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周瑜逃脫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哈,船隻自然是有的,我亦是要過江,正在湊客人呢,就加上你還需要兩個人。”
原來,擺渡的船隻一般可以坐幾個人,船家要湊足人,才能劃船過江。
“哦!那就算上在下一個。”
“看你年紀輕輕,竟如此儒雅,恐怕亦非凡人,不知尊姓大名?我姓華名歆,字子魚。”對方先報了姓名。
周瑜驚訝了:“原來是子魚先生,先生乃我仰慕之人,想不到在這裏見到了。我乃周瑜周公瑾。”
華歆是當時的名士,成名已久,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他是龍頭。他聽了周瑜之名,卻麵無表情,大概是因為此時的周瑜隻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子魚先生到江東,是遊學嗎?”
“袁術稱帝,江淮之地必定動蕩,唉!去江東投靠老友,避避戰亂。”
“子魚先生去了江東,到時可以去投靠孫策,我與孫策相識,知他一向仰慕先生。”
“孫策?一介武夫而已,我去投靠他幹嘛?說到揚州,我倒覺得豫章太守劉敬倒是不錯,隻是豫章太遠了。”
周瑜一聽,臉色異常難看,他可是被劉敬的人打得到處亂跑。
“子魚先生!”涼亭裏另外一個人打斷了兩人的話,那人指著百來步距離的渡口外停著的一艘船:“那艘船停在那裏幾天了,明明是擺渡的船,卻又不接收客人,甚是奇怪。”
“那是人家的事,我如何知道?”
周瑜也順著那人手指看了過去,正好有個人從船裏走出來,周瑜一看,怎麽覺得有點眼熟,媽呀!這不是甘寧嗎?
他嚇了一跳,連忙側了一下身,讓涼亭的柱子擋住身子,這樣一來,甘寧也看不到他。
周瑜很快就明白過來,甘寧顯然是在等著抓他,如果不是他在這涼亭裏問個話,而直接去渡口,那肯定就被甘寧發現了。
周瑜瞄到甘寧目光看著別的方向,他悄悄地站起身來,低著頭,往外走去。
“哎!你去哪呀?”華歆問了句。周瑜哪敢迴應?
這時,甘寧無意中轉過頭來,看到了個熟悉的身影,微微一愣,這不就是周瑜嗎?他看到周瑜想跑,大喊一聲:“周瑜,你站住!”
周瑜聽到叫喊,看來自己已經被看穿,他正好看到旁邊一棵樹上綁著一匹馬。此時,他也不管是誰的馬,迅速拔劍,砍斷韁繩,翻身上馬,奔馳而去。
甘寧目睹這一切,心中大急,連忙跑去馬鵬,想騎自己的馬追趕。
然而,當甘寧騎馬出來時,周瑜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他追了一會兒,到了一個岔口,也不知道周瑜往哪個方向去。他氣得直跺腳,隻好又迴到渡口。
渡口處,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走到涼亭外,一看旁邊的樹綁著的馬不見了。他急道:“我的馬呢?我的馬呢?”
他看向華歆:“先生,你一直坐在這裏,你看到我的馬了嗎?”
“剛才……有個叫周瑜的人騎走了!”
“周瑜?這是誰呀?”
華歆搖了搖頭。
小夥子惡狠狠地說:“周瑜,你記住了,敢偷我的馬,我呂蒙發誓,若是讓我再碰到你,我必不會放過你。”
此人正是呂蒙,汝南富陂人,因汝南黃巾賊作亂,他打算去江東,投靠姐夫,姐夫鄧當在孫策軍中任職。他原本打算雇傭一艘大點的船,連人帶馬都運過去。
他隻是把馬綁在這裏,在渡口裏麵找船,就這麽一眨眼的功夫,馬就被偷了。也難怪他生氣,在這戰亂年代,馬匹極其昂貴,價格不菲。更重要的是,他的隨身物品也被偷走了,唯有身上有點錢,恐怕撐不了多久。
甘寧抓不到周瑜,迴到渡口,看到坐在一旁的呂蒙,隨口一問:“小兄弟,你怎麽啦?”
剛才他在渡口的船上時,呂蒙想去渡口找船,正好曾到甘寧的手下的那艘船上詢問,甘寧也正好的船上,隻是甘寧拒絕了。所以,兩人認識。
“原來是船家,我的馬被偷了?”呂蒙的臉上露出委屈的麵容。
“馬被偷了?莫非剛才周瑜騎的馬是你的?”
