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孫策來襲?魯肅辯周瑜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孫策兵臨南昌城下是個事實。魯肅連忙下令,緊閉南昌城門。幸運的是,南昌城最近有錢了,囤積的糧草也比較多,也能撐幾個月。
來到南昌後,孫策看到南昌城門緊閉,知道自己行跡泄露,已經無法再偷襲。看來,奪取南昌,隻能靠強攻了。
孫策下令讓大軍休息了一天,然後列陣於南昌城下。他與周瑜率著幾百士兵,來到城下,多半是想費些口舌,說動裏麵的人投降。
“城上的人聽著,我乃烏程侯孫策,叫豫章太守劉敬出來。”此時孫策的官職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繼承孫堅的烏程侯。
魯肅在城上,他心裏不想讓孫策知道劉敬不在城內,但孫策一問,他又不能不說。孫策是個精明人,多半早已打探出劉敬的長相,所以他也沒辦法隨便找人代替。
“孫策,你率大軍來我豫章之地,意欲何為?”
“你是何人?劉敬呢?”
果然,孫策一看魯肅就知道這不是劉敬,顯然提前打探了劉敬的長相。
“我乃豫章郡尉魯肅!我主外出不在,孫策,我們與你素來井水不犯河水,你何故進犯?”魯肅一般稱劉敬為太守,但在外人麵前,有時也會以主來劉敬,以強調身份。
“哈哈哈哈,想不到劉敬不在,我孫策數萬大軍於此,攻克南昌隻有彈指之間,既然劉敬不在,你又何苦為其賣命?不如你獻城投降,如何?我擁有兩郡富饒之地,投效於我,豈不好過那劉敬?”
“至於我為何來此,若你開門投降,便是我手下之臣,我自會坦然相告!”
“哈哈哈哈!”魯肅大笑起來:“你有數萬大軍?你能有五千軍就不錯了,你與劉繇交惡,竟敢繞過劉繇攻我豫章,小心劉繇抄了你的老巢。”
“魯子敬。”孫策旁邊的周瑜也說了一句:“我久聞你的賢名,本想找個機會造訪,誰料你竟來到這豫章。”
“你又是何人?”
“廬江周瑜周公瑾!”
“原來你就是周瑜,我倒也曾聽聞你的名字,你又有何話說?”
“識時務者,在乎俊傑。魯子敬乃人傑,豈能一錯再錯?我有兩個理由,你可聽我細說。”
“劉敬隻據豫章,又是僻壤之地,軍力孱弱,西有劉表、東有劉繇,北有黃祖、劉勳,皆非劉敬所能敵,南麵卻又是荒野之地,如今豫章之境地,已是死局。”
“相較之下,伯符兵力強盛,手下能征善戰之將如雲,又據丹陽、吳兩郡,會稽郡亦是唾手可得,劉繇、劉勳雖強,卻不是伯符的對手,廬江、會稽遲早落入伯符之手。江東三郡乃南方富饒之地,又豈是豫章所能比?此其一也。”
“劉敬年僅十八九歲,乃一介文人,舉止輕佻浮誇,又不諳戰事,若天下和平,他兢兢業業,或許會有一番成就,可在這亂世,必難成大事。”
“相較之下,伯符出身名門,自幼習武,擅長軍略,以數千兵力,一兩年之間,連克廬江、丹陽、吳郡,擊敗陸康、劉繇、許貢等人,如此英雄人數,亦是世間罕見!不日,伯符必成大業。此其二也。”
“哈哈哈哈!”聽到周瑜的話,魯肅大笑起來:“我以為能從名揚一方的周瑜周公瑾嘴裏能聽到什麽精彩妙論,誰知隻不過是些粗鄙之言而已。”
“朝廷尚在,爾等仍是朝廷官員,拿朝廷俸祿,卻無視朝廷,作亂天下。孫策借袁術之兵,擅自攻擊丹陽、吳,得手後又反叛袁術,真乃不忠不義之輩。”
魯肅這話一說,孫策頓時臉色陰沉。
“攻略兩郡之地,孫策與你周瑜肆意殘殺士人、百姓,殘忍至極,如此輕率好殺之人,必不得民心,更何談大業?”
“我主乃漢室宗親,為人虛懷若穀,任人為賢,萬事以朝廷為重,保境息民,深得百姓愛戴。”
“我主鎮守豫章,擊退笮融、劉繇、劉表大軍來犯,平定山越之亂,何為不諳戰事?”
