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拿到玉璽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忠沒想到劉敬不知道此人,隻好解釋一番:“徐璆乃是廣陵海西人,度遼將軍徐淑之子,當年黃巾張曼成作亂荊州,徐璆與南陽太守秦頡、右中郎將朱儁合兵擊破黃巾軍,保南陽安穩,當時我亦在軍中,隻是一名小將。”
“後來,徐璆被宦官陷害而罷官,曹操迎陛下歸許縣後,曾召他為官,他路過淮南時,被袁術扣留,袁術稱帝後,曾以他為上公,但為其所拒,袁術也不敢對他怎麽樣,卻也沒放他離開壽春,所以,他一直待在壽春至今。”
“漢升,你講重點。”劉敬才不關心什麽徐璆。黃忠年紀大了,說話都囉嗦起來,介紹這個徐璆老半天,弄得劉敬都不耐煩去聽。
“我從徐璆手中搜出這個東西。”說著黃忠遞給劉敬一個包袱。
劉敬接過來,隨手打開,裏麵是一個大印章,他看了一下上麵的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他嚇了一跳,手裏一鬆,印章掉落在地上。他看著黃忠:“這是玉璽?”
“正是。”
“那個徐璆是怎麽拿到的?”劉敬連忙把玉璽拿起來,放在手裏把玩著。
“我亦問過,他隻說是趁亂拿到的,袁術急於逃跑,發現不見後也沒功夫去找,他就保留至今。”
“那他得了玉璽,為何不逃跑,還留在壽春,結果還讓你給抓了?”
“他說拿到玉璽後,怕袁術追查,就躲於民宅中,後來才知道袁術已經離開壽春,一出來就被我抓了。”
“哈哈哈哈,漢升你可真是福將,我不過臨時起意,讓你去壽春打劫一番,看看袁術逃得急,有沒有落下貴重東西,結果那家夥把玉璽給落了。”劉敬笑得合不攏嘴,黃忠也是很高興。
“好吧!這個徐璆還算是有些名氣,我就見一見他。漢升,你先去休息吧,日後我必有獎賞。”
過了一會兒,黃忠就把徐璆給帶了過來,他自己則迴去歇息。
徐璆年紀五十多了,被劉敬夜晚相見,他心裏既感動又有些不安。感動是因為劉敬迫不急待地想見他,這是對他的重視,不安是因為不知道劉敬會怎麽對他,畢竟他應該也算是俘虜。
“孟玉先生,還請坐。”
“劉太守好!”
“我聽漢升說,先生曾任荊州刺史,黃巾亂時,先生曾鎮守荊州,擊破黃巾賊,為鞏固大漢江山,盡了一份力,我身為漢室宗親,對先生之舉,萬分感激!”劉敬起身,朝徐璆行了個禮。
徐璆心裏大為受用:“太守言重了,我既為荊州刺史,自然要保荊州,否則豈不是有負陛下重托?此已是十餘年前之事,不值再提!”
“我聽聞朝廷召先生去許縣為官,先生路過淮南時,被袁術扣押,今漢升雖把先生帶迴合肥,但我不是袁術,絕無為難先生之意,可任由先生去留,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徐璆一陣無語,劉敬竟沒有談玉璽之事,他自己忍不住了:“漢升乃是勇將,十餘年前我便認識他,可惜劉表不能用其才,跟了太守,他反倒能發揮其能,我亦為其感到高興。”
“漢升把我帶迴合肥,是因為我身上有玉璽,想必他已經把玉璽交給了太守,不知太守……打算怎麽辦呢?莫非想效仿袁術?”
“哈哈哈哈,先生說笑了,袁術鼠目寸光,專幹蠢事,如今如喪家之犬,亦是報應,我豈能學他?”
“那太守之意是?”
“先生認為我該如何?”
“我無法揣測太守的心思。”
劉敬沉默了一下,又問:“先生覺得我如何?”
“太守乃謙遜之人,又寬以待民,救濟淮南數十萬百姓,乃淮南百姓的再生父母,已是聲名遠播,我深為佩服。”果然,劉敬接濟淮南百姓一事,讓他收獲滿滿的人心。
“那先生覺得曹操又如何呢?”
