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孫策之死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侯,今日趕路,恐怕已經把敵軍給甩開了,迴到吳城,吳侯打算怎麽辦?”
孫策在路上時就考慮過了:“先迴吳城,整頓一下兵馬,亦有五千軍隊,我打算帶著五千大軍,先去會稽郡山陰城,若劉敬窮追不舍,我便去率軍再度南下。”
吳奮並沒有問再往南是去哪,因為再往南就是僻壤之地,沒有多少漢人了,都是山越人聚集之處。
“吳侯去哪,我亦跟著去哪,我吳家誓死跟隨吳侯,他日亦必隨吳侯,奪迴吳郡。”
次日,孫策繼續撤退,半天之後,到了無錫縣地界。昨日匆忙逃跑,軍中沒有帶足夠的糧食,孫策和吳奮率軍來到無錫城下,準備入城休息一下,再繼續東行。來到城下時,孫策發現無錫城門緊閉。城頭上,有士兵把守。
無錫距離曲阿不到百裏,曲阿有戰事,無錫自然戒嚴,孫策並沒有覺得奇怪。
“我乃吳侯,趕緊打開城門,讓我進城。”
士兵卻不怎麽搭理孫策。
孫策大喝一聲:“趕緊開門,聽到沒有!”他心裏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時,城頭上探出一個腦袋來,對著孫策:“吳侯,別來無恙!”
孫策一看,竟是朱桓,他眼裏都快噴出火來:“朱桓,原來是你這小狗,我要殺了你……”
原來,劉敬在攻城的前一天,便連夜派出快馬,傳遞消息給曲阿港口的黃忠,讓其率軍攻占無錫,斷了孫策迴吳城的路。
黃忠得到命令後,和朱桓率軍而出。朱桓雖降,但消息隻有曲阿和吳城兩城中傳開,吳郡下麵各縣城消息閉塞,哪知道那麽多。
朱桓嚐試一下,以自己的腰牌去命令縣令打開城門,結果縣令一時不察,真把城門給開了。黃忠和朱桓一聲不響地就拿下了無錫。等了幾個時辰,終於等到孫策來到無錫。
“孫策!”都翻臉了,朱桓也不再叫什麽吳侯:“你在江東,一向驕橫,又殘暴不仁,孫家之人個個借你之勢,為非作歹,你不得民心,遲早會敗亡,我投降揚州牧,乃是棄暗投明,今你落魄至此,可見我當日之選擇是正確的,如今你能奈我何呀?”
“朱桓,我必斬你全家,你快快下來受死?”
朱桓也是惱怒:“哼!孫策你別跑,我現在就下來。”孫策就兩百人,他怕個屁?他立馬去點兵,準備出城迎戰。
城外,吳奮看到朱桓搶占了無錫,也是吃驚,他連忙湊近孫策:“吳侯,那朱桓看我們兵力才兩百,才敢出城,如今逃命要緊,可不能戰。”
孫策點了點頭,他又不傻:“走,往北繞過無錫,朱桓若敢追我,我必殺之。”兩人連忙率軍往北而去。
突然,北麵也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是士兵的腳步聲。果然,一支千人左右的軍隊迎麵而來,正是黃忠所率。
“孫策,你還往哪裏逃。”
原來,黃忠讓朱桓守城,他自己率軍一直在無錫城外遊弋,準備圍堵孫策。他是怕孫策不來無錫,而是繞道而行。後來,斥候來報,孫策往無錫而去,他就趕緊率軍趕了迴來,正好堵住了孫策。
孫策看到黃忠,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如果隻有朱桓,他兵力再少,也能憑武勇殺出去,但麵對黃忠,他心中卻有懼意。兩人單挑過兩次了,他自然知自己打不贏黃忠。
“黃忠,原來是你。”孫策咬牙切齒。
“不錯,州牧命我斷你後路,今日你無路可逃,還是投降吧,至少能保住性命,若是負隅頑抗,恐怕性命不保,還連累全家人。”
吳奮沒有參加孫策攻南昌、合肥兩戰,不認識黃忠,看黃忠年紀老邁,又衝在最前麵,心裏不屑一顧,覺得自己有機可乘:“你這個老匹夫,敢擋吳侯之路,我殺了你。”他提刀策馬,迅速衝了過去。
孫策大急:“表弟小心……”
哪知為時已晚,黃忠側身橫馬,一刀橫掃,將吳奮砍倒在地。吳奮趴在地上,口吐鮮血,身子抽搐了幾下,就一動不動了。
“哼!無名之輩,真是不自量力,都沒搞清楚狀況就往前衝,活該性命不保。”黃忠有些惱怒了:“孫策,趕緊束手就擒,否則我要下令衝殺了。”他打了個手勢,揚州軍作出要衝殺的姿勢。
此時,朱桓率五百士兵而來,堵在孫策的後麵。朱桓心裏一陣狂喜,他投降劉敬,若是能斬殺孫策,這功勞可就大了,日後前程可期。
孫策腦子裏正想著該怎麽辦?他很快就打定主意,想從黃忠這邊突圍,無異於做夢,那隻能從朱桓這邊殺出。
想明白之後,他迅速調頭,朝朱桓殺了過去。黃忠和朱桓看到孫策衝殺,兩人幾乎異口同聲:“殺!”
