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魯肅的破敵之策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盛武藝高強,這一番動作一氣嗬成,快如旋風,三個山越人毫無還手之力。然而,最後一個山越人並沒在馬上死透,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大喊起來:“@#%&*)!%&。”當然,徐盛聽不懂這火星語。
山越人這一叫喊,立即驚動了其他人,附近的兩艘船上的山越人也跑出來查看,很快就有人發現這邊有異,岸上也有正在巡邏的山越人。
徐盛暗叫一聲不好,他的士兵大多還在水上,還沒及時爬上船。唉,還是自己太逞能了,動手早了些。
片刻之後,鼓聲響起,響徹雲霄,山越人已經徹底被驚動。徐盛沒有辦法,隻好大喊著下令,讓士兵奪取船隻,能奪多少算多少。有些士兵動作快,上了船後,砍斷綁在船上的繩子,將船劃離岸。
一些在岸上巡邏的山越人往這邊跑過來,這麽一來,山越人的人數就多了。徐盛大急,連忙一邊大喊下令撤退,一邊搖晃著手中的火把,打著手勢:“快,快撤退。”
雖然山越人也隻有一兩百人,但徐盛不得不下令撤退,而不是選擇主動交戰。原因是,揚州軍士兵是遊水過來的,已是浪費了太多的體力,另外遊水之時,都是脫了衣服的,隻穿一條褲子,且不能攜帶兵器。唯一帶兵器遊過來的隻有徐盛。所以,徐盛看到山越人衝過來,便知事不可違,隻好下令撤退。
很快,揚州軍撤離岸邊,山越人追到岸邊,也沒有上船繼續追擊,想必是夜裏不好追擊,隻是站在岸邊張牙舞爪地大叫著。
揚州軍把船隻劃到對岸,徐盛清點了一下,一共才奪了八艘船,真是大失所望。一些士兵隻是好不容易遊到島上,又遊了迴去,連船都沒上。
魯肅聽了徐盛的匯報,並沒有多說什麽。
“文向,你累了,先迴去休息吧!”
“太守,這次是我行事不慎,被敵軍提前發現了,要不?我再去一趟,必能多奪得一些船隻。”
“恐怕沒機會了,今日之後,彭式定會嚴加防範,哪還有機會得手?”
“那我們應當如何?”
“你放心,我還有辦法,哈哈。”
徐盛看到魯肅似乎胸有成竹,心中稍安,就迴去休息了。
次日,魯肅讓自己搜集到的二十多稻船和繳獲的八艘船,船上共四百多名士兵,一起出動,向長安沙島而去。
快要到長安沙島時,彭式也率山越軍,將船隻列陣相對,絲毫不畏懼。
徐盛心中窩心,大罵:“這彭式真是囂張,若是咱們的水軍能進浙水,隻需一個衝鋒,敵軍就全軍覆沒。”
“太守。”張紘說了一句:“我聽聞在曲阿的造船廠正在打造海船,可駛入大海,不如我們向他們要一些海船,可先從長江入海,到駛入浙水,隻需十艘船,就能把眼前這些小漁船都衝跨。”張紘想到這點,但他與孫邵沒有交情,隻能向魯肅建議。
“此前我曾想過這點,隻是長緒的海船剛剛鑄造不久,我亦不知性能如何,且海船自有用途,乃州牧為航海所準備,若我們要使用,需經州牧的同意才行,可是這一來一往,就算我們調到海船,也得花兩三個月時間,今大戰在即,恐怕是來不及了。”
張紘也知如此,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又提了個主意:“我見此島頗大,又不是隻有一個可靠岸之處,不如,我們繞島一圈,看看有沒有其他地方可以靠岸,屆時我們再悄然出兵,登上岸去。“
很快,張紘自己都覺得這主意有缺陷:“隻是,我們兵力太少,這些船隻坐滿人,也隻能載三四百人,就算上了岸,亦不能破敵。”
