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懷素知侄兒脾氣,便也識趣揭過話茬不提。
轉提起另一樁事:「聽說那個孟堯如今也在西京,還幫著逆臣一起造反,與朝廷對抗?」
魏驚春掀茶蓋的手頓了下,方道:「應該吧,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
魏懷便感嘆:「這孟堯在咱們魏府寄居時,我也是接觸過的,是個品性不錯的好孩子,你說這好好的人,怎麽就鬼迷心竅,這般想不通,要去做亂臣賊子呢,那聖賢書莫非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可見這知人知麵不知心,到底是咱們看走了眼……誒,雪青,你去哪裏?」
「我有些困了,想早些迴房休息。」
魏驚春背對著魏懷留下一句,便抬步往外走了。
「誒好。」
魏懷撚了把須,聽到外麵有雷聲,忙吩咐僕從:「跟上去,別讓雪青淋了雨。」
「父親,您素來是雷霆手段,眼裏容不得沙子,如今既已迴歸鳳閣,整飭六部,為何不直接罷黜了那小孽障的職位,還任他猖狂。」
迴府路上,衛嵩小心翼翼將茶水遞上,到底沒忍住開口。
「韓蒔芳好歹識趣知趣,主動過來與您求和,那小孽障的態度您也看到了,擺明了就是與咱們衛氏勢不兩立,留著這樣的白眼狼,有何好處。」
雨點敲打著車壁。
衛憫沉麵而坐,並未接那盞茶,聽著外麵雨聲,簡練道:「他如今是顧氏子弟,本輔必須得給顧青樾這個麵子。」
顧青樾。
這三個字無論何時提起,都仿佛一座越不過的大山。
衛嵩一時分辨不出這位在家在朝都一言九鼎的老父是真如此想,還是心中尚顧念著舊情,便哼道:「可顧淩洲隻是一個次輔而已,顧氏的勢力早已退居江左,論起在朝中影響力,顧氏遠不及衛氏,父親何必如此在意一個顧淩洲的態度?」
「江左?」
衛憫用看蠢貨的目光看這個兒子一眼。
「你知道江左是什麽地方麽。」
「江左乃大淵東南門戶,大淵最富饒之地,說是掌握著大淵半條經濟命脈亦不為過。顧氏退居江左,表麵上不參與朝事,可實際上卻控製著整個江南駐軍和江南之地財富,說是富可敵國亦不為過。國庫空虛,顧氏能無償供應得起江左十數萬大軍的日常開銷和口糧,甚至還有餘力支援滇南,你可以麽?東南外寇水匪囂張程度不輸北境,可這麽多年以來,你何曾聽過東南有緊急戰報傳來?這一切,都是顧氏之功。」
「你以為,他顧淩洲能在朝中做一個清正之臣的底氣與資本從何而來?連皇帝和韓蒔芳都能明白,顧氏必須拉攏,不可得罪,否則大淵必失東南。若不然,本輔當初也不會苦心經營,將江南織造握在手裏。」
「衛氏不養蠢貨。這樣的蠢話,本輔希望,今日是最後一次聽到。」
這話已經可稱警告。
衛嵩不由冷汗涔涔,恭聲應是。
到底還是不甘心問了句:「若這小畜生仗著有顧淩洲撐腰,故意與您過不去,您也坐視不理麽?如此下去,咱們衛氏顏麵何存?」
衛憫眸光泰然而冷酷。
「那就要看顧淩洲能庇護他到何時了。」
「顧淩洲畢生信條便是一個『忠』字,越過這個字,不必本輔出手,顧氏自會清理門戶。」
「父親說得是。」
衛嵩暗暗握拳:「屆時,便該咱們衛氏清理門戶了。」
衛憫沒有置評。
隻在越發激烈的雨聲中道:「一個家族想要長盛不衰,需要後繼有人才行。雲縉雲昊都正是上進的年紀,你須謹記長輩身份,若再連帶著他們一起犯蠢,本輔絕不饒你。」
衛嵩再度恭謹應是。