揚州軍兩邊衝殺而來,夾擊中間的江東軍。孫策不再理會士兵,隻顧自己衝殺。
此刻,他猶如一頭被激怒的猛虎一般,麵對蜂擁而至的揚州軍士兵,他緊握長刀,身形如電,穿梭於敵陣之間。每一次出刀,都伴隨著一名揚州軍士兵倒下的身影。他的武勇,仿佛能夠撕裂空氣,讓周圍的戰鬥都為之遜色。
朱桓看著也嚇出一身冷汗來。這孫策太厲害了,若是不擋住他,他真有可能殺出重圍。朱桓咬咬牙,握緊手中長刀,衝了上去,與孫策戰到一起。
兩刀相撞,發出當當當當的聲音。麵對朱桓,孫策暴怒之下,攻擊更是猛烈,僅五個迴合,朱桓便處於下風,幸好有士兵在旁邊偷襲,他才勉強撐柱。
孫策憑血氣之勇,漸漸殺出條路來,眼看要殺出去。這時,黃忠也追了上來,架住了孫策的刀。朱桓自知自己不是孫策的敵手,又不敢跟黃忠搶,便退了下來。
這時,江東軍已全軍覆沒,隻剩下孫策一人。他背靠著城牆,周邊都是揚州軍的士兵,將他團團圍住。
“孫策,還不快快放下兵器投降,否則今日你性命不保!”
孫策在路上時就考慮過了:“先迴吳城,整頓一下兵馬,亦有五千軍隊,我打算帶著五千大軍,先去會稽郡山陰城,若劉敬窮追不舍,我便去率軍再度南下。”
吳奮並沒有問再往南是去哪,因為再往南就是僻壤之地,沒有多少漢人了,都是山越人聚集之處。
“吳侯去哪,我亦跟著去哪,我吳家誓死跟隨吳侯,他日亦必隨吳侯,奪迴吳郡。”
次日,孫策繼續撤退,半天之後,到了無錫縣地界。昨日匆忙逃跑,軍中沒有帶足夠的糧食,孫策和吳奮率軍來到無錫城下,準備入城休息一下,再繼續東行。來到城下時,孫策發現無錫城門緊閉。城頭上,有士兵把守。
無錫距離曲阿不到百裏,曲阿有戰事,無錫自然戒嚴,孫策並沒有覺得奇怪。
“我乃吳侯,趕緊打開城門,讓我進城。”
士兵卻不怎麽搭理孫策。
孫策大喝一聲:“趕緊開門,聽到沒有!”他心裏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時,城頭上探出一個腦袋來,對著孫策:“吳侯,別來無恙!”
孫策一看,竟是朱桓,他眼裏都快噴出火來:“朱桓,原來是你這小狗,我要殺了你……”
原來,劉敬在攻城的前一天,便連夜派出快馬,傳遞消息給曲阿港口的黃忠,讓其率軍攻占無錫,斷了孫策迴吳城的路。
黃忠得到命令後,和朱桓率軍而出。朱桓雖降,但消息隻有曲阿和吳城兩城中傳開,吳郡下麵各縣城消息閉塞,哪知道那麽多。
朱桓嚐試一下,以自己的腰牌去命令縣令打開城門,結果縣令一時不察,真把城門給開了。黃忠和朱桓一聲不響地就拿下了無錫。等了幾個時辰,終於等到孫策來到無錫。
“孫策!”都翻臉了,朱桓也不再叫什麽吳侯:“你在江東,一向驕橫,又殘暴不仁,孫家之人個個借你之勢,為非作歹,你不得民心,遲早會敗亡,我投降揚州牧,乃是棄暗投明,今你落魄至此,可見我當日之選擇是正確的,如今你能奈我何呀?”
