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瀾:「北方人不善水戰,還是得招募本地兵源。」
蕭永寧:「我也這麽想。我這就派封疆前去徵兵。但凡願意參軍的,崖州境內終身免稅。若戰死,父母妻兒皆由閑王府撫恤。」
「殿下真是又英明又仁德。」季瀾由衷誇讚。
蕭永寧指了指自己臉頰:「那獎勵一個?」
季瀾摟住他的脖子,在一側臉頰上親了一口。還沒等蕭永寧再指示,又在另一側親了一口。
「夠嗎?」
蕭永寧笑:「不夠。」
季瀾:「得寸進尺。」
蕭永寧勾住季瀾的衣帶:「和你在一起,永遠都不夠。」
***
秋風漸起,閑王府來了個不速之客。皇帝身邊的首領太監許公公突然到訪。
許公公帶著皇帝的密旨來,汪德喜不敢怠慢,直接就領著去見蕭永寧。
蕭永寧與季瀾正在書房。見許公公來,蕭永寧麵上顯出一陣驚喜,親自去迎接。
「什麽風把許公公您給吹這兒來了?」
許公公上前兩步,笑得像包子漲開了褶。「閑王殿下,您可折煞奴才了。當然是皇上想您了,才派老奴不遠千裏地來看看您。」
「哦?父皇他身體好嗎?」
許公公:「皇上身體倒還康健,隻是時常掛念殿下您和國公爺。容老奴先將皇上的密旨傳了,待會兒還得瞧瞧國公爺去,把皇上賜的補品給國公爺送去。」
蕭永寧聞言,哪能不知道這是皇帝的眼線摸不清衛國公的狀況,特意派許公公過來親自瞧瞧。
衛震海身體康復,總不能一直躲著不見人。這倒是個機會。蕭永寧與季瀾對視一眼,季瀾立刻會意。
季瀾:「既然許公公要傳皇上密旨,那我就先告退了。」
待季瀾離開,蕭永寧命人給許公公看座,上茶。
「不知父皇有何旨意?」
「老奴聽說前些日子,殿下與季大人乘船遠遊去了?」許公公沒宣旨,反倒與蕭永寧說起閑話來。
蕭永寧:「消息傳得可真快。不瞞您說,我和阿瀾去了不少地方,可真正是開了眼界,也搜羅了不少好東西。恐怕還得勞煩您帶迴去獻給父皇。」
許公公:「閑王殿下真是有孝心吶,皇上一定會很高興的。閑王殿下與季大人度蜜月的事如今在京中人人皆知,許多新婚男女都效仿呢。隻是……」
蕭永寧:「隻是什麽?」
「隻是難為了皇上。」許公公嘆口氣道,「說句僭越的話,老奴也是看著殿下長大的。殿下能找到自己屬意之人,老奴也為殿下高興。皇上想必也如老奴一般心思,這才充耳不聞,護著殿下吶。」
蕭永寧:「父皇對孤,的確用心了。不然也不會把孤貶到崖州來逍遙自在。」
許公公幹笑兩聲:「殿下也不能怪皇上吶。皇上有皇上的難處。就為了您與季大人的事,禦史台的摺子就像雪花兒似的往皇上眼前堆呀。」
「父皇的迴護,孤銘記於心。隻是孤遠離京城,不能時時孝敬他老人家了。」
許公公:「皇上也時常念叨著殿下,說殿下能征善戰,沒有殿下打不下來的仗。」
蕭永寧心裏明白許公公說了這麽一車軲轆話定是皇帝有什麽用得著他的地方。他可不是任人使的槍,要用了就趕馬上陣,不用了就廢棄一旁。怎麽著也得撈點好處。
蕭永寧沒接話,反倒說:「孤是出了名的紈絝,吃喝玩樂孤倒在行。如今偏安一隅就愈發隻喜歡兒女情長了。」
許公公:「殿下自謙了。老奴可聽說殿下此行在海上遭遇賊寇,以少勝多,不傷毫髮地將賊寇一舉殲滅。這事兒在沿海一帶都傳開了。閔州、粵州等州郡常年來苦於海寇騷擾,民不聊生,各州各府全都上表求皇上讓殿下帶兵剿寇呢。」
「這都是以訛傳訛、誇大其詞。孤有精兵百餘人,對方不足百人,還是以利相聚的烏合之眾。想不贏都難。而閔州一帶的海寇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年滋擾沿海,早就形成了規模和建製。朝廷剿匪不下百次,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孤手上這點親兵灑在大海裏連毛都不見。要剿滅海寇,難吶。」
「殿下說得極是。皇上也想到了這一層。隻要殿下願意前往,皇上就下旨讓沿海各州府官兵全力配合殿下。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蕭永寧:「不是孤不肯替父皇分憂,實在是力不從心吶。」
許公公:「這建功立業的好事,殿下切莫推脫呀。您想,殿下若是立下戰功,皇上必定要賞。到時候您想要什麽不就有了嗎?」
「許公公是知道孤的,孤向來無欲無求。」
許公公:「難道殿下連心愛之人都不求了嗎?」
蕭永寧:「此話怎說?」
「殿下屬意於季大人,但男男相戀始終有違禮法。季大人永遠隻能無名無分地跟著殿下。難道殿下想讓季大人一輩子被人指指點點抬不起頭來嗎?如今這情況,皇上想破例賜婚也得有個由頭不是嘛?」
蕭永寧:「可這話您說了不算。」
許公公:「老奴這些話可不是信口開河。隻要殿下答應剿匪,皇上立刻就傳旨賜婚。」
蕭永寧嘆口氣:「父皇肯為孤破例,孤不勝感激。但普天之下又豈止孤與季瀾這對苦命鴛鴛。父皇既然肯破例,不如索性就廢了這男男不許相戀的禮法。」
