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要給士兵發軍餉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錯,子敬當知我早有此意,以往士兵無餉糧,我們隻能招募那麽無家可歸、無田可種之人為士兵,選擇餘地不大,這就導致士兵整體素質不高,戰力很有限。”
“若是發放糧餉,參軍之人必會踴躍,屆時我們可以精挑細選,選出一些身體素質較高的人進入軍中,如此對提高戰力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若是如此,咱們的軍隊隻能走精兵之路。”
“精兵之路?”
“正是,士兵要逃好的,要好好訓練,讓軍隊越來越精銳,若是訓練出些烏合之眾來,豈不白白浪費我的錢糧?”
魯肅微微一笑:“那州牧打算付一個士兵多少餉糧?”
“一個士兵二十石。”
“二十石?這太高了吧?”魯肅聽到這個數字,都嚇了一跳:“若是發這個糧餉,百姓恐怕擠破腦袋都會去軍中當兵的。”
劉敬搖了搖頭:“這個糧餉在豫章恐怕仍招募不到士兵,淮南或廬江可以,在江東三郡多半是踴躍參軍。嗬嗬,這糧餉當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定糧,就是一年固定糧餉,另一部分叫行糧,大軍出戰時,按天數核算來發放。”
“揚州之地,如今也是富庶了,一戶兩個勞力,也不過種十幾畝田,均畝產兩到三石,收四十石左右,要是種兩茬的,自然要更好過些。需知種田也是要看天吃飯的,我給士兵發二十石糧餉,即相當於一個勞力一年的收入,至少當兵也不會比種田差。”
“至於軍中有職位的將領,則以官職俸祿來發放,這點早就已經執行了。如此,才會有百姓願意當兵,否則還不如在家種田。士兵在軍中,也會為了多賺餉糧而殺敵立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可不是好士兵。”
“如若不如此,日後我們招募士兵,隻能去收攏降兵,招募那些無父母無田地的孤家寡人或地痞流氓,這些人難管教不說,還有些不合格的、膽小怕死的,上了戰場就是個累贅。”
“州牧所說的也有理。”
劉敬又接著說:“另外,士兵傷殘退役或戰死的話,我還打算給一筆撫恤,以安將士之心,讓將士無後顧之憂,將士們才會為我們征戰沙場。”
“那州牧打算給多少撫恤?”
“這倒沒有確定,傷殘與戰死,這撫恤自然也不一樣,我初步的想法是,傷退的,除了醫治之外,還需付兩年的糧餉,戰死的付三年糧餉。在軍中效力三年以上,老邁而退役的,可一次付一年糧餉,作為補償。”
“州牧如此大方,錢糧壓力可不小,不……擔心花光府庫嗎?”
“哈哈哈哈,自然是擔心,若不擔心,我早就實施了,何必等待現在?如真如此,我就不敢亂招募士兵了,隻能走精兵之路,讓大軍越來越精銳。我算過,我占據揚、荊兩州,能養活的軍隊不能超過十萬。這還不含各郡縣兵力。”
“十萬大軍,光一年餉糧就兩百萬石糧了,奪江陵一戰,光戰死和傷殘的撫恤,就不下於五十萬石糧,不過,攻占江陵,繳獲糧食至少二十萬石,再加上府庫裏麵兵器、絹帛等物資,折價之後,我未必會虧……這麽一算,我一年軍隊的餉糧,至少在四百萬石以上。”
魯肅聽這天文數字,也是禁不住嚇一跳。
“我估算了一下,這個餉糧,以揚州目前的錢糧營收,隻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天災,還是可以支撐的。我隻是怕會影響到其他投入,比如修建道路、港口,打造兵器、戰船等,畢竟投入錢糧的地方太多,故而我憂慮重重。”
劉敬滔滔不絕,把他的想法說了一遍,此事他思慮良久,終是難下決定。魯肅是他最信任的人,他自然要參考魯肅的意見。
“州牧給士兵恢複餉糧,軍中必會士兵大振,感念州牧恩情,隻是花費巨大,州牧不得不慎重考慮,且一名士兵固定二十石糧餉,也似乎有些多了。”魯肅久在軍中,自然希望劉敬給多點,但他是劉敬的忠實下屬,也要考慮到大局。
“若恢複餉糧製度,則需投入大量錢糧,今州牧治下,唯有揚州安定,百姓耕種,收獲雖豐,荊州剛剛占據,內部並不穩定,屯田之策亦不能及時實施,短期內,不能為州牧提供錢糧支持。”
“如此一來,州牧豈不是在以一州之力,來維持這餉糧之製嗎?隻怕難以維持十萬大軍的餉糧。正如州牧剛才所憂慮,若州牧真的執行了,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投入,例如敬弘館等沒有營收的投入,必首當其衝,屆時千萬入不敷出,就會影響大局了。”
劉敬早有憂慮,如今聽到魯肅之言,也是點點頭:“看來,我還是魯莽了。”
“其實,此事州牧不可一蹴而就,當循序漸進才行。”
“循序漸進?”
