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軍製改革的設想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反而高興了起來,他最喜歡看他下令殺人時,對方罵他而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大將軍。”逢紀突然出來說了一句,他看到袁紹怒氣稍稍下降,就鬥膽站了出來。
“什麽事?”
“劉敬若真與曹操聯手,對我軍恐怕不利,還請大將軍慎重,就算不與劉敬結盟,也最好……不要殺使者,以免激怒劉敬,否則大將軍與劉敬就沒有緩和的餘地了。”逢紀心裏也不希望袁紹破了不殺使者的規矩。
“曹操與劉敬衝突在即,怎麽會結盟?”
“若真如使者所說,劉敬不攻打襄陽,曹操自然也不會與劉敬發生衝突,兩人以襄陽為緩衝,曹操就會北上與我們為敵。”
“到嘴的肉,劉敬又如何會不吃呢?”
“因為還有一塊更肥的肉。”
“更肥的肉?”
“益州劉璋。”
“你是說劉敬不攻襄陽,轉而去奪益州?這如何可能?”
“劉敬首要目標自然是奪襄陽,曹操必插手。劉敬與大將軍結盟不成,他或許還不會不奪襄陽,可若是與大將軍鬧翻,他必會與曹操交好,屆時也隻能放過襄陽,改為攻益州。所以,大將軍可以不結盟,但不能殺使者,激怒劉敬。”
袁紹此刻還能冷靜地思考,他微微一想,點了點頭:“好吧!去……把嚴畯先關押起來。”他朝身邊的親兵打了個手勢。
話說嚴畯在刑場之上,眼看就要被處死,卻有人來傳袁紹之命,把他暫時關押入大牢。他鬆了口氣,兩腿一軟,癱坐在地上,命總算是保住了,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敢頂撞袁紹了。
兩個士兵把嚴畯關押入大牢。
……
揚州豫章郡南昌
劉敬處理完吳郡之事後,離開吳郡,迴南昌去。迴去時雖然逆流,但劉敬除了吃住之外,一路上並不停留。幾天後他就迴到了南昌。他先去衙署,發現他桌上的文書已堆積如山。他外出江東,具體行程不定,婁圭等人沒辦法把一些急需審批的文書交由他過目,隻能都留在南昌,結果就成這樣子了。
劉敬連忙大致地翻看一下桌上的文書,需按輕重緩急的原則來處理。突然,他發現諸葛亮從江陵傳過來的一份文書。他連忙打開一看,諸葛亮請求在曹袁大戰分出勝負前,抽調兵力攻打樊城,拿下樊城,以阻曹操之兵進入襄陽,再迫降襄陽。
曹袁大戰雖已分出勝負,但劉敬卻還不能及時得到消息。他想了一下,按照曆史的進程,官渡之戰恐怕已經分出結果了。一旦曹操獲勝,其必會幹涉襄陽事宜。一番思考之後,他決定同意諸葛亮的提議,提前攻打樊城。
至於怎麽打,劉敬找來龐統,兩人商議了一番。很快,劉敬就有了決斷,他下了命令,讓甘寧從編縣率軍一萬,北上做出攻襄陽的姿勢,以牽製襄陽的兵力。太史慈江夏之兵一萬,沿漢水而上,攻打樊城,諸葛亮從江陵率軍五千,沿長江而下,再進入漢水,以為援軍,助太史慈攻打樊城。此戰的目的是,占據漢水,切斷南郡與南陽之間的聯係,實現圍困襄陽。
