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灑在周王宮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柔和的光芒。周成王姬誦於寢殿中悠悠轉醒,他的眼眸清澈而明亮,透著少年天子獨有的英氣與聰慧。簡單洗漱後,他身著一襲素白鑲金的常服,未施過多繁飾,僅以一枚溫潤玉佩點綴腰間,散發著內斂而尊貴的氣質。


    步出寢殿,庭院中一片靜謐。幾株桃花樹正值花期,粉白的花瓣隨風飄落,似雪般輕盈。姬誦信步其間,感受著這片刻寧靜,然思緒卻已飄飛至國家大事之上。自登基以來,他時刻不敢忘懷父王武王的遺誌,亦深知自己肩負著周室興衰的重任。每一項決策,每一次政令的頒布,皆關乎著天下百姓的福祉與國家的未來走向。


    “陛下,早膳已備好。”侍從的輕聲唿喚打斷了他的沉思。


    姬誦微微點頭,步入膳廳。簡單用過早膳後,他前往正殿。此時,太保召公奭與太師周公旦已在殿內等候。二人見成王到來,趕忙行禮。


    “陛下,今日朝會,臣等有諸多事務欲與陛下商議。”周公旦恭敬地說道。


    姬誦端坐於王座之上,神色莊重:“但說無妨。”


    召公奭率先開口:“陛下,如今國內農桑之事漸有起色,然水利設施仍有諸多不足。臣以為,當組織民力,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引河水灌溉農田,可保豐收無虞,亦能防旱澇之災。”


    姬誦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道:“興修水利,雖利在長遠,然工程浩大,需耗費大量民力財力。朕恐百姓負擔過重,心生怨懟。”


    周公旦接話道:“陛下聖明,此慮甚是。臣建議,可分段興修,逐年推進。且朝廷給予參與工程的百姓適當補償,或減免賦稅,或發放口糧。如此,既能減輕百姓負擔,又可保工程順利進行。”


    姬誦點頭認可:“此策可行。便著令相關官員著手籌劃,務必妥善安排。”


    朝會散去,姬誦留下周公旦與召公奭,神色凝重地說道:“二位愛卿,朕近日聞聽邊疆之地,時有蠻夷侵擾。雖未釀成大禍,然長此以往,必危及我大周疆土。朕欲加強邊疆防禦,卻苦無良策,不知二位有何高見?”


    周公旦沉思片刻,道:“陛下,邊疆防禦,重在兵將與工事。可增派精銳之師駐守,同時修築堅固堡壘與了望塔,以便及時察覺敵軍動向。再者,可與邊疆諸部落交好,或通商互市,或聯姻結親,化幹戈為玉帛。”


    召公奭補充道:“陛下,還可在邊疆地區推行屯墾之策。令士兵與百姓共同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一則可自給自足,減少糧草運輸之難;二則可使百姓安居樂業,增強邊疆凝聚力。”


    姬誦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二位愛卿所言,甚合朕意。朕當立即著手安排,保我大周邊疆安寧。”


    數日後,興修水利之事在各地有條不紊地展開。百姓們聽聞朝廷的補償政策,紛紛踴躍參與。在一條大河之畔,數以千計的百姓與士兵們齊心協力,搬運石塊,挖掘溝渠。監工的官員們認真負責,確保工程質量。


    “鄉親們,加把勁!此水利一成,咱們的農田便有了保障,再也不怕旱澇啦!”一位老者大聲唿喊著,鼓舞士氣。


    眾人齊聲響應,號子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而在邊疆,增派的軍隊陸續抵達。將領們指揮士兵們修築堡壘,他們依山傍水,選擇險要地勢,用巨大的石塊和木材構建起堅固的防禦工事。了望塔上,哨兵們日夜值守,警惕地注視著遠方。


    同時,負責與邊疆部落交涉的使者們也紛紛出發。他們帶著大周的誠意與厚禮,前往各個部落。在一個名為匈奴的部落中,使者見到了部落首領。


    “我大周天子心懷仁德,願與貴部落修好。若貴部落不再侵擾我大周邊疆,我朝願與爾等通商,互市互利。”使者言辭懇切地說道。


    匈奴首領沉思片刻,道:“爾等所言,可有誠意?”


