪位。
風向偏移,說伯府是愛護底層官員,愛護百姓的。
這自然是廣安伯府的意思。
洗白就得不擇手段,唐玉書身上的價值總要全部榨取幹。
唐玉書的婚禮定在唐老夫人病重的第三天。
早上天才剛亮,孫家就敲鑼打鼓抬著新嫁娘來了,不用唐玉書親自去迎娶。
這也是唐玉書給自己爭來的最後臉麵。
因為是沖喜,孫如意沒有穿鳳冠霞帔,唐玉書也沒有縛紅綢大花,兩人都隻有一身嫁衣常服。
婚事雖然匆忙了些,孫家給新娘子籌備的嫁妝還是不少。
孫如意身邊帶著四個家生子的奴婢,陪嫁還有兩房下人,也算是大戶人家嫡女規格。
婚禮過程簡單,觀禮的人倒是有幾十個,除去唐玉書在國子監的同窗,其餘都是順安坊跟唐品山有走動的人家,或者是有心攀附,想要賭一賭官運的小官小吏。
這個期間,每個人雖然在笑,但笑得十分尷尬。
沖喜總歸不能好事。
秦氏坐在上位受新人禮,哭喪著臉,眼淚就沒有停過,好端端的一場婚禮辦得倒有幾分像喪禮。
喜婆也隻按照慣例說些四言八字討巧,就將新人送進洞房。
隻是這邊剛喊完禮畢,隔著兩條街巷的唐家就奏起哀樂,哭聲震天。
第101章 前世夢醒
因為唐老夫人不給力,在發病的第二天晚上就停了一次唿吸。
還是孫員外帶來的人厲害,直接用針紮十宣百會,再參湯不斷,強刺激讓唐老夫人硬撐到唐玉書這邊的婚禮結束,才終於能咽下最後一口氣。
早就準備好的人也齊齊跪地,大放悲聲,焚香燒紙,送受苦受難的老夫人最後一程。
跨院裏,秦牧直挺挺躺在床上,雖然麵上一片平靜,心中卻在為前世的自己和娘悲哀。
前院哀樂聲聲,也意味著唐玉書婚禮結束。
親爹娶妻孫如意,自己被撇在這小跨院裏。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者一切都是前世的重來。
大夢清醒,該跟過往做一個了斷。
從今天開始,唐牧這個名字將不再有,他也徹底放棄唐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唐母病入膏肓,壽命隻在朝夕之間,哪怕太醫也無能為力。
丟下一張藥方,太醫說最多再延緩兩日,該做的事盡快安排,就離開唐家。
孫員外沒有走,他要留下商量該做的事,就是要為兩個年輕人準備婚禮。
聽到唐玉書說要成親沖喜,劉氏和秦氏的眼珠子都快掉下去,是既驚又喜。
秦氏心疼道:「我兒,我唐家就你一根獨苗,你的婚禮該得風風光光大辦一場,怎麽能……如此草率?」
她再喜歡孫如意,但這是自己兒子的婚事,怎麽能給一個註定要死的人沖喜。
唐玉書有苦說不出,隻能勉強解釋:「老夫人的身體健康要緊,兒子成親事小!」
秦氏是知道唐母突然病重的原因,她自然不敢說是劉氏之過,隻能怨恨道:「如意那樣大的人了,怎麽能跟孩子鬥氣,還縱容小廝打架,驚擾老人惹出事來,連一場像樣的婚禮都辦不成。」
「唉!到底隻是小妾生的庶女,比不得那些官家嫡女,也是個不省心的!」
這一刻,婚事已定,她又把孫如意給怨恨上了,還是覺得庶女不好,這場婚禮也不滿意。
唐玉書壓住心中翻滾的恨意,若是庶女還好,可惜隻是婢女,還是自己好伯母欺瞞來的。
他岔開話題道:「娘,現在就別再說了,還是準備成婚禮儀吧!」