蕭永寧:「我也這麽想。我這就派封疆前去徵兵。但凡願意參軍的,崖州境內終身免稅。若戰死,父母妻兒皆由閑王府撫恤。」
「殿下真是又英明又仁德。」季瀾由衷誇讚。
蕭永寧指了指自己臉頰:「那獎勵一個?」
季瀾摟住他的脖子,在一側臉頰上親了一口。還沒等蕭永寧再指示,又在另一側親了一口。
「夠嗎?」
蕭永寧笑:「不夠。」
季瀾:「得寸進尺。」
蕭永寧勾住季瀾的衣帶:「和你在一起,永遠都不夠。」
***
秋風漸起,閑王府來了個不速之客。皇帝身邊的首領太監許公公突然到訪。
許公公帶著皇帝的密旨來,汪德喜不敢怠慢,直接就領著去見蕭永寧。
蕭永寧與季瀾正在書房。見許公公來,蕭永寧麵上顯出一陣驚喜,親自去迎接。
「什麽風把許公公您給吹這兒來了?」
許公公上前兩步,笑得像包子漲開了褶。「閑王殿下,您可折煞奴才了。當然是皇上想您了,才派老奴不遠千裏地來看看您。」
「哦?父皇他身體好嗎?」
許公公:「皇上身體倒還康健,隻是時常掛念殿下您和國公爺。容老奴先將皇上的密旨傳了,待會兒還得瞧瞧國公爺去,把皇上賜的補品給國公爺送去。」
蕭永寧聞言,哪能不知道這是皇帝的眼線摸不清衛國公的狀況,特意派許公公過來親自瞧瞧。
衛震海身體康復,總不能一直躲著不見人。這倒是個機會。蕭永寧與季瀾對視一眼,季瀾立刻會意。
季瀾:「既然許公公要傳皇上密旨,那我就先告退了。」
待季瀾離開,蕭永寧命人給許公公看座,上茶。
「不知父皇有何旨意?」
「老奴聽說前些日子,殿下與季大人乘船遠遊去了?」許公公沒宣旨,反倒與蕭永寧說起閑話來。
蕭永寧:「消息傳得可真快。不瞞您說,我和阿瀾去了不少地方,可真正是開了眼界,也搜羅了不少好東西。恐怕還得勞煩您帶迴去獻給父皇。」
許公公:「閑王殿下真是有孝心吶,皇上一定會很高興的。閑王殿下與季大人度蜜月的事如今在京中人人皆知,許多新婚男女都效仿呢。隻是……」
蕭永寧:「隻是什麽?」
「隻是難為了皇上。」許公公嘆口氣道,「說句僭越的話,老奴也是看著殿下長大的。殿下能找到自己屬意之人,老奴也為殿下高興。皇上想必也如老奴一般心思,這才充耳不聞,護著殿下吶。」
蕭永寧:「父皇對孤,的確用心了。不然也不會把孤貶到崖州來逍遙自在。」
許公公幹笑兩聲:「殿下也不能怪皇上吶。皇上有皇上的難處。就為了您與季大人的事,禦史台的摺子就像雪花兒似的往皇上眼前堆呀。」
「父皇的迴護,孤銘記於心。隻是孤遠離京城,不能時時孝敬他老人家了。」
許公公:「皇上也時常念叨著殿下,說殿下能征善戰,沒有殿下打不下來的仗。」
蕭永寧心裏明白許公公說了這麽一車軲轆話定是皇帝有什麽用得著他的地方。他可不是任人使的槍,要用了就趕馬上陣,不用了就廢棄一旁。怎麽著也得撈點好處。
蕭永寧沒接話,反倒說:「孤是出了名的紈絝,吃喝玩樂孤倒在行。如今偏安一隅就愈發隻喜歡兒女情長了。」
許公公:「殿下自謙了。老奴可聽說殿下此行在海上遭遇賊寇,以少勝多,不傷毫髮地將賊寇一舉殲滅。這事兒在沿海一帶都傳開了。閔州、粵州等州郡常年來苦於海寇騷擾,民不聊生,各州各府全都上表求皇上讓殿下帶兵剿寇呢。」
「這都是以訛傳訛、誇大其詞。孤有精兵百餘人,對方不足百人,還是以利相聚的烏合之眾。想不贏都難。而閔州一帶的海寇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年滋擾沿海,早就形成了規模和建製。朝廷剿匪不下百次,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孤手上這點親兵灑在大海裏連毛都不見。要剿滅海寇,難吶。」
「殿下說得極是。皇上也想到了這一層。隻要殿下願意前往,皇上就下旨讓沿海各州府官兵全力配合殿下。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蕭永寧:「不是孤不肯替父皇分憂,實在是力不從心吶。」
許公公:「這建功立業的好事,殿下切莫推脫呀。您想,殿下若是立下戰功,皇上必定要賞。到時候您想要什麽不就有了嗎?」
「許公公是知道孤的,孤向來無欲無求。」
許公公:「難道殿下連心愛之人都不求了嗎?」
蕭永寧:「此話怎說?」
「殿下屬意於季大人,但男男相戀始終有違禮法。季大人永遠隻能無名無分地跟著殿下。難道殿下想讓季大人一輩子被人指指點點抬不起頭來嗎?如今這情況,皇上想破例賜婚也得有個由頭不是嘛?」
蕭永寧:「可這話您說了不算。」
許公公:「老奴這些話可不是信口開河。隻要殿下答應剿匪,皇上立刻就傳旨賜婚。」
蕭永寧嘆口氣:「父皇肯為孤破例,孤不勝感激。但普天之下又豈止孤與季瀾這對苦命鴛鴛。父皇既然肯破例,不如索性就廢了這男男不許相戀的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