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能得張神醫誇獎,想必這種藥之事,也是頗有成就,還請講一下具體情況吧!”劉敬的眼光看過去,地裏被分割成幾塊,每一塊種植著不同的藥材。


    黃敘清了清嗓門:“州牧,原來這地裏最早種了些蒜、薑這、艾草、蒼術等藥,但數量不多,我亦沒規劃好。後來得到州牧的指令,大量種植了一些治療外傷的藥。”


    “外傷最常用的藥,有三七、紅花、丹參等十幾種,學院裏找了些擅長種地或種花的人,幫忙種植,不過一些藥材乃野生的,卻是無人懂得種植。如今每種藥都種了數十畝,有的一兩年後才能結果,屆時若是有所收獲的話,便可再擴大種植。”


    黃敘滔滔不絕,講了半個時辰。劉敬對種地不是很懂,對醫藥就更不懂了,也隻好不懂裝懂,不斷地點頭稱讚。


    “隻是,一些外傷的藥物,也不是種出來的,例如常用的止血散,民間亦稱金瘡藥,效果極佳,乃豬油、鬆香、黃蠟三味熬化所製,非種植所得,我亦讓人去製,隻是卻製不了多少,難以滿足軍中需求。”


    黃敘的話倒是提醒了劉敬,藥材可不都是種出來。他想了一下,便有了主意。


    “黃敘,你所言甚是,不管是軍中所用藥材,還是其他藥材,種植藥材,隻能解決部分問題,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一些非種植的藥材,亦是急需,你也可以安排人手,去製造出來。”


    劉敬猶豫了一下:“幹脆成立一個醫藥作坊,專門用來製造種類藥材,以供軍用或百姓所用。”


    “醫藥作坊?”張機和黃敘愣了一下,這時代確實有專門賣藥的藥鋪,其所賣之藥卻是一些商人自製或野生采摘為主,從來沒聽說過醫藥作坊,專門製造各種醫藥。


    “正是,這作坊和造紙作坊一樣,可以製造出各種藥材,有些需種植的,作坊有規劃的去種植,有些需要用到牲畜的,作坊去購買或自己養,有些需野外采摘的,亦由作坊安排人手去采摘。”


    “所製藥材,可以拿出來售賣,以賺取錢財,即便是供應軍中,亦是用軍費來支付,作坊可置於醫學院之下,歸醫學院所管。這醫藥作坊一旦建成,日後必會成為我揚州最賺錢的作坊之一,絕不會在造紙作坊之下。”


    這時代百姓看病也是奢侈。劉敬明白,醫藥產業可比文具產業賺錢多了。當然,他也是為了激勵張機和黃敘。畢竟,醫學院經營幾年了,還是在投入期,劉敬投入了大量錢財,卻看不到有任何收益。而造紙作坊是支撐整個豫章乃至揚州的支柱產業,也是劉敬治下人人都羨慕的部門。


    可惜,張機是個專著於醫學的神醫,黃敘則是個專注做事之人,兩人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劉敬的激勵。不過,既然劉敬吩咐了,兩人也會盡心盡力地照做。


    “此事由黃敘負責,張神醫便是作坊的顧問,在旁邊指導,黃敘可自行招募幾個人,來管理作坊。”


    “可是,州牧,我從未經營過這作坊,不知如何入手?”


    “這有何難,你從未種過地,不照樣種了那麽多藥材嗎?這便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磕磕碰碰,但你亦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劉敬把21世紀藥廠的經營理念說了一遍,黃敘和張機也是仔細傾聽,尤其是黃敘,生怕聽漏了一個字,還去找來紙筆記了下來。


    張機也是感慨萬分,當初劉敬用一座醫學院打動了他,他便來到南昌。如今幾年過去了,除了醫學院之外,還要種植藥材,如今還要開什麽醫藥作坊,早就偏離了當初所想。好在,這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心裏也樂意。


    講完之後,劉敬就要走人,臨走前,他囑咐了一下:“這醫學院建立之時,我是豫章太守,當時過於低調,故給醫學院起名為豫章醫學院,如今我已經揚州州牧,還掛豫章頭就不合適了,顯得小氣,不如改叫……”


    “揚州醫學院!”


    “哈哈哈哈,哪日我要是把荊州打下來,那怎麽辦?難不得又得改名?反正這是我大漢首家醫學院,不如就直接叫大漢醫學院,醫藥作坊就叫大漢醫藥廠。”


    冠大漢之名,果然霸氣了不少,張機和黃敘連忙拱手:“州牧英明。”


    ……


    徐璆、孔融得知劉敬迴到南昌,兩人一起來找劉敬。


    “恭喜州牧,擊破孫策大軍,占據丹陽郡。”


    “些許成就,不足掛齒,倒是你們倆來訪,想必是因為敬弘館之事吧?”


    徐璆開始介紹:“正是,半年前,按照州牧的吩咐,我們布告豫章、淮南、廬江三郡,請三郡有藏書之人,獻出其書,布告一發,倒也是效果顯著,收到了不少書籍。有些書籍,作坊那邊已經開始製版印刷了。州牧,這是各地呈報上來的書單。”他遞上了幾張紙。


    劉敬伸手接了過來,打開一看,幾張紙上列著幾百部書的單子,包括書籍類型、書名、編者、推薦人等信息,倒也詳盡。例如上麵有孔融《孔文舉集》、禰衡《禰正平集》、徐整《三五曆紀》初稿、鄭玄《三禮注》(《周禮》《儀禮》《禮記》)、蔡邕《蔡中郎集》等都在其上。


    劉敬一看,怎麽都是詩賦或經學作品,他的目的連忙往下看,查看其他分類的書籍,果然發現一些其他類型的書籍,張機著《傷寒雜病論》初稿、崔寔著《四月民令》、汜勝之著《汜勝之書》赫赫在列,都是自己人的作品,當然要先印刷。


    除此之外,還有好幾本科技類書籍,例如石申著《石氏星經》、墨子《墨經》、《五星占》等,他隱隱記得這些都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作品,在21世紀有些早已失傳,如今都還留存著。他心裏隱隱有些激動,如果能將這些書留傳下去,那他這敬弘館也沒有白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火並收藏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