“子綱,隻怕我們上岸都困難,今我大軍駐紮於浙水北岸,彭式早已知曉,這是他的地盤,他必會派人緊盯著我們,我們的船隻一旦出來,他就會知道。就像今日一樣,我們的戰船一出,他就列陣於此,分明是提前知道了消息。”
“不錯,太守說得是。”張紘沒有其他辦法了:“那我們該怎麽辦。”
“哈哈哈哈,無妨,我自有妙招對付彭式,幾天後你就知道了。”
魯肅看到敵軍來勢洶洶,自己沒有足夠的船,交戰不利,隻好下令撤退。
三日後的一個午後,魯肅再次率幾百軍隊,坐著二十多艘船,靠近長安沙島的東北麵。
彭式自然不懼,把他的船隻都駛出來,擋住魯肅,做出要攻擊的姿勢。
魯肅見勢不妙,又下令撤退,彭式率軍追擊,追了一會兒,又不敢靠近浙水北岸,就下令停止追擊。雙方就這麽來來往往,折騰了幾次。
……
揚州吳郡富春。
浙水起源於丹陽郡的山脈之中,流經會稽、吳郡,最後匯入大海。其中浙水流經一個地方,便是吳郡富春縣。富春縣距離錢塘縣大約兩三百裏路,船隻順流而下,隻需兩三個時辰。
在出兵錢塘之前,魯肅早有想法。彭式掌控浙水在錢塘縣的一段水域,使他無法找到足夠的船,那他就不在錢塘縣找船,而是到錢塘縣上遊的富春縣找船,執行這個任務的是蔣欽。
蔣欽被劉敬任命為會稽郡太守,肩負著清剿山越的任務。隻是,山陰兵力隻有八千左右,他采取先易後難的原則,出兵清剿了一些小的山越,卻沒有動彭式。後來,魯肅定下清剿彭式的大計,就讓蔣欽配合。
早在半個月前,蔣欽率一千五百軍隊,按照魯肅的指示,從山陰來到了富春。在富春待了半個時間,收集到了百來艘各式各樣的船隻,正好可以讓自己的軍隊全都上船。
做好準備後,蔣欽挑了午時時辰,率軍出發,向下遊而去。太陽西斜,他率著千餘揚州軍來到了長安沙島的西南麵。他所率士兵的船隻也大多都是漁船,不具備水戰的能力,他隻能將船隻靠岸,讓士兵登島。
登島之處也是事先找好的,有足夠的空間,又離山越人停船的地方遠。山越人並不能及時察覺。
山越人這一叫喊,立即驚動了其他人,附近的兩艘船上的山越人也跑出來查看,很快就有人發現這邊有異,岸上也有正在巡邏的山越人。
徐盛暗叫一聲不好,他的士兵大多還在水上,還沒及時爬上船。唉,還是自己太逞能了,動手早了些。
片刻之後,鼓聲響起,響徹雲霄,山越人已經徹底被驚動。徐盛沒有辦法,隻好大喊著下令,讓士兵奪取船隻,能奪多少算多少。有些士兵動作快,上了船後,砍斷綁在船上的繩子,將船劃離岸。
一些在岸上巡邏的山越人往這邊跑過來,這麽一來,山越人的人數就多了。徐盛大急,連忙一邊大喊下令撤退,一邊搖晃著手中的火把,打著手勢:“快,快撤退。”
雖然山越人也隻有一兩百人,但徐盛不得不下令撤退,而不是選擇主動交戰。原因是,揚州軍士兵是遊水過來的,已是浪費了太多的體力,另外遊水之時,都是脫了衣服的,隻穿一條褲子,且不能攜帶兵器。唯一帶兵器遊過來的隻有徐盛。所以,徐盛看到山越人衝過來,便知事不可違,隻好下令撤退。
很快,揚州軍撤離岸邊,山越人追到岸邊,也沒有上船繼續追擊,想必是夜裏不好追擊,隻是站在岸邊張牙舞爪地大叫著。
揚州軍把船隻劃到對岸,徐盛清點了一下,一共才奪了八艘船,真是大失所望。一些士兵隻是好不容易遊到島上,又遊了迴去,連船都沒上。
魯肅聽了徐盛的匯報,並沒有多說什麽。
“文向,你累了,先迴去休息吧!”
“太守,這次是我行事不慎,被敵軍提前發現了,要不?我再去一趟,必能多奪得一些船隻。”
“恐怕沒機會了,今日之後,彭式定會嚴加防範,哪還有機會得手?”
