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黃忠來訪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何退?我軍已丟失船隻!三四百艘船,我軍上哪弄去?”
“這……刺史,我們也隻能在湖漢水邊收集百姓的船隻。”許邵隨口就答。
太史慈此時氣消了不少:“若在湖漢水搜集船隻,恐怕收不了多少,況且這是敵軍的地盤,敵軍可能會出兵幹擾,當退兵到柴桑境內,遠離南昌,才能搜集船隻。”
“再者,光靠民間搜集可能不夠,且會浪費太多時間,我軍糧草不多,刺史當派人迴彭澤,讓駐守彭澤的滕承嗣,再從彭澤駛一些船隻過來。如此就沒問題了。”
“嗯!還是子義說得對。”劉繇一聽,也覺得太史慈說得有道理。
許邵又問:“若南昌出兵糾纏,那我軍該怎麽辦?”
“那就……明日撤軍時子義和張英斷後!若南昌敢出兵,你們必能破之。”劉繇迴答。
“刺史!”太史慈雙站了起來,雙手抱拳:“港口被擊之事,為劉敬所為,但劉敬恐怕未歸南昌,南昌城內仍不知我軍要撤兵。不如,明日我率軍再攻打南昌,掩護刺史撤退。”
“待刺史遠去之後,我再撤兵。如此一來,南昌守兵亦不敢貿然追擊。待其得知時,我軍早已退遠。”
劉繇低頭想了一下:“好!就依子義子之言。”
又過了一天,太史慈率兩千兵,準備再攻打南昌。與此同時,劉繇率等人率餘下軍隊撤退。
為了掩護劉繇撤退,太史慈早早就列陣,卻不攻城。待到午後,他看到劉繇的軍隊已經走遠,正準備象征性地攻一次城,然後再撤退。
哪知他還沒攻城,南昌城門打開了。原來劉敬已經午時趕到南昌,聽到劉繇大軍還在城外,也不休息,就率三千軍出來。
劉敬由甘寧和周泰在左右保護,直接騎馬來到陣前。太史慈不願意示弱,也騎馬向前幾步。
“原來是太史將軍,怎麽?劉繇還沒撤兵?”劉敬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就問了。
“撤兵?刺史自然要攻破南昌,豈會撤兵?”
“太史將軍就別裝了,你我都不是傻子,我劫走了你們的船隻,你大軍不退,等著喝西北風嗎?”
太史慈不知道喝什麽西北風,但心裏明白劉敬已經知道劉繇撤兵。
“莫非子義故意列陣在這裏,隻是裝個樣子,以掩護劉繇撤兵?”劉敬總算是明白了過來,他還主動跟太史慈套近乎,稱唿都變了:“子義你也別裝了,太累,撤兵吧,我不追擊就是了。”
說完,劉敬也不再理會太史慈,便率軍迴城裏麵。
走了幾步,劉敬又突然停住腳步,轉過頭來:“迴去告訴劉繇,他真正的敵人不是我,而是孫策。孫策驍勇善戰,野心勃勃,在袁術手下待不久。”
“如我所料不差,孫策很快就會脫離袁術,脫離之後,他第一個要打的人就是劉繇。”說完,劉敬又轉頭離去。
太史慈微微一愣,又細細思索劉敬的話。隨後,他歎了一口氣,決定不裝了,於是下令大軍往柴桑方向撤退。
看到太史慈率軍離去,劉敬派出斥候盯著,不追歸不追,防範還是要有的。南昌到彭澤水路走一兩天就到,別看劉繇現在大軍缺糧,但補充糧草卻很容易。
以他現在的實力,死磕劉繇,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損失必定不小,就不值得了。
劉繇撤兵後,眾人的壓力才降了下來。劉敬據南昌以來的一大劫難,總算是毫發無損地度過了。
傍晚時分,一個士兵來報,有人來找,來人稱一定要見到他。劉敬有些詫異,誰會來找他呢?於是他讓士兵把來人帶了進來,是一個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他的意料之內的人,正是黃忠。
“漢升你來了?”
“嗯!我來了!”
“那你還有什麽話說?”
