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劉敬的手段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把皖城有名的五個家族的人都召集起來,其中包括喬公。
“諸位,我乃劉敬,本朝慎侯劉隆之後,乃漢室宗親,官拜豫章太守。諸位想必也知道,劉勳被我擊敗,跑路了,已是不知去向。”
五個人頓時麵麵相覷,不知是喜是憂。雖然不知道跑路是什麽意思,但從字麵意思來看,應該是逃跑了。
“其實,我對皖城還是頗有感情的,因為這裏文風鼎盛,紙的需求量大,在任豫章太守之前,我就幾次來皖城賣紙,那時我窮呀,據一方之地,得養活一方百姓,地方貧瘠,我隻能靠造紙手藝來養活百姓。”
這時,喬公似乎想起來了,這劉敬不就是以前來向他女兒求親鬧烏龍的那個?當時還送他幾千張紙來著,難怪剛才覺得好像在哪見過。
“後來,百姓感念我的恩情,便奉我為豫章太守,豫章出品的紙張也從此名揚天下,然而,在長江之上,匪徒不少,常常殺人越貨,我查明是劉勳所為,其暗中指使水上盜賊擄掠一方,以充皖城財富。”
反正劉勳不在,劉敬也不介意往他身上潑髒水。
“我身為一方郡守,需為民請命,故我出兵
討伐劉勳,攻破皖城,攻城時打擾到諸位,真是對不住了。”
劉敬講這麽多,就是向這些人表明,他攻打皖城師出有名,否則會留下話柄,給人殘暴的印象。
“我據皖城,自然希望能夠好好治理,讓皖城遠離開戰爭,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若想讓皖城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離不開在座諸位的支持。說起來,我還沒認識諸位,我隻知諸位之名,卻無法一一對應。”
劉敬之意是讓眾人自我介紹一下:“當然,我認識喬公,喬公兩女,美貌揚天下,當年我亦曾去過喬府,哈哈哈哈!”
喬公一對女兒美名揚,借機去喬府看的人多了,在場眾人微微一笑,隻是覺得劉敬敢當麵說出來,倒是誠實得很,幾人對劉敬反少了幾分懼意,多了幾分親和。
“我乃朱光……”
“我乃董和……”
“我乃李四……”
“我乃王五……”
劉敬點了點頭,這幾個人中,唯有董和這名字讓他感到詫異。在他的印象中,三國時代的董和是荊州人,早年舉家遷到益州,劉備入蜀時,才跟劉備。後來一想,此董和非彼董和,不過是同名同姓的人罷了。
“諸們均乃皖城名流,日後還望諸位鼎力相助。”
“隻是,我等能為太守做些什麽呢?”朱光突然問道。
“我治理地方,與劉勳不同,一地若想發展,首先要和平,我欲清剿廬江境內盜賊,使賊患不複存在,如此百姓可安心生活。我欲實行屯田之策,鼓勵和引導百姓耕種,以期待收獲,使得廬江錢糧豐盈。”
“我欲興教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我將在皖城建立書院和私塾,讓更多的人能有書讀,使皖城文風鼎盛,成為人人敬仰之處。”
“好!太守之言大善!”劉敬寥寥幾句話,把治理地方要做的三件事說得明明白白,喬公大讚起來。朱光等人也是點點頭,很是讚同劉敬的說法。
“諸位,你們覺得好就行,此乃我之期望,但若是想做到,卻並不容易,我需要諸位鼎力相助。”
“我欲剿廬江境內盜賊,但我對他們的實力知之不詳,諸位乃本地人,卻對此知之甚詳。我兵力有限,不熟地形,清剿不易,諸位可出人出力。我欲興教化,然建書院並非易事,講席與學子招募,亦需諸位相助。”
“總之,我必傾力打造皖城的未來,用得著各位的地方還很多,諸位都是本地人,想必也希望皖城成為一座繁榮之城,還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劉敬起了身,向在場之人行了個禮。
在場五個人居然沒有人站出來表態,劉敬感到一陣尷尬。其實,他倒也是有些理解,他初來乍到,在皖城沒有人脈,一來就要求別人出錢出力,在座幾人都是見多識廣,自然誰都不願意帶頭。
劉敬想了一下,便走到喬公麵前:“喬公德高望重,剛才又讚同我之言,難道不願意為皖城的將來出份力嗎?”