“朱桓,我必斬你全家,你快快下來受死?”
朱桓也是惱怒:“哼!孫策你別跑,我現在就下來。”孫策就兩百人,他怕個屁?他立馬去點兵,準備出城迎戰。
城外,吳奮看到朱桓搶占了無錫,也是吃驚,他連忙湊近孫策:“吳侯,那朱桓看我們兵力才兩百,才敢出城,如今逃命要緊,可不能戰。”
孫策點了點頭,他又不傻:“走,往北繞過無錫,朱桓若敢追我,我必殺之。”兩人連忙率軍往北而去。
突然,北麵也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是士兵的腳步聲。果然,一支千人左右的軍隊迎麵而來,正是黃忠所率。
“孫策,你還往哪裏逃。”
原來,黃忠讓朱桓守城,他自己率軍一直在無錫城外遊弋,準備圍堵孫策。他是怕孫策不來無錫,而是繞道而行。後來,斥候來報,孫策往無錫而去,他就趕緊率軍趕了迴來,正好堵住了孫策。
孫策看到黃忠,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如果隻有朱桓,他兵力再少,也能憑武勇殺出去,但麵對黃忠,他心中卻有懼意。兩人單挑過兩次了,他自然知自己打不贏黃忠。
“黃忠,原來是你。”孫策咬牙切齒。
“不錯,州牧命我斷你後路,今日你無路可逃,還是投降吧,至少能保住性命,若是負隅頑抗,恐怕性命不保,還連累全家人。”
吳奮沒有參加孫策攻南昌、合肥兩戰,不認識黃忠,看黃忠年紀老邁,又衝在最前麵,心裏不屑一顧,覺得自己有機可乘:“你這個老匹夫,敢擋吳侯之路,我殺了你。”他提刀策馬,迅速衝了過去。
孫策大急:“表弟小心……”
哪知為時已晚,黃忠側身橫馬,一刀橫掃,將吳奮砍倒在地。吳奮趴在地上,口吐鮮血,身子抽搐了幾下,就一動不動了。
“哼!無名之輩,真是不自量力,都沒搞清楚狀況就往前衝,活該性命不保。”黃忠有些惱怒了:“孫策,趕緊束手就擒,否則我要下令衝殺了。”他打了個手勢,揚州軍作出要衝殺的姿勢。
此時,朱桓率五百士兵而來,堵在孫策的後麵。朱桓心裏一陣狂喜,他投降劉敬,若是能斬殺孫策,這功勞可就大了,日後前程可期。
孫策腦子裏正想著該怎麽辦?他很快就打定主意,想從黃忠這邊突圍,無異於做夢,那隻能從朱桓這邊殺出。
想明白之後,他迅速調頭,朝朱桓殺了過去。黃忠和朱桓看到孫策衝殺,兩人幾乎異口同聲:“殺!”
揚州軍兩邊衝殺而來,夾擊中間的江東軍。孫策不再理會士兵,隻顧自己衝殺。
此刻,他猶如一頭被激怒的猛虎一般,麵對蜂擁而至的揚州軍士兵,他緊握長刀,身形如電,穿梭於敵陣之間。每一次出刀,都伴隨著一名揚州軍士兵倒下的身影。他的武勇,仿佛能夠撕裂空氣,讓周圍的戰鬥都為之遜色。
朱桓看著也嚇出一身冷汗來。這孫策太厲害了,若是不擋住他,他真有可能殺出重圍。朱桓咬咬牙,握緊手中長刀,衝了上去,與孫策戰到一起。
兩刀相撞,發出當當當當的聲音。麵對朱桓,孫策暴怒之下,攻擊更是猛烈,僅五個迴合,朱桓便處於下風,幸好有士兵在旁邊偷襲,他才勉強撐柱。
孫策憑血氣之勇,漸漸殺出條路來,眼看要殺出去。這時,黃忠也追了上來,架住了孫策的刀。朱桓自知自己不是孫策的敵手,又不敢跟黃忠搶,便退了下來。
這時,江東軍已全軍覆沒,隻剩下孫策一人。他背靠著城牆,周邊都是揚州軍的士兵,將他團團圍住。
“孫策,還不快快放下兵器投降,否則今日你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