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南昌大戰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史慈在旁邊看著,覺得索然無味,按照他的意思,大軍都到了,開戰便是,何必囉囉嗦嗦講老半天呢?他似乎忘了,當時他也是在城門前嘮叨老半天。
“原來刺史率軍來此,是攻南昌來的,刺史攻城,我接著便是。”魯肅也不再和劉繇廢話,打就打吧!
“魯子敬,我曾聽說過你?”許邵突然開口。
“哦!你是何人?”
“我乃汝南許邵許子將!”
“就是月旦評的許子將?”
“不錯!”
“哈哈哈哈,我聽聞你傲慢無比,原徐州刺史陶謙待你甚厚,你卻不辭而別,可有這事?”
說起陶謙之事,許邵心中一陣怒火:“哼!那陶謙好虛名,我早就看出他有不良企圖,為避免災禍,才先行離開,而他卻抓了幾個與我相交的賓客。”
“哈哈哈哈!”魯肅再次大笑起來:“許邵,聽說你善於評人,今日我才知,你不過徒有虛名罷了,分明是你投靠陶謙在先,陶謙厚待你,你享受著他的供奉,卻妄加猜測,反說陶謙有什麽不良企圖。”
“你不過是個避亂的文人,在汝南待不住了,才四處漂泊,你身上有什麽值得陶謙圖謀的?”
“陶謙對你禮遇周到,你卻不辭而別,已丟盡顏麵,是你無禮在先,陶謙才會抓了幾個與你相交之人,不過是問明情況而已,而後,陶謙亦將這幾個人給放了。”
“如今倒好,陶謙已死,你卻在此誹謗他,來成就你的名聲,許邵,最好虛名的並非陶謙,而是你!”
魯肅一陣臭罵,把許邵罵得啞口無言。本來他還想著,以自己的名聲來說服魯肅投降,那也是大功一件,哪料反被魯肅一陣羞辱。
許邵惱羞成怒,也指著城頭上大罵:“魯肅,我敬你,你卻汙辱於我,待刺史攻入南昌時,我必活剮了你!”
他拱手向劉繇說道:“刺史,還是著手準備攻城吧!”
劉繇拂袖而去。迴到營寨,他和手下幾名將領文臣聚了一下,包括太史慈、張英、孫邵等。
“今日休息一日,明日攻城,子義,上次你兵敗,此次要知恥而後勇。”
“刺史請放心,我必破南昌,隻是上次我是被敵軍從背後突襲,這次刺史當派斥候,探查附近,以免那劉敬故伎重演,又派軍隊藏於林間。”
“子義放心,此乃覆車之戒,我自當吸取教訓。”
次日,劉繇派出很多斥候,對周邊進行探查,以防劉敬暗中隱藏軍隊。他又親自壓陣,太史慈率軍攻南昌城。
太史慈率三千軍衝鋒,往南昌城跑去。魯肅早有準備,以弓兵射箭,阻止敵軍。
太史慈亦是早有準備,直接讓士兵冒著弓箭推著雲梯往前衝,然後架設雲梯,攀登城牆。
一旦劉繇的軍隊有士兵登上城,周泰就負責帶著士兵與登城的敵軍交戰。
雙方大戰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仍是不分勝負。劉繇看到士兵疲倦,便下令收兵。
此後的連續三天,劉繇讓手下幾個將領張英、薛禮等,輪流率軍攻城。輪了一圈後,又到太史慈了。
“子義,斥候連續三天在周邊探查,沒有查到敵軍的蹤跡,想來此次敵軍沒有藏兵,明日起,你要全力攻城。”
原來,前幾天攻城,劉繇有所保留。他擔心敵軍有暗招,從後方殺出,若他全力攻城,就沒有兵力去應對敵軍的暗招了。
“刺史,連續攻三天城了,士兵疲憊,再攻城恐怕士氣不振。”
劉繇點了點頭:“嗯,那就休息一天。”
“我們有七千士兵,南昌城內的士兵看著最多三千,我軍不如把士兵分成兩部分,輪流攻城,如此可以連續不停歇,而南昌兵力少,卻不能輪流防守。”
“時間長了,其士兵必會疲憊不堪,屆時便是我軍破城的大好時機。”
“嗯!子敬所言極是,就這麽辦!”
