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魏延的選擇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將軍錯了,你可知道,揚州牧亦是荊州人,反倒是,劉表不是荊州人,而是兗州人。”
“你又胡說。”
“說起來,魏將軍與揚州牧還是同鄉,揚州牧是荊州南陽人,乃先漢安眾侯之後,與本朝慎侯是一脈,幾年前,劉表無故殺害揚州牧之兄,迫使揚州牧南下逃至揚州,為躲避劉表的追殺,揚州牧對外隻稱是慎侯之後……所以,揚州牧才是真正的荊州人,劉表不過是個兗州人,卻以外人身份據荊州。”
嚴畯把這事簡單地說了一遍,魏延也是暗暗稱奇。他在長沙這僻壤之地,哪知道流傳於南陽的傳言。對於劉表殺劉眺之事,當年他也在家鄉南陽,但年紀還小,隻是略有耳聞。如今聽嚴畯說得有鼻子有眼,竟隱隱相信了。
嚴畯講了老半天,連入城的機會都沒有,他又嚐試問了一下:“如今正是炎熱季節,太陽太曬,不知魏將軍可否讓我入城,與魏將軍細說一番?”
“哈哈哈哈,你乃是敵人,我豈會放你入城,你還是迴去吧,否則我就下令攻擊了。”魏延打了個手勢,城頭上的士兵拉上弓箭,對準嚴畯,嚴畯大懼,隻好轉身後退走人。
這一波勸降,連大門都不能進,嚴畯也是萬分沮喪。
……
話說黃忠一整天都沒投石頭,魏延鬆了口氣。夜幕降臨,魏延卻思緒萬千。今日,嚴畯的話並非不起作用。
原本,魏延認為荊州兵力雄厚,揚州軍兵進荊州,肯定討不了好,不可能攻破荊州。他作為一名將領,隻能堅守長沙就行了
揚州軍攻打長沙已有一個月了,長沙消息斷絕,魏延也不知江陵的戰況。他曾派斥候去江陵打探消息,但水路被揚州軍給控製了,斥候也過不去,陸路七八百裏路,可斥候有馬,應該迴來了,可至今杳無音訊。
他心裏猜想,江陵多半戰事不利,否則早就派大軍來支援臨湘了。這麽說來,黃忠和嚴畯說的江陵戰敗的消息,未必就是假的。如果江陵丟了,荊南四郡遲早不保。那就正如嚴畯所說,他堅守臨湘又有什麽用呢?
此刻他心裏突然有了投降的想法。可是,他也不敢草率投降,因為一旦投降,劉敬又不能攻占荊州,那劉表也不會放過他。屆時,他自己也隻能跟去揚州,則前途未卜。真是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魏延想了一個時辰,仍是無法決斷。
天已經暗了下來,他草草吃了幾口飯。而後,他躺在床上,卻怎麽睡也睡不著,投降的念頭仍是在腦子裏揮之不去。
魏延想到了韓玄,這韓玄膽小怕事,長沙又不過是僻壤之地,自己留在這裏,也不受重用。就算自己守住了長沙,劉敬兵敗迴了揚州,那又如何?難道劉表就會因此重用自己嗎?自己還不是得繼續待在這破地方。
如此想來,還不如打開城門,把城給獻了,也算是有了些微薄的功勞。就算劉敬兵敗退迴揚州,自己跟去揚州,憑著這些功勞,也能混個小將當當,總比這在破地方要強。
對了,那黃忠以前也不怎麽受劉表重用,如今在劉敬手下也混得有聲有色。思來想去,魏延越來越傾向於獻城投降。可若是投降了,韓玄會怎麽對付他,會不會一刀把他給殺了?要不,明日去找韓玄聊一下,要是他也願意降,就一起降了,要是他不願意,嗬嗬,那幹脆把他給綁了,然後再降。
魏延越想就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好,就這麽辦。他咬咬牙,終於下定決心。迷迷糊糊中,他睡著了。
次日,魏延帶著自己的幾個親兵,來到了衙署,找到了韓玄。此刻,城外的揚州軍已經開始使用霹靂車投石。
“魏延,你為何不帶人巡視城頭,來衙署幹嘛?”