“董卓作亂之時,我聽聞曹操曾出兵討伐董卓,一路追擊,今曹操迎陛下入潁川,陛下也得以安穩。隻是,我從未見過曹操,不敢輕易評價其為人。”
“曹操召先生去許縣為官,先生便趕去,此豈不是認可曹操嗎?”
“那是朝廷的任命,我自然要赴任,與曹操何幹?”
“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此乃眾所周知之事,你又如何不知?”
“曹操迎陛下入許縣,輔佐陛下,乃是忠臣,陛下唯有如曹操這樣的大臣輔佐,才能振興大漢。”
“今朝廷勢微,曹操乃為忠臣,是因為其實力不強,倘若有朝一日,曹操權傾朝野,必會取陛下而代之。今我隻據三郡之地,亦是忠於陛下,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我必不會放過他,倘若有朝一日,我據天下數州,又如何甘心為臣?”劉敬並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
徐璆聽了,也是一陣沉默,他畢竟不是傻子,誰的權勢大了,都不會甘心為臣。
“太守之誌,非我所能了解,但我知太守仁愛,若是一方霸主,亦是一方百姓之福。”
“既然如此,那先生可願意助我一把?”劉敬這話算是提出招攬。徐璆感到有點意外,畢竟劉敬剛才還說任由他去留。
“這幾年,我曾任城相、汝南太守、東海相等,皆施行教化,如今已是年邁,恐怕必有餘而力不足。”
“我據豫章以來,就一直在興教化,正缺先生這樣的人坐鎮。我在南昌建學府,又建數間蒙學,以在南昌普及蒙學,達到教化一方的目的。我聽聞先生才高八鬥,以先生之才,可在南昌行教化,造化一方百姓,如何?”
此刻,徐璆的心裏很複雜,他本來打算帶著玉璽去許縣,將玉璽還給朝廷,如此朝廷必會給他任命一個不錯的官職。可是,玉璽落入劉敬的手裏,想拿迴來是不可能的。就算劉敬允許他離開,他再去許縣,用途也不大,朝廷也不可能再征募於他。
想了一下,他覺得自己已是進退兩難,去許縣不行,迴老家徐州廣陵也不行。想來想去,還不如真去南昌,為劉敬效力算了。
“後來,徐璆被宦官陷害而罷官,曹操迎陛下歸許縣後,曾召他為官,他路過淮南時,被袁術扣留,袁術稱帝後,曾以他為上公,但為其所拒,袁術也不敢對他怎麽樣,卻也沒放他離開壽春,所以,他一直待在壽春至今。”
“漢升,你講重點。”劉敬才不關心什麽徐璆。黃忠年紀大了,說話都囉嗦起來,介紹這個徐璆老半天,弄得劉敬都不耐煩去聽。
“我從徐璆手中搜出這個東西。”說著黃忠遞給劉敬一個包袱。
劉敬接過來,隨手打開,裏麵是一個大印章,他看了一下上麵的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他嚇了一跳,手裏一鬆,印章掉落在地上。他看著黃忠:“這是玉璽?”
“正是。”
“那個徐璆是怎麽拿到的?”劉敬連忙把玉璽拿起來,放在手裏把玩著。
“我亦問過,他隻說是趁亂拿到的,袁術急於逃跑,發現不見後也沒功夫去找,他就保留至今。”
“那他得了玉璽,為何不逃跑,還留在壽春,結果還讓你給抓了?”
“他說拿到玉璽後,怕袁術追查,就躲於民宅中,後來才知道袁術已經離開壽春,一出來就被我抓了。”
“哈哈哈哈,漢升你可真是福將,我不過臨時起意,讓你去壽春打劫一番,看看袁術逃得急,有沒有落下貴重東西,結果那家夥把玉璽給落了。”劉敬笑得合不攏嘴,黃忠也是很高興。
“好吧!這個徐璆還算是有些名氣,我就見一見他。漢升,你先去休息吧,日後我必有獎賞。”
過了一會兒,黃忠就把徐璆給帶了過來,他自己則迴去歇息。
徐璆年紀五十多了,被劉敬夜晚相見,他心裏既感動又有些不安。感動是因為劉敬迫不急待地想見他,這是對他的重視,不安是因為不知道劉敬會怎麽對他,畢竟他應該也算是俘虜。
“孟玉先生,還請坐。”
“劉太守好!”