“周瑜!大叔你認識周瑜?就是他!”
甘寧如今也不到三十歲,卻被一個二十歲左右的人喊大叔,怪難為情的。
周瑜跑了,甘寧也不再擔心行跡敗露:“小兄弟,不防告訴你吧?我此來渡口,就是為了抓周瑜的,所以剛才才不願意送你過江,沒想到他如此機警,居然跑了。我算是徒勞無功了。倒是,他偷了你的馬,我沒料到。”
他抓周瑜才導致周瑜偷了呂蒙的馬,他心裏倒有點不好意思了。當然,他可沒有賠償的打算,又不是他偷的,更何況那還是一匹馬。
“那大叔為什麽抓他?”
“我乃豫章太守的手下,奉命來此抓周瑜!”
聽甘寧說是劉敬的手下,呂蒙突然兩眼放光:“豫章太守?是那個汝南慎侯之後劉敬嗎?”
“正是!”
呂蒙突然有了個主意,反正自己的馬和包袱都被偷了,身上就那麽點錢,也不夠去江東找姐夫,看這位將軍挺豪爽的,不如跟他去豫章算了。
“那大叔能不能帶我去見豫章太守,我想為他效力!”
“哈哈哈哈!”甘寧忍俊不禁:“小兄弟,太守愛才是不假,可你年紀輕輕,有何才能呢?”
“我自幼就習武,也讀過一些書,大叔可試一下我的武藝,滿意的話,再為我引薦,如何?”
甘寧看到呂蒙的眼神堅定,心中一動:“你過江是為了什麽?”
“我乃汝南人,因黃巾作亂,我欲南下,去江東投靠姐夫,姐夫在孫策那裏當差。可是馬匹被偷,我身上錢也不多了,恐怕沒有盤纏去江東。”
“所以你去不了江東,就打算投效我們太守,暫為棲身之地?”
“非也,太守乃汝南慎縣人,與我是同鄉,距離我家鄉富陂不過百來裏路,太守之名,在汝南如雷貫耳,可謂是人人敬仰!我去江東不過是投姐夫而已,又不是投孫策,孫策可沒我們太守好。”
原來,擺渡的船隻一般可以坐幾個人,船家要湊足人,才能劃船過江。
“哦!那就算上在下一個。”
“看你年紀輕輕,竟如此儒雅,恐怕亦非凡人,不知尊姓大名?我姓華名歆,字子魚。”對方先報了姓名。
周瑜驚訝了:“原來是子魚先生,先生乃我仰慕之人,想不到在這裏見到了。我乃周瑜周公瑾。”
華歆是當時的名士,成名已久,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他是龍頭。他聽了周瑜之名,卻麵無表情,大概是因為此時的周瑜隻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子魚先生到江東,是遊學嗎?”
“袁術稱帝,江淮之地必定動蕩,唉!去江東投靠老友,避避戰亂。”
“子魚先生去了江東,到時可以去投靠孫策,我與孫策相識,知他一向仰慕先生。”
“孫策?一介武夫而已,我去投靠他幹嘛?說到揚州,我倒覺得豫章太守劉敬倒是不錯,隻是豫章太遠了。”
周瑜一聽,臉色異常難看,他可是被劉敬的人打得到處亂跑。
“子魚先生!”涼亭裏另外一個人打斷了兩人的話,那人指著百來步距離的渡口外停著的一艘船:“那艘船停在那裏幾天了,明明是擺渡的船,卻又不接收客人,甚是奇怪。”
“那是人家的事,我如何知道?”
周瑜也順著那人手指看了過去,正好有個人從船裏走出來,周瑜一看,怎麽覺得有點眼熟,媽呀!這不是甘寧嗎?
他嚇了一跳,連忙側了一下身,讓涼亭的柱子擋住身子,這樣一來,甘寧也看不到他。
周瑜很快就明白過來,甘寧顯然是在等著抓他,如果不是他在這涼亭裏問個話,而直接去渡口,那肯定就被甘寧發現了。
周瑜瞄到甘寧目光看著別的方向,他悄悄地站起身來,低著頭,往外走去。
“哎!你去哪呀?”華歆問了句。周瑜哪敢迴應?