“太守。敵軍以那個霹靂車投石,並未攻城,末將在不在城頭,亦無關緊要。”
“混賬,若你不在城頭,敵軍突然攻城,那臨湘豈不被攻破?”韓玄嗬斥了一句。
魏延心裏有些不高興,他不過就今日沒去,這韓玄作為太守,都好幾天不去城頭了,絲毫不關心臨湘城會不會被攻破。如今,韓玄卻來怪他。
“太守,我們已向江陵和武陵求援,可援軍至今未到,若援軍不能及時到達,隻怕臨湘難以堅守呀!”
“你前幾日不是說,敵軍以那什麽車攻城,不會給城牆帶來損毀嗎?”
魏延對韓玄有些嗤之以鼻,這韓玄對戰事一竅不通,似乎以為隻要在城裏堅守,敵軍就沒辦法破城。
“太守,敵軍那霹靂車雖一次攻擊,不會對城牆有破損,但攻城已有數天,有些城牆已是破損嚴重,若援軍遲遲不到,恐怕臨湘盡早會被攻破。”
韓玄這才警惕起來:“可蔡瑁鎮守江陵,他出不出兵江陵,我如何能左右?”
“昨日,敵軍派一說客過來,說江陵又戰敗了,若真如此,恐怕江陵已是無兵可援呀。”
“但那是敵軍之言,未必是真。”以前魏延總以這話來安撫韓玄,現在倒過來了,韓玄說這話來安撫魏延。
“江陵援軍遲遲沒有動靜,如末將所料不差,敵軍將領之言,恐怕是真的,若如此,臨湘危矣!”魏延低下了頭,眼睛瞟向韓玄,注意觀察韓玄的表情。
韓玄臉上露出畏懼的神色:“那你說……該怎麽辦?”
魏延緊張了起來,目光有些閃爍不定:“沒有援軍,臨湘必不保,敵軍攻臨湘,積憤已久,若破城而入,必會大肆屠殺,屆時恐怕太守與末將性命難保呀,不如……太守獻城而降,如此免了場災難,你我性命也得以保全,太守你看如何?”
韓玄臉色大變,大喝:“魏延,你豈敢胡言亂語?我受州牧之托,鎮守長沙,怎可投敵?”
魏延並不畏懼,又接著請求:“但如今我軍勢弱,戰不利,且外無援軍,若繼續堅守,唯有城破身死,屆時就晚了,還請太守考慮清楚。”
“你又胡說。”
“說起來,魏將軍與揚州牧還是同鄉,揚州牧是荊州南陽人,乃先漢安眾侯之後,與本朝慎侯是一脈,幾年前,劉表無故殺害揚州牧之兄,迫使揚州牧南下逃至揚州,為躲避劉表的追殺,揚州牧對外隻稱是慎侯之後……所以,揚州牧才是真正的荊州人,劉表不過是個兗州人,卻以外人身份據荊州。”
嚴畯把這事簡單地說了一遍,魏延也是暗暗稱奇。他在長沙這僻壤之地,哪知道流傳於南陽的傳言。對於劉表殺劉眺之事,當年他也在家鄉南陽,但年紀還小,隻是略有耳聞。如今聽嚴畯說得有鼻子有眼,竟隱隱相信了。
嚴畯講了老半天,連入城的機會都沒有,他又嚐試問了一下:“如今正是炎熱季節,太陽太曬,不知魏將軍可否讓我入城,與魏將軍細說一番?”
“哈哈哈哈,你乃是敵人,我豈會放你入城,你還是迴去吧,否則我就下令攻擊了。”魏延打了個手勢,城頭上的士兵拉上弓箭,對準嚴畯,嚴畯大懼,隻好轉身後退走人。
這一波勸降,連大門都不能進,嚴畯也是萬分沮喪。
……
話說黃忠一整天都沒投石頭,魏延鬆了口氣。夜幕降臨,魏延卻思緒萬千。今日,嚴畯的話並非不起作用。
原本,魏延認為荊州兵力雄厚,揚州軍兵進荊州,肯定討不了好,不可能攻破荊州。他作為一名將領,隻能堅守長沙就行了
揚州軍攻打長沙已有一個月了,長沙消息斷絕,魏延也不知江陵的戰況。他曾派斥候去江陵打探消息,但水路被揚州軍給控製了,斥候也過不去,陸路七八百裏路,可斥候有馬,應該迴來了,可至今杳無音訊。
他心裏猜想,江陵多半戰事不利,否則早就派大軍來支援臨湘了。這麽說來,黃忠和嚴畯說的江陵戰敗的消息,未必就是假的。如果江陵丟了,荊南四郡遲早不保。那就正如嚴畯所說,他堅守臨湘又有什麽用呢?