之後幾日,一直是陰雨連綿的雷雨天氣,仿佛冥冥之中昭示著大淵正在激盪的朝局,連街上百姓行走時,都比平日裏更加匆忙。
天色剛亮起沒多久,因雨勢隻是纏綿,不算太大,賣早膳的小攤販們倒是如常在街邊支起了油布棚子。
時局動盪,日子不好過,能多賺一筆是一筆。
衛瑾瑜穿著一件很素雅的青色綢袍,坐在一處賣餛飩的棚子下,不緊不慢吃著一碗正冒著騰騰熱氣的餛飩。
旁邊案上坐著幾名閑坐的商客。
這時,官道上風馳電掣一般掠過一列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直奔城門口方向而去,帶起一大片泥點。
一名商客伸手擦了擦衣袍上沾染的泥點,伸著脖子張望片刻,問:「這又是怎麽了,大早上的這般兇神惡煞,該不會又有哪個大官惹上官司了吧?北鎮撫可許久沒有這般陣勢了。」
另一人道:「你們還沒聽說麽,西京戰事大局已定,霍烈節節敗退,困守三城,聖上舊疾發作,欲召定淵王世子迴京侍疾,誰料定淵王世子卻視聖旨與兵部詔令如空氣,仍領兵滯留在西北,拒不歸朝,並公然在西京招兵買馬,招攬人才,越權主理西京政務,形同謀逆,屢教不改。聖上大怒,命兵部與北鎮撫攜詔令通傳各州府,定淵王世子謝琅狼子野心,以收復西京為名,圈錢占地,收買人心,圖謀不軌,是為逆臣,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方才那些錦衣衛,怕就是去各州府傳令的。」
「竟有這等事!」
這驚天消息立刻讓其他商客變了臉色。
「這定淵王世子當日以待罪之身,領兵出征,先是打敗狄人,收復青州三城,後又乘勝追擊,收復西京十三城,立下不世之功,怎麽突然就成了亂臣賊子呢?」
轉提起另一樁事:「聽說那個孟堯如今也在西京,還幫著逆臣一起造反,與朝廷對抗?」
魏驚春掀茶蓋的手頓了下,方道:「應該吧,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
魏懷便感嘆:「這孟堯在咱們魏府寄居時,我也是接觸過的,是個品性不錯的好孩子,你說這好好的人,怎麽就鬼迷心竅,這般想不通,要去做亂臣賊子呢,那聖賢書莫非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可見這知人知麵不知心,到底是咱們看走了眼……誒,雪青,你去哪裏?」
「我有些困了,想早些迴房休息。」
魏驚春背對著魏懷留下一句,便抬步往外走了。
「誒好。」
魏懷撚了把須,聽到外麵有雷聲,忙吩咐僕從:「跟上去,別讓雪青淋了雨。」
「父親,您素來是雷霆手段,眼裏容不得沙子,如今既已迴歸鳳閣,整飭六部,為何不直接罷黜了那小孽障的職位,還任他猖狂。」
迴府路上,衛嵩小心翼翼將茶水遞上,到底沒忍住開口。
「韓蒔芳好歹識趣知趣,主動過來與您求和,那小孽障的態度您也看到了,擺明了就是與咱們衛氏勢不兩立,留著這樣的白眼狼,有何好處。」
雨點敲打著車壁。
衛憫沉麵而坐,並未接那盞茶,聽著外麵雨聲,簡練道:「他如今是顧氏子弟,本輔必須得給顧青樾這個麵子。」
顧青樾。
這三個字無論何時提起,都仿佛一座越不過的大山。
衛嵩一時分辨不出這位在家在朝都一言九鼎的老父是真如此想,還是心中尚顧念著舊情,便哼道:「可顧淩洲隻是一個次輔而已,顧氏的勢力早已退居江左,論起在朝中影響力,顧氏遠不及衛氏,父親何必如此在意一個顧淩洲的態度?」
