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populusquero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版圖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製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製國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國製度(西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時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是古羅馬文明由原本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之後的一個階段,理論上是仍維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製,實際上是大權移交給皇帝獨攬的政體。[5]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具備帝製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羅馬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扶菻。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在位末年(117年),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製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製國家之一。
11、匈奴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是祖居阿爾泰山脈以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北、華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發左衽的北方民族,古北亞人種和原始印歐人種的混合,統治集團父係y染色體主體為西歐亞r1a1和北亞c3,母係線粒體dna為d4,崇拜黃金。匈奴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改變了歐洲曆史。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曆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迴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唿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迴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12、新羅,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
新羅最初由辰韓樸氏家族的樸赫居世居西幹創建。曆史上曾經長期被來自日本的倭人勢力控製,更一度向日本稱臣納貢。660年和668年,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亡百濟和高句麗。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侵奪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屬於中國後為高句麗(中國古代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奪取的的漢樂浪、帶方故地(當時唐軍主力用於其他地區,後來新羅向唐朝請罪並且稱臣,唐朝不再追究),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稱為統一新羅。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935年,"後三國"被高麗統一。新羅發展是朝鮮半島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統一了百濟。
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公元前後,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六部組成部落聯盟,酋長由樸、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樸、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製。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製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製。528年,朝廷許可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治。532~562年,新羅先後統一本加耶(又稱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區)和大加耶(今高靈地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於551年占領漢江上遊地區。並於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遊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鹹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籲請唐朝出兵幹預。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於660年滅百濟,再於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後,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一於新羅,並在北界略有擴展。
新羅據有西海岸的仁川灣,便於直航中國。從4世紀末起,先後與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傳》、崔誌遠的《桂苑筆耕》,都是在中國流傳久遠的著作。新羅早期有債奴,"息穀米於人,償不滿,庸為奴婢。"新羅的部曲縣,是強製戰俘等集中居住和從事特種勞役之處。"部曲民"實際上是一種被征服的部落奴隸。新羅的其他奴隸史載不詳。5世紀後,鐵器廣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產迅速發展。654年,新興貴族掌權,實行一係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場分給新興貴族,實行采邑分封,後又曾實行祿邑製和丁田製。新羅後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這一形勢下,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並攫取了領導權。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後百濟,901年,弓裔在鬆嶽(今開城)建後高句麗,形成後三國分立的局麵。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
後來新羅被高麗取代,經過漫長曆史形成了韓國,朝鮮。
13、百濟
百濟,又稱南扶餘,是古代扶餘人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原馬韓地區建立起來的國家。
百濟的統治階層與高句麗人同屬於扶餘人而不同於其下層百姓三韓人。朝鮮半島南部的的三韓人是不同於扶餘人另一個民族。
公元前1世紀由扶餘人貴族南下侵占建立,660年被唐與新羅聯軍滅亡。統治範圍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後與高句麗接壤,東與新羅為鄰。都城先在慰禮城,後相繼遷都廣州、熊津、泗沘城。
現代韓半島國家單方麵稱百濟,新羅,高句麗為其所為"三國時代"
14、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populusquero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版圖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製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製國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國製度(西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時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是古羅馬文明由原本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之後的一個階段,理論上是仍維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製,實際上是大權移交給皇帝獨攬的政體。[5]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具備帝製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羅馬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扶菻。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在位末年(117年),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製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製國家之一。
11、匈奴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是祖居阿爾泰山脈以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北、華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發左衽的北方民族,古北亞人種和原始印歐人種的混合,統治集團父係y染色體主體為西歐亞r1a1和北亞c3,母係線粒體dna為d4,崇拜黃金。匈奴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改變了歐洲曆史。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曆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迴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唿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迴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12、新羅,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
新羅最初由辰韓樸氏家族的樸赫居世居西幹創建。曆史上曾經長期被來自日本的倭人勢力控製,更一度向日本稱臣納貢。660年和668年,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亡百濟和高句麗。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侵奪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屬於中國後為高句麗(中國古代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奪取的的漢樂浪、帶方故地(當時唐軍主力用於其他地區,後來新羅向唐朝請罪並且稱臣,唐朝不再追究),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稱為統一新羅。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935年,"後三國"被高麗統一。新羅發展是朝鮮半島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統一了百濟。
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公元前後,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六部組成部落聯盟,酋長由樸、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樸、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製。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製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製。528年,朝廷許可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治。532~562年,新羅先後統一本加耶(又稱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區)和大加耶(今高靈地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於551年占領漢江上遊地區。並於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遊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鹹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籲請唐朝出兵幹預。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於660年滅百濟,再於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後,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一於新羅,並在北界略有擴展。
新羅據有西海岸的仁川灣,便於直航中國。從4世紀末起,先後與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傳》、崔誌遠的《桂苑筆耕》,都是在中國流傳久遠的著作。新羅早期有債奴,"息穀米於人,償不滿,庸為奴婢。"新羅的部曲縣,是強製戰俘等集中居住和從事特種勞役之處。"部曲民"實際上是一種被征服的部落奴隸。新羅的其他奴隸史載不詳。5世紀後,鐵器廣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產迅速發展。654年,新興貴族掌權,實行一係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場分給新興貴族,實行采邑分封,後又曾實行祿邑製和丁田製。新羅後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這一形勢下,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並攫取了領導權。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後百濟,901年,弓裔在鬆嶽(今開城)建後高句麗,形成後三國分立的局麵。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
後來新羅被高麗取代,經過漫長曆史形成了韓國,朝鮮。
13、百濟
百濟,又稱南扶餘,是古代扶餘人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原馬韓地區建立起來的國家。
百濟的統治階層與高句麗人同屬於扶餘人而不同於其下層百姓三韓人。朝鮮半島南部的的三韓人是不同於扶餘人另一個民族。
公元前1世紀由扶餘人貴族南下侵占建立,660年被唐與新羅聯軍滅亡。統治範圍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後與高句麗接壤,東與新羅為鄰。都城先在慰禮城,後相繼遷都廣州、熊津、泗沘城。
現代韓半島國家單方麵稱百濟,新羅,高句麗為其所為"三國時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