“這……”喬公支支吾吾起來。
劉敬低下頭,把嘴靠近喬公的耳朵,壓低聲音:“上次你白拿了我五千張紙,今我再送你五千張,你帶個頭。”果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喬公老臉一紅。
劉敬慢慢地走迴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看著喬公:“喬公乃皖城年高德劭之人,素有威望,這事喬公怎麽看呢?”
“老朽……老朽乃皖城之人,自然希望皖城越來越好,劉太守賢名在外,老朽倒也相信,願助太守一臂之力。”
“好!喬公果然乃明智之人!”劉敬又看著其他四個人,四人麵麵相覷,仍是不敢下定主意。
這時,屋外響起了一陣嘈雜聲,讓劉敬一陣心煩。
“來人!”
一名士兵咚咚咚跑了進來:“太守有何吩咐。”
“外麵出了什麽事?吵什麽吵?”
“稟太守,外麵是我們的人抓了一個叫張老六的地痞流氓。”
“張老六?什麽鳥人物?”劉敬毫不在乎,在座的五個人卻臉色微變,顯然知道這張老六是什麽人。
“我們進城時,查獲劉勳的一個倉庫,裏麵有些糧草,這張老六想阻止我們,後來查明,他是劉勳豢養的一個小頭目,手下有兩百號人,是皖城一霸,專做為非作歹之事,禍害過不少百姓。”
“禍害百姓之人,該死,既然抓到了,就地斬首,來這裏吵什麽吵?”
“是,太守!”士兵得令,咚咚咚地跑了出去。片刻之後,一聲慘叫聲響起,甚是淒厲。
“諸位,不好意思了,不知什麽鳥人物,打斷咱們的談話,真是該死,對了,剛才說到哪了?”
朱光站了出來:“太守之誌,非我等能比,既然事關皖城,我朱光必盡一分力,願任憑太守差遣。”
“諸位,我乃劉敬,本朝慎侯劉隆之後,乃漢室宗親,官拜豫章太守。諸位想必也知道,劉勳被我擊敗,跑路了,已是不知去向。”
五個人頓時麵麵相覷,不知是喜是憂。雖然不知道跑路是什麽意思,但從字麵意思來看,應該是逃跑了。
“其實,我對皖城還是頗有感情的,因為這裏文風鼎盛,紙的需求量大,在任豫章太守之前,我就幾次來皖城賣紙,那時我窮呀,據一方之地,得養活一方百姓,地方貧瘠,我隻能靠造紙手藝來養活百姓。”
這時,喬公似乎想起來了,這劉敬不就是以前來向他女兒求親鬧烏龍的那個?當時還送他幾千張紙來著,難怪剛才覺得好像在哪見過。
“後來,百姓感念我的恩情,便奉我為豫章太守,豫章出品的紙張也從此名揚天下,然而,在長江之上,匪徒不少,常常殺人越貨,我查明是劉勳所為,其暗中指使水上盜賊擄掠一方,以充皖城財富。”
反正劉勳不在,劉敬也不介意往他身上潑髒水。
“我身為一方郡守,需為民請命,故我出兵
討伐劉勳,攻破皖城,攻城時打擾到諸位,真是對不住了。”
劉敬講這麽多,就是向這些人表明,他攻打皖城師出有名,否則會留下話柄,給人殘暴的印象。
“我據皖城,自然希望能夠好好治理,讓皖城遠離開戰爭,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若想讓皖城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離不開在座諸位的支持。說起來,我還沒認識諸位,我隻知諸位之名,卻無法一一對應。”
劉敬之意是讓眾人自我介紹一下:“當然,我認識喬公,喬公兩女,美貌揚天下,當年我亦曾去過喬府,哈哈哈哈!”