「江左?」
衛憫用看蠢貨的目光看這個兒子一眼。
「你知道江左是什麽地方麽。」
「江左乃大淵東南門戶,大淵最富饒之地,說是掌握著大淵半條經濟命脈亦不為過。顧氏退居江左,表麵上不參與朝事,可實際上卻控製著整個江南駐軍和江南之地財富,說是富可敵國亦不為過。國庫空虛,顧氏能無償供應得起江左十數萬大軍的日常開銷和口糧,甚至還有餘力支援滇南,你可以麽?東南外寇水匪囂張程度不輸北境,可這麽多年以來,你何曾聽過東南有緊急戰報傳來?這一切,都是顧氏之功。」
「你以為,他顧淩洲能在朝中做一個清正之臣的底氣與資本從何而來?連皇帝和韓蒔芳都能明白,顧氏必須拉攏,不可得罪,否則大淵必失東南。若不然,本輔當初也不會苦心經營,將江南織造握在手裏。」
「衛氏不養蠢貨。這樣的蠢話,本輔希望,今日是最後一次聽到。」
這話已經可稱警告。
衛嵩不由冷汗涔涔,恭聲應是。
到底還是不甘心問了句:「若這小畜生仗著有顧淩洲撐腰,故意與您過不去,您也坐視不理麽?如此下去,咱們衛氏顏麵何存?」
衛憫眸光泰然而冷酷。
「那就要看顧淩洲能庇護他到何時了。」
「顧淩洲畢生信條便是一個『忠』字,越過這個字,不必本輔出手,顧氏自會清理門戶。」
「父親說得是。」
衛嵩暗暗握拳:「屆時,便該咱們衛氏清理門戶了。」
衛憫沒有置評。
隻在越發激烈的雨聲中道:「一個家族想要長盛不衰,需要後繼有人才行。雲縉雲昊都正是上進的年紀,你須謹記長輩身份,若再連帶著他們一起犯蠢,本輔絕不饒你。」
衛嵩再度恭謹應是。
之後幾日,一直是陰雨連綿的雷雨天氣,仿佛冥冥之中昭示著大淵正在激盪的朝局,連街上百姓行走時,都比平日裏更加匆忙。
天色剛亮起沒多久,因雨勢隻是纏綿,不算太大,賣早膳的小攤販們倒是如常在街邊支起了油布棚子。
時局動盪,日子不好過,能多賺一筆是一筆。
衛瑾瑜穿著一件很素雅的青色綢袍,坐在一處賣餛飩的棚子下,不緊不慢吃著一碗正冒著騰騰熱氣的餛飩。
旁邊案上坐著幾名閑坐的商客。
這時,官道上風馳電掣一般掠過一列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直奔城門口方向而去,帶起一大片泥點。
一名商客伸手擦了擦衣袍上沾染的泥點,伸著脖子張望片刻,問:「這又是怎麽了,大早上的這般兇神惡煞,該不會又有哪個大官惹上官司了吧?北鎮撫可許久沒有這般陣勢了。」
另一人道:「你們還沒聽說麽,西京戰事大局已定,霍烈節節敗退,困守三城,聖上舊疾發作,欲召定淵王世子迴京侍疾,誰料定淵王世子卻視聖旨與兵部詔令如空氣,仍領兵滯留在西北,拒不歸朝,並公然在西京招兵買馬,招攬人才,越權主理西京政務,形同謀逆,屢教不改。聖上大怒,命兵部與北鎮撫攜詔令通傳各州府,定淵王世子謝琅狼子野心,以收復西京為名,圈錢占地,收買人心,圖謀不軌,是為逆臣,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方才那些錦衣衛,怕就是去各州府傳令的。」
「竟有這等事!」
這驚天消息立刻讓其他商客變了臉色。
「這定淵王世子當日以待罪之身,領兵出征,先是打敗狄人,收復青州三城,後又乘勝追擊,收復西京十三城,立下不世之功,怎麽突然就成了亂臣賊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