“豫章之地,俗人言之貧瘠,賢能之人卻視其為寶地,爾等不過俗人而已,怎比得上我主?我主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他日,豫章將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魯肅深知,憑造紙和印刷,豫章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富饒之地。此時,他突然心裏有個想法,莫非孫策此次攻打豫章,是為了霸占造紙術?
是了,有什麽理由會讓孫策不按常理,冒險來攻打南昌呢?唯有造紙術,孫策缺錢,需要霸占造紙術賺錢。想到這裏,他心裏怒火大起,這孫策真他媽的強盜。
周瑜隨即反駁:“哼!魯子敬,你說得倒好聽,劉敬亦不是朝廷任免的豫章太守。”
“公瑾,還扯那麽幹嘛?攻城便是!”孫策顯然被魯肅剛才的話激怒,不願意再做口舌之爭。
兩人迴到陣營中,孫策看著南昌,下令:“將士們,破南昌就在今日,攻城!”
孫策的大軍早已做好了準備,黃蓋在左,程普在右,兩個跟隨孫家多年的老將各率一支軍隊衝了上去。
士兵進入百步距離,魯肅便下令射箭。這時的南昌可是和一年前劉敬在永修時不一樣了,賺了些錢後,劉敬先保證器械糧草充足。
南昌城的弓箭射過來,孫策軍士兵跑在前麵的紛紛倒地,進攻受阻。黃蓋和程普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將,經驗豐富,連忙讓士兵用盾牌擋住弓箭,然後慢慢往前靠近。
片刻之後,孫策軍士兵終於在盾牌的掩護下,靠近城牆,架起雲梯,開始攀爬。魯肅仍是讓士兵射箭,蔣欽帶著部分士兵用石頭砸爬城牆的敵軍。
戰場的慘烈讓人觸目驚心,士兵被弓箭射中的,被石頭砸中的,都沒有當場死亡,躺在地上發出淒厲的慘叫,讓人覺得駭然。
有些士兵順著雲梯爬上城牆,黃忠和蔣欽親自上陣,擊殺那些爬上城頭的士兵。打了一個多時辰,孫策軍並沒能攻上城頭。太陽西斜,孫策下令收兵。
來到南昌後,孫策看到南昌城門緊閉,知道自己行跡泄露,已經無法再偷襲。看來,奪取南昌,隻能靠強攻了。
孫策下令讓大軍休息了一天,然後列陣於南昌城下。他與周瑜率著幾百士兵,來到城下,多半是想費些口舌,說動裏麵的人投降。
“城上的人聽著,我乃烏程侯孫策,叫豫章太守劉敬出來。”此時孫策的官職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繼承孫堅的烏程侯。
魯肅在城上,他心裏不想讓孫策知道劉敬不在城內,但孫策一問,他又不能不說。孫策是個精明人,多半早已打探出劉敬的長相,所以他也沒辦法隨便找人代替。
“孫策,你率大軍來我豫章之地,意欲何為?”
“你是何人?劉敬呢?”
果然,孫策一看魯肅就知道這不是劉敬,顯然提前打探了劉敬的長相。
“我乃豫章郡尉魯肅!我主外出不在,孫策,我們與你素來井水不犯河水,你何故進犯?”魯肅一般稱劉敬為太守,但在外人麵前,有時也會以主來劉敬,以強調身份。
“哈哈哈哈,想不到劉敬不在,我孫策數萬大軍於此,攻克南昌隻有彈指之間,既然劉敬不在,你又何苦為其賣命?不如你獻城投降,如何?我擁有兩郡富饒之地,投效於我,豈不好過那劉敬?”
“至於我為何來此,若你開門投降,便是我手下之臣,我自會坦然相告!”
“哈哈哈哈!”魯肅大笑起來:“你有數萬大軍?你能有五千軍就不錯了,你與劉繇交惡,竟敢繞過劉繇攻我豫章,小心劉繇抄了你的老巢。”
“魯子敬。”孫策旁邊的周瑜也說了一句:“我久聞你的賢名,本想找個機會造訪,誰料你竟來到這豫章。”
“你又是何人?”
“廬江周瑜周公瑾!”
“原來你就是周瑜,我倒也曾聽聞你的名字,你又有何話說?”