為牽製曹操,劉敬還下令,張遼和徐庶率軍一萬,從合肥出發,進駐到壽春,做出隨時渡過淮水,攻打汝南的姿勢,間接地支援荊州戰場。他還把呂岱從丹陽郡調到壽春來。黃蓋、張勳、楊弘等諸將臣留守合肥,防範徐州方向有動靜。
這是緊急命令,數匹快馬從南昌出發,把命令傳到各地。
隨後,劉敬把在南昌的一些軍中之人都找來,商議軍事改革一事。他打算對軍製進行一次大的改革,以便日後的走精兵之路。一支精銳軍隊,在不同戰場,麵對不同敵人時,都要保持強悍的戰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器是不容忽視的。這時代的士兵隻能使用單一兵器,同一個兵種使用同一種兵器,戰時需要排兵布陣,相互配合。同一個兵種的士兵,可以專門訓練該兵種的兵法,以使其戰力達到極致。
經過一番商議,劉敬決定,一軍一萬兵力為準,可含五校,每校兩千人,一校含為五部,每部四百人……以此類推,後麵便是部、曲、官、隊、什、伍。在一軍中,標準的配置是一校是弓兵,配備一把弓箭和五十支箭,兩校是刀盾兵,持短刀和盾牌,一校是槍兵、戟兵或長刀兵,使用長兵器,還有一校是軍中特殊兵種,例如負責警戒的士兵、斥候、少量的輜重兵、保證道路通行的工兵、夥夫等。當然,正規軍隊不包括專門押運糧草輜重的輜重兵。
在糧餉上,劉敬也做了規定。糧餉的多少與士兵的來源及軍齡有關。糧餉分定糧和行糧,正規招募的士兵,定糧一年十二石,以後軍齡每增長一年,則多加一石。如果是收攏的降兵,作為處罰,首年沒有糧餉,次年開始定糧一年十二石,以後也是每年增一石。
所有士兵,最長服務期限為十年,十年內不能升職的話,必須強退。士兵傷殘、戰死、退役都會得到不同年限的餉糧補償。另外,他還對所有士兵發放一筆五石的糧餉,以兌現自己在淮南、廬江招募士兵時的承諾。
劉敬隻對魯肅一人講過此事,其餘人從未聽到此事,大多數人都表示支持,畢竟在場之人大多都是軍中之人,都希望提高士兵的待遇。一些人也表示反對,有的人說,那些士兵都不過是些平頭百姓,憑什麽還能拿那麽高的糧餉?天下諸侯那麽多,有幾個能給那麽高的糧餉?有的人說,如此高的糧餉會給揚州帶來極大的負擔。
劉敬隻好解釋了一番,大漢的士兵,一直以來都是有糧餉的。隻不過天下大亂之後,百姓民不聊生,才會隻為了口吃的去當兵,現在揚州百姓日子變好了,官府也有些錢,自然要慢慢地恢複糧餉製度。
“大將軍。”逢紀突然出來說了一句,他看到袁紹怒氣稍稍下降,就鬥膽站了出來。
“什麽事?”
“劉敬若真與曹操聯手,對我軍恐怕不利,還請大將軍慎重,就算不與劉敬結盟,也最好……不要殺使者,以免激怒劉敬,否則大將軍與劉敬就沒有緩和的餘地了。”逢紀心裏也不希望袁紹破了不殺使者的規矩。
“曹操與劉敬衝突在即,怎麽會結盟?”
“若真如使者所說,劉敬不攻打襄陽,曹操自然也不會與劉敬發生衝突,兩人以襄陽為緩衝,曹操就會北上與我們為敵。”
“到嘴的肉,劉敬又如何會不吃呢?”
“因為還有一塊更肥的肉。”
“更肥的肉?”
“益州劉璋。”
“你是說劉敬不攻襄陽,轉而去奪益州?這如何可能?”
