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邸報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州牧,以我的計劃,當先從郡道中劃出幾條最重要的道路,先修起來,修好之後,各地便能順利通行,屆時再補修其他郡道。”
“言之有理。”
劉敬與顧雍聊了一個多時辰,把揚州交通網絡之事給定了下來。
……
見完顧雍之後,劉敬想了想,又把阮瑀召集過來。一旦交通網絡完善之後,他就想推出另外一樣東西,如今也該提前做好準備。
“參見州牧。”阮瑀有些茫然,自來南昌之後,他在書院擔任講席,一向不會參與政務,劉敬一般也不會主動找他。其實,他心裏也不想參與政務,就想如現在一般,每天去書院授授課,結束後就約上幾個好友,喝幾杯小酒,享受著自己的小日子。
“元瑜無須多禮。”
阮瑀也知道劉敬待人隨和,就坐了下來:“上次應德璉之事,我沒有辦好,真是愧對州牧了。”
“應德璉?”劉敬一時不知道是誰,突然想起了,才拍拍自己的腦袋:“我想起來了,是那個袁紹的使者,無妨,你盡力即可,人各有所誌,他若不願意來也就算了,元瑜不必放在心上。今日,我把你召集過來,是為一件大事。”
“什麽事?”
“我知元瑜素無入仕的打算,隻是此事重大,我需要一個文采出眾的人來主持,所以才把你找來。若是你不願意,我亦不會勉強。”
劉敬先把話說清楚,阮瑀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主動問道:“州牧,不知究竟是何事?我得州牧收留,州牧於我有恩,若我能勝任,自當全力以赴。”
劉敬也不廢話了,直接把顧雍畫的輿圖遞給阮瑀。阮瑀接過來一看:“這是輿圖?”
“這是揚州水陸交通網絡圖。”
阮瑀懵圈了:“揚州水陸交通網……什麽圖?”
“元瑜看此圖,上麵標出揚州依靠長江為主的水上要道,各縣之間,粗線部分為郡道,細縣部分沒畫完,是縣道。將來,我會在數年時間裏,投入錢糧,修建郡道,方便人們出行。這郡道和縣道一旦完善起來,便會有很大的作用,遠超我們的想像。”
“那州牧把我召來,是為了?”阮瑀比劉敬都急,隻想知道究竟是什麽事。
“水陸交通網絡完善之後,通行方便,我治下文書往來也會便利很多,我想借此水陸交通網絡,來新建一個部門,專門打理南昌與各地文書往來一事。”
“州牧請細說。”
“舉個例子,元瑜曾從許都到南昌,來傳達朝廷的旨意,那元瑜會打算怎麽去?最快的行程應該怎麽走?”
阮瑀想了想:“若論最快行程,應該先走陸路到南陽宛城,由宛城坐船下漢水、長江,直到湖漢水,便可到達南昌,但當時宛城是劉表的地盤,我不敢去,我從豫州汝南方向,進入淮南,到達合肥後,有州牧的人安排船隻,送我到南昌,倒是比從宛城走水路要多花了至少將近一個月時間。”
“正是,可若是汝南方向道路不通,那元瑜就有可能沒辦法來到南昌了。有了這水陸交通網絡,日後在揚州出行,隻需按規劃好的路線去找,便能節省不少時間。若官府文書傳遞也按這規劃好的路線走,傳遞的速度也會大為加快,且不會中途丟失。”劉敬這麽一解釋,阮瑀就明白交通網絡的重要性。
“元瑜在朝廷時,曾為朝廷傳達旨意,自然知道朝廷文書的傳達流程,朝廷政令傳達到各州郡縣,往往需數個月時間,有時還常常因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傳達。其實,即便在揚州亦是如此。我從南昌向各地傳達消息,有時也是需要數天,甚至一個月時間。各地傳達到南昌的消息亦是如此。”
“所以,我打算建一部門,其職責是專門負責南昌與各地之間在文書往來,例如南昌可每旬日把要傳達的文書印刷後再裝訂成冊,發放到各州郡,各郡又傳給各縣,因其每旬日發一次,可稱為旬報。”
“旬報?”阮瑀沉吟一番:“如此倒是方便了,以往的文書就一份,傳達的過程中常有丟失,且也不可能傳到各郡縣,隻是派人口口相傳,如此消息常常被曲解。若是如州牧所言,印刷成小冊子,每縣一小本,倒是真的能把消息傳達到各縣,各縣也不會曲解文書的意思。隻是,州牧這恐怕要費很多錢糧吧?”