旁邊,劉氏心裏狂跳,臉上憂愁盡去,滿是欣喜:「三郎真是赤忱之心,以後同僚相談,定會誇讚一句孝撼天地。」
這下,大郎二郎的差事算穩了。
劉氏沒有念過書,此時也扯出幾句戲文來說。
唐玉書的婚事要想辦也容易,孫家送出的宅子是現成的。
因為是沖喜,用不上大肆布置,也符合孫家和廣安伯府現在想要低調,不出風頭的情況。
甚至都不需要看黃道吉日,隻要趕在唐母斷氣之前就好。
這邊唐玉書一點頭,孫家就遣人連夜過來整理院子。
唐母病重,太醫登門,很快引起順安坊的官員們注意。
有人遣了家中女眷過來探望,順道也問問太醫是怎麽迴事。
他們這一片區域內的官員,還沒有幾家能讓太醫親臨。
在有心人的作用下,短短一天時間,唐家侄兒成親沖喜的事也隨著太醫不脛而走,四坊八巷都知道了。
頓時再掀起一場話題熱潮。
沖喜這種事雖然在普通百姓中經常有之,但官宦人家娶妻很少願意的。
大家都講究門當戶對,誰也不會在兒女之事上低頭。
孫家願意這樣做,自然是有目的。
正如孫員外所說,唐玉書的孝道被傳揚開去,孫家同樣被誇重情重義。
順帶連背後的廣安伯府也被人提起,話裏話外自然都說那琅琊台跟伯府無關。
廣安伯府跟琅琊台那個肖家隻是族親。
宮中娘娘受到牽連,隻等皇上氣消,就能重新恢復嬪位。
風向偏移,說伯府是愛護底層官員,愛護百姓的。
這自然是廣安伯府的意思。
洗白就得不擇手段,唐玉書身上的價值總要全部榨取幹。
唐玉書的婚禮定在唐老夫人病重的第三天。
早上天才剛亮,孫家就敲鑼打鼓抬著新嫁娘來了,不用唐玉書親自去迎娶。
這也是唐玉書給自己爭來的最後臉麵。
因為是沖喜,孫如意沒有穿鳳冠霞帔,唐玉書也沒有縛紅綢大花,兩人都隻有一身嫁衣常服。
婚事雖然匆忙了些,孫家給新娘子籌備的嫁妝還是不少。
孫如意身邊帶著四個家生子的奴婢,陪嫁還有兩房下人,也算是大戶人家嫡女規格。
婚禮過程簡單,觀禮的人倒是有幾十個,除去唐玉書在國子監的同窗,其餘都是順安坊跟唐品山有走動的人家,或者是有心攀附,想要賭一賭官運的小官小吏。
這個期間,每個人雖然在笑,但笑得十分尷尬。
沖喜總歸不能好事。
秦氏坐在上位受新人禮,哭喪著臉,眼淚就沒有停過,好端端的一場婚禮辦得倒有幾分像喪禮。
喜婆也隻按照慣例說些四言八字討巧,就將新人送進洞房。
隻是這邊剛喊完禮畢,隔著兩條街巷的唐家就奏起哀樂,哭聲震天。
第101章 前世夢醒
因為唐老夫人不給力,在發病的第二天晚上就停了一次唿吸。
還是孫員外帶來的人厲害,直接用針紮十宣百會,再參湯不斷,強刺激讓唐老夫人硬撐到唐玉書這邊的婚禮結束,才終於能咽下最後一口氣。
早就準備好的人也齊齊跪地,大放悲聲,焚香燒紙,送受苦受難的老夫人最後一程。
跨院裏,秦牧直挺挺躺在床上,雖然麵上一片平靜,心中卻在為前世的自己和娘悲哀。
前院哀樂聲聲,也意味著唐玉書婚禮結束。
親爹娶妻孫如意,自己被撇在這小跨院裏。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者一切都是前世的重來。
大夢清醒,該跟過往做一個了斷。
從今天開始,唐牧這個名字將不再有,他也徹底放棄唐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