“正是,例如每人二十石餉糧太高,不如先降低下來,可給每人十二石糧,傷殘或戰死撫恤,給兩年或三年餉糧也高了,不如降為一年或一年半,一些降兵,如果驍勇的,可讓他們入軍,免餉糧作為處罰,日後再供餉糧。如此每年所需的餉糧及撫恤會大為減少,以揚州一州之力,也能支撐下去。”
“州牧一旦恢複此製,軍中上下,必會士氣大振,士兵奉州牧為再生父母,才不會去管是多是少,畢竟天下除了我軍,還有哪個諸侯能出得那麽多的餉糧,州牧此舉已是令天下諸侯汗顏。過了三四年之後,荊州實施屯田之策,其錢糧亦日益充盈,屆時州牧就慢慢地提升餉糧和傷退、戰死的撫恤金額。”
聽了魯肅的話,劉敬恍然大悟,看來自己太著急了:“哈哈哈哈,我明白了,子敬說得有理,幸虧有子敬提醒,否則就誤了大事。”
“州牧高瞻遠矚?,我豈敢居功?若這餉糧之製實施了,軍中必會大變樣,州牧正好可以利用此機會,招募一些優秀的新兵,再強以訓練,必能訓練出精兵。”
“若是發放糧餉,參軍之人必會踴躍,屆時我們可以精挑細選,選出一些身體素質較高的人進入軍中,如此對提高戰力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若是如此,咱們的軍隊隻能走精兵之路。”
“精兵之路?”
“正是,士兵要逃好的,要好好訓練,讓軍隊越來越精銳,若是訓練出些烏合之眾來,豈不白白浪費我的錢糧?”
魯肅微微一笑:“那州牧打算付一個士兵多少餉糧?”
“一個士兵二十石。”
“二十石?這太高了吧?”魯肅聽到這個數字,都嚇了一跳:“若是發這個糧餉,百姓恐怕擠破腦袋都會去軍中當兵的。”
劉敬搖了搖頭:“這個糧餉在豫章恐怕仍招募不到士兵,淮南或廬江可以,在江東三郡多半是踴躍參軍。嗬嗬,這糧餉當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定糧,就是一年固定糧餉,另一部分叫行糧,大軍出戰時,按天數核算來發放。”
“揚州之地,如今也是富庶了,一戶兩個勞力,也不過種十幾畝田,均畝產兩到三石,收四十石左右,要是種兩茬的,自然要更好過些。需知種田也是要看天吃飯的,我給士兵發二十石糧餉,即相當於一個勞力一年的收入,至少當兵也不會比種田差。”
“至於軍中有職位的將領,則以官職俸祿來發放,這點早就已經執行了。如此,才會有百姓願意當兵,否則還不如在家種田。士兵在軍中,也會為了多賺餉糧而殺敵立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可不是好士兵。”
“如若不如此,日後我們招募士兵,隻能去收攏降兵,招募那些無父母無田地的孤家寡人或地痞流氓,這些人難管教不說,還有些不合格的、膽小怕死的,上了戰場就是個累贅。”
“州牧所說的也有理。”
劉敬又接著說:“另外,士兵傷殘退役或戰死的話,我還打算給一筆撫恤,以安將士之心,讓將士無後顧之憂,將士們才會為我們征戰沙場。”
“那州牧打算給多少撫恤?”