“哈哈哈哈,要是真每縣一本小冊子,那自然成本不低,但一開始哪有那麽多消息,頂多幾張紙就夠了,日後普及了印刷術,才能做到每縣一本小冊子。”
“可是,南昌很多事務都是直接下達到各郡,州牧如此傳遞公文或消息,恐怕要用大量的人去跑各州郡,去一趟又得數日甚至數月才能迴來,日後州牧的領土越來越大,有些郡縣極為偏遠,所需之人恐怕會越來越多,州牧恐怕得需要一支數千的隊伍,才能完成此事。”
“元瑜說到重點了,若是此事專門由南昌來安排,那麽我隻能在南昌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去跑各地傳達消息,可還有個問題是,從南昌傳達消息到各地,倒是方便了,那麽各地傳達消息到南昌?我久思之下,想到了一個辦法,我稱之為邸報。”
“邸報?和剛才旬報有什麽不同?”
“確切地講,邸報是種製度,旬報是邸報這種製度中發行的消息的集合。”
阮瑀聽了,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透徹。
劉敬接著說:“邸報的做法是這樣的,各地以郡為單位,在南昌建一機構,稱之為駐南昌辦事處,例如廬江駐南昌辦事處、淮南駐南昌辦事處等,稱之為邸,這些各地辦事處隻需收集南昌的消息,定期傳迴各郡,又將各郡的消息,定期傳迴到南昌。近的可每十日一送,例如廬江、丹陽、淮南等水陸交通便利的,遠的可一個月一送,例如會稽或荊南四郡等。”
“言之有理。”
劉敬與顧雍聊了一個多時辰,把揚州交通網絡之事給定了下來。
……
見完顧雍之後,劉敬想了想,又把阮瑀召集過來。一旦交通網絡完善之後,他就想推出另外一樣東西,如今也該提前做好準備。
“參見州牧。”阮瑀有些茫然,自來南昌之後,他在書院擔任講席,一向不會參與政務,劉敬一般也不會主動找他。其實,他心裏也不想參與政務,就想如現在一般,每天去書院授授課,結束後就約上幾個好友,喝幾杯小酒,享受著自己的小日子。
“元瑜無須多禮。”
阮瑀也知道劉敬待人隨和,就坐了下來:“上次應德璉之事,我沒有辦好,真是愧對州牧了。”
“應德璉?”劉敬一時不知道是誰,突然想起了,才拍拍自己的腦袋:“我想起來了,是那個袁紹的使者,無妨,你盡力即可,人各有所誌,他若不願意來也就算了,元瑜不必放在心上。今日,我把你召集過來,是為一件大事。”
“什麽事?”
“我知元瑜素無入仕的打算,隻是此事重大,我需要一個文采出眾的人來主持,所以才把你找來。若是你不願意,我亦不會勉強。”
劉敬先把話說清楚,阮瑀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主動問道:“州牧,不知究竟是何事?我得州牧收留,州牧於我有恩,若我能勝任,自當全力以赴。”
劉敬也不廢話了,直接把顧雍畫的輿圖遞給阮瑀。阮瑀接過來一看:“這是輿圖?”
“這是揚州水陸交通網絡圖。”
阮瑀懵圈了:“揚州水陸交通網……什麽圖?”