喬公一對女兒美名揚,借機去喬府看的人多了,在場眾人微微一笑,隻是覺得劉敬敢當麵說出來,倒是誠實得很,幾人對劉敬反少了幾分懼意,多了幾分親和。
“我乃朱光……”
“我乃董和……”
“我乃李四……”
“我乃王五……”
劉敬點了點頭,這幾個人中,唯有董和這名字讓他感到詫異。在他的印象中,三國時代的董和是荊州人,早年舉家遷到益州,劉備入蜀時,才跟劉備。後來一想,此董和非彼董和,不過是同名同姓的人罷了。
“諸們均乃皖城名流,日後還望諸位鼎力相助。”
“隻是,我等能為太守做些什麽呢?”朱光突然問道。
“我治理地方,與劉勳不同,一地若想發展,首先要和平,我欲清剿廬江境內盜賊,使賊患不複存在,如此百姓可安心生活。我欲實行屯田之策,鼓勵和引導百姓耕種,以期待收獲,使得廬江錢糧豐盈。”
“我欲興教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我將在皖城建立書院和私塾,讓更多的人能有書讀,使皖城文風鼎盛,成為人人敬仰之處。”
“好!太守之言大善!”劉敬寥寥幾句話,把治理地方要做的三件事說得明明白白,喬公大讚起來。朱光等人也是點點頭,很是讚同劉敬的說法。
“諸位,你們覺得好就行,此乃我之期望,但若是想做到,卻並不容易,我需要諸位鼎力相助。”
“我欲剿廬江境內盜賊,但我對他們的實力知之不詳,諸位乃本地人,卻對此知之甚詳。我兵力有限,不熟地形,清剿不易,諸位可出人出力。我欲興教化,然建書院並非易事,講席與學子招募,亦需諸位相助。”
“總之,我必傾力打造皖城的未來,用得著各位的地方還很多,諸位都是本地人,想必也希望皖城成為一座繁榮之城,還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劉敬起了身,向在場之人行了個禮。
在場五個人居然沒有人站出來表態,劉敬感到一陣尷尬。其實,他倒也是有些理解,他初來乍到,在皖城沒有人脈,一來就要求別人出錢出力,在座幾人都是見多識廣,自然誰都不願意帶頭。
劉敬想了一下,便走到喬公麵前:“喬公德高望重,剛才又讚同我之言,難道不願意為皖城的將來出份力嗎?”
“這……”喬公支支吾吾起來。
劉敬低下頭,把嘴靠近喬公的耳朵,壓低聲音:“上次你白拿了我五千張紙,今我再送你五千張,你帶個頭。”果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喬公老臉一紅。
劉敬慢慢地走迴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看著喬公:“喬公乃皖城年高德劭之人,素有威望,這事喬公怎麽看呢?”
“老朽……老朽乃皖城之人,自然希望皖城越來越好,劉太守賢名在外,老朽倒也相信,願助太守一臂之力。”
“好!喬公果然乃明智之人!”劉敬又看著其他四個人,四人麵麵相覷,仍是不敢下定主意。
這時,屋外響起了一陣嘈雜聲,讓劉敬一陣心煩。
“來人!”
一名士兵咚咚咚跑了進來:“太守有何吩咐。”
“外麵出了什麽事?吵什麽吵?”
“稟太守,外麵是我們的人抓了一個叫張老六的地痞流氓。”
“張老六?什麽鳥人物?”劉敬毫不在乎,在座的五個人卻臉色微變,顯然知道這張老六是什麽人。
“我們進城時,查獲劉勳的一個倉庫,裏麵有些糧草,這張老六想阻止我們,後來查明,他是劉勳豢養的一個小頭目,手下有兩百號人,是皖城一霸,專做為非作歹之事,禍害過不少百姓。”
“禍害百姓之人,該死,既然抓到了,就地斬首,來這裏吵什麽吵?”
“是,太守!”士兵得令,咚咚咚地跑了出去。片刻之後,一聲慘叫聲響起,甚是淒厲。
“諸位,不好意思了,不知什麽鳥人物,打斷咱們的談話,真是該死,對了,剛才說到哪了?”
朱光站了出來:“太守之誌,非我等能比,既然事關皖城,我朱光必盡一分力,願任憑太守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