劉繇聽從太史慈的建議,讓大軍休息一天,然後把大軍一分為二,輪流攻城。
……
從建成縣迴到湖漢水邊,劉敬的軍隊花了將近兩天時間。算下來,從他率軍離開南昌,到解決荊州軍,再到迴到湖漢水,總共六天時間。
這時,斥候來報,劉繇正在率軍攻打南昌,雙方在南昌北門交戰。
“太守,你看我們該怎麽辦?是要迴南昌,還是繼續執行咱們之前的計劃?”甘寧指的是找機會偷襲劉繇的軍隊。
“自然要執行之前的計劃。”
甘寧一聽心喜:“那就好。”
劉敬並不知道,他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劉繇曾派斥候在南昌周邊大索三日,直到一天前才縮小搜索範圍。若是他早迴來一天,很有可能會被發現。
劉敬想了一下:“公奕,你把荊州投降的那些士兵帶迴城,然後助子敬守城,我和興霸再想辦法偷襲劉繇的軍隊。”
“太守,為何要把這些士兵送迴南昌?”
“這些是降兵,未經我軍訓練,也未必會聽命令,帶著是累贅。偷襲這種事,自然要用我們南昌的精銳軍隊。”
“好吧!”蔣欽雖更願意留下來,但對於劉敬的命令,他還是要執行。
“今日天色已晚,先在湖漢水邊安紮營寨,明日早上過河。提前準備好船隻。”其實,幾天前過江後,甘寧讓人把船藏了起來。不過,這船並非戰船,隻是普通的民用船隻。
次日上午,劉敬率軍過河。過河後,劉敬和甘寧帶足約十天糧草,率軍離去。蔣欽先把船隻藏好,率餘下的降兵和輜重,繞道到南門,迴到南昌。
劉繇仍在攻城,但不能撼動南昌城。魯肅知道蔣欽迴來,連忙詢問劉敬的情況,得知劉敬解決了荊州軍,真是欣喜若狂。
隻是對於劉敬和甘寧率軍偷襲一事,他略有不滿。他覺得這種事交給甘寧一個人就行,劉敬就沒必要去犯險。
話說劉敬和甘寧兩人率著約兩千兵藏在密林裏麵。劉敬先派斥候去查探劉繇登岸之地是不是距離南昌幾十裏路的港口之處。
“原來刺史率軍來此,是攻南昌來的,刺史攻城,我接著便是。”魯肅也不再和劉繇廢話,打就打吧!
“魯子敬,我曾聽說過你?”許邵突然開口。
“哦!你是何人?”
“我乃汝南許邵許子將!”
“就是月旦評的許子將?”
“不錯!”
“哈哈哈哈,我聽聞你傲慢無比,原徐州刺史陶謙待你甚厚,你卻不辭而別,可有這事?”
說起陶謙之事,許邵心中一陣怒火:“哼!那陶謙好虛名,我早就看出他有不良企圖,為避免災禍,才先行離開,而他卻抓了幾個與我相交的賓客。”
“哈哈哈哈!”魯肅再次大笑起來:“許邵,聽說你善於評人,今日我才知,你不過徒有虛名罷了,分明是你投靠陶謙在先,陶謙厚待你,你享受著他的供奉,卻妄加猜測,反說陶謙有什麽不良企圖。”
“你不過是個避亂的文人,在汝南待不住了,才四處漂泊,你身上有什麽值得陶謙圖謀的?”
“陶謙對你禮遇周到,你卻不辭而別,已丟盡顏麵,是你無禮在先,陶謙才會抓了幾個與你相交之人,不過是問明情況而已,而後,陶謙亦將這幾個人給放了。”
“如今倒好,陶謙已死,你卻在此誹謗他,來成就你的名聲,許邵,最好虛名的並非陶謙,而是你!”
魯肅一陣臭罵,把許邵罵得啞口無言。本來他還想著,以自己的名聲來說服魯肅投降,那也是大功一件,哪料反被魯肅一陣羞辱。
許邵惱羞成怒,也指著城頭上大罵:“魯肅,我敬你,你卻汙辱於我,待刺史攻入南昌時,我必活剮了你!”
他拱手向劉繇說道:“刺史,還是著手準備攻城吧!”