“元瑜看此圖,上麵標出揚州依靠長江為主的水上要道,各縣之間,粗線部分為郡道,細縣部分沒畫完,是縣道。將來,我會在數年時間裏,投入錢糧,修建郡道,方便人們出行。這郡道和縣道一旦完善起來,便會有很大的作用,遠超我們的想像。”
“那州牧把我召來,是為了?”阮瑀比劉敬都急,隻想知道究竟是什麽事。
“水陸交通網絡完善之後,通行方便,我治下文書往來也會便利很多,我想借此水陸交通網絡,來新建一個部門,專門打理南昌與各地文書往來一事。”
“州牧請細說。”
“舉個例子,元瑜曾從許都到南昌,來傳達朝廷的旨意,那元瑜會打算怎麽去?最快的行程應該怎麽走?”
阮瑀想了想:“若論最快行程,應該先走陸路到南陽宛城,由宛城坐船下漢水、長江,直到湖漢水,便可到達南昌,但當時宛城是劉表的地盤,我不敢去,我從豫州汝南方向,進入淮南,到達合肥後,有州牧的人安排船隻,送我到南昌,倒是比從宛城走水路要多花了至少將近一個月時間。”
“正是,可若是汝南方向道路不通,那元瑜就有可能沒辦法來到南昌了。有了這水陸交通網絡,日後在揚州出行,隻需按規劃好的路線去找,便能節省不少時間。若官府文書傳遞也按這規劃好的路線走,傳遞的速度也會大為加快,且不會中途丟失。”劉敬這麽一解釋,阮瑀就明白交通網絡的重要性。
“元瑜在朝廷時,曾為朝廷傳達旨意,自然知道朝廷文書的傳達流程,朝廷政令傳達到各州郡縣,往往需數個月時間,有時還常常因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傳達。其實,即便在揚州亦是如此。我從南昌向各地傳達消息,有時也是需要數天,甚至一個月時間。各地傳達到南昌的消息亦是如此。”
“所以,我打算建一部門,其職責是專門負責南昌與各地之間在文書往來,例如南昌可每旬日把要傳達的文書印刷後再裝訂成冊,發放到各州郡,各郡又傳給各縣,因其每旬日發一次,可稱為旬報。”
“旬報?”阮瑀沉吟一番:“如此倒是方便了,以往的文書就一份,傳達的過程中常有丟失,且也不可能傳到各郡縣,隻是派人口口相傳,如此消息常常被曲解。若是如州牧所言,印刷成小冊子,每縣一小本,倒是真的能把消息傳達到各縣,各縣也不會曲解文書的意思。隻是,州牧這恐怕要費很多錢糧吧?”
“哈哈哈哈,要是真每縣一本小冊子,那自然成本不低,但一開始哪有那麽多消息,頂多幾張紙就夠了,日後普及了印刷術,才能做到每縣一本小冊子。”
“可是,南昌很多事務都是直接下達到各郡,州牧如此傳遞公文或消息,恐怕要用大量的人去跑各州郡,去一趟又得數日甚至數月才能迴來,日後州牧的領土越來越大,有些郡縣極為偏遠,所需之人恐怕會越來越多,州牧恐怕得需要一支數千的隊伍,才能完成此事。”
“元瑜說到重點了,若是此事專門由南昌來安排,那麽我隻能在南昌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去跑各地傳達消息,可還有個問題是,從南昌傳達消息到各地,倒是方便了,那麽各地傳達消息到南昌?我久思之下,想到了一個辦法,我稱之為邸報。”
“邸報?和剛才旬報有什麽不同?”
“確切地講,邸報是種製度,旬報是邸報這種製度中發行的消息的集合。”
阮瑀聽了,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透徹。
劉敬接著說:“邸報的做法是這樣的,各地以郡為單位,在南昌建一機構,稱之為駐南昌辦事處,例如廬江駐南昌辦事處、淮南駐南昌辦事處等,稱之為邸,這些各地辦事處隻需收集南昌的消息,定期傳迴各郡,又將各郡的消息,定期傳迴到南昌。近的可每十日一送,例如廬江、丹陽、淮南等水陸交通便利的,遠的可一個月一送,例如會稽或荊南四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