這時,甘寧無意中轉過頭來,看到了個熟悉的身影,微微一愣,這不就是周瑜嗎?他看到周瑜想跑,大喊一聲:“周瑜,你站住!”
周瑜聽到叫喊,看來自己已經被看穿,他正好看到旁邊一棵樹上綁著一匹馬。此時,他也不管是誰的馬,迅速拔劍,砍斷韁繩,翻身上馬,奔馳而去。
甘寧目睹這一切,心中大急,連忙跑去馬鵬,想騎自己的馬追趕。
然而,當甘寧騎馬出來時,周瑜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他追了一會兒,到了一個岔口,也不知道周瑜往哪個方向去。他氣得直跺腳,隻好又迴到渡口。
渡口處,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走到涼亭外,一看旁邊的樹綁著的馬不見了。他急道:“我的馬呢?我的馬呢?”
他看向華歆:“先生,你一直坐在這裏,你看到我的馬了嗎?”
“剛才……有個叫周瑜的人騎走了!”
“周瑜?這是誰呀?”
華歆搖了搖頭。
小夥子惡狠狠地說:“周瑜,你記住了,敢偷我的馬,我呂蒙發誓,若是讓我再碰到你,我必不會放過你。”
此人正是呂蒙,汝南富陂人,因汝南黃巾賊作亂,他打算去江東,投靠姐夫,姐夫鄧當在孫策軍中任職。他原本打算雇傭一艘大點的船,連人帶馬都運過去。
他隻是把馬綁在這裏,在渡口裏麵找船,就這麽一眨眼的功夫,馬就被偷了。也難怪他生氣,在這戰亂年代,馬匹極其昂貴,價格不菲。更重要的是,他的隨身物品也被偷走了,唯有身上有點錢,恐怕撐不了多久。
甘寧抓不到周瑜,迴到渡口,看到坐在一旁的呂蒙,隨口一問:“小兄弟,你怎麽啦?”
剛才他在渡口的船上時,呂蒙想去渡口找船,正好曾到甘寧的手下的那艘船上詢問,甘寧也正好的船上,隻是甘寧拒絕了。所以,兩人認識。
“原來是船家,我的馬被偷了?”呂蒙的臉上露出委屈的麵容。
“馬被偷了?莫非剛才周瑜騎的馬是你的?”
“周瑜!大叔你認識周瑜?就是他!”
甘寧如今也不到三十歲,卻被一個二十歲左右的人喊大叔,怪難為情的。
周瑜跑了,甘寧也不再擔心行跡敗露:“小兄弟,不防告訴你吧?我此來渡口,就是為了抓周瑜的,所以剛才才不願意送你過江,沒想到他如此機警,居然跑了。我算是徒勞無功了。倒是,他偷了你的馬,我沒料到。”
他抓周瑜才導致周瑜偷了呂蒙的馬,他心裏倒有點不好意思了。當然,他可沒有賠償的打算,又不是他偷的,更何況那還是一匹馬。
“那大叔為什麽抓他?”
“我乃豫章太守的手下,奉命來此抓周瑜!”
聽甘寧說是劉敬的手下,呂蒙突然兩眼放光:“豫章太守?是那個汝南慎侯之後劉敬嗎?”
“正是!”
呂蒙突然有了個主意,反正自己的馬和包袱都被偷了,身上就那麽點錢,也不夠去江東找姐夫,看這位將軍挺豪爽的,不如跟他去豫章算了。
“那大叔能不能帶我去見豫章太守,我想為他效力!”
“哈哈哈哈!”甘寧忍俊不禁:“小兄弟,太守愛才是不假,可你年紀輕輕,有何才能呢?”
“我自幼就習武,也讀過一些書,大叔可試一下我的武藝,滿意的話,再為我引薦,如何?”
甘寧看到呂蒙的眼神堅定,心中一動:“你過江是為了什麽?”
“我乃汝南人,因黃巾作亂,我欲南下,去江東投靠姐夫,姐夫在孫策那裏當差。可是馬匹被偷,我身上錢也不多了,恐怕沒有盤纏去江東。”
“所以你去不了江東,就打算投效我們太守,暫為棲身之地?”
“非也,太守乃汝南慎縣人,與我是同鄉,距離我家鄉富陂不過百來裏路,太守之名,在汝南如雷貫耳,可謂是人人敬仰!我去江東不過是投姐夫而已,又不是投孫策,孫策可沒我們太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