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跟黃祖買兩個縣?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我以為,我軍應繼續休養生息,積蓄實力,而這段時間,我軍當用來解決後患,那就是永修東南麵,南昌東麵,盤踞天鄱陽湖的山越。”
劉敬想了一下:“山越頂多兩三千兵力,去年在永修縣,我軍自是無力攻破,而今我軍兵力充足,消滅山越當不成問題。隻是……”他明顯不滿足於隻是平定山越。
劉敬稍微猶豫了一下:“我想奪柴桑北麵的下雉縣和鄂縣,子敬、子山,你們說,有沒有什麽辦法?”
魯肅和步騭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出言阻止。
“太守,你……這是為何?下雉縣和鄂縣有何特殊之處?”步騭問這話時,突然想起輿圖之事,看來太守是謀而後定。
“不可,下雉縣和鄂縣乃是江夏境內,黃祖駐江夏卻月城,兵力近兩萬人,實力不容小覷,我軍難以匹敵呀!”魯肅也反對。
劉敬卻早有想法:“《論語》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士兵而言,器便是兵器。今戰亂年代,士兵多寡固然重要,但器械之利,亦能讓我大軍無往不利。”
“我大漢鐵礦雖多,卻受製於各種條件,難以開采,南昌能獲得的鐵亦是寥寥無幾,又缺能工巧匠,打造不了多少兵器,且兵器普遍劣質。”
“若想改善我豫章兵器鑄造,需做兩件事,一是尋找擅長冶煉的能工巧匠;二是尋找能夠開采的鐵礦。你們說對不對?”
在場眾人都點了點頭,隻是心中仍有疑惑,這跟下雉、鄂二縣又有什麽關係呢?
“下雉縣和鄂縣卻能解決第二個問題,這兩縣蘊藏豐富的鐵礦資源,一旦開采,我軍便能鑄造鋒利的兵器,大軍在戰場上便占有優勢。”
這時代的下雉縣和鄂縣位置大概就是21世紀的大冶。何為“大冶”,便是大興爐冶,從唐朝開始起,一直到21世紀,這裏都是我國最重要的冶煉重地。劉敬的曆史還是可以的,還記得這點。如此重要的地方,他怎麽不先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呢?
“可是,太守又如何知道下雉和鄂二縣有鐵礦?”魯肅問了一句,他的提問也代表了在場所有人。
“多年以前,有人告訴我的,隻是其隱秘,我不便泄露,但此事絕對真實可靠!”
劉敬隻能胡扯,好在他的身份擺在那裏,手下人大多也相信他的話。即便有懷疑的,也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手下人也都各自思考起來。半晌之後 魯肅先說話了:“其實要奪下雉和鄂縣,也並非不可能。下雉和鄂縣位於長江南岸,距離岸邊有兩三百裏路,距離我豫章柴桑也差不多這個距離。”
“隻是黃祖築卻月城在長江北岸,實則削弱了他對長江南岸的治理。他之所以這麽選擇,是因為黃祖本人是安陸人,安陸在長江北岸,且江夏人口較少,並聚集於北岸。”
“也就是說,南岸人口較少,黃祖實際也並不一定會重視南岸。我們若黃祖與交惡,明顯不妥。若我們與黃祖交好,再以某個正當的理由,跟黃祖索取,很有可能黃祖直接就給了。”
步騭很快反駁了魯肅:“子敬你胡說什麽?黃祖終是劉表的部下,我們已和劉表交惡,又如何能結好黃祖呢?難道黃祖還敢違背劉表的命令嗎?”
魯肅沒有馬上迴答,倒是劉敬說話了:“子山,黃祖和劉表並非齊心。”
“哦,這是怎麽迴事?”