“我聽漢升說,先生曾任荊州刺史,黃巾亂時,先生曾鎮守荊州,擊破黃巾賊,為鞏固大漢江山,盡了一份力,我身為漢室宗親,對先生之舉,萬分感激!”劉敬起身,朝徐璆行了個禮。
徐璆心裏大為受用:“太守言重了,我既為荊州刺史,自然要保荊州,否則豈不是有負陛下重托?此已是十餘年前之事,不值再提!”
“我聽聞朝廷召先生去許縣為官,先生路過淮南時,被袁術扣押,今漢升雖把先生帶迴合肥,但我不是袁術,絕無為難先生之意,可任由先生去留,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徐璆一陣無語,劉敬竟沒有談玉璽之事,他自己忍不住了:“漢升乃是勇將,十餘年前我便認識他,可惜劉表不能用其才,跟了太守,他反倒能發揮其能,我亦為其感到高興。”
“漢升把我帶迴合肥,是因為我身上有玉璽,想必他已經把玉璽交給了太守,不知太守……打算怎麽辦呢?莫非想效仿袁術?”
“哈哈哈哈,先生說笑了,袁術鼠目寸光,專幹蠢事,如今如喪家之犬,亦是報應,我豈能學他?”
“那太守之意是?”
“先生認為我該如何?”
“我無法揣測太守的心思。”
劉敬沉默了一下,又問:“先生覺得我如何?”
“太守乃謙遜之人,又寬以待民,救濟淮南數十萬百姓,乃淮南百姓的再生父母,已是聲名遠播,我深為佩服。”果然,劉敬接濟淮南百姓一事,讓他收獲滿滿的人心。
“那先生覺得曹操又如何呢?”
“董卓作亂之時,我聽聞曹操曾出兵討伐董卓,一路追擊,今曹操迎陛下入潁川,陛下也得以安穩。隻是,我從未見過曹操,不敢輕易評價其為人。”
“曹操召先生去許縣為官,先生便趕去,此豈不是認可曹操嗎?”
“那是朝廷的任命,我自然要赴任,與曹操何幹?”
“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此乃眾所周知之事,你又如何不知?”
“曹操迎陛下入許縣,輔佐陛下,乃是忠臣,陛下唯有如曹操這樣的大臣輔佐,才能振興大漢。”
“今朝廷勢微,曹操乃為忠臣,是因為其實力不強,倘若有朝一日,曹操權傾朝野,必會取陛下而代之。今我隻據三郡之地,亦是忠於陛下,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我必不會放過他,倘若有朝一日,我據天下數州,又如何甘心為臣?”劉敬並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
徐璆聽了,也是一陣沉默,他畢竟不是傻子,誰的權勢大了,都不會甘心為臣。
“太守之誌,非我所能了解,但我知太守仁愛,若是一方霸主,亦是一方百姓之福。”
“既然如此,那先生可願意助我一把?”劉敬這話算是提出招攬。徐璆感到有點意外,畢竟劉敬剛才還說任由他去留。
“這幾年,我曾任城相、汝南太守、東海相等,皆施行教化,如今已是年邁,恐怕必有餘而力不足。”
“我據豫章以來,就一直在興教化,正缺先生這樣的人坐鎮。我在南昌建學府,又建數間蒙學,以在南昌普及蒙學,達到教化一方的目的。我聽聞先生才高八鬥,以先生之才,可在南昌行教化,造化一方百姓,如何?”
此刻,徐璆的心裏很複雜,他本來打算帶著玉璽去許縣,將玉璽還給朝廷,如此朝廷必會給他任命一個不錯的官職。可是,玉璽落入劉敬的手裏,想拿迴來是不可能的。就算劉敬允許他離開,他再去許縣,用途也不大,朝廷也不可能再征募於他。
想了一下,他覺得自己已是進退兩難,去許縣不行,迴老家徐州廣陵也不行。想來想去,還不如真去南昌,為劉敬效力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