“那我們應當如何?”
“你放心,我還有辦法,哈哈。”
徐盛看到魯肅似乎胸有成竹,心中稍安,就迴去休息了。
次日,魯肅讓自己搜集到的二十多稻船和繳獲的八艘船,船上共四百多名士兵,一起出動,向長安沙島而去。
快要到長安沙島時,彭式也率山越軍,將船隻列陣相對,絲毫不畏懼。
徐盛心中窩心,大罵:“這彭式真是囂張,若是咱們的水軍能進浙水,隻需一個衝鋒,敵軍就全軍覆沒。”
“太守。”張紘說了一句:“我聽聞在曲阿的造船廠正在打造海船,可駛入大海,不如我們向他們要一些海船,可先從長江入海,到駛入浙水,隻需十艘船,就能把眼前這些小漁船都衝跨。”張紘想到這點,但他與孫邵沒有交情,隻能向魯肅建議。
“此前我曾想過這點,隻是長緒的海船剛剛鑄造不久,我亦不知性能如何,且海船自有用途,乃州牧為航海所準備,若我們要使用,需經州牧的同意才行,可是這一來一往,就算我們調到海船,也得花兩三個月時間,今大戰在即,恐怕是來不及了。”
張紘也知如此,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又提了個主意:“我見此島頗大,又不是隻有一個可靠岸之處,不如,我們繞島一圈,看看有沒有其他地方可以靠岸,屆時我們再悄然出兵,登上岸去。“
很快,張紘自己都覺得這主意有缺陷:“隻是,我們兵力太少,這些船隻坐滿人,也隻能載三四百人,就算上了岸,亦不能破敵。”
“子綱,隻怕我們上岸都困難,今我大軍駐紮於浙水北岸,彭式早已知曉,這是他的地盤,他必會派人緊盯著我們,我們的船隻一旦出來,他就會知道。就像今日一樣,我們的戰船一出,他就列陣於此,分明是提前知道了消息。”
“不錯,太守說得是。”張紘沒有其他辦法了:“那我們該怎麽辦。”
“哈哈哈哈,無妨,我自有妙招對付彭式,幾天後你就知道了。”
魯肅看到敵軍來勢洶洶,自己沒有足夠的船,交戰不利,隻好下令撤退。
三日後的一個午後,魯肅再次率幾百軍隊,坐著二十多艘船,靠近長安沙島的東北麵。
彭式自然不懼,把他的船隻都駛出來,擋住魯肅,做出要攻擊的姿勢。
魯肅見勢不妙,又下令撤退,彭式率軍追擊,追了一會兒,又不敢靠近浙水北岸,就下令停止追擊。雙方就這麽來來往往,折騰了幾次。
……
揚州吳郡富春。
浙水起源於丹陽郡的山脈之中,流經會稽、吳郡,最後匯入大海。其中浙水流經一個地方,便是吳郡富春縣。富春縣距離錢塘縣大約兩三百裏路,船隻順流而下,隻需兩三個時辰。
在出兵錢塘之前,魯肅早有想法。彭式掌控浙水在錢塘縣的一段水域,使他無法找到足夠的船,那他就不在錢塘縣找船,而是到錢塘縣上遊的富春縣找船,執行這個任務的是蔣欽。
蔣欽被劉敬任命為會稽郡太守,肩負著清剿山越的任務。隻是,山陰兵力隻有八千左右,他采取先易後難的原則,出兵清剿了一些小的山越,卻沒有動彭式。後來,魯肅定下清剿彭式的大計,就讓蔣欽配合。
早在半個月前,蔣欽率一千五百軍隊,按照魯肅的指示,從山陰來到了富春。在富春待了半個時間,收集到了百來艘各式各樣的船隻,正好可以讓自己的軍隊全都上船。
做好準備後,蔣欽挑了午時時辰,率軍出發,向下遊而去。太陽西斜,他率著千餘揚州軍來到了長安沙島的西南麵。他所率士兵的船隻也大多都是漁船,不具備水戰的能力,他隻能將船隻靠岸,讓士兵登島。
登島之處也是事先找好的,有足夠的空間,又離山越人停船的地方遠。山越人並不能及時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