“這倒沒有確定,傷殘與戰死,這撫恤自然也不一樣,我初步的想法是,傷退的,除了醫治之外,還需付兩年的糧餉,戰死的付三年糧餉。在軍中效力三年以上,老邁而退役的,可一次付一年糧餉,作為補償。”
“州牧如此大方,錢糧壓力可不小,不……擔心花光府庫嗎?”
“哈哈哈哈,自然是擔心,若不擔心,我早就實施了,何必等待現在?如真如此,我就不敢亂招募士兵了,隻能走精兵之路,讓大軍越來越精銳。我算過,我占據揚、荊兩州,能養活的軍隊不能超過十萬。這還不含各郡縣兵力。”
“十萬大軍,光一年餉糧就兩百萬石糧了,奪江陵一戰,光戰死和傷殘的撫恤,就不下於五十萬石糧,不過,攻占江陵,繳獲糧食至少二十萬石,再加上府庫裏麵兵器、絹帛等物資,折價之後,我未必會虧……這麽一算,我一年軍隊的餉糧,至少在四百萬石以上。”
魯肅聽這天文數字,也是禁不住嚇一跳。
“我估算了一下,這個餉糧,以揚州目前的錢糧營收,隻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天災,還是可以支撐的。我隻是怕會影響到其他投入,比如修建道路、港口,打造兵器、戰船等,畢竟投入錢糧的地方太多,故而我憂慮重重。”
劉敬滔滔不絕,把他的想法說了一遍,此事他思慮良久,終是難下決定。魯肅是他最信任的人,他自然要參考魯肅的意見。
“州牧給士兵恢複餉糧,軍中必會士兵大振,感念州牧恩情,隻是花費巨大,州牧不得不慎重考慮,且一名士兵固定二十石糧餉,也似乎有些多了。”魯肅久在軍中,自然希望劉敬給多點,但他是劉敬的忠實下屬,也要考慮到大局。
“若恢複餉糧製度,則需投入大量錢糧,今州牧治下,唯有揚州安定,百姓耕種,收獲雖豐,荊州剛剛占據,內部並不穩定,屯田之策亦不能及時實施,短期內,不能為州牧提供錢糧支持。”
“如此一來,州牧豈不是在以一州之力,來維持這餉糧之製嗎?隻怕難以維持十萬大軍的餉糧。正如州牧剛才所憂慮,若州牧真的執行了,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投入,例如敬弘館等沒有營收的投入,必首當其衝,屆時千萬入不敷出,就會影響大局了。”
劉敬早有憂慮,如今聽到魯肅之言,也是點點頭:“看來,我還是魯莽了。”
“其實,此事州牧不可一蹴而就,當循序漸進才行。”
“循序漸進?”
“正是,例如每人二十石餉糧太高,不如先降低下來,可給每人十二石糧,傷殘或戰死撫恤,給兩年或三年餉糧也高了,不如降為一年或一年半,一些降兵,如果驍勇的,可讓他們入軍,免餉糧作為處罰,日後再供餉糧。如此每年所需的餉糧及撫恤會大為減少,以揚州一州之力,也能支撐下去。”
“州牧一旦恢複此製,軍中上下,必會士氣大振,士兵奉州牧為再生父母,才不會去管是多是少,畢竟天下除了我軍,還有哪個諸侯能出得那麽多的餉糧,州牧此舉已是令天下諸侯汗顏。過了三四年之後,荊州實施屯田之策,其錢糧亦日益充盈,屆時州牧就慢慢地提升餉糧和傷退、戰死的撫恤金額。”
聽了魯肅的話,劉敬恍然大悟,看來自己太著急了:“哈哈哈哈,我明白了,子敬說得有理,幸虧有子敬提醒,否則就誤了大事。”
“州牧高瞻遠矚?,我豈敢居功?若這餉糧之製實施了,軍中必會大變樣,州牧正好可以利用此機會,招募一些優秀的新兵,再強以訓練,必能訓練出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