黃忠在劉敬麵前跪了下來,抱拳施禮:“劉先生……我……”
他吞吐了一下,慢慢整理自己的思緒,接著說:“前幾日,先生擒拿劉將軍,我答應先生,若先生放了劉將軍後,劉將軍食言,沒有退兵,我便以死謝罪!哪料,劉將軍果真食言,引兵來攻,又被先生擊敗,我已無地自容。”
“大丈夫行事磊落,如日月皎然,我既下此承諾,自當遵守諾言,隻是……隻是……”
黃忠自己也覺得為難,顯然他覺得自己理應兌現承諾,自盡謝罪,但又不可能真的下手。
他頓了一下,抽泣了一聲,又說:“隻是……我家有幼子,年已二十,多年病重,今病剛有起色,我若死了,他孤苦無依,必也難存活。”
“你起來吧!”劉敬接著說:“此事不過是我戲言而已,我亦不會當迴事,你不必千裏迢迢來到這裏。”
“當日情況,先生絕非戲言……”
“漢升。”黃忠還想說什麽,劉敬打斷了他:“你能來這裏,本就表明你乃信守承諾之人,隻是不該草率替別人出頭,你當吸取教訓才是。”
“我要你性命有何用?你若活著還有點用處,死了就無用了。此事就此揭過,以後你無須再提,你我仍是敵人,不宜往來過多,沒什麽事的話,你就迴去吧。”
黃忠與劉敬私下見麵,若被荊州人所知,對他可不妙。黃忠聽到劉敬還在為他著想,心裏感到一熱。
他再次跪倒在地,向劉敬抱拳:“先生大義,然我黃忠一向頂天立地,亦不願做不信守承諾之人,我思來想去,唯有一法。”
“我黃忠尚有幾分武藝,也能征戰沙場,若是先生不棄,我願投於先生門下,為先生當牛做馬,一則可換種方式來兌現承諾,二則亦可保全家小,此乃兩全其美之策。”
“這……”劉敬稍微猶豫。
“還望先生不棄!”黃忠把頭伏在地上。
此時,劉敬也不再扭捏,連忙扶他起來:“若是投了我,劉表那邊你怎麽交代?”
“來此之前,我已把官印交由劉將軍,辭官不當了。”
“這……刺史,我們也隻能在湖漢水邊收集百姓的船隻。”許邵隨口就答。
太史慈此時氣消了不少:“若在湖漢水搜集船隻,恐怕收不了多少,況且這是敵軍的地盤,敵軍可能會出兵幹擾,當退兵到柴桑境內,遠離南昌,才能搜集船隻。”
“再者,光靠民間搜集可能不夠,且會浪費太多時間,我軍糧草不多,刺史當派人迴彭澤,讓駐守彭澤的滕承嗣,再從彭澤駛一些船隻過來。如此就沒問題了。”
“嗯!還是子義說得對。”劉繇一聽,也覺得太史慈說得有道理。
許邵又問:“若南昌出兵糾纏,那我軍該怎麽辦?”
“那就……明日撤軍時子義和張英斷後!若南昌敢出兵,你們必能破之。”劉繇迴答。
“刺史!”太史慈雙站了起來,雙手抱拳:“港口被擊之事,為劉敬所為,但劉敬恐怕未歸南昌,南昌城內仍不知我軍要撤兵。不如,明日我率軍再攻打南昌,掩護刺史撤退。”
“待刺史遠去之後,我再撤兵。如此一來,南昌守兵亦不敢貿然追擊。待其得知時,我軍早已退遠。”
劉繇低頭想了一下:“好!就依子義子之言。”
又過了一天,太史慈率兩千兵,準備再攻打南昌。與此同時,劉繇率等人率餘下軍隊撤退。
為了掩護劉繇撤退,太史慈早早就列陣,卻不攻城。待到午後,他看到劉繇的軍隊已經走遠,正準備象征性地攻一次城,然後再撤退。
哪知他還沒攻城,南昌城門打開了。原來劉敬已經午時趕到南昌,聽到劉繇大軍還在城外,也不休息,就率三千軍出來。
劉敬由甘寧和周泰在左右保護,直接騎馬來到陣前。太史慈不願意示弱,也騎馬向前幾步。
“原來是太史將軍,怎麽?劉繇還沒撤兵?”劉敬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就問了。
“撤兵?刺史自然要攻破南昌,豈會撤兵?”