    使者取出大周皇帝的詔書與豐厚禮物,展示道:“此乃陛下的詔書與賞賜,足見我朝誠意。”


    匈奴首領見狀,最終點頭道:“既如此,我部落願與大周修好。”


    隨著各項政策的推進,周王朝逐漸呈現出一片繁榮穩定的景象。國內農業豐收,糧倉充實;邊疆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姬誦深知,這一切皆得益於上天的庇佑與群臣百姓的努力。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姬誦決定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感謝上蒼與祖先的恩賜,並祈求福祉永續。


    祭祀當日,鎬京的太廟前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巨大的青銅祭器擺放整齊,裏麵盛滿了新鮮的穀物、水果與美酒。牛羊等犧牲被洗刷得幹幹淨淨,角上係著紅綢,顯得格外莊重。


    姬誦身著華麗的祭服,頭戴冕旒,在群臣的簇擁下,緩緩走向太廟。他的步伐沉穩而緩慢,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對天地神靈的敬畏。


    進入太廟,香煙嫋嫋,燭光搖曳。姬誦來到祭台前,親自點燃香燭,然後跪地叩首,口中念念有詞:“上天蒼蒼,祖先在上。姬誦承蒙庇佑,得以治世。今大周初興,百姓安樂,皆賴上蒼之恩澤。姬誦在此虔誠叩拜,願上天繼續賜福,保我大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佑我百姓豐衣足食,福壽康寧;亦望祖先英靈,護佑姬誦,明察秋毫,使我大周江山永固,萬世不朽……”


    祭文誦讀完畢,太祝們開始宰殺犧牲,將鮮血灑在祭台上,又將祭肉與穀物、水果等祭品擺放妥當。隨後,樂師們奏響了莊嚴而悠揚的祭祀樂曲。那樂曲聲如黃鍾大呂,震撼人心,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天地神靈對話。


    姬誦站起身來,接過太祝遞來的祭酒,緩緩灑向地麵,敬獻給大地之神。接著,他又將祭酒灑向天空,敬獻給天神。


    祭祀儀式持續了整整一日,直至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太廟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金黃。姬誦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滿是感慨。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大周的長治久安,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未來的路,依然漫長而充滿挑戰。


    “陛下,今日祭祀,上蒼必能感知陛下的誠意,繼續庇佑我大周。”周公旦在一旁輕聲說道。


    姬誦微微點頭:“朕亦希望如此。然朕不能因此而懈怠,仍需時刻警醒,砥礪前行。”


    在之後的日子裏,姬誦繼續秉持著勤勉治國的理念。他時常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與需求。在一次出巡中,他來到一個偏遠的山村。


    山村中,百姓們的生活雖不富裕,但卻充滿了質樸與寧靜。姬誦走進一戶農家,與主人親切交談。


    “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姬誦問道。


    老者笑著迴答:“陛下,托您的福,今年收成還不錯。多虧了朝廷興修水利,俺們這才有水灌溉農田。”


    姬誦欣慰地點頭:“隻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朕便心滿意足。”


    他又查看了村裏的學堂,看到孩子們認真誦讀詩書,學習禮儀,心中十分高興。


    “教育乃國家之本,孩子們是大周的未來。一定要好好培養他們。”姬誦對隨行的官員說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姬誦的治國之策愈發深入人心。周王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軍事強大。他也從當初那個略顯稚嫩的少年天子,成長為一位成熟穩重、深受百姓愛戴與諸侯敬仰的有道明君。


    然而,姬誦並未滿足於現狀。他深知,時代在發展,國家在進步,若想保持領先,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於是,他召集國內的賢能之士,共同商討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


    “朕欲在國內推行新的律法,加強法治建設,使國家治理更加規範有序。同時,鼓勵商業發展,促進貿易往來,繁榮經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姬誦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


    賢能之士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陛下此舉,高瞻遠矚,必能使大周更上一層樓。”一位大臣讚歎道。


    在姬誦的推動下,新的律法開始製定與推行。律法對官員的職責、百姓的權利與義務、商業的規範等方麵都做了詳細規定。同時,朝廷設立了專門的商業管理機構,促進商業的健康發展。


    在商業繁榮的帶動下,周王朝的城市變得更加繁華。街道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來自各地的商人匯聚於此,進行著各種商品的交易。


    “這大周的都城,真是越來越熱鬧了。”一位來自遠方的商人感歎道。


    “是啊,多虧了當今陛下的英明決策,咱們才有這賺錢的好機會。”另一位商人附和道。


    姬誦站在王宮的城樓上,望著眼前繁華的景象,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期待。他知道,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大周的輝煌未來奠定基礎。而他,將繼續帶領著周王朝,在曆史的長河中乘風破浪,駛向那無盡的榮耀彼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守望天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守望天極並收藏詩經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