此刻他心裏突然有了投降的想法。可是,他也不敢草率投降,因為一旦投降,劉敬又不能攻占荊州,那劉表也不會放過他。屆時,他自己也隻能跟去揚州,則前途未卜。真是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魏延想了一個時辰,仍是無法決斷。
天已經暗了下來,他草草吃了幾口飯。而後,他躺在床上,卻怎麽睡也睡不著,投降的念頭仍是在腦子裏揮之不去。
魏延想到了韓玄,這韓玄膽小怕事,長沙又不過是僻壤之地,自己留在這裏,也不受重用。就算自己守住了長沙,劉敬兵敗迴了揚州,那又如何?難道劉表就會因此重用自己嗎?自己還不是得繼續待在這破地方。
如此想來,還不如打開城門,把城給獻了,也算是有了些微薄的功勞。就算劉敬兵敗退迴揚州,自己跟去揚州,憑著這些功勞,也能混個小將當當,總比這在破地方要強。
對了,那黃忠以前也不怎麽受劉表重用,如今在劉敬手下也混得有聲有色。思來想去,魏延越來越傾向於獻城投降。可若是投降了,韓玄會怎麽對付他,會不會一刀把他給殺了?要不,明日去找韓玄聊一下,要是他也願意降,就一起降了,要是他不願意,嗬嗬,那幹脆把他給綁了,然後再降。
魏延越想就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好,就這麽辦。他咬咬牙,終於下定決心。迷迷糊糊中,他睡著了。
次日,魏延帶著自己的幾個親兵,來到了衙署,找到了韓玄。此刻,城外的揚州軍已經開始使用霹靂車投石。
“魏延,你為何不帶人巡視城頭,來衙署幹嘛?”
“太守。敵軍以那個霹靂車投石,並未攻城,末將在不在城頭,亦無關緊要。”
“混賬,若你不在城頭,敵軍突然攻城,那臨湘豈不被攻破?”韓玄嗬斥了一句。
魏延心裏有些不高興,他不過就今日沒去,這韓玄作為太守,都好幾天不去城頭了,絲毫不關心臨湘城會不會被攻破。如今,韓玄卻來怪他。
“太守,我們已向江陵和武陵求援,可援軍至今未到,若援軍不能及時到達,隻怕臨湘難以堅守呀!”
“你前幾日不是說,敵軍以那什麽車攻城,不會給城牆帶來損毀嗎?”
魏延對韓玄有些嗤之以鼻,這韓玄對戰事一竅不通,似乎以為隻要在城裏堅守,敵軍就沒辦法破城。
“太守,敵軍那霹靂車雖一次攻擊,不會對城牆有破損,但攻城已有數天,有些城牆已是破損嚴重,若援軍遲遲不到,恐怕臨湘盡早會被攻破。”
韓玄這才警惕起來:“可蔡瑁鎮守江陵,他出不出兵江陵,我如何能左右?”
“昨日,敵軍派一說客過來,說江陵又戰敗了,若真如此,恐怕江陵已是無兵可援呀。”
“但那是敵軍之言,未必是真。”以前魏延總以這話來安撫韓玄,現在倒過來了,韓玄說這話來安撫魏延。
“江陵援軍遲遲沒有動靜,如末將所料不差,敵軍將領之言,恐怕是真的,若如此,臨湘危矣!”魏延低下了頭,眼睛瞟向韓玄,注意觀察韓玄的表情。
韓玄臉上露出畏懼的神色:“那你說……該怎麽辦?”
魏延緊張了起來,目光有些閃爍不定:“沒有援軍,臨湘必不保,敵軍攻臨湘,積憤已久,若破城而入,必會大肆屠殺,屆時恐怕太守與末將性命難保呀,不如……太守獻城而降,如此免了場災難,你我性命也得以保全,太守你看如何?”
韓玄臉色大變,大喝:“魏延,你豈敢胡言亂語?我受州牧之托,鎮守長沙,怎可投敵?”
魏延並不畏懼,又接著請求:“但如今我軍勢弱,戰不利,且外無援軍,若繼續堅守,唯有城破身死,屆時就晚了,還請太守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