“這事我是知道的,我當時就在南陽。劉表入就荊州之時,依靠的便是蒯、蔡、黃等荊州豪族的力量,然而,他無法掌控江夏,便把江夏給了黃祖,因為黃祖是江夏本地豪族之人。”
“名義上,黃祖是劉表的下屬,聽從劉表的命令,實則黃祖應是不受劉表控製。兩年前,劉表與袁術交戰於南陽。”劉敬又想起了劉表的士兵搶收了他家糧食的事情。
“劉表截了袁術的糧草,袁術敗退於淮南,卻在途中,中了黃祖的埋伏,大敗了一場。對了,孫策之父孫堅正是死於此役。”
“此戰過後,劉表便占據了南陽,並把南陽的東南麵劃出一小塊出來,建了章陵郡,而任章陵郡太守的便是黃祖之子黃射。”
“劉表和黃祖合力擊敗袁術,兩人各得好處,劉表占了南陽,黃祖占了章陵,兩人分贓而已。從這點也看出,黃祖應該是獨立的,不從屬於劉表,隻是他照顧了劉表的麵子,名義上聽從劉表的命令。”
眾人又是麵麵相覷,這種隱秘的事情,劉敬又如何知道?就連黃忠也覺得的奇怪,當時他還沒去長沙攸縣,就在南陽,但他卻不知道這事。
“我早就懷疑黃祖和劉表的關係微妙,想不到竟是這麽一迴事。”魯肅補充了一句。
步騭也明白了:“也就是說,我們隻需結好黃祖,讓黃祖得到好處,他根本就不會因劉表而厭惡我們。”
“好處?”劉敬立馬想想自己能給黃祖什麽好處,想了一下:“要不?咱們給黃祖一些錢,把這兩個縣買下來,如何?你們說,要給黃祖多少錢?”
幾聲噗嗤,手下眾人都笑了,竟然提出花錢去買?這太離譜了。似乎眾人都忘了,先帝的時候,三公都可以花錢買得到,更何況兩個縣呢?
“無緣無故給黃祖錢,稱買兩個縣,黃祖必會生疑,屆時要麽不允,要麽允了之後又派兵奪迴去,我們就算要給錢,也得有個讓其信服的理由。”
魯肅卻覺得劉敬的想法古怪,但卻未必就沒有可行性。如今,豫章郡還是有些底蘊的,再加上賣紙賺錢也多,也給得起錢。隻是,給錢也得有個理由呀。
眾人想了一下,誰也沒想到辦法,這事也隻能先放了下來。如此一來,豫章的下一步戰略仍以猥瑣發育為主。劉敬就開始給這幫手下布置任務。
“子敬,我豫章郡三個港口,南昌、柴桑、永修,由你負責加以修築,並率軍兩千駐守於柴桑,把守我豫章大門。”
劉敬想了一下:“山越頂多兩三千兵力,去年在永修縣,我軍自是無力攻破,而今我軍兵力充足,消滅山越當不成問題。隻是……”他明顯不滿足於隻是平定山越。
劉敬稍微猶豫了一下:“我想奪柴桑北麵的下雉縣和鄂縣,子敬、子山,你們說,有沒有什麽辦法?”
魯肅和步騭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出言阻止。
“太守,你……這是為何?下雉縣和鄂縣有何特殊之處?”步騭問這話時,突然想起輿圖之事,看來太守是謀而後定。
“不可,下雉縣和鄂縣乃是江夏境內,黃祖駐江夏卻月城,兵力近兩萬人,實力不容小覷,我軍難以匹敵呀!”魯肅也反對。
劉敬卻早有想法:“《論語》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士兵而言,器便是兵器。今戰亂年代,士兵多寡固然重要,但器械之利,亦能讓我大軍無往不利。”
“我大漢鐵礦雖多,卻受製於各種條件,難以開采,南昌能獲得的鐵亦是寥寥無幾,又缺能工巧匠,打造不了多少兵器,且兵器普遍劣質。”
“若想改善我豫章兵器鑄造,需做兩件事,一是尋找擅長冶煉的能工巧匠;二是尋找能夠開采的鐵礦。你們說對不對?”
在場眾人都點了點頭,隻是心中仍有疑惑,這跟下雉、鄂二縣又有什麽關係呢?
“下雉縣和鄂縣卻能解決第二個問題,這兩縣蘊藏豐富的鐵礦資源,一旦開采,我軍便能鑄造鋒利的兵器,大軍在戰場上便占有優勢。”
這時代的下雉縣和鄂縣位置大概就是21世紀的大冶。何為“大冶”,便是大興爐冶,從唐朝開始起,一直到21世紀,這裏都是我國最重要的冶煉重地。劉敬的曆史還是可以的,還記得這點。如此重要的地方,他怎麽不先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呢?