“劉敬首要目標自然是奪襄陽,曹操必插手。劉敬與大將軍結盟不成,他或許還不會不奪襄陽,可若是與大將軍鬧翻,他必會與曹操交好,屆時也隻能放過襄陽,改為攻益州。所以,大將軍可以不結盟,但不能殺使者,激怒劉敬。”
袁紹此刻還能冷靜地思考,他微微一想,點了點頭:“好吧!去……把嚴畯先關押起來。”他朝身邊的親兵打了個手勢。
話說嚴畯在刑場之上,眼看就要被處死,卻有人來傳袁紹之命,把他暫時關押入大牢。他鬆了口氣,兩腿一軟,癱坐在地上,命總算是保住了,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敢頂撞袁紹了。
兩個士兵把嚴畯關押入大牢。
……
揚州豫章郡南昌
劉敬處理完吳郡之事後,離開吳郡,迴南昌去。迴去時雖然逆流,但劉敬除了吃住之外,一路上並不停留。幾天後他就迴到了南昌。他先去衙署,發現他桌上的文書已堆積如山。他外出江東,具體行程不定,婁圭等人沒辦法把一些急需審批的文書交由他過目,隻能都留在南昌,結果就成這樣子了。
劉敬連忙大致地翻看一下桌上的文書,需按輕重緩急的原則來處理。突然,他發現諸葛亮從江陵傳過來的一份文書。他連忙打開一看,諸葛亮請求在曹袁大戰分出勝負前,抽調兵力攻打樊城,拿下樊城,以阻曹操之兵進入襄陽,再迫降襄陽。
曹袁大戰雖已分出勝負,但劉敬卻還不能及時得到消息。他想了一下,按照曆史的進程,官渡之戰恐怕已經分出結果了。一旦曹操獲勝,其必會幹涉襄陽事宜。一番思考之後,他決定同意諸葛亮的提議,提前攻打樊城。
至於怎麽打,劉敬找來龐統,兩人商議了一番。很快,劉敬就有了決斷,他下了命令,讓甘寧從編縣率軍一萬,北上做出攻襄陽的姿勢,以牽製襄陽的兵力。太史慈江夏之兵一萬,沿漢水而上,攻打樊城,諸葛亮從江陵率軍五千,沿長江而下,再進入漢水,以為援軍,助太史慈攻打樊城。此戰的目的是,占據漢水,切斷南郡與南陽之間的聯係,實現圍困襄陽。
為牽製曹操,劉敬還下令,張遼和徐庶率軍一萬,從合肥出發,進駐到壽春,做出隨時渡過淮水,攻打汝南的姿勢,間接地支援荊州戰場。他還把呂岱從丹陽郡調到壽春來。黃蓋、張勳、楊弘等諸將臣留守合肥,防範徐州方向有動靜。
這是緊急命令,數匹快馬從南昌出發,把命令傳到各地。
隨後,劉敬把在南昌的一些軍中之人都找來,商議軍事改革一事。他打算對軍製進行一次大的改革,以便日後的走精兵之路。一支精銳軍隊,在不同戰場,麵對不同敵人時,都要保持強悍的戰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器是不容忽視的。這時代的士兵隻能使用單一兵器,同一個兵種使用同一種兵器,戰時需要排兵布陣,相互配合。同一個兵種的士兵,可以專門訓練該兵種的兵法,以使其戰力達到極致。
經過一番商議,劉敬決定,一軍一萬兵力為準,可含五校,每校兩千人,一校含為五部,每部四百人……以此類推,後麵便是部、曲、官、隊、什、伍。在一軍中,標準的配置是一校是弓兵,配備一把弓箭和五十支箭,兩校是刀盾兵,持短刀和盾牌,一校是槍兵、戟兵或長刀兵,使用長兵器,還有一校是軍中特殊兵種,例如負責警戒的士兵、斥候、少量的輜重兵、保證道路通行的工兵、夥夫等。當然,正規軍隊不包括專門押運糧草輜重的輜重兵。
在糧餉上,劉敬也做了規定。糧餉的多少與士兵的來源及軍齡有關。糧餉分定糧和行糧,正規招募的士兵,定糧一年十二石,以後軍齡每增長一年,則多加一石。如果是收攏的降兵,作為處罰,首年沒有糧餉,次年開始定糧一年十二石,以後也是每年增一石。
所有士兵,最長服務期限為十年,十年內不能升職的話,必須強退。士兵傷殘、戰死、退役都會得到不同年限的餉糧補償。另外,他還對所有士兵發放一筆五石的糧餉,以兌現自己在淮南、廬江招募士兵時的承諾。
劉敬隻對魯肅一人講過此事,其餘人從未聽到此事,大多數人都表示支持,畢竟在場之人大多都是軍中之人,都希望提高士兵的待遇。一些人也表示反對,有的人說,那些士兵都不過是些平頭百姓,憑什麽還能拿那麽高的糧餉?天下諸侯那麽多,有幾個能給那麽高的糧餉?有的人說,如此高的糧餉會給揚州帶來極大的負擔。
劉敬隻好解釋了一番,大漢的士兵,一直以來都是有糧餉的。隻不過天下大亂之後,百姓民不聊生,才會隻為了口吃的去當兵,現在揚州百姓日子變好了,官府也有些錢,自然要慢慢地恢複糧餉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