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瑾瑜捏戰報的手指緩緩鬆開,麵上沒有什麽特別表情,道:「按照規矩,向聖上和各位閣老也稟報一聲。」
主事應是,行禮退下。
不多時,一名小內侍進到殿中,行過禮,道:「衛大人,陛下召四品以上官員到太儀殿議事。」
衛瑾瑜沒什麽意外,說知道了,將手頭正翻閱的軍報合攏起,起身出了文極殿,由小內侍引著往太儀殿方向而去。
丹墀下已聚集著不少官員,蘇文卿身披氅衣,立在最前,眼中浮著陰鬱。
衛瑾瑜越過眾官員,亦到最前一排站著。
後麵官員見這二人站在一起,不免露出微妙色,想起前陣子這二人為鳳閣行走一職,如何鬥得你死我活。
天盛帝增設鳳閣行走一職的目的,顯然是要從稱病不朝的首輔衛憫手裏分出更多實權,攬在天子手裏,在朝事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大部分官員都以為,這一職位非蘇文卿這個皇帝心腹莫屬。
然而蘇文卿最終隻拿到了次輔韓蒔芳一人的舉薦書,素來以剛正著稱的顧淩洲,竟然一改往日作風,直接舉薦了自己新收不久的親傳弟子衛瑾瑜出任此職。
二人各獲得一位閣老舉薦,在任期間政績都很突出,實力可謂旗鼓相當,可就在此事塵埃落定的前一天,蘇文卿忽被人舉報貪墨。
匿名舉報信直接遞到了大理寺,信中稱蘇文卿奉旨往延慶府賑災期間,曾中飽私囊,貪墨賑災糧引起災民暴動。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一般情況下若無板上釘釘的實證,不會輕易立案。可大理寺卿趙雍是裴氏的人,裴氏早就想將兵部納入自己手中,如今有現成的把柄遞到手中,裴氏自然不會放過。
大理寺直接派人去延慶府調查,並找到了延慶府縣令黃有龍和其麾下幾個府吏作證,蘇文卿陷入貪墨官司,一時無法抽身,且在這種節骨眼上,朝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一個帶著貪墨嫌疑的官員擔任鳳閣行走這樣涉及中樞的職務。
於是職位便出乎意料又順理成章落到了衛瑾瑜身上。
能被顧淩洲看中,收作顧氏親傳弟子,已是多少人望塵莫及的事,如今以不到弱冠之齡,問鼎鳳閣,更可謂一步登天。而能不動聲色將了蘇文卿這個炙手可熱的兵部尚書兼朝中新貴一軍,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這等本事,這等手腕。
便是平素看不慣衛瑾瑜的大小官員們,也也不得不在心裏暗唿一聲厲害。
兩日前,公然指認蘇文卿貪墨的延慶府縣令黃有龍在獄中畏罪自盡,蘇文卿洗脫嫌疑,官復原職,今日一早,才出現在文極殿前。
來自西京的那封捷報已經在官員間迅速傳開。
兵部戶部官員個個神色凝重,裴氏和世家一派官員臉色已經不能簡單用難看來形容,剩下官員亦神色不一,暗暗揣測著這一驚天消息又將在朝野間引發何等軒然大波。
如果說數日前奪取烽火台還能用僥倖和運氣來形容,接連收復整座落雁關和陽城這個西京第二門戶,謝琅這頭猛虎的實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世家、朝臣的預料和想像,幾乎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在此以前,那條拴虎的鏈子,尚能掌控在朝廷手中。
在此之後,朝廷顯然已經失去操縱那條鏈子的能力。
之後半月,西京又接連傳迴謝琅相繼收復渭城、易城、敦城的消息,隻短短一月,謝琅已收迴西京一關四城。
隨著敦城收復的消息傳迴,上京世家大族,終於無法再維持鎮定。
清早,衛福剛打開衛府大門,便見門前空地上浩浩蕩蕩站滿了人,全是各世家家主、族老。
「請衛管事通稟一聲,我們有要事請見首輔。」
為首的一名兩鬢斑白的世家家主道。
衛福親自去通傳,不多時,去而復返,道:「首輔抱病,無法見客,諸位請迴吧。」
眾人麵麵相覷,一人高聲道:「世家已到危亡之際,首輔怎還能穩坐高台,任裴氏與韓蒔芳那等宵小把持朝政!」
衛福道:「首輔說了,春來風幹物燥,宜靜心養性,諸位家主都降降火氣,莫要傷了身。」
待眾人不甘散去,衛福轉身迴府,到烏衣台復命,不解問一身道袍安然與道士弈棋的衛憫:「西京戰事出乎意料,世家們著急也在情理之中,首輔為何不見他們?」
衛憫拈著棋子,徐徐落下,撫須道:「眼下最著急的,非是本輔,本輔急什麽。」
衛福一愣。
對麵道士執黑子,望著棋盤笑道:「首輔這一子,謀定而後動,令人欽佩。」
**
青州府。
夏柏陽自案後站起,問趕迴來復命的府吏:「你說什麽?臨近州府都不肯將糧食賣與你?」
府吏點頭。
夏柏陽皺眉問:「你沒有出示本官的手書與官印麽?這算是應急糧,咱們出價高一些也無妨。」
「出了。」
府吏抬手抹了把汗,道:「可那些州府的人說,就算大人出十倍百倍的價格都不管用,他們是收到了上麵命令,以後都不許賣糧食給青州府。」
夏柏陽一顆心驟然一沉。