“可是,太守又如何知道下雉和鄂二縣有鐵礦?”魯肅問了一句,他的提問也代表了在場所有人。
“多年以前,有人告訴我的,隻是其隱秘,我不便泄露,但此事絕對真實可靠!”
劉敬隻能胡扯,好在他的身份擺在那裏,手下人大多也相信他的話。即便有懷疑的,也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手下人也都各自思考起來。半晌之後 魯肅先說話了:“其實要奪下雉和鄂縣,也並非不可能。下雉和鄂縣位於長江南岸,距離岸邊有兩三百裏路,距離我豫章柴桑也差不多這個距離。”
“隻是黃祖築卻月城在長江北岸,實則削弱了他對長江南岸的治理。他之所以這麽選擇,是因為黃祖本人是安陸人,安陸在長江北岸,且江夏人口較少,並聚集於北岸。”
“也就是說,南岸人口較少,黃祖實際也並不一定會重視南岸。我們若黃祖與交惡,明顯不妥。若我們與黃祖交好,再以某個正當的理由,跟黃祖索取,很有可能黃祖直接就給了。”
步騭很快反駁了魯肅:“子敬你胡說什麽?黃祖終是劉表的部下,我們已和劉表交惡,又如何能結好黃祖呢?難道黃祖還敢違背劉表的命令嗎?”
魯肅沒有馬上迴答,倒是劉敬說話了:“子山,黃祖和劉表並非齊心。”
“哦,這是怎麽迴事?”
“這事我是知道的,我當時就在南陽。劉表入就荊州之時,依靠的便是蒯、蔡、黃等荊州豪族的力量,然而,他無法掌控江夏,便把江夏給了黃祖,因為黃祖是江夏本地豪族之人。”
“名義上,黃祖是劉表的下屬,聽從劉表的命令,實則黃祖應是不受劉表控製。兩年前,劉表與袁術交戰於南陽。”劉敬又想起了劉表的士兵搶收了他家糧食的事情。
“劉表截了袁術的糧草,袁術敗退於淮南,卻在途中,中了黃祖的埋伏,大敗了一場。對了,孫策之父孫堅正是死於此役。”
“此戰過後,劉表便占據了南陽,並把南陽的東南麵劃出一小塊出來,建了章陵郡,而任章陵郡太守的便是黃祖之子黃射。”
“劉表和黃祖合力擊敗袁術,兩人各得好處,劉表占了南陽,黃祖占了章陵,兩人分贓而已。從這點也看出,黃祖應該是獨立的,不從屬於劉表,隻是他照顧了劉表的麵子,名義上聽從劉表的命令。”
眾人又是麵麵相覷,這種隱秘的事情,劉敬又如何知道?就連黃忠也覺得的奇怪,當時他還沒去長沙攸縣,就在南陽,但他卻不知道這事。
“我早就懷疑黃祖和劉表的關係微妙,想不到竟是這麽一迴事。”魯肅補充了一句。
步騭也明白了:“也就是說,我們隻需結好黃祖,讓黃祖得到好處,他根本就不會因劉表而厭惡我們。”
“好處?”劉敬立馬想想自己能給黃祖什麽好處,想了一下:“要不?咱們給黃祖一些錢,把這兩個縣買下來,如何?你們說,要給黃祖多少錢?”
幾聲噗嗤,手下眾人都笑了,竟然提出花錢去買?這太離譜了。似乎眾人都忘了,先帝的時候,三公都可以花錢買得到,更何況兩個縣呢?
“無緣無故給黃祖錢,稱買兩個縣,黃祖必會生疑,屆時要麽不允,要麽允了之後又派兵奪迴去,我們就算要給錢,也得有個讓其信服的理由。”
魯肅卻覺得劉敬的想法古怪,但卻未必就沒有可行性。如今,豫章郡還是有些底蘊的,再加上賣紙賺錢也多,也給得起錢。隻是,給錢也得有個理由呀。
眾人想了一下,誰也沒想到辦法,這事也隻能先放了下來。如此一來,豫章的下一步戰略仍以猥瑣發育為主。劉敬就開始給這幫手下布置任務。
“子敬,我豫章郡三個港口,南昌、柴桑、永修,由你負責加以修築,並率軍兩千駐守於柴桑,把守我豫章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