“太史將軍就別裝了,你我都不是傻子,我劫走了你們的船隻,你大軍不退,等著喝西北風嗎?”
太史慈不知道喝什麽西北風,但心裏明白劉敬已經知道劉繇撤兵。
“莫非子義故意列陣在這裏,隻是裝個樣子,以掩護劉繇撤兵?”劉敬總算是明白了過來,他還主動跟太史慈套近乎,稱唿都變了:“子義你也別裝了,太累,撤兵吧,我不追擊就是了。”
說完,劉敬也不再理會太史慈,便率軍迴城裏麵。
走了幾步,劉敬又突然停住腳步,轉過頭來:“迴去告訴劉繇,他真正的敵人不是我,而是孫策。孫策驍勇善戰,野心勃勃,在袁術手下待不久。”
“如我所料不差,孫策很快就會脫離袁術,脫離之後,他第一個要打的人就是劉繇。”說完,劉敬又轉頭離去。
太史慈微微一愣,又細細思索劉敬的話。隨後,他歎了一口氣,決定不裝了,於是下令大軍往柴桑方向撤退。
看到太史慈率軍離去,劉敬派出斥候盯著,不追歸不追,防範還是要有的。南昌到彭澤水路走一兩天就到,別看劉繇現在大軍缺糧,但補充糧草卻很容易。
以他現在的實力,死磕劉繇,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損失必定不小,就不值得了。
劉繇撤兵後,眾人的壓力才降了下來。劉敬據南昌以來的一大劫難,總算是毫發無損地度過了。
傍晚時分,一個士兵來報,有人來找,來人稱一定要見到他。劉敬有些詫異,誰會來找他呢?於是他讓士兵把來人帶了進來,是一個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他的意料之內的人,正是黃忠。
“漢升你來了?”
“嗯!我來了!”
“那你還有什麽話說?”
黃忠在劉敬麵前跪了下來,抱拳施禮:“劉先生……我……”
他吞吐了一下,慢慢整理自己的思緒,接著說:“前幾日,先生擒拿劉將軍,我答應先生,若先生放了劉將軍後,劉將軍食言,沒有退兵,我便以死謝罪!哪料,劉將軍果真食言,引兵來攻,又被先生擊敗,我已無地自容。”
“大丈夫行事磊落,如日月皎然,我既下此承諾,自當遵守諾言,隻是……隻是……”
黃忠自己也覺得為難,顯然他覺得自己理應兌現承諾,自盡謝罪,但又不可能真的下手。
他頓了一下,抽泣了一聲,又說:“隻是……我家有幼子,年已二十,多年病重,今病剛有起色,我若死了,他孤苦無依,必也難存活。”
“你起來吧!”劉敬接著說:“此事不過是我戲言而已,我亦不會當迴事,你不必千裏迢迢來到這裏。”
“當日情況,先生絕非戲言……”
“漢升。”黃忠還想說什麽,劉敬打斷了他:“你能來這裏,本就表明你乃信守承諾之人,隻是不該草率替別人出頭,你當吸取教訓才是。”
“我要你性命有何用?你若活著還有點用處,死了就無用了。此事就此揭過,以後你無須再提,你我仍是敵人,不宜往來過多,沒什麽事的話,你就迴去吧。”
黃忠與劉敬私下見麵,若被荊州人所知,對他可不妙。黃忠聽到劉敬還在為他著想,心裏感到一熱。
他再次跪倒在地,向劉敬抱拳:“先生大義,然我黃忠一向頂天立地,亦不願做不信守承諾之人,我思來想去,唯有一法。”
“我黃忠尚有幾分武藝,也能征戰沙場,若是先生不棄,我願投於先生門下,為先生當牛做馬,一則可換種方式來兌現承諾,二則亦可保全家小,此乃兩全其美之策。”
“這……”劉敬稍微猶豫。
“還望先生不棄!”黃忠把頭伏在地上。
此時,劉敬也不再扭捏,連忙扶他起來:“若是投了我,劉表那邊你怎麽交代?”
“來此之前,我已把官印交由劉將軍,辭官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