心裏忽然漫起前所未有的不安,道:「快去將甘縣令請來。」
府吏道:「大人怎麽忘了,甘縣令還在敦州呢,最快也要明日才能迴來。」
主事應是,行禮退下。
不多時,一名小內侍進到殿中,行過禮,道:「衛大人,陛下召四品以上官員到太儀殿議事。」
衛瑾瑜沒什麽意外,說知道了,將手頭正翻閱的軍報合攏起,起身出了文極殿,由小內侍引著往太儀殿方向而去。
丹墀下已聚集著不少官員,蘇文卿身披氅衣,立在最前,眼中浮著陰鬱。
衛瑾瑜越過眾官員,亦到最前一排站著。
後麵官員見這二人站在一起,不免露出微妙色,想起前陣子這二人為鳳閣行走一職,如何鬥得你死我活。
天盛帝增設鳳閣行走一職的目的,顯然是要從稱病不朝的首輔衛憫手裏分出更多實權,攬在天子手裏,在朝事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大部分官員都以為,這一職位非蘇文卿這個皇帝心腹莫屬。
然而蘇文卿最終隻拿到了次輔韓蒔芳一人的舉薦書,素來以剛正著稱的顧淩洲,竟然一改往日作風,直接舉薦了自己新收不久的親傳弟子衛瑾瑜出任此職。
二人各獲得一位閣老舉薦,在任期間政績都很突出,實力可謂旗鼓相當,可就在此事塵埃落定的前一天,蘇文卿忽被人舉報貪墨。
匿名舉報信直接遞到了大理寺,信中稱蘇文卿奉旨往延慶府賑災期間,曾中飽私囊,貪墨賑災糧引起災民暴動。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一般情況下若無板上釘釘的實證,不會輕易立案。可大理寺卿趙雍是裴氏的人,裴氏早就想將兵部納入自己手中,如今有現成的把柄遞到手中,裴氏自然不會放過。
大理寺直接派人去延慶府調查,並找到了延慶府縣令黃有龍和其麾下幾個府吏作證,蘇文卿陷入貪墨官司,一時無法抽身,且在這種節骨眼上,朝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一個帶著貪墨嫌疑的官員擔任鳳閣行走這樣涉及中樞的職務。
於是職位便出乎意料又順理成章落到了衛瑾瑜身上。
能被顧淩洲看中,收作顧氏親傳弟子,已是多少人望塵莫及的事,如今以不到弱冠之齡,問鼎鳳閣,更可謂一步登天。而能不動聲色將了蘇文卿這個炙手可熱的兵部尚書兼朝中新貴一軍,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這等本事,這等手腕。
便是平素看不慣衛瑾瑜的大小官員們,也也不得不在心裏暗唿一聲厲害。
兩日前,公然指認蘇文卿貪墨的延慶府縣令黃有龍在獄中畏罪自盡,蘇文卿洗脫嫌疑,官復原職,今日一早,才出現在文極殿前。
來自西京的那封捷報已經在官員間迅速傳開。
兵部戶部官員個個神色凝重,裴氏和世家一派官員臉色已經不能簡單用難看來形容,剩下官員亦神色不一,暗暗揣測著這一驚天消息又將在朝野間引發何等軒然大波。
如果說數日前奪取烽火台還能用僥倖和運氣來形容,接連收復整座落雁關和陽城這個西京第二門戶,謝琅這頭猛虎的實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世家、朝臣的預料和想像,幾乎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在此以前,那條拴虎的鏈子,尚能掌控在朝廷手中。
在此之後,朝廷顯然已經失去操縱那條鏈子的能力。
之後半月,西京又接連傳迴謝琅相繼收復渭城、易城、敦城的消息,隻短短一月,謝琅已收迴西京一關四城。
隨著敦城收復的消息傳迴,上京世家大族,終於無法再維持鎮定。
清早,衛福剛打開衛府大門,便見門前空地上浩浩蕩蕩站滿了人,全是各世家家主、族老。
「請衛管事通稟一聲,我們有要事請見首輔。」
為首的一名兩鬢斑白的世家家主道。
衛福親自去通傳,不多時,去而復返,道:「首輔抱病,無法見客,諸位請迴吧。」
眾人麵麵相覷,一人高聲道:「世家已到危亡之際,首輔怎還能穩坐高台,任裴氏與韓蒔芳那等宵小把持朝政!」
衛福道:「首輔說了,春來風幹物燥,宜靜心養性,諸位家主都降降火氣,莫要傷了身。」
待眾人不甘散去,衛福轉身迴府,到烏衣台復命,不解問一身道袍安然與道士弈棋的衛憫:「西京戰事出乎意料,世家們著急也在情理之中,首輔為何不見他們?」
衛憫拈著棋子,徐徐落下,撫須道:「眼下最著急的,非是本輔,本輔急什麽。」
衛福一愣。
對麵道士執黑子,望著棋盤笑道:「首輔這一子,謀定而後動,令人欽佩。」
**
青州府。
夏柏陽自案後站起,問趕迴來復命的府吏:「你說什麽?臨近州府都不肯將糧食賣與你?」
府吏點頭。
夏柏陽皺眉問:「你沒有出示本官的手書與官印麽?這算是應急糧,咱們出價高一些也無妨。」
「出了。」
府吏抬手抹了把汗,道:「可那些州府的人說,就算大人出十倍百倍的價格都不管用,他們是收到了上麵命令,以後都不許賣糧食給青州府。」
夏柏陽一顆心驟然一沉。
心裏忽然漫起前所未有的不安,道:「快去將甘縣令請來。」
府吏道:「大人怎麽忘了,甘縣令還在敦州呢,最快也要明日才能迴來。」