“識時務者,在乎俊傑。魯子敬乃人傑,豈能一錯再錯?我有兩個理由,你可聽我細說。”
“劉敬隻據豫章,又是僻壤之地,軍力孱弱,西有劉表、東有劉繇,北有黃祖、劉勳,皆非劉敬所能敵,南麵卻又是荒野之地,如今豫章之境地,已是死局。”
“相較之下,伯符兵力強盛,手下能征善戰之將如雲,又據丹陽、吳兩郡,會稽郡亦是唾手可得,劉繇、劉勳雖強,卻不是伯符的對手,廬江、會稽遲早落入伯符之手。江東三郡乃南方富饒之地,又豈是豫章所能比?此其一也。”
“劉敬年僅十八九歲,乃一介文人,舉止輕佻浮誇,又不諳戰事,若天下和平,他兢兢業業,或許會有一番成就,可在這亂世,必難成大事。”
“相較之下,伯符出身名門,自幼習武,擅長軍略,以數千兵力,一兩年之間,連克廬江、丹陽、吳郡,擊敗陸康、劉繇、許貢等人,如此英雄人數,亦是世間罕見!不日,伯符必成大業。此其二也。”
“哈哈哈哈!”聽到周瑜的話,魯肅大笑起來:“我以為能從名揚一方的周瑜周公瑾嘴裏能聽到什麽精彩妙論,誰知隻不過是些粗鄙之言而已。”
“朝廷尚在,爾等仍是朝廷官員,拿朝廷俸祿,卻無視朝廷,作亂天下。孫策借袁術之兵,擅自攻擊丹陽、吳,得手後又反叛袁術,真乃不忠不義之輩。”
魯肅這話一說,孫策頓時臉色陰沉。
“攻略兩郡之地,孫策與你周瑜肆意殘殺士人、百姓,殘忍至極,如此輕率好殺之人,必不得民心,更何談大業?”
“我主乃漢室宗親,為人虛懷若穀,任人為賢,萬事以朝廷為重,保境息民,深得百姓愛戴。”
“我主鎮守豫章,擊退笮融、劉繇、劉表大軍來犯,平定山越之亂,何為不諳戰事?”
“豫章之地,俗人言之貧瘠,賢能之人卻視其為寶地,爾等不過俗人而已,怎比得上我主?我主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他日,豫章將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魯肅深知,憑造紙和印刷,豫章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富饒之地。此時,他突然心裏有個想法,莫非孫策此次攻打豫章,是為了霸占造紙術?
是了,有什麽理由會讓孫策不按常理,冒險來攻打南昌呢?唯有造紙術,孫策缺錢,需要霸占造紙術賺錢。想到這裏,他心裏怒火大起,這孫策真他媽的強盜。
周瑜隨即反駁:“哼!魯子敬,你說得倒好聽,劉敬亦不是朝廷任免的豫章太守。”
“公瑾,還扯那麽幹嘛?攻城便是!”孫策顯然被魯肅剛才的話激怒,不願意再做口舌之爭。
兩人迴到陣營中,孫策看著南昌,下令:“將士們,破南昌就在今日,攻城!”
孫策的大軍早已做好了準備,黃蓋在左,程普在右,兩個跟隨孫家多年的老將各率一支軍隊衝了上去。
士兵進入百步距離,魯肅便下令射箭。這時的南昌可是和一年前劉敬在永修時不一樣了,賺了些錢後,劉敬先保證器械糧草充足。
南昌城的弓箭射過來,孫策軍士兵跑在前麵的紛紛倒地,進攻受阻。黃蓋和程普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將,經驗豐富,連忙讓士兵用盾牌擋住弓箭,然後慢慢往前靠近。
片刻之後,孫策軍士兵終於在盾牌的掩護下,靠近城牆,架起雲梯,開始攀爬。魯肅仍是讓士兵射箭,蔣欽帶著部分士兵用石頭砸爬城牆的敵軍。
戰場的慘烈讓人觸目驚心,士兵被弓箭射中的,被石頭砸中的,都沒有當場死亡,躺在地上發出淒厲的慘叫,讓人覺得駭然。
有些士兵順著雲梯爬上城牆,黃忠和蔣欽親自上陣,擊殺那些爬上城頭的士兵。打了一個多時辰,孫策軍並沒能攻上城頭。太陽西斜,孫策下令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