劉繇拂袖而去。迴到營寨,他和手下幾名將領文臣聚了一下,包括太史慈、張英、孫邵等。
“今日休息一日,明日攻城,子義,上次你兵敗,此次要知恥而後勇。”
“刺史請放心,我必破南昌,隻是上次我是被敵軍從背後突襲,這次刺史當派斥候,探查附近,以免那劉敬故伎重演,又派軍隊藏於林間。”
“子義放心,此乃覆車之戒,我自當吸取教訓。”
次日,劉繇派出很多斥候,對周邊進行探查,以防劉敬暗中隱藏軍隊。他又親自壓陣,太史慈率軍攻南昌城。
太史慈率三千軍衝鋒,往南昌城跑去。魯肅早有準備,以弓兵射箭,阻止敵軍。
太史慈亦是早有準備,直接讓士兵冒著弓箭推著雲梯往前衝,然後架設雲梯,攀登城牆。
一旦劉繇的軍隊有士兵登上城,周泰就負責帶著士兵與登城的敵軍交戰。
雙方大戰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仍是不分勝負。劉繇看到士兵疲倦,便下令收兵。
此後的連續三天,劉繇讓手下幾個將領張英、薛禮等,輪流率軍攻城。輪了一圈後,又到太史慈了。
“子義,斥候連續三天在周邊探查,沒有查到敵軍的蹤跡,想來此次敵軍沒有藏兵,明日起,你要全力攻城。”
原來,前幾天攻城,劉繇有所保留。他擔心敵軍有暗招,從後方殺出,若他全力攻城,就沒有兵力去應對敵軍的暗招了。
“刺史,連續攻三天城了,士兵疲憊,再攻城恐怕士氣不振。”
劉繇點了點頭:“嗯,那就休息一天。”
“我們有七千士兵,南昌城內的士兵看著最多三千,我軍不如把士兵分成兩部分,輪流攻城,如此可以連續不停歇,而南昌兵力少,卻不能輪流防守。”
“時間長了,其士兵必會疲憊不堪,屆時便是我軍破城的大好時機。”
“嗯!子敬所言極是,就這麽辦!”
劉繇聽從太史慈的建議,讓大軍休息一天,然後把大軍一分為二,輪流攻城。
……
從建成縣迴到湖漢水邊,劉敬的軍隊花了將近兩天時間。算下來,從他率軍離開南昌,到解決荊州軍,再到迴到湖漢水,總共六天時間。
這時,斥候來報,劉繇正在率軍攻打南昌,雙方在南昌北門交戰。
“太守,你看我們該怎麽辦?是要迴南昌,還是繼續執行咱們之前的計劃?”甘寧指的是找機會偷襲劉繇的軍隊。
“自然要執行之前的計劃。”
甘寧一聽心喜:“那就好。”
劉敬並不知道,他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劉繇曾派斥候在南昌周邊大索三日,直到一天前才縮小搜索範圍。若是他早迴來一天,很有可能會被發現。
劉敬想了一下:“公奕,你把荊州投降的那些士兵帶迴城,然後助子敬守城,我和興霸再想辦法偷襲劉繇的軍隊。”
“太守,為何要把這些士兵送迴南昌?”
“這些是降兵,未經我軍訓練,也未必會聽命令,帶著是累贅。偷襲這種事,自然要用我們南昌的精銳軍隊。”
“好吧!”蔣欽雖更願意留下來,但對於劉敬的命令,他還是要執行。
“今日天色已晚,先在湖漢水邊安紮營寨,明日早上過河。提前準備好船隻。”其實,幾天前過江後,甘寧讓人把船藏了起來。不過,這船並非戰船,隻是普通的民用船隻。
次日上午,劉敬率軍過河。過河後,劉敬和甘寧帶足約十天糧草,率軍離去。蔣欽先把船隻藏好,率餘下的降兵和輜重,繞道到南門,迴到南昌。
劉繇仍在攻城,但不能撼動南昌城。魯肅知道蔣欽迴來,連忙詢問劉敬的情況,得知劉敬解決了荊州軍,真是欣喜若狂。
隻是對於劉敬和甘寧率軍偷襲一事,他略有不滿。他覺得這種事交給甘寧一個人就行,劉敬就沒必要去犯險。
話說劉敬和甘寧兩人率著約兩千兵藏在密林裏麵。劉敬先派斥候去查探劉繇登岸之地是不